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吉林省龙井市三中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吉林省龙井市三中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来源:微智科技网


\"吉林省龙井市三中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华夏文明第一次系统、深刻地进行自我批评:从而展开一场文明自我更新的思想大运动,这主要就体现在战国时代墨家和法家的思想中。墨法学说,可谓此后一切中国改革、变法思想的源泉。

墨法两家,成于魏,归于秦。墨翟、孟胜、吴起、商鞅这些人之所以艰辛辗转,四处碰壁,这主要就是由于当时“魏康楚富,齐淫吴巧”,即发达地区民风奢华,文明积习太深,听不进批评意见,更不愿展开自我批评,特别是墨子所倡导的“艰苦奋斗”这一条,在文明发达的地区,非但难行,而且难听。能够接受墨法思想的,最终证明是被文明核心区视为“戎狄”的秦。正因为秦在七国之中开化最迟,尚不存在六国那样庞大的既得利益阶层、贵族世家集团,因此,墨法“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为则上,则下”的平等政治主张,方才能够在秦地得以实行。正因为贵族、世家的力量还没有形成,正因为“不党(党:偏私)父兄,不偏富贵,不嬖(嬖:宠幸)颜色”乃是秦的民风,以至“王亦不爱其家”,故“上同而下不周比(周比:结党营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户籍一连坐”制度,亦方才能够在秦地顺利推进。而更为重要的是,正因为秦开化最迟,百姓极不善言辞文饰,不存在一个靠巧言令色、舞文弄墨发达起来的智识阶级,故商鞅那一套以“农战”立国的思想,方能在秦地大受欢迎。吴起自鲁赴魏,又去魏适楚,而商鞅亦自中原最发达的魏亡命入秦,他们所献出的强国之策,首先就是对华而不实、只说不练的中原文明弊端的诊断和分析,在文明反思的基础上,他们方才转而倡导一种埋头苦干、只练不说的新文化品质。于是,开化最迟、民风淳朴的戎狄秦地,便这样成为他们培植新文明的试验田。这是秦人艰苦奋斗精神的起源,这更是秦走向富强的动力。

商鞅在((商君书•农战》中,曾比较“境外”的秦地“境内”的中原文明。他认为由于中原地区文明发达,方才养成了盘根错节的贵族世家势力,方铸成了导致阶级分化的富豪大贾集团,方才重用巧言令色、只说不练的智识阶层。而此三者具备,固可谓文明之成就,但也却正是“求荣取辱’’‘‘政怠宦成”的开端,是“人亡政息”——即国家危亡的征兆,是文日月走向异化的开始。作为“戎狄”的秦,之所以能据天下之雄图,最终统摄四海,扫苏群雄,这就是秦人的生活朴素、务实使然,秦人止是以朴素的“又战斗来又生产”、以南泥湾开荒般的“农战”精神,最终战胜了中原文明之骄奢淫逸。秦的改革蓝图,其实就来自中原精英对于自身文明弊端的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批评,最终演化成“西戎”之秦对于中原文明所进行的“武器的批判”。秦王扫六合,乃是中国文明艰苦奋斗精神的第一次胜利、中华民族第一次自我更新。《荀子•疆国》亦曾赞美秦的朴素民风说:“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又说“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荀子观察到的,恰是百年之后,

中华文明在秦娃生的基础。这个主张艰苦奋斗的新文明,就是墨法政治理想的高度实现。 (节选自《中原与夷狄:两种文明的砥砺》)

1.下列对墨法思想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墨法思想对中华文明影响巨大,中华文明的首次系统而深刻的自我批评和自我更新主要体现在其中。墨法学说从此成为中国改革、变法思想的源泉。 B.墨法思想是产生于文明发达的中原地区的先进思想,却难被中原地区各诸侯国接受,最后反而在开化最迟的秦国落地生根。

C.墨法思想强调选贤任能应不问贵贱,反对结党营私,主张贵族与平民在法律面前平

1

等。这些思想在秦国得以落实。

D.墨法思想是建立在中原文化精英对中原文明弊端进行诊断和分析的基础上的,它为秦国提供了改革蓝图——对中原文明进行“武器的批判”。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墨家法家倡导的政治主张既难行又难听,所以在民风奢华,缺乏开放的胸怀与自省精神的发达地区没人理睬。

B.墨法思想的很多政治主张会触及六国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和阶层的权益,所以不被六国统治阶级接受。

C.商鞅的“农战”立国思想与秦国百姓不善言辞文饰,不喜欢舞文弄墨、巧言令色,作风务实的国情相适应,因此大受欢迎。

D.开化最迟、民风淳朴的秦地,是很适合推行埋头苦干、只练不说的新文化的地方,这是墨法思想虽成于魏却归于秦的主要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 蕃:增多

2

B.元淳尝署州事 署:代理 C.卒定谳,论罪如律 论:议论 D.复欲于计典黜之 黜:罢免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3分) ( )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②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 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 ⑥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A.③④⑥ B.①②⑤ C.①②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县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发展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B.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任崖州知州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却被诬陷。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C.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士兵冲入衙内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拍案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 D.陶元淳力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5分)

(2)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8.诗人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清”这一环境特点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9.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 ,驾一叶之扁舟,_ 。(苏轼《赤壁赋》)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 _。青泥何盘盘, 。

3

(李白《蜀道难》)

(3)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诗经》) (4)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5)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四个孩子和一个夜晚之小吕(节选)

汪曾祺

小吕很快就对果园的角角落落都熟悉了。他知道所有果木品种的名字:金冠、黄奎、元帅、国光、红玉、祝;烟台梨、明月、二十世纪;密肠、日面红、秋梨、鸭梨、木头梨;白香蕉、柔丁香、老虎眼、大粒白、秋紫、金铃、玫瑰香、沙巴尔、黑汗、巴勒斯坦、白拿破仑„„而且准确地知道每一棵果树的位置。有时组长给一个调来不久的工人布置一件工作,一下子不容易说清那地方,小吕在旁边,就说:“去!小吕,你带他去,告诉他!”小吕有一件大红的球衣,干活时他喜欢把外面的衣裳脱去,于是,在果园里就经常看见通红的一团,轻快地、兴冲冲地弹跳出没于高高低低、深深浅浅的丛绿之中,惹得过路的人看了,眼睛里也不由得漾出笑意,觉得天色也明朗,风吹得也舒服。

小吕原来在家里住。七月,果子大起来了,需要有人下夜护秋。组长照例开个会,征求大家的意见。小吕说,他愿意搬来住。一来夏天到秋天是果园最好的时候。满树满挂的果子,都着了色,发出香气,弄得果园的空气都是甜甜的,闻着都醉人。这时节小吕总是那么兴奋,话也多,说话的声音也大,好像家里在办喜事似的。二来是,下夜,睡在窝棚里,铺着稻草,星星,又大又蓝的天,野兔子窜来窜去,鸹鸹悠叫,还可能有狼!这非常有趣。张士林曾经笑他:“这小子,浪漫主义!”还有,搬过来,他可以和张士林在一起,日夜都在一起。

他很佩服张士林。曾经特为去照了一张相,送给张士林,在背面写道:“给敬爱的士林同志!”他用的字眼是充满真实的意思的。他佩服张士林那么年轻,才十九岁,就对果树懂得那么多。不论是修剪,是嫁接,都拿得起来,而且能讲一套。有一次林业学校的学生来参观,由他领着给他们讲,讲得那些学生一愣一愣的,不停地拿笔记本子记。他佩服张士林说玩就玩,说看书就看书,看那么厚的,比一块城砖还厚的《果树栽培学各论》。佩服张士林能“代表”场里出去办事。采花粉呀,交换苗木呀„„每逢张士林从场长办公室拿了介绍信,背上他的挎包,由宿舍走到火车站去,他就在心里非常羡慕。他说张士林是去当“大使”去了。小张一回来,他看见了,总是连蹦带跳地跑到路口去,一面接过小张的挎包,一面说:“荷!大使回来了!”

4

组长大老张见小吕剪两下看看他那剪子,剪两下看看他那剪子,心里发笑。有一天,从他的锁着的柜子里拿出一把全新的苏式树剪,叫:“小吕!过来!这把剪子交给你,由你自己使:钝了自己磨,坏了自己修,绷簧掉了——跟公家领,可别老把绷簧搞丢了。小人小马小刀,正合适!”周围的人都笑了:因为这把剪子特别轻巧,特别小。小吕这可高了兴了,十分得意地说:“做啥像啥,卖啥吆喝啥嘛!”这算了了一桩心事。 注:①鸹鸹悠即猫头鹰。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由于小吕热爱这份工作,很快他就对果园的角角落落都熟悉了,他不但知道知道所有果木品种的名字而且准确地知道每一棵果树的位置。

B.到了夜晚,小吕睡在窝棚里,铺着稻草,数着星星,又大又蓝的天,野兔子窜来窜去,鸹鸹悠叫,还可能有狼,住在窝棚里对小吕来说实在是太可怕了。

C.小吕非常开心,路人看见他经常轻快地、兴冲冲地弹来跳去,小张一回来,他也是连蹦带跳地跑到路口去。他开心,看见他的人也开心。

D.小吕佩服张士林能“代表”场里出去办事,例如采花粉呀,交换苗木,推销产品,给林业学校的学生上课呀等等,他就在心里非常羡慕。

E.本文用诗意的笔调,用散文化的方式,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美好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男孩初涉人生时的幸福和喜悦。

(2)小说中的小吕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举例说明。(6分)

(3)果园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结合全文,请你从小吕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态度和方式谈谈你对现代人生活态度的看

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改变从自己开始

自从李开复创业的那一天起,他和他的创新工场就注定是中国商业社会中的一只“出头

5

鸟”。

李开复是个善于制造话题的人。从高调地从谷歌离职到出版自传再到创新工场的成立,以及在之后持续不断地与科技领域的新闻点和焦点人物的紧密结合,让他一路走来从没缺少聚光灯的关注。

他也是个深谙新媒体传播能量和传播技巧的人。在新浪微博还在内测时就成为了第一批名人用户,如今,他已经成为新浪微博平台上商业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商业人士,近1000万的粉丝数量让无数圈内大佬难以望其项背。

他还是个对青年人和商业圈子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在大学生群体中人生导师的形象使得他的创新工场在刚一创立甚至连项目都没有的时候就能收到纷至沓来的7000多份简历;而在商业圈中,他的人缘和口碑也聚拢了一大批朋友,他们从掏钱支持到紧密合作,以及到“微博打仗”的站脚助威。 但最显眼的还是,李开复是个不回避说出理想的人。他会对媒体毫不讳言地表述希望创新工场的愿景是可以作为一个推动中国科技创业文化和发展模式演进的关键力量,他的理想是想让年轻人创业成本更低,创业成功率更高、甚至想让创业者们拥有他和创新工场所推崇的更好的企业文化„„

但是,在中国这个崇尚“闷声发大财”的商业社会中,任何一只“出头鸟”都不是那么好当的。创新工场最初两年一直在被人注视的过程中走来,有人盼望着他的成功,同样也有人在等着他跌倒。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创新工场的成绩单大概是这样的:截至2011年11月,创新工场投资孵化了超过30个项目,其中10个项目进入A轮,融资规模从500万到1000万美元不等;两个项目被收购,其中魔图被百度收购;有两个项目最终失败关闭。而从吸引融资的层面来看,从创业初期郭台铭等朋友支持的1500万美元启动资金开始,创新工场已经募集了1.8亿美元基金,投资者包括Foundation Capital,联发科,投资的DST等国际著名的投资机构。

这更像是一个阶段性总结,因为创新工场的价值还需要通过旗下更多优秀创业公司的商业成功来印证,而这还需要2~3年的时间才会真正体现出来。现在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创新工场已经走过了最初最艰难的时期,开始赢得了主流投资圈和创业者的认可。 对于李开复的理想和创新工场的愿景而言,这两年或许可以定义为在其推动中国科技创业的愿景下迈出了比较靠谱的第一步。 但是这一步,首先是改变自己。 在创新工场初期,一些相对成熟和有经验的创业者,恰恰对于创新工场的孵化器模式并不认同。在他们看来,创新工场的孵化就是李开复、汪华几个经验丰富的人来指导创业者怎么做产品,对于那些摸爬滚打多年的成熟创业者,这并不那么关键;更何况创新工场在孵化的初期还要占有比其他VC更高的股份,这对一些成熟创业者来说就更无法接受了。在他们看来,那时的创新工场要资金没资金,要服务没服务,只有一些创业者并不急需的孵化和自己股份的损失,实在不是一个让他们心动的合作伙伴。 这个时候,李开复等人只好一边继续碰壁,一边开始充分利用招来的毕业生和技术人员,真正成了“工场”——开始自己定方向,搭团队,做产品了。

从学生时代起就几乎一直一帆风顺的李开复在创业一开始就遭受了打击,一时间他也很难理解创新工场这个在他看来将能够改变中国青年创业环境的孵化器模式,为什么到了这些创业者面前就没人买账?是他们对自己的价值判断过高?还是这种孵化器的思路出了什么问题?

如同大多数波澜起伏的戏剧,当主人公完成了痛苦的坚持和自我重塑后,那些柳暗花明的节点往往总是毫无征兆地随之而来。

6

对于创新工场,重新厘清自己的定位至关重要,当创新工场开始把对自身产业大方向和产品感觉,以及辅助服务的估值调低,开始认真做好“投资+服务”的角色之后,这种从企业最基础的思维层面的调整让整个公司运营逐渐步入正轨,这让其产品价值和对创业群体的影响力也开始加速提升„„于是,我们看到了之前的截至2011年11月的创新工场的成绩单。

(2)创新工场是怎样实现现在这个阶段性的成绩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作为一篇传记,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李开复的? (6分)

答:

(4)请结合原文及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标题“改变从自己开始”的理解。(8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华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B.由山东和内蒙古联合培养的运动员韩刚,不仅为内蒙古代表团夺得了本届全运会的首枚金牌,也因为双记分制度使山东分到半块金牌,可谓一举两得。 ....C.自从出版了《决战》这篇小说,他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连续创作了几部历史题材的小.......说。

D.“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种乐此..不疲,不愿离去的感觉。 ..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兰州一中校友魏蔚在模特界算得上是高学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所以她毫无争议地成为2013世界超级模特大赛全球总冠军。

B.对认知奥秘的新认识,不但可能带来教育科学的,而且将开启信息技术新的变革。 C.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

7

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D.我们已经通过外交途径郑重向日方重申了有关立场,要求日本高度重视亚洲近邻的正义呼声,本着对历史认真负责的态度,履行有关承诺,切实妥善处理新教科书歪曲侵华历史的问题。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大江东去。红色题材的艺术创作,却始终是代表一个时代艺术成就的最强音。因为它不止是艺术家风格形态的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又能期许到美好的未来。 ①能看到一个伟大民族的历史记忆 ②我们能看到一个民族艰苦奋斗的历程 ③而从这些辉煌的历史记忆之中 ④通过一幅幅杰出的红色题材作品

⑤而且是与过往历史神思遥接的时空媒介 ⑥能看到一个民族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A.④②⑥①⑤③ B.⑤④②⑥①③ C.⑤②⑥①③④ D.④①②⑥③⑤

16.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 ① 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 ② 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 ③ 也不乏幼稚之处。 ④ 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 ⑤ 要我说出来,看我想的对不对。

① ② ③ ④ ⑤

六、写作(60分)

8

4.C解析: C项,论:判罪。

5.B解析:③是描写元淳为官刚正不屈;④是侧面描写元淳为官刚正不屈;⑥是元淳之子陶正靖所为。这三句都不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 6.B

解析: B项,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便定了他“检察失实”的罪名。 7.(1)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 诬告他。

(2)我刚上任,便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 率领(管理)下属呢? (句子大意明确给1分,画线词,一个一分,其它词译错,也同样)

8.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来表现“清”这一环境特点的。首联、颔联以燕雀、蝴蝶、蜘蛛等动景反衬乡村的清净;颈联月影、溪水动静结合从侧面烘托了夏夜的清静,衬托出乡村生活的恬静祥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大自然生活的喜爱,清闲的心境,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厌恶世俗,想要归隐田园的情怀。(手法1分,分析2分,情感2分) 9.“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赋予疏帘和月影人的特征,把月影写得很有情味;“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生动描绘出乡村夏夜清静却又生意盎然、充满情趣的特点。(手法各1分,分析各1分,感情各1分) 10.名句默写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答案:B、D、(B、这些对小吕来说都很新奇,这正说明他还是个孩子。 D、无中生有:推销产品,给林业学校的学生上课呀) (2)、答案:快乐开心(在果园中兴冲冲地跳来跳去),天真浪漫或心地单纯(喜欢在窝棚里住),好学勤劳(对果园的每个角落都熟悉,叫得上每种树的名字),对比自己厉害的人衷心佩服(佩服张士林)。(每点一分,例证一分,写出三点即可)

(4)、参(仅供参考):例如:快乐心态对待生活压力。淡化物质追求,满足内心的精神需求。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让心灵回归自然。等等。

12.(1)答案:CD(共5分,选C 3分,选D 2分,其他不得分)

易错分析:A “就是因为”太绝对。B “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滑铁卢”的说法言重了,只是一次碰壁。E创新工场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完全印证,还需要通过旗下更多优秀创业公司的商业成功来印证,而这还需要2~3年的时间才会真正体现出来。

(2)答案:①首先是改变自己。在创新工场初期,一些相对成熟和有经验的创业者,恰恰对于创新工场的孵化器模式并不认同。李开复等人只好一边继续碰壁,一边开始充分利用招来的毕业生和技术人员,真正成了“工场”——开始自己定方向,搭团队,做产品了。②创新工场重新完成了痛苦的坚持和自我重塑。创新工场重新厘清自己的定位,开始把对自身产

9

业大方向和产品感觉,以及辅助服务的估值调低。③开始认真做好“投资+服务”的角色之后,这种从企业最基础的思维层面的调整让整个公司运营逐渐步入正轨,这让其产品价值和对创业群体的影响力也开始加速提升。于是创新工场走过了最初最艰难的时期,开始赢得了主流投资圈和创业者的认可。(一点2分)

(3)答案:①从李开复的思想方面:他是个不回避说出理想的人。他会对媒体毫不讳言地表述希望创新工场的愿景是可以作为一个推动中国科技创业文化和发展模式演进的关键力量,他的理想是想让年轻人创业成本更低,创业成功率更高、甚至想让创业者们拥有他和创新工场所推崇的更好的企业文化;②从李开复的行为方面:他善于制造话题,深谙新媒体传播能量和传播技巧,敢于打破中国商业社会崇尚“闷声发大财”的“传统”,充当“出头鸟”。在创业遇到挫折时敢于改变自己;③从李开复的影响方面:他还是个对青年人和商业圈子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在大学生群体中人生导师的形象使得他的创新工场在刚一创立甚至连项目都没有的时候就能收到纷至沓来的7000多份简历;而在商业圈中,他的人缘和口碑也聚拢了一大批朋友,他们从掏钱支持到紧密合作,以及到“微博打仗”的站脚助威。(一点2分)

(4)答案:参考示例:从学生时代起就几乎一直一帆风顺的李开复在创业一开始就遭受了打击,但他和他的创新工场首先是改变自己,重新厘清自己的定位。创新工场开始把对自身产业大方向和产品感觉,以及辅助服务的估值调低。开始认真做好“投资+服务”的角色之后,这种从企业最基础的思维层面的调整让整个公司运营逐渐步入正轨,这让其产品价值和对创业群体的影响力也开始加速提升,于是,我们看到了之前的截至2011年11月的创新工场的成绩单。而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8分,结合文章及自身的生活经历,言之成理即可)

13、A(A“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B项“一举两得”:做一件事,能同时得到两种好处。C在“一发而不可收”之后加一“拾”字,便变褒为贬。“不可收拾”的含义为无法整顿,不可救药,也形容感情或行动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境地。D此成语常被用错范围,用于形容人的感觉,如上例,其实它是用于行动的。它的含义为因酷爱于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14、 D (A前后分句无因果关系,“所以”多余。B“带来„„”的语意显然比“开启„„变革”重,所以二者应当互换位置。C“了”表已然语气,和表将然的“将”矛盾,不合逻辑,应去掉“了”字。

[示例二]我赞成中小学生学习奥数。首先,从奥数本身来看,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为他们以后走科研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其次,从选拔人才的角度看,中小学生学习奥数,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升学加分和保送资格,打破高考一卷定终身的录取机制。(3分,观点1分,分析2分。如有其他看法,能言之成理亦可) 17、答案:①凡;②必定;③其中;④有时;⑤则。 17、作文:(60分)

10

评分标准参看高考评分细则。 参考译文: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年间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为疾病而没能参加考试。康熙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在朝廷策对中,他论述西北地区赋税轻而徭役重,东南地区徭役与西北地区相同而赋税较重,希望减免超出额度的粮税,免除没有益处之费用。阅卷者认为他的话很愚直,将他置于二甲中。康熙三十三年,被任命为广东昌化知县,到官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厘定赋税徭役,把各种实物田赋统一为交稻米,把应服的徭役均衡到田赋上。裁减、革除各种杂税,百姓纷纷以努力耕作为业。昌化县隶属于琼州,与黎族交界,过去设置土舍,黎人出入,官吏得以趁机做坏事,元淳到任后立即撤去土舍。统一了测定物体轻重大小的器具,制定法令制度,黎人对此感觉很方便。城中居民,原来不满百家,到此时户口渐渐增多。元淳常常步行到乡间,详细询问百姓疾苦,亲切温暖如一家人。

琼州地处海外,军中将领大多骄横,崖州尤其严重。元淳曾经代理崖州事务,守备黄镇中用酷刑杀人,游击余虎却放纵不管;而且贪婪,要求黎人进献财物。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总督石琳下令琼州总兵会同审讯陶元淳,元淳在申述的文书中说:“私人的揭发不应该交付审讯,守备的大臣不应侵犯地方官的职守,(你们这样做)必将会压制执法的正气,让办事的人灰心。我应当放弃官职来保全政体,而不能屈服于武臣,让州县蒙羞。”当初审讯这场官司时,黄镇中命令甲士一百多人佩刀闯入崖州官署,元淳按着桌案怒叱到:“我奉命治理崖州事务,守备竟敢命令甲士劫持,这是藐视国法。”黄镇中的气焰被震慑下去,急忙命令甲士撤去,最终审判定罪,依法判处黄镇中、余虎有罪。崖州人因此说:“崖州虽有余虎,却敌不过陶公一怒。”总督最终因为元淳性情倔强,就以不认真考查、审理不合实情为由将其治罪,恰好赶上大赦而被免罪。总督又想在对进行三年政绩考核时趁机罢免他,巡抚萧永藻刚被任命,曰:“我刚上任,便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率领(管理)下属呢?”替元淳在总督面前说话,总督才罢休。

元淳生活非常节俭,为官时每日只需供应一束韭菜。元淳喜欢接交读书人,常常讲学论道到深夜也不疲倦。元淳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没被允许,最终因积劳成疾而死在官任上。昌化规定的田地数目是四百多顷,但一半沦陷于海中,赋税不到二千,而超额的田赋占到三之一,百姓十分困窘。元淳对超过的田赋做了考核,多次向上级官吏请示,请求免除超额的田赋,但无人理会此事。乾隆三年,元淳的儿子陶正靖做了御史,上疏把这件事报告了朝廷,最终得到皇上旨意,免除了这些超额的田赋。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