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年33卷第5期 疫病防控 浅谈猪蓝耳病病因及其治疗措施 韩春林 (东台市头灶镇畜牧兽医站,江苏东台224247) [摘要]猪蓝耳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在猪群中极易暴发,病猪患病后其生长将会受到阻碍,病情严重的病猪甚至可能失去生 命。目前,猪蓝耳病是我国重大猪传染病之一,这种疫病对猪群养殖有极大的危害,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较为复杂。相关部门必须 要首先掌握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才能制定相应的策略予以有效的防治。本文以猪蓝耳病作为研究对象,试探究其具体发病原因,并 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猪蓝耳病 病因 治疗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变异菌株是猪蓝耳病最主要的 致病微生物,变异病毒菌株侵入生猪体内后会引发多种感染性疾 猪蓝耳病病毒可归类在动脉炎病毒科目,乃PRRSV的变异菌 株,其基因组共有八个开放阅读框,RNA聚合酶、囊膜糖蛋白、 病,使生猪出现了高致死性风险。此病高发于潮湿季节,各年龄 段生猪均在其感染范围之内,目前尚未发现对猪蓝耳病有抗性的 品种,只是妊娠期母猪与1月龄以下的仔猪具有更高的患病风险。 而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混乱的猪种来源、病毒高致病性、 养殖条件不理想等等。养殖者需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具有针对性 的治疗措施,以减轻猪蓝耳病给养殖者带来的经济损失。 1概述 1.1流行病学 猪蓝耳病,该病毒为单股三链R、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 脉炎病毒种动脉炎病毒属,不凝集哺乳动物或禽类红细胞,有严 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 赖性增强作用,好在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 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 生猪是猪蓝耳病唯一感染且存在明显症状的自然宿主,无论 是仔猪、繁殖母猪、公猪还是任何年龄的生猪,猪蓝耳病均可将 其感染,区别仅是育肥猪的症状表现更加温和,而仔猪、繁殖母 猪、公猪尤其是仔猪与妊娠期母猪的发病症状较为严重。空气、 接触以及体液均是猪蓝耳病的传播途径,经过胎盘猪蓝耳病可以 实现垂直传播;携带病毒的康复猪与传染源病毒均是主要传染 源。此外,全年均是猪蓝耳病的发病季节,但潮湿季节更利于病 毒的繁殖,发病率更高。 1.2临床症状 猪蓝耳病在潜伏期上有着较大的差异,3~37d不等,一般自 然感染的潜伏期在4d左右。其临床症状有慢性型、亚临诊型、急 性型之分。①急性型:妊娠期母猪主要出现食欲不振、精神疲 乏、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于妊娠后期可能出现早产、死胎、 流产、弱仔等结果,其中流产率高达70%,死胎率高达35%,少 数母猪产后无乳、分泌物增多、胎衣停滞;新生仔猪以运动失 调、轻瘫以及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产后1周的死亡率高达 80%,部分呼吸困难的仔猪呈腹式呼吸,体温≥40℃,食欲不振 甚至废绝,此外还有腹泻、眼睑水肿、渐进性消瘦、被毛粗乱等 表现,极少一部分仔猪出现体表发紫、耳部发紫或肢体末端发绀 等表现,断奶前死亡率高达80%以上,断奶后体重明显降低。② 慢性型:慢性型猪蓝耳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生产性能下降、繁殖 性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猪群生长缓慢,等等,这些表现在规 模化养猪场中经常出现。③亚临诊型:此类型无明显发病表现, 血清学抗体检查为阳性。 1.3病理学 猪蓝耳病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肺部与淋巴结,病猪感染后 会激发弥漫性间质性肺炎与出血性肺炎,肺实质变硬;淋巴结出 血、肿胀、存在不同程度瘀血、呈现出大理石样外观。部分病猪 脾脏肿胀、呈暗紫色,肾脏出血、肿胀。 2病因 2.1病毒具有高致病性 非糖基化膜基质蛋白共有6种不同蛋白编码。这6种结构不同的蛋 白会在不同发病阶段诱导宿主产生不同的抗体,这一特点使得病 毒具有无血凝活性与高致病性的特点。 2.2混乱的猪种来源 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交通因此而变得愈加地便利,许 多养殖场或养殖户不再从当地获取猪种,而是从外地取得更加广 泛的猪种,这种行为固然避免了猪群的近亲繁殖,杜绝了遗传 性疾病的出现,但是同时也为疫病的传人带来了机会。事实上, 我国在猪养殖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许多养猪场极易大部分 养殖户都不会对外来猪种进行严格检验,猪种引人后并没有给予 及时的隔离观察,本地猪种对于外来猪种所携带的微生物可能不 存在抵抗能力或抵抗能力较弱,这时已经出现疫情。以猪蓝耳病 为例,虽然所有品种都对猪蓝耳病没有较强的抵抗力,但是不同 品种的猪在抗性上依然有一定的差异,可能引入的外地猪种对猪 蓝耳病病毒有稍强的抵抗能力,若是养殖者没有及时隔离外来猪 种,便有可能在度过潜伏期后出现疫情暴发的问题。 2.3饲养条件不理想 养殖环境应该受到重视,若是猪舍高温高湿,那么病毒就 会大量繁殖,此时若是养殖者没有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消毒,没 有及时为生猪进行免疫,便有可能造成病毒的大范围传播。事实 上,我国大部分猪养殖户都无法确保具有良好的饲养环境,猪舍 通常是过度拥挤、空气不流通,再加上没有定期清理猪舍,便导致 猪的免疫力大大降低,使猪具有了更高的患病风险。一些养殖户出 于节约成本的目的没有为生猪购置营养成分均衡的饲料,缺少维生 素与矿物质的生猪将会因免疫力降低而更容易患上猪蓝耳病。 3治疗措施 3.1药物治疗 猪蓝耳病可以通过使用药物进行治疗,黄芪多糖便是一种高 效免疫增效剂,这种药物可以刺激巨噬细胞与T淋巴细胞,使细 胞介质不断生成,增加机体对内源干扰素的生成,提高病猪对细 菌感染与病毒的抵抗能力,修复病猪受损的机体功能。目前,黄 芪多糖的用法用量是:肌肉注射,7~10d。当然,为了提高治疗 效果,养殖者可以在使用黄芪多糖的同时加用一些抗菌类药物, 通过配伍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例如,可以将盐酸四环素与黄 芪多糖配合使用,在每0.5t饲料中加用50g盐酸四环素,可以有效 控制病情,避免其继续加重。 3.2双免增效剂 对于病猪猪蓝耳病的防治,可以在其颈部进行双免增效剂 的皮下注射,所获得的疾病防控有效率可高达98%,而治疗总有 效率也不会低于95%。对于母猪与种猪,可以每日在其颈部注射 30ml,5~8d为1个疗程;对于仔猪与育肥猪,则应根据其体重、 按照0.4m ̄kg的标准为其进行颈部注射,同样以5~8d为1个疗程。 3.3蓝耳病血清 对于育肥猪与健康淘汰猪来说,可以对其(下转第135页) ・127・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年33卷第5期 疫病防控 (3)疫苗运输保管不当,造成疫苗效力下降或完全失效。口 蹄疫疫苗需要2℃~8℃保存,导致疫苗效力下降或失效。 (4)接种剂量不足。增加剂量后抗体效价可以明显提高,但 增加剂量会引起较强烈的疫苗反应。但是大多数养殖户不会加强 免疫,防止以免应激反应发生死亡,带来经济损失。 (5)规模养殖场从外省引进仔猪后进行免疫,由于母源抗体 的保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免疫抗体。 (6)散养户猪只集中免疫后,由于猪免疫后抗体水平降低很 快,不能及时补免,造成免疫效果不理想,建议在春秋免疫之间 加强免疫1次。 4.2.2猪瘟、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障碍征 (1)疫苗保存不当。猪瘟活疫苗(脾淋源)、高致病性猪 繁殖与呼吸障碍征苗应当在一15℃保存,猪瘟疫苗稀释后,如气 温在l5℃以下,6h内用完;如果气温在15%~27℃,应在3h内用 断奶前的仔猪,不按说明接种适合头剂疫苗,防母源抗体感染。 (3)样品来自小猪。小猪母源抗体在20日龄时还处于相对 较高的水平,如果此时免疫,则可能母源抗体和疫苗发生中和, 从而干扰仔猪的免疫应答,不能产生坚强的主动免疫力,造成猪 瘟疫苗免疫失败。 (4)饲养环境。散养户及中小猪场对于如何科学管理及饲养 并不了解,如何科学制定适合自己场的免疫方案并不在于,只是 为免疫而免疫。在防病意识方面也比较淡薄,疫情流行期也不懂 采取科学有效地防治措施,不具备规范的消毒隔离环境,为病毒 的入侵、繁殖提供了条件。 4.3讨论 (1)在良好的环境和科学的免疫方案指导下,疫苗在科学的 保藏和适合剂量的注射,会得到理想的免疫保护。 (2)应加强场户免疫接种技术指导,免疫技术也是影响免疫 效果的因素之一。 完。猪繁殖与呼吸障碍征疫苗稀释后应在1h内用完。 (3)加强免疫是提高免疫效果和好的途径。 (2)对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征不进行加强免疫,对猪瘟 (上接第1 27页) 加以利用,制备出蓝耳病血清等灭活疫苗。待疫苗制备完成后, 首次免疫工作可使用20~30ml的蓝耳病血清以分点方式进行肌肉 注射;而二次免疫工作可使用同样的方式给药,蓝耳病血清的使 用剂量翻倍,即4O~60ml。如此可以使病猪体内形成足够抗体, 提升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能力。在2次免疫结束后的7d内,有8h需 要停止喂养饲料,只能提供饮水。此外,无菌条件下完成接种疫 苗之后,需为病猪技能型动脉放血,分离血清并加入青链霉素, 以便制作蓝耳病血清。当然,蓝耳病血清可以与黄芪多糖配伍使 用,轻者肌注3~5ml,重者肌注10~15ml,对猪蓝耳病将会有更 显著的治疗效果。 3.4接种疫苗 治疗猪蓝耳病可以使用活苗或灭活疫苗。公猪一般接种浓缩 型的灭活疫苗,首次免疫需在配种前的12~21d左右完成,每头公 猪使用剂量应在2ml左右,可皮下注射也可肌肉注射;母猪也可 以接种浓缩型的灭活疫苗,首次免疫需在配种前的35—49d左右完 成,每头母猪使用剂量应在2ml左右,可皮下注射也可肌肉注射。 此外,每1个月应该采取1次免疫加强操作,每隔半年应该接受1次 免疫接种。 4结语 猪蓝耳病危害极大,养殖者应根据其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 疗措施,实现对猪蓝耳病的有效防治,只有这样才能减轻猪蓝耳 病给养殖者带来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秦凯.浅谈猪蓝耳病病因及防治方法[J].中国畜禽种业,2016, (12):44. [2] 王志荣.浅谈猪蓝耳病的病因及防控措施….山东畜牧兽医, 2012,(4):33—35. [3]杨晓蓉,钱其学.浅谈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J_兽医导刊, 2015.(8):79—80.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