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及其相关对策探讨

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及其相关对策探讨

来源:微智科技网
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search | 财会研究

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及其相关对策探讨

杨玉红 中国农业银行承德市分行资产处置部 河北承德 067000

摘要:跟随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我国银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本文就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及其相关对策进行探讨,就不良资产的含义、形成原因和处理对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希望国家、银行能提高对宏观经济的把控能力,加强完善金融法制,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培养专业优秀人才。关键词:不良资本;管理与处置;对策探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迅猛发展,防范化解不良资产风险已成为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银行不良资产额和不良资产率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不良资产不仅降低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的流行性、盈利性和安全性,而且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势头。对不良资本的管理与处置对策有以下几点:指导不良资产的界定与分类、了解其产生的原因以及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等的不足,并选择最合适的方式针对不足之处加以改善。因此,结合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现状,积极借鉴国外商行处理不良资产的成功经验,合理选择不良资产管理与控制的相关对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概念解读

银行不良资产是指没有在良好经营状态下的银行资产,主要是指一些不良贷款资产,其中包括逾期的未能收回的贷款、呆账贷款等,这些不能给银行带来正常的利息收入,有的甚至连本金也很难收回来的贷款,总体来说就是不能实现逾期收入的银行贷款。所以,我们经常习惯的将证券、股权投资、银行贷款以及对外拆借等银行所拥有的收益性资产处于的非良性运营状态被称为银行不良资产。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欠发达,银行资产结构过于单一,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收益性资产很大一部分集中在短期贷款、长期贷款、票据贴现等贷款类型资产上,由此看来,银行的不良资产几乎就是不良贷款。

二、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

(一)法律制度不足

法律制度不完善以及法律对资本金融市场的约束力不够,是不良资产形成的重要原因。我国不良资本处置的法律制度及其不完善,没有具体的关于不良资产处置与管理的法律体系。在银行不良资本处置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很多经济的实施都直接关乎银行的经济走势,毋庸置疑也对银行不良资本产生重大影响。法律制度的缺失。不仅使银行方面承担着巨大的潜在风险压力,也使各方对遵守合同的法制观念淡薄,还款执行力差。此外,由于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各执法部门之间责任划分不明确,遇到问题各部门之间“踢皮球”,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使得商业银行管理与处置不良资产的工作总是陷入被动的尴尬局面,甚至有些地方与企业违法勾结,以权谋私,给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诚信意识淡薄

我国社会信用环境不佳,还款意识不强,征信体系建设工作尚待改进。很多负有债务的企业或者个人诚信意识淡薄,通过各种违法违规手段跟风逃避大量银行债务,贷款不能按期收回,资金流动性差,最后的苦果只能是银行来承担。

(三)银行内部原因

银行内部对不良贷款的控制管理能力不足,对资金风险控制不到位。首先是贷款前对贷款人或贷款企业的风险评估不全面,没有做出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贷款决策的安全性和正确性无法得148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

到保障。其次,银行自我约束力不强,擅自放宽贷款条件,重贷轻管、重放轻收、贷后管理不严的情况时有发生,缺乏对贷款的跟踪控制,对资金流向与使用情况不能及时掌握,导致新的不良贷款不断发生。最后,银行缺失处理不良贷款的有效手段,处置贷款风险预警信号的执行力不足。

(四) 企业自身原因

“僵尸企业”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日本,主要指没有利润的借贷企业或者接受信贷补贴的企业。在我国,“僵尸企业”主要是指不具备自立能力,主要依靠补贴、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或者借债而勉强维持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无异于经济市场的“吸血鬼”。还有些企业由于背负大量贷款,为了逃避还款压力而选择的经济转制、所有权结构变化、甚至是用隐蔽方式转移优质资产,恶意破产等,最终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较大损失,不利于我国银行业的良性发展。除此之外,商业银行了忽略了对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队伍的建设,优秀信贷人才资源匮乏,队伍建设落后,部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不能严格执行相关信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导致银行贷款决策失误及贷款回收风险日益增加。

三、对不良资产进行管理和处置的对策

(一)提高宏观能力

宏观是指为改变经纪活动的趋势和惯性,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实现宏观经济总量平衡,通过对财政收支总量、货币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和控制。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作为银行业宏观者,只有在结合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规律与要求,在深入调研和正确分析基础上,把握最恰当的时机配之以适当的力度,才有可能实现宏观的准确性和高效率,实现预期的目标,保持银行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同时减少不良资产的形成。

(二)加强完善金融法制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和管理问题与我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它对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和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我国没有与不良资产处置相关的法律法规,银行不良资产转移涉及的权利变更与债务人通知、担保手续等等问题都存在很大隐患,所以,制定系统全面的金融法制刻不容缓。制定健全有效的金融法规,建立完善可行的考核约束机制,以规范并改进资本进入不良资产处理领域的行为,依法加大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将呆、坏账量降到最低,杜绝不良资产的进一步发展,积极防范化解银行的不良资产风险。

(三)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为实现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减少,需要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步伐。建立银行与客户的基本信息网络,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一方面可以使银行对客户资金状况有更进一步地了解,减少企业的恶意贷款行为,有效降低不良资产的产生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强化贷后的监督管理工作,坚决杜绝从前“轻管重贷”行为的发生,建

财会研究 | 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search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分析

王永洁 山东联科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 2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税收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税务筹划理论在我国得到不断地发展。税务筹划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重要性逐步得到重视。但税务筹划如果处理不当,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分析我国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并提出应对的措施。关键词:税务筹划;风险识别与分析;防范措施

一、税务筹划的概念及特点

税务筹划是在税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科学的、合理的安排相关投资、筹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对兼并、收购、重组等事项事先作出筹划和安排,利用税法各项优惠,尽可能的获得节税的利益。其特点为:

1、合法性。企业税务筹划的前提是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各项税收优惠,为企业达到节税的目的,这也是税务筹划与偷税、逃税、漏税行为的根本区别。

2、提前性。税务筹划是一种事前的规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企业在开始生产经营活动之前,结合自身特点、市场经营环境等情况,对将来的业务和经营模式提前做出规划、安排,选择能使企业获取最大效益的纳税方案。

3、风险性。税务筹划尽管可以减轻税负,但也具有一定的风险。企业基于特定的法律、经营环境所制定出的筹划方案,随着市场环境、企业内部经营方式和国家税收等方面的变化,可能导致税务筹划效果达不到预期,甚至导致税务筹划失败。这就需要企业根据立失信惩戒机制,对恶意逃贷等失信行为加大惩罚力度,促使社会主体自觉守信。

这种变化不断地调整税务筹划方案,必要时需要重新制定。

4、目的性。税务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之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降低税收负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5、专业性。税务筹划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它是集税收、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知识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需要由过硬专业知识及丰富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开展此项工作。

二、企业实施税务筹划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分析

在我国,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严格,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税务筹划对企业管理的重要程度。但由于我国税务筹划意识建立较晚,税务筹划体系也不够健全,所以难以适应市场和相关法规的变化,造成企业税务筹划相对落后,致使企业发展受到。另外,部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还不健全,财务人员技能和素质不高,也给企业实施税务筹划带来许多风险。具体如下:

(一)企业高层领导人对税务筹划不够重视导致的风险

现如今税务筹划已被越来越多地被企业管理层认识并得到有效的

法,银行工作人员针对不同银行自身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案,公众加强诚信教育意识,大家团结一致,早日走出不良资产的桎梏,为我国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四)提高银行业务水平

提高银行业务水平,在商业银行中推行实施审核会计和审计规则,建立严格的贷款审批、跟踪管理责任制度,将贷款质量与利益相联系,杜绝银行内部人员伙同贷款方一起骗贷行为的发生,保证会计、统计数据的真实化,对贷款人或单位进行双线控制和严格考核。银行信贷人员要严格遵守信贷审批程序,实施信贷人员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即“三包一终身”制度,大额贷款实行集体审议,审批人进行审批,落实经营行违规放贷的“一票否决”、追查责任制度等等。

(五)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灵活处置

在结合我国自身经济市场发展特色与处理不良资产经验的基础上,要增强与国外专业处置机构的信息交流,充分积极借鉴国外商业银行成立管理与处置不良资产的成功经验,在详实尽职调查估值定价基础上,采取高效灵活处置方式,培养专业的高水平的人才,客观、系统地了解不良资产,遵循不良资产运行机理的原则,合理采用科学的处理方法与手段,探索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解决办法,有效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大的问题,使我国资本流动更加迅速,经济发展更前景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卜祥瑞.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期待更多政治空间[J]. 中国银行业,2016,(6):37-38.

[2] 吴晶妹.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深析[J]. 现代管理科学,2015,(6).

[3] 迟慧君. 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对策[J]. 法制博览,2014,(12).

[4] 史军伟,卢金忠. 我国性银行不良资产处之传统模式与创新分析[J]. 商情,2013,(07).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势必越来越好,但不良资产的重担会减慢我们前进的步伐。国家、、银行家、相关专业人员应该重视不良资产这个问题,积极行动起来,国家出台相关金融制度,部门积极配合严格执

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

1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