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同步测试
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B.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C.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D.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2.他率船队进入欧洲人所说的“大南海”后,历经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没有遭遇到狂风大浪,他的心情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过,他就给“大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这位航海家最大的成就是 A.发现美洲 C.到达印度西海岸
B.发现了好望角 D.其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3.从15世纪中叶起,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便占据了东西方交通往来的要地——君士坦丁堡及东地中海和黑海周围的广大地区,对过往商人横征暴敛,多方难。材料可用来说明新航路开辟的 A.根本原因
B.直接原因
C.思想动力
D.深层原因
4.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有一位航海家坚信地圆说,他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多次横渡大西洋向西航行,最终发现了新世界,这位航海家是 A.哥伦布
B.达.伽马
C.迪亚士
D.麦哲伦
5.王加丰在《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万磅)。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商品 胡椒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100~200 300~400 70~100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65
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C.“商业”导致贸易货物的改变
B.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6.13世纪末,欧洲对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及东南亚诸国的贸易有了很大发展,东方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最受欢迎,价格稳步增高。但在15世纪中叶,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这一变化
A.源于东方贵金属的大量涌入 C.有利于欧洲启动新航路之旅
B.中断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 D.导致了欧洲封建地主阶级的衰落
7.历史学者认为“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识”是对历史是非
试卷第1页,总4页
曲直的观察、鉴别和判断能力。下列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迪亚士在远洋航行中成功到达了“好望角” B.西班牙王室支持的麦哲伦实现了环球航行 C.航海家远洋航行中的勇敢精神仍有现实意义 D.哥伦布发现新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种灾难
8.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这表明西葡两国开辟新航路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东西方贸易 B.掠夺财富
C.开辟国外市场
D.丰富地理知识
9.14—16世纪,远洋航行在葡萄牙等西欧国家颇为流行。贵族们希望通过海上征服战争建功立业,赢得君主欢心,从而获取俸禄、封地和职位;商人们希望开拓新的商路和市场,获得发财致富的机会;普通民众则希望获取新的土地。据此可知,在当时葡萄牙等西欧国家
A.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 C.阶层间流动受到了严格
B.海外扩张成为社会共识 D.开始利用海洋获取权益
10.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于1522年9月6日完成第一次环球航海”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由此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判断: A.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随意性 B.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互相矛盾 C.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 D.纪念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够客观
11.“新航路开辟时代的‘黄金热’的本质不是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资产阶级的进取。”这主要是指( )
A.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黄金热” C.“黄金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商路受阻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D.追求财富是资产阶级的本质
12.某人在航海日记中记述:“1520年11月28日,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据此,你判断此人属于谁的船队 A.哥伦布 B.迪亚士
试卷第2页,总4页
C.达伽马 D.麦哲伦
13.学者们认为,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这说明( )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 B.获取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D.新航路开辟有利于欧洲封建统治的巩固
14.15世纪后期,西欧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和黄金。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西班牙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该“心病”的最主要病因是 A.西欧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马可·波罗行纪》的刺激
B.西欧人向外传播教 D.西班牙王室的对外扩张
15.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至14克白银,在威尼斯达14至18克白银,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至30克白银。”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欧洲封建主的
B.欧亚传统商路受阻
C.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D.伊斯坦布尔失去东西方经济交流中心的地位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财神信仰形成较迟,主要在民间流行。明朝,从吴中(今江苏扬州)一带开始,形成了每年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不同的地区崇拜的对象不同,导致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最普遍崇拜的是“正财神”赵公明和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另有“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关公被人们尊为武财神,“准财神”是刘海蟾,港澳台地区祭祀财帛星君李诡祖。还有的地区把“太白金星”等供奉为财神。这些财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
——摘编自《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但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欧洲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自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摘编自孙梅《关于新航路开辟经济原因的困惑》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
试卷第3页,总4页
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
试卷第4页,总4页
1.C 【详解】
根据“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可知该学者认为企业家支持了航海家,所以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才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故选C;资本的发展要求资本家寻求新航路,从而促进了航海家的远航,并不是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直接的物质支持,为航海家提供直接物质支持的是王室,排除A;该观点并不是在否认航海家的贡献,更不是为了凸显企业家的作用,而是为了强调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排除BD。 2.D 【详解】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太平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航海家是麦哲伦,他最大的成就是其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D项符合题意;发现美洲的是哥伦布,发现好望角的是迪亚士,到达印度西海岸的是达·伽马,他们都没有进入太平洋,排除ABC。 3.B 【详解】
材料指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的交通要道,阻碍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这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B正确;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资本主义萌牙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排除A;新航路开辟的思想动力是传播天主教,故排除C;深层原因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大,同时也要求扩大对外市场,故排除D。 4.A 【详解】
根据“他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多次横渡大西洋向西航行,最终发现了新世界”可得出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A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 5.D 【详解】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7世纪“经好望角”航路的商品少于“经地中海”航路的商品,这说明以“经地中海”为代表的传统航路在东西方贸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D项正确;材料只列出了1600年的统计数据,无法体现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项错误;材料无法看出当时贸易货物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
答案第1页,总4页
6.C 【详解】
根据材料“15世纪中叶,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期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连通东西方的商路,其对商品征收重税,导致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价格猛涨,鉴于此,欧洲人渴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中断了”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 7.C 【详解】
“史识”是对历史是非曲直的观察、鉴别和判断能力,“航海家远洋航行中的勇敢精神仍有现实意义”是对航海家远洋航行的评价判断,属于“史识”,故选C;A、B属于“史实”,D属于“史论”,排除A、B、D。 【点睛】 8.B 【详解】
材料反映了葡萄牙寻找黄金、西班牙受黄金驱使去美洲,由此说明两国开辟新航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掠夺黄金财富,故选B;材料未提及加强东西方贸易,故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黄金的驱使,没有涉及到市场,故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地理知识,故排除D。 9.B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远洋航行在葡萄牙等西欧国家颇为流行”“贵族们希望通过海上征服战争建功立业,赢得君主欢心,从而获取俸禄、封地和职位;商人们希望开拓新的商路和市场,获得发财致富的机会;普通民众则希望获取新的土地”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葡萄牙等西欧国家开展海外扩张符合各阶层的利益,B项正确;A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开始”之说材料无法体现。 10.C 【解析】
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的评价,评价的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对人类的文明做出了贡献;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的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
答案第2页,总4页
做出了贡献。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求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作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判断,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所以答案为C。 11.C 【详解】
材料认为“黄金热”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进取”,体现了“黄金热”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故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商路,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资产阶级的本质,故D项错误。 12.D 【详解】
据材料“1520年……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麦哲伦船队从大西洋进入太平洋,完成环球航行,故D正确;哥伦布发现美洲,并未进入太平洋,故A错误;迪亚士发现非洲好望角,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也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新航路开辟的相关路线史实,再抓住材料关键信息“1520年……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3.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人们的扩张要求,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必然,说明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即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故选择C;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是历史事实,排除A;获取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除此之外,资本主义发展、传播宗教等 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排除B;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排除D。 14.A 【详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狂热追逐财富的梦想推动欧洲人要到海外去获取黄金等各种财富,故选A;传播教只是一种精神动力,不是主要病因,B错误;C是渴望黄金的诱因,不是最主要病因,排除;D是获取黄金的途径,不是原因,排除。
答案第3页,总4页
15.B 【详解】
产自印度的胡椒在运抵欧洲后价格暴涨,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欧亚传统商路,导致胡椒的供需平衡被打破,故选B;欧洲封建主并不能导致胡椒价格的暴涨,排除A;亚历山大东征是在公元前4世纪,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D项说法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B。
16.(1)特点:中国:主要流行于民间;崇拜对象多样化(存在地区差异);崇尚公平、正直、忠义(体现传统价值概念或受儒家思想影响)。 欧洲:参与阶层具有广泛性;寻金具有外向性。
(2)差异:中国“财神崇拜”:冲击了传统贱商观念,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推动社会转型。欧洲“寻金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社会转型。
原因:中国:封建集权空前强化,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欧洲:推动新航路开辟和海外殖民掠夺,大量黄金、白银流入欧洲,增加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引发价格,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详解】
(1)中国:根据材料一“ 财神信仰形成较迟,主要在民间流行”可知,“财神崇拜”主要流行于民间;根据材料一“不同的地区崇拜的对象不同,导致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可知,“财神崇拜”崇拜对象多样化;根据材料一“这些财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可知,“财神崇拜”崇尚公平、正直、忠义。欧洲:根据材料二“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上至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可知,“寻金热”参与的阶层比较广泛;根据材料二“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可知,欧洲人想到东方去寻金,即寻金具有外向性。 (2)差异:结合学知识可知,从二者的影响角度分析,说明其是否有利于社会转型。例如:中国“财神崇拜”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没有推动社会转型;欧洲“寻金热”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进而推动社会转型。原因:中国: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时期封建集权空前强化、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等都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牙的发展。欧洲:从新航路开始的影响角度分析回答。例如:“寻金热”推动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即推动了社会转型。
答案第4页,总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