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画皮是什么意思”。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意思:比喻掩盖狰狞面目或丑恶本质的美丽外表。
读音:huà pí
出自: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皮》:“﹝ 生 ﹞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於榻上,执采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於身,遂化为女子。”
翻译:他蹑手蹑脚走到窗前朝里面偷看,只见一个恶鬼,脸色青翠,牙嶙峋犹如锯齿一般。那鬼把一张人皮铺在床上,正拿着一支彩笔在上面描画着,很快就画好了,把笔扔在一旁,然后双手将人皮提起来披在身上,顷刻间化成一位女郎。
扩展资料画皮故事:
太原府有个姓王的书生,一日出门看到一个大约十五、六岁的,模样漂亮的女子。书生起了爱慕之心,简单问了下女子的来历就带到自己家中同居,他的妻子疑心这女子是大户人家的小妾,劝丈夫将她送走,王生根本不听。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生在市上碰见一个道士,道士看到他身上邪气环绕,就问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书生矢口否认,但也起了疑心,于是趴在窗上偷看,发现这女子竟然是一个恶鬼披着人皮而幻化而成,吓的书生赶紧去找道士保命。
道士给了书生自己的蝇拂挂在门上,终是没有抵挡住发这个恶鬼。恶鬼破门而入,拿走了书生的心脏。第二天道士听说原委,亲自出门去抓恶鬼,眨眼间就将它吸进葫芦里,只剩下褪下的人皮,眉眼手脚都很齐全。
解决方案2:
聊斋里一个故事的名字,也是几部电影的名字,字面意思就是说妖怪通过画一幅美女的肖像然后把她敷在自己脸上,让自己成为美女的一种方式! 就像画出来的皮一样!但里面也包含了一种对美的向往与参透!
解决方案3:
【拼音】[ huà pí ]
【解释】《聊斋志异》中有《画皮》一篇,讲一个恶鬼用彩笔在人皮上画了眉目手足,披上后伪装成美女去害人。后用以比喻掩盖狰狞面目或丑恶本质的美丽外表。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皮》:「﹝生﹞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采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后以「画皮」比喻掩盖狰狞面目或丑恶本质的美丽外表。
【翻译】跟踪轨迹,而窗看到的,看见一个鬼,面翠色,齿辊辊如锯。人皮铺在床上,拿着彩色笔描画的;不久,掷笔,全皮,如果抖动衣服的样子,披在身上,于是变成了女人
扩展资料:
清代王士祯《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时)。”
清代冯镇峦〈读聊斋杂说〉:“聊斋非独文笔之佳,独有千古,第一议论醇正,准情酌理,毫无可驳。如名儒讲学,如老僧谈禅,如乡曲长者读诵劝世文,观之实有益于身心,警戒顽愚。至说到忠孝节义,令人雪涕,令人猛醒,更为有关世教之书。”
解决方案4:
《聊斋志异-画皮》
《聊斋志异》,又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 《画皮》为《聊斋志异》第一卷40回,是一部描述写人与鬼之间的故事。 《画皮》的原文不到两千字,之所以流传这么广,首先是故事里的情色元素,漂亮女妖精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故事在中国民间向来都很有市场,虽然原文里对此没做过多描述,但字里行间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其次,故事里有一个着墨不多但却很出彩的人物,既王生的妻子陈氏,她明知老公看上了别的女人,还一边好言相劝一边帮着保守秘密,后来为了救老公性命,不惜忍受百般凌辱,甚至吃下乞丐的浓痰,堪称一位感天动地的模范妻子;最后《画皮》有一个深刻的寓意,原文结尾处就这样一处颇为“愤青”的慷慨陈词,“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为妄。然爱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人之唾而甘之矣。”从王生的角度进行推理,前半句其实说不通,因为他开始并不知道那美女是妖精,而且他得知后立即寻求自命方法,并不是个要色不要命的家伙。不过后半句堪称经久不衰的警世恒言,在当今年代,我们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很容易就会把那妖精比作某些双眼放绿光的二奶,把陈氏比作那些结发多年的糟糠之妻,虽然在道德和实情上有着诸多复杂的具体情况,但这种泛泛的比较还是能让《画皮》的故事在新时代具备一定的普世价值。
解决方案5: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