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古代对死的别称,都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样的人死?”。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称作“薨(hong 一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和皇太后等身故称“崩”,皇贵妃以下到嫔称“薨”。
扩展资料
古人对身故的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常见的就是“卒”了,早亡一般用“殇”,帝后级别用“崩”,还有就是对一些特殊地位或者特殊方式死亡的描述,比如“殉”、“没”、“自尽”、“弑”等。
王侯之死,多用“薨”。明 (朝鲜)洪翼汉《华浦先生朝天航海录》:“都督(毛文龙)言:‘皇子已于六月薨逝,而登州抚台袁可立,与俺不相能,致有科参。
新抚台武之望,已替其任云。”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余己未同年,多出任封疆,内调鼎鼐者,可谓盛矣。近都薨逝,惟余以奉母故,空山独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薨
解决方案2:
皇帝皇后用“崩”,其他妃嫔用“薨”,唐代二品以上用“薨”,二品以下六品以上用“卒”,六品以下及至庶人用“死”
解决方案3:
最高级别,薨
解决方案4:
对不同身份的人死确实有不同的称呼 例如皇帝死了叫崩,皇后太后死了,也叫崩或者叫薨,一般的妃子死了叫卒,或者平民百姓也叫卒,没有活到寿终正寝的叫殁。
解决方案5:
《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