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合同可撤销的四种情形”。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合同可撤销的四种情形如下: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情形描述: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在此情形下,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情形描述:欺诈是指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负有告知义务的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致使当事人基于错误认识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在此情形下,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但对方不知道或不应知道该欺诈行为,则受欺诈方仍享有撤销权。若对方知道或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则受欺诈方同样有权请求撤销。
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情形描述:胁迫是指行为人以给另一方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等的生命、身体、健康、名誉、财产等方面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在此情形下,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这里的胁迫不仅限于来自第三方的直接威胁,还包括通过其他方式(如利用对方的恐惧或担忧)间接施加的胁迫。
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情形描述: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在此情形下,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显失公平通常涉及一方在交易中获得了极不公平的利益,而另一方则因此遭受了重大损失。
总结:
以上四种情形均可能导致合同的撤销。在每种情形下,受影响的当事人都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对合同进行撤销。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民事法律行为的公平性和合法性。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应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意见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