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经济数学基础线性代数之第章 行列式

经济数学基础线性代数之第章 行列式

来源:微智科技网
第一单元 行列式的定义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理解行列式的递归定义,掌握代数余子式的计算,知道任何一个行列式就是代表一个数值,是可以经过特定的运算得到其结果的.

二、内容讲解

行列式 行列式的概念

什么叫做行列式呢?譬如,有4个数排列成一个行方块,在左右两边加竖

35线。即12称为二阶行列式;

有几个概念要清楚,即

上式中,横向称行,共有两行;竖向称列,共有两列; 一般用

aij表示第i行第j列的元素,如上例中的元素a113,a125,

a211,a222.

13再看一个算式

1024称为三阶行列式,其中第三行为5,-7,0;第二列

a315570a234为–1,2,-7;元素

01200331,

1004123又如

0,是一个四阶行列式.

而a11的代数余子式为

1 / 16

A111M11112470

代数余子式就是在余子式前适当加正负号,正负号的规律是-1的指数是该元素的行数加列数.

A32132M32aij1034

Aij问题思考:元素的代数余子式是如何定义的? 代数余子式

ijAij由符号

ijMaA1(1)因子与元素ij的余子式ij构成,即ijMij

三、例题讲解

1D3例题1:计算三阶行列式

404235

2分析:按照行列式的递归定义,将行列式的第一行展开,使它成为几个二阶行列式之和, 二阶行列式可以利用对角相乘法,计算出结果.

D11解:

1103454112323521133024

1124921272

四、课堂练习

a0D400ce0df0b00h计算行列式

g0

利用n阶行列式的定义选择答案.

2 / 16

将行列式中的字母作为数字对待,利用递归定义计算.注意在该行列式的第一行中,有两个零元素,因此展开式中对应的两项不用写出来了. cedf000hb(1)14+00cedf0 D4=a(1)110g0五、课后作业

1.求下列行列式的第二行第三列元素的代数余子式A23

1020438(1)

105220410412 (2)

311321

2.计算下列行列式

11(1)

10101234503451 (2)

226020621

1021201031451000D43.设

(1)由定义计算D4;

3 / 16

(2)计算a21A21a22A22a23A23a24A24,即按第二行展开; (3)计算a31A31a32A32a33A33a34A34,即按第三行展开; (4)按第四行展开.

121(1)1.(1) 2312(1)23021503 01 (2) 2.(1)20 (2)24 3.(1)1 (2)1 (3)1 (4)1 第二单元 行列式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行列式的性质,并会利用这些性质计算行列式的值.

二、内容讲解 行列式的性质

用定义计算行列式的值有时是比较麻烦的,利用行列式的性质能够使计算变的比较容易了.

行列式的性质有七条,下面讲一讲几条常用的性质.在讲这些性质前,先给出一个概念:

把行列式D中的行与列按原顺序互换以后得到的行列式,称为D的转置行列式,记为D.

T4 / 16

1237147369D456DT258如

,

341.行列式的行、列交换,其值不变.如5635462

这条性质说明行列式中,行与列的地位是一样的.

342.行列式的两行交换,其值变号.如565634a2

b3.若行列式的某一行有公因子,则可提出.如3c3d3abcd

注意:一个行列式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该数与行列式的某行(列)的元素相乘.

4.行列式对行的倍加运算,其值不变.如倍加运算就是把一行的常数倍加到

3另一行上

1À+2Á

3112 505

注意:符号“À+2Á”放在等号上面,表示行变换,放在等号下面表示列变换.

问题1:将n阶行列式的最后一行轮换到第一行, 这两个行列式的值有什么关系?答案设n阶行列式列式

CnDn,若将Dn的最后一行轮换到第一行,得另一个n阶行Cn(1)n1Dn,那么这两个行列式的值的关系为:=

问题2:如果行列式有两行或两行以上的行都有公因子,那么按性质3应如何提取?答案按顺序将公因子提出. 三、例题讲解

5 / 16

a410b80000c0例1计算行列式

576d.

分析:利用性质6,行列式可以按任一行(列)展开.本题按第一行逐步展开,计算出结果.

a410b80000c0ba800c0解:

576d=

76dab=

c06d=abcd

我们将行列式中由左上角至右下角的对角线, 称为主对角线.如例1中,行列式在主对角线以上的元素全为零,则称为下三角行列式. 由例1的计算过程,可得这样规律:下三角行列式就等于主对角线元素的积. 同理,主对角线以下元素全为零的行列式,则称为上三角行列式,且上三角行列式也等于主对角线元素之积.今后,上、下三角行列式统称为三角行列式.

18224369484976例2 计算行列式

77

分析:原行列式中第三行的元素是第一行的2倍,因此,利用行列式的倍加运算(性质5),使第三行的元素都变为0,得到行列式的值.

1822436948418020309404976976解:

77

77= 0

6 / 16

101212322112431例3 计算行列式

1

分析:利用行列式的倍加运算(性质5),首先将某行(列)的元素尽可能化为0,再利用行列式可以按任一行(列)展开的性质(性质6),逐步将原行列式化为二阶行列式,计算出结果.

101212322112Â+Ã

1011021122144431430解:

1011

102111430241011121114(1)3343=

012413À+Á

11=

014(1)2112114(12)12

通过此例可知,行列式两行成比例,则行列式为零.

三、课堂练习

a11a21练习1 若

a12a22a32a13a23da33,求行列式

3a31a112a213a32a122a223a31a132a23

a31利用行列式的性质3,将第一行的公因子3、第二行的公因子(-1)、第三行的公因子2提出.

7 / 16

利用行列式的性质3和性质2,将所要计算的行列式化为已知的行列式,再求其值.

139710332129928198练习2 计算行列式

454055

由性质4,若行列式中某列的元素均为两项之和,则可将其拆写成两个行列式之和.

在着手具体计算前,先观察一下此行列式有否特点?有,其第三列的数字较大,但又都分别接近100、200、300和400,故将第三列的元素分别写成两项之和, 再利用行列式的性质4将其写成两个行列式之和.注意,将第三列的元素分别写成两项之和时,还要考虑到结论“行列式中两列元素相同(或成比例),则该行列式的值为0”的利用.

五、课后作业

1.计算下列行列式

01 (1)

150701w2w12123 (2)

12240571w1w35120

371480 (3)

ww2 (w0) (4)

9783

2.证明

abbccabccaab0caabbca21ab1b232aab2bab (1) (2)

1

8 / 16

221.(1)0 (2) -2 (3)w(w1) (4)0

2. (1)提示:利用性质5,将第一行化成零行.

(2)提示:利用性质5,将第三行的元素化成“0 0 1”,再按第三行展开,并推出等号右边结果.

第三单元 行列式的计算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二、内容讲解

行列式的计算

行列式=按任何一行(列)展开 下面用具体例子说明.

ab35cd=adbc12325(1)6511

一个具体的行列式就是代表具体的一个数.再看一个三阶行列式.

131024可以按任何一行(列)展开

5701按第一行展开=

2470321345003257=28200=8 1132=04(75)0=8

0按第三列展开=

57411570注意:1.行列式计算一般按零元素较多的行(列)展开.

9 / 16

2.代数余子式的正负号是有规律的,一正一负相间隔.

abcd问题:试证 答案左边= d0c1c2d1d2a1c100a200c2aba2b2cdc2d2b1d1b2d2

ba1b1b2d2a(1)110a2b2c(1)210a20c2ad(1)11a2c2b2d2cb(1)11a2c2b2d2(adcb)a2c2b2d2aba2cdc2b2d2=右边

三、例题讲解

110100120021320例计算行列式

4

分析:由性质6可知,行列式可以按任何一行(列)展开来求值.因为第二、三行,第四列的零元素都较多,所以可选择其一展开,再进一步将其展成二阶行列式,并计算结果.

解:按第三行展开

1101400120013120110142123121(1)5120=

132(1)34020

10 / 16

3(1)23=

11222(1)(1)231141==3(22)2(14)10

四、课堂练习

a101b1001c001练习1 计算行列式

01d

根据定义,按第一行展开,使其成为两个三阶行列式之和. 因为行列式第一行有较多的零元素,所以可采用“降阶法”,即先按第一行展开,使其成为两个三阶行列式之和,然后再计算两个三阶行列式降阶,最后求出结a101b1001c001ba1021221c0101c0110果.01d =3251d1d 220385162824练习2 计算行列式

4

为了避免分数运算,先作变换“第一行加上第二行的2倍,即À+Á 2;第三行加上第二行的-2倍,即Â+Á(-2);第四行加上第二行的-2倍,即Ã+Á(-2)”.

该行列式没有明显特点,采用哪种方法计算都可以,这里用“化三角行列式”的方法进行计算.注意尽量避免分数运算. 32542122220385162821À+Á2 Â+Á(-2) Ã+Á(-2) 1100004321216421 111 11 / 16

五、课后作业

1.计算下列行列式:

122212214418812011356015622222232 (1) (2)

2224

43612150613421313500730000

31234 (3) (4)2xaaaxaaax2.计算n阶行列式

1.(1)48 (2)4 (3)-3 (4)-340

n1(xa)[(n1)ax] 2.

第四单元 克拉默法则

一、学习目标

克拉默法则是行列式在解线性方程组中的一个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知道克拉默法则求线性方程组解的条件,了解克拉默法则的结论.

二、内容讲解

克拉默法则

设n个未知数的线性方程组为

12 / 16

a11x1a12x2a1nxnb1axaxaxb2112222nn2an1x1an2x2annxnbn (1)

a11a12a1nD记行列式列的元素

a21an1a22a2nan2ann称为方程组(1)的系数行列式.将D中第jDja1j,a2j,,anj分别换成常数b1,b2,,bn而得到的行列式记作

克拉默法则 如果线性方程组(1)的系数行列式D0,那

么它有惟一解

x1DD1D,x22,,xnnDDD (2)

x1,x2,,xn证将(2)式分别代入方程组(1)的第i个方程的左端的

中,有

ai1DD1Dai22ainnDDD (3)

Dj将(3)中的

D按第j列展开, 再注意到j中第j列元素的代数余子式和DA中第j列元素的代数余子式ij是相同的, 因此有

Djb1A1jb2A2jbnAnj(j1,2,,n) (4)

把(4)代入(3),有

ai1DD1Dai22ainnDDD

1ai1b1A11b2A21biAi1bnAn1abAbAbAbAi2112222ii2nn2D…+…

ainb1A1nb2A2nbiAinbnAnn

把小括弧打开重新组合得

13 / 16

1b1ai1A11ai2A12ainA1nDb2ai1A21ai2A22ainA2nbiai1Ai1ai2Ai2ainAinbnai1An1ai2An2ainAnnbi

因由性质6和性质7

0ai1Ak1ai2Ak2ainAknDai1DD1Dai22ainnbiDDD

ikik故上式等于bi,即

下面再证明方程组(1)的解是惟一的.设

x1c1,x2c2,,xncn

为方程组(1)的任意一组解.于是 a11c1a12c2a1ncnb1acacacb2112222nn2an1c1an2c2anncnbn (5)用A1j,A2j,…Anj分别乘以(5)式的第一、第二、…、第n个等式,再把n个等式两边相加,得

(a11A1ja21A2jan1Anj)c1(a1jA1ja2jA2janjAnj)cj(a1nA1ja2nA2jannAnj)cnb1A1jb2A2jbnAnj

根据性质6和性质7,上式即为

cjDjDDcjDj(j1,2,,n)

因为D0,所以

(j1,2,,n) 克拉默法则有以下两个推论:

推论1 如果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D0, 那么 它只有零解.

14 / 16

推论2 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必要条件是系数行列式D0. 问题:对任一线性方程组都可用克拉默法则求解吗?

答案 不对.当线性方程组中的未知量个数与方程个数不一样;或未知量个数与方程个数相同,但其系数行列式等于零时,不能使用克拉默法则.

三、例题讲解

3x14x262x5x27例 利用克拉默法则解下列方程组1

分析:这是一个两个变量、两个方程的方程组,它满足了克拉默法则一个条件.克拉默法则的另一个条件是要求系数行列式的值不等于零.因此,先求出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的值,若它的值不等于零,说明该方程组有惟一解,然后求常数项替代后的行列式的值,再用克拉默法则给出的公式求出解. 解:因为系数行列式

D32456354243215870 679,所以

D1752,

D2x1D1D29x22D7,D7

四、课堂练习

k取什么值时,下列方程组有唯一解?有唯一解时求出解.

x1x2kx31x1kx2x31xx2x0231

对行列式作变换“第二行加上第一行的1倍,即Á+À;第三行加上第一行的-1倍,即Â+À(-1)”.

这是三个未知量三个方程的线性方程组,由克拉默法则知,当系数行列式D 0时,方程

15 / 16

组有唯一解.所以,先求系数行列式的值. 1D111kk1 1012k2k0k1k1 12五、课后作业

用克莱姆法则解下列方程组

x1x2x3x47x3xx822x1x2 134x1x24x31x12x2x3x42 x2x1232x12x22x3x441.

2.

1.x13,x24,

x333510x2x32,2. x12,3,2,x420

16 /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