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税收视角下福建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税收视角下福建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来源:微智科技网
税收视角下福建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邢 锋

【内容提要】近年来,福建省服务业税收主要来源于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虚拟经济比重对服务业税负有重要影响。但进入经济新常态后,服务业的税收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发生了转折。与华东地区其他省份的数据对比表明,福建省服务业发展面临经济税收贡献偏小、先进服务业比重偏低、居民消费支撑不足、生产效率较低等制约因素。因此,推动福建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工业化建设与服务业税源建设、科技化建设与服务业税源建设、提升居民消费与服务业税源建设、制度变革与服务业税源建设等四大关系。【关键词】福建省󰀁服务业税源󰀁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670(2021)5-0042-10

对于经济总量迈入4万亿元大关的福建省而言,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推进产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重要战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产业乘数、税收贡献、劳动就业、消费带动等效应。税收是经济发展情况最直接和最及时的反映,本文从税收视角分析福建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探讨其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寻求促进地方服务业跨越式

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福建省服务业经济税收的发展现状

(一)服务业税收总量举足轻重

21世纪以来,福建省服务业规模总体呈平稳扩大趋势,从2001年的1618.24亿元增至2019年的19217.03亿元。党的以来,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呈波动上升趋势,服务业经

42󰀁——

2021年第5期

济占比从2012年的39.3%上升到2019年的45.3%。服务业经济发展带动了税收增长。福建省服务业税收从2012年的1518.04亿元提升到2019年的2681.45亿元,年均增长8.47%,比同期全省税收总量年均增速高出2.49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全省税收总量的比重从2012年的47.3%逐步提高到2019年的55.65%,累计提高8.35个百分点,占比从2013年起超过第二产业,总量超过“半壁江山”。

(二)服务业税收增量一枝独秀

2012年以来,福建省服务业发展速度快于第二产业。2012—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的平均贡献率达50.58%,超过第二产业4.78个百分点。相较于经济贡献,服务业的税收贡献更大。尽管受减税降费等影响,增速波动幅度比较大,但这一时期全省服务业税收累计增收1163.41亿元,占全省税收累计总增量的72.25%,比第二产业高出44.67个百分点。由此说明在服务业税收增长潜能持续释放的大背景下,它已经成为拉动福建省经济税收持续稳定增长的首要“引擎”。

(三)服务业税收结构持续优化

近年来,福建省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服务业内部结构也明显改善。2012—2019年,全省租赁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增加值比重提高,而房地产业、传统的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比重下降。税收数据也同样反映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全省房地产业税收比重从2012年的32.58%逐步下降到2019年的28.50%,累计降低了4.08个百分点,而租赁商务服务业税收比重从2012年的

4.02%提高到2019年的5.9%,累计增加了1.88个百分点,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税收从2012年的18.91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52.18亿元,比重从1.25%提高到1.95%,提高了0.7个百分点。传统的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受全面营改增、提高起征点和降率等影响,比重不断降低,累计分别降低3.03和1.2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就业创税能力增强

福建省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在城镇化建设的带动下,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和新增劳动力进入服务业。2019年,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322.76万人,比重达47.6%,比2012年提高11.4个百分点。2012—2019年,服务业就业人员年均增速5.16%,平均每年增加就业人员65.47万人,就业比重从2015年起超过第二产业。服务业新增就业数量占全社会新增就业数量的比例为185%(第一、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减少),成为吸纳就业人数最多、增长最快的产业。2019年,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税收20271.66元,是2012年的1.24倍,年均增幅3.14%。

二、福建省服务业经济税收发展的关联分析

(一)服务业税收负担与税收弹性分析服务业税负是服务业税收收入与增加值的比例。21世纪以来,全省服务业税负呈先升后降的态势。2001—2013年,全省服务业税负从2001年的13.19%上升到2013年的21.4%,累计提高了8.21个百分点。从2014年起,服务业税负受营改增、减税降费等影响呈下降——󰀁43

新福建

数据来源:《福建统计年鉴2020》、历年福建省税务部门统计资料

图1   2001—2019年福建省服务业税收负担率

态势,至2019年降至13.95%,较之最高点降低了7.45个百分点,基本上与2006年税负水平相当。

服务业税收弹性反映服务业税收增幅与服务业增加值增幅的比例。受税收变动和全省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化的影响,服务业税收增幅起伏很大,全省金融业税收弹性系数在0.04~1.85区间波动,变化范围较大,其中仅有6个年份的税收弹性在0.8~1.2的“合理波动区间”。

(二)福建省服务业税源发展计量分析运用福建省服务业税收和经济数据对2001年以来的服务业税收、税收负担以及增加值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1.福建省服务业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服务业经济的增长,服务业增加值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带动服务业税收增长0.953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但增幅略低于

经济增长。

2.人均GDP增长对税负的影响发生了转折。2011年以前,人均GDP每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税负增长率将提高4.807个百分点。而从2012年起,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档,加上国家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而实施的一系列减税,带动了税负下降,表现为人均GDP增长率与服务业税负呈反向变动关系,人均GDP每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税负增长率降低9.815个百分点。

3.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 [2]比重变化也会给服务业整体税负带来影响。21世纪以来,这两个行业税收负担增长幅度高于其他行业,其比重提升将带动服务业整体税负的提高。虚拟经济部门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税负增长率提高0.816个百分点。鉴于虚拟经济部门对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

44󰀁——

2021年第5期

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升实体经济部门的贡献率,有助于降低服务业整体税负,从而实现经济更加平稳健康发展。

4.在税收负担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税负对服务业增加值的影响也发生了转折:2011年以前,全省服务业税负每提高1个百分点,带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0.201个百分点。而从2012年起,服务业税负每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降低0.117个百分点。

45.3%,比全国和华东地区平均水平分别低8.6和8.46个百分点,是华东地区最低水平,与人均GDP最接近的浙江相比还有9.7个百分点的差距。服务业经济规模更是仅为浙江省的57.04%。

从服务业税收贡献看,福建与华东地区相比也存在差距。2019年福建省服务业税收占比为55.6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低于华东地区平均水平0.83百分点,分别比浙江和广东低2.和6.96个百分点。虽然福建服务业税收比重比山东和江苏高,但从税收规模看,服务业税收分别仅是山东和江苏的58.37%和34.62%。

2019年福建服务业就业比重为47.6%,高于除上海之外的其他华东省份,但与地区相比仍有12个百分点的差距。说明福建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相对较强,但仍有继续提高的空间。

三、福建省服务业经济税收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一)服务业税收经济贡献偏小

2019年,福建省人均GDP为107139元,合约15530.77美元,经济发展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福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

表1 华东地区服务业税收与服务增加值相关数据比较

人均GDP(元)全国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广东702706531236071573001076245315849610713994172三产产值(亿元)534233.0370.2510.727752.283368811760.118860.419217.0359773.38三产产值比重(%)53.953.051.372.754.047.550.845.355.5三产税收(万元)9801046984594020577450180105122944729353931844463224537627268145451445224三产税收比重(%)56.9542.1950.2262.7258.5453.5554.0055.6562.61三产就业人数(万人)367212280.61998.79.701667.341043.91776.11322.762603.14三产就业比重(%)47.436.942.1265.5443.4639.0.5147.0.0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0》、《中国税务年鉴》

——󰀁45

新福建

表2 华东地区服务业税收结构比较

三产税收总量(万元)全国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广东9801046984594020577450180105122944729353931844463224537627268145451445224金融房地产税收金融房地产税收总量(万元)比重(%)460334719229942783684494743451570307241629168729130911761401601371599046.9750.0547.5741.3342.1349.7153.3552.2748.07其他行业税收总量(万元)5197699792294592740605233616713744221123192759031144511279853277346234其他行业服务业税收“虚”、税收比重(%)“实”比例53.0349.9552.4358.6757.8750.2946.6547.7351.930.1.000.910.700.730.991.141.100.93数据来源:2019年华东地区税收数据统计资料 

由此可见,服务业底子薄、基础差、贡献低,福建仍是经济发展中的“短板”,需要继续挖掘服务业发展潜力。

(二)先进服务业比重有待优化

2019年,福建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税收分别入库637.52亿元和7.08亿元,共占服务业税收的比重为52.27%,其他实体经济行业税收占比为47.73%,分别比全国和华东地区低5.3和5.77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中虚、实比例为1.1,表明虚拟经济税收比重超过一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21,但在华东地区仅高于安徽省。虚拟经济行业比重提高,将带动服务业税负的上升,而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也容易通过产业的关联将其税负转嫁出去,从而影响其他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受国家宏观影响较大,行业税收波动影响较为剧烈,不利于区域经济稳健发展。

从服务业细分行业税收情况分析,除了金

融业、房地产业之外,各地税收比重排名第一的都是批发零售业,占比在18.33%~27.43%之间。在其他实体经济行业中,2019年福建排名前4位的行业分别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共占服务业税收的比重为19.66%。从表3可以看出,除福建和浙江之外,其他地区排名第1位的行业都是租赁商务服务。而福建的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税收占比较大,主要是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扣缴的税收较多,比如各类房地产交易的契税等。但也说明,福建的租赁商务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无法带来相应的税收收入,其税收占比是华东地区最低,税收总量比安徽少4.86亿元。代表先进技术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其他省份的差距较大,还需进一步培育发展。目前福建的经济发展尚处于起飞准备阶段,现代服务业能力还不强,

46󰀁——

2021年第5期

表3 2019年各地扣除金融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后税收总量前4位的行业情况

 第一行业绝对值占三产比重(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942.2山东8.1%第二行业第三行业绝对值绝对值占三产比重占三产比重(亿元)(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术服务业3682.843.76%3577.353.65%第四行业绝对值占三产比重(亿元)其他行业3526.33.6%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94.686.41%其他行业261.655.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28.944.9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78.72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24.052.%江苏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65.97.3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60.973.3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34.943.03%上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422.9613.5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53.725.2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70.624.4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13.033.93%浙江其他行业842.911.5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87.179.4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术服务业570.557.82%195.562.6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0.592.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8.562.3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9.512.97%江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56.8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9.524.31%其他行业78.284.24%安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63.136.6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19.574.87%110其他行业4.4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福建190.797.12%广东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04.466.7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58.275.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8.413.6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会组织术服务业937.296.29%709.374.76%369.332.48%数据来源:2019年华东地区税收数据统计资料 

新兴服务业形态依然处于模仿阶段,暂时无法从总量和规模上与服务业发达的江、浙、粤地区相抗衡。

(三)消费水平与层次有待提升

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是服务业税源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支出法核算三大需求的GDP结构看,福建省最终消费率从2012年的40%降至2013年的38.6%,而后回升至2017年的40.9%。但这几年最终消费率比全国平均水平

低10个百分点以上,也比华东地区平均水平低7~9个百分点,是华东地区消费率最低的省份。2019年福建省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9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76个百分点,比华东地区平均水平高3.27个百分点,是华东地区最高的省份,反映出食品烟酒支出仍占福建省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的绝大部分,高层次的消费比例有待提升。“一个最低、一个最高”清晰地反映了福建省服务业的发展瓶颈。——󰀁47

新福建

2019年福建省人均GDP与浙江省相当,但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仅分别相当于浙江的71.37%和79.04%,而恩格尔系数也比浙江高出4.1个百分点,这种差距有待今后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改善。

对比2019年福建省与华东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性支出情况、恩格尔系数,福建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但是分别低于华东地区的平均水平3755.75元和2071.87元,与江苏、上海、浙江的差距还比较大。2019年福建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1个百分点,但比华东地区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分别比江苏、上海、浙江、江西高8、11、32、2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大,不利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释放,也影响了全省

全国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全国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广东表4    2019年华东地区的消费数据对比

人均支出法GDP的居民人均GDP最终消费率可支配收入(元)(2017年)(元)70270653123607157300107624531584961071399417254.3%48.44%50.1%57.3%49.22%51.46%49.96%40.9%50.3%30733315974140069442499262622153561639014居民人均居民消费消费性支出恩格尔系数(元)215592042726697456053202617650197012531429528.22%26.52%25.%24.02%27.88%29.54%31.77%31.98%32.31%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0》、国家统计局网站

表5 2019年华东地区的城乡收入与消费差距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城镇化率可支配收消费性支恩格尔可支配消费性支恩格尔入(元)出(元)系数收入(元)出(元)系数42359423295105673615601823654637540456204811828063267313132948272375082271423782309463442427.55%26.05%25.47%23.35%27.09%29.07%31.20%30.82%31.25%16021177752267533195298761579615416195681881813328123091771622449213521249714546162811694929.99%60.6%27.81%61.51%26.23%70.61%36.41%88.3%32.69%30.4%70%57.4%32.7%55.81%35.53%66.5%37.11%71.4%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0》、国家统计局网站

服务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福建省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比全国和华东地区的平均水平都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福建省城乡居民的消费层次偏低。

(四)服务业生产效率有待提升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发展更多依赖于科技进步所带动的生产效率的提升。随着

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作为技术进步表征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加大。但也要看到,福建服务业生产效率与华东其他省份相比还有差距。2019年福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1.7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45个百分点,比华东地区低0.69个百分点。

48󰀁——

2021年第5期

在华东地区,福建省研发经费支出绝对数仅高于江西,甚至低于安徽,仅为江苏的27.12%,在产业链中,产品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服务,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因此,福建省需要逐步增加研发投入,同时提高服务水平,确保产业未来朝产业链两端发展。

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来看,全省2019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为156983元/人,略高于

表6 福建与华东地区研发经费支出与服务业生产效率情况GDP(亿元)全国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广东99086571067.599631.538155.326235224757.53711442395107671.07R&D经费R&D经费服务业服务业人均支出支出占GDP劳动生产率税收产出率(亿元)的比重(%)(元/人)(元/人)22143.61494.72779.51524.61669.8384.3754.0753.73098.52.232.102.794.002.681.552.031.782.8814865416504525549030846120204611265510619015698322962028040274574406911602846347198211507922351253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0》,2019年华东地区税收数据统计资料,2019 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全国平均水平,在华东地区高于江西和安徽,但是和发达的省份差距较大,分别仅为山东、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的95.11%、77.69%、68.36%、61.44%、50.%。福建人均GDP高于广东和山东,但是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却低于这两个省份。

再比较人均税收产出,同样也有类似的结论。但由于总部经济汇总纳税等因素影响,较之增加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差距,这种差距更大。注重提高服务业的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应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而福建省服务业经营情况并不乐观,需要进一步提升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税收产出率。

(一)处理好工业化建设与服务业税源建设之间的关系,推动整个产业体系协调发展

提升服务业经济总量,壮大发展现代服务业,离不开工业的支撑。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发展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离开或者弱化工业根基,服务业税源发展都会受到很大冲击。近年来,美欧都先后提出“再工业化”,本质上是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新的续航能力。因此,福建也要秉承“工业强基”战略,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发展符合资源禀赋的工业,以工业发展的扎实根基为服务业繁荣赢得先机。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工业发展只能走技术引领、错位发展的路子。当前需要大力挖掘纺织、鞋服、食品、建材、电子等传统产业的新价值,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组织重大专项研发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抢占价值链高端环节。同时也要加强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主辅分离,促进企业分离出供——󰀁49

四、解决对策的基本思路

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福建省服务业税源建设也正步入负重跨越的重要关口,面临承前启后的巨大压力,亟需我们厘清基本思路、找准发展定位。

应链管理、仓储物流、工业旅游、文化创意、设计研发、市场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并寻求专业化发展。不断延伸工业产业链两端的附加值,并以此稳定服务业发展的市场需求。

(二)处理好科技化建设与服务业税源建设的关系,推动新业态新动能新经济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创新创业创造动能,是向产业链两端更高附加值部分延伸发展的必由之路。服务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水平的提升,科技进步本身也创造了服务业增加值。信息化是科技应用的重要领域,在当前信息化浪潮之下,福建需要继续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领域,继续倡导推进信息化和各个产业的跨界融合,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信息化进程。当前需要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提升新经济对服务业的贡献率。以重点优势企业为龙头,做大电子信息等高新科技产业集群,努力打造科技创新“智慧谷”和国家创新中心。并会同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着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建设多层次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创新者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培育壮大新兴行业企业,通过扶持,加快企业结构调整,重点帮扶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规模以上企业,促使其成为行业大型骨干企业,通过扩散效应推动整体技术进步。加大对在线医疗、在线旅游等新业态的鼓励创新,有序推进服务业现代化。

(三)处理好居民消费水平与服务业税源建设的关系,推动全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消费,作为内需重

50󰀁——

新福建

要支柱的消费需求提升不仅能带动服务业发展,也将促进整体经济沿着更加健康的道路前行。消费对服务业的拉动强于投资对服务业的推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福建要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夹缝中错位发展,应结合本地实际走以人为本、因人施策的道路。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首先要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为低收入群体增加就业机会,发挥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富余劳动力的承接吸纳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适当提高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标准,提高劳动报酬在企业利润分配中的比重。深化垄断行业改革,促进公平竞争。引导城乡居民增加服务消费,不断扩大服务业的需求空间,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4]。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高收入高净值群体、高层次高技能群体留驻福建,为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贡献力量,同时要注意妥善解决低学历低技能的外来务工群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这也是推动服务业税源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当前需要推进因人施策城镇化策略,带动服务业税源发展提升。要改善、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收入高净值群体、高层次高技能群体充分发挥创业创新创造的潜力。要积极发挥福厦泉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改革“试验田”作用,持续推进产业、创新、资金、四链融合,引导创业企业开拓不同的细分市场。对于低学历、低技能的外来务工群体,要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保障其基本的民生需求,促进就业人口稳定增长。

2021年第5期

(四)处理好制度变革与服务业税源建设的关系,推动整体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赋予福建“六区叠加”的优势,对福建省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是巨大的利好,当前需要进一步推动各个细化落实落地,切实减轻企业生产经营的负担。要转变职能,在“放管服”上做文章,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通过主导、支持等途径加大稳增长、调结构的力度,提升综合效应,加快构建充满活力、更加开放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来福建扎根发展。要强化支持,结合福建实际,针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及时出台或完善奖励激励等配套,强化性资金的引导支持作用,重点推动高成长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护产权、改善金融支持、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推进各项优惠落实,加强协同配合,紧密依的领导,将落实优惠纳入目标考核,明确主体责任、协办责任,统筹各部门的具体执行行为,并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建立落实联动机制,增强工作合力,强化执行。同时要增强企业活力,推动企业加强与央企及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大型骨干企业有力支撑带动、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壮大的企业发展格局。要加快组建服务业公共服务云平台,借鉴江苏省模式,组建福建省现代服务业公共服务云平台,涵盖资金引进、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集

聚区、成果交易、融资担保、决策分析管理应用及服务业大数据中心等多个板块的一站式服务咨询平台,为解决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瓶颈”的问题提供支撑。积极探索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服务业重点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现有产业信息平台资源,研究制定统一的产业信息平台接口规范,建立信息采集、交换和共享机制,提升产业公共服务能力[3]。

参考文献:

[1]黄群慧.论新时期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17(9):5-24.

[2]福建省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十三五”推进福建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思考[J].发展研究,2016(9):44-51.

[3]宋文新,姚绍学.拉弗曲线的拓展与最优宏观税负[J].财政研究,2003 (11):15-18.

[4]李为.福建服务业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研究[J].发展研究,2017(9):99-105. 

[5].湖南省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财务与金融,2016(3):90-95.

[6]邢锋,刘炜敏.福建省税收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关联分析[J].税收经济研究,2016(6):50-59.

[7]邢锋,洪江.税收视角下促进“全福游,有全福”品牌深化发展研究[J].发展研究,2020(2):29-35. 

[8]邢锋.税收视角下福建省金融业发展分析[J].发展研究,2020(6):38-45.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税务局]

(责任编辑:吴金平)

——󰀁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