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劳动力测度指标对我国延迟退休制度理性分析

基于劳动力测度指标对我国延迟退休制度理性分析

来源:微智科技网
2015年第3期 总第142期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No.3,2015 Serial No.142 市场经济论坛 基于劳动力测度指标对我国延迟退休制度理性分析 孔微巍,刘妍杉 (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28) 摘要:延迟退休已成为国际趋势。近年来,随着我N/,-1:7老龄化问题的进一步加剧与计划生育的持 续实施,我国经济活动人口规模增速减缓,国家支付养老金压力增大。延迟退休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 点问题,该实施也一波三折。基于劳动力测度指标,如劳动力参与率、老龄人口与就业人口之比、抚养比等 为参考依据,得出了目前我国实施的退休年龄制度已不符合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的要求,从而理性得出延迟 退休年龄势在必行。 ’ 关键词:劳动力参与率;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制度 中图分类号:F240;F840.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112(2015)03—0014—08 An Analysis of China’S System of Delaying Retirement Age Based on Labor Force Measurement Indices K0NG Wei—wei.LIU Yan—shan (School of Public Fimance and Administmtion,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 ̄e,Harbin 150028,China) Abstract:Delaying the retirement age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trend.In recent years,with the worsening situation of China ̄population aging and the ongoing implementation of birth control policy,the scale of China ̄economic workforee has decelerated,and the pressure on national pen— sion payments has augmented.In the last two years,delaying the retirement age has become a cynosure of society,and its implementation has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This essay seeks to appb labor measurement indices as references,such as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the ratio of蝽ing oppulation tO working population,and dependency ratio,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Chinag current retirement age system fails to accommodate the demands of a growing labor force market,therefore delaying the retirement age is indispensable. Key words:rate of labor participation;population aging;delaying retirement system 近年来,延迟退休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瞩目,目 教授为代表,认为“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既然延 前对该问题所持态度观点各异。学界的看法也色 迟退休众口难调,就不能一刀切”等。 彩纷呈,一是以清华大学杨燕绥教授为代表,认为 从目前看,延迟退休已成为国际化的趋势。 “到2035年,中国就进入超级老龄社会,意味着每 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老龄化人口基数 两个劳动人口就要供养一个老人,各个国家在进 大、增速快、高龄化趋势明显,导致我国经济活动 入这个时点之前必须做好准备”,提倡可以提前 人口规模增速减缓;同时国家财政支付养老金压 退休,但须延迟领取养老金;二是是以中国社会科 力也随之增大。据统计,我国养老金空账大约为 学院副院长蔡防为代表,认为目前不宜推行延迟 1.3万亿元,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统筹 退休,“延迟退休”是未来应采取的措施,但今天 基金可增长4O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 不是最好的“选项”;三是以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 口约200亿元。本文基于劳动力测度指标,如劳 收稿日期:2015—03—1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14BJYo32);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YJSCX2014—294HSD) 作者简介:孔微巍(1962一),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劳动经济理论与应用研究。 一14— 孔微巍,刘妍杉:基于劳动力测度指标对我国延迟退休制度理性分析 动力参与率、老龄人口与就业人口之比、抚养比为 参考依据进行研究,从而理性得出延迟退休年龄 势在必行的结论。 一、我国退休年龄制度设计背景及发达国家 退休制度发展趋势分析 (一)我国现行退休年龄制度设计背景及 存在的问题 1.我国现行退休年龄制度的设计背景 从一般意义上理解,退休是指根据国家有关 规定,劳动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残,完全丧失 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 位。从宏观角度讲,退休年龄是一种制度安排,是 一国根据人口的平均寿命及劳动力供应状况 等因素,对劳动年龄所做的上限规定。退休年龄 又分为法定退休年龄和实际退休年龄,法定退休 年龄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的退休年龄,实际退休 年龄则是由个人具体情况决定的其事实上退出劳 动领域的年龄。本文所指的退休年龄是法定退休 年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制定并调整了七次 退休制度。我国现行的关于退休制度的规定始于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 男性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O周岁,女性职工的退休 年龄为50周岁。1955年,在颁布的《关于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的规定 中,将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明确为55周岁。1978 年常委会批准通过的《关于安置老弱 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关于工人退休、 退职的暂行办法》依然规定,企业男性职工退休 年龄为年满60周岁,女性工人退休年龄为年满 50周岁,女干部退休年龄为年满55周岁。 20世纪9O年代,我国就有大量学者开始从 不同视角或学科,对延迟退休进行研究与探索。 2008年,学术界提出改革现行退休制度并延长退 休年龄的建议,但是由于涉及人群范围过大,该项 建议一直处于讨论争议阶段。2012年,国家有关 部门开始研究制定延迟退休年龄,并提出在 酝酿条件成熟时适时延长退休年龄。2013年,党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 延迟退休年龄”,此项决定一出便引起全社 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 2.我国现行退休年龄制度存在的问题 (1)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老问题尚未解决 20世纪9O年代,养老保险改革明确了基本 养老保险实行部分积累制。基本养老金包括两部 分:一部分来源于企业缴费形成的社会统筹基金, 实行现收现付制;另一部分来源于职工个人缴费 形成的个人账户基金,实行积累制。应该说这个 制度设计是科学的,现收现付部分有利于国家发 挥收入调节作用,维护社会公平;个人账户部分有 利于积累养老基金,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但是新制度建立时,已退休的职工(老人)和在职 职工(中人)在新制度实施前都没有个人账户积 累,形成个人账户的历史缺口,即在新的社会保险 制度下,已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在新中没有履 行缴费义务,却要享受领取养老金的服务。已到 中年的职工在新制度建立前也没有履行缴费义 务,但到退休年龄后要享受法定养老金服务,由此 产生了两种人的养老金收支缺口,这就是所谓的 “转制成本”。新制度刚开始运行就遇到了养老 金支付压力,于是一些地方被迫提高企业缴费率, 有的地方高达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30%以上,企 业负担过于沉重。面对上述情况,中国决定 要控制过高的企业缴费率,要求大体控制在20% 左右。企业缴费率降低后,养老金收入相应减少, 收支缺口扩大,为了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不 得不把本应积累起来的个人账户基金用于当前的 养老金支出,致使个人账户空账运行。 据统计,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 模在逐步扩大,1997年为140亿元,1999年达 1 000亿元以上,2003年末约2 000亿元,2005年 末已达8 000亿元左右。从2008年到2010年, “空账”由1.4万亿升至1.7万亿,2011年一年增 加到2.2万亿。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 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 一15—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第3期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No.3,2015 者采访时透露,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记账额为 2.5万亿左右,而实账部分仅为2 703亿元左右,空 账达到2.25万亿 J。尽管我国从2000年开始了 “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但从近年来的数据 休年龄将会逐渐趋同,稳定在65岁__67岁 左右[ 。 (2)退休制度上给予充分的自由选择权 由于预期寿命的延长,发达国家在退休制度 看,收支缺口急剧增大,试点工作收效甚微。 (2)我国退休年龄偏低问题 我国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设计是以退休后 15年来进行设计的,而根据世卫组织近日发布的 ((2014年度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国总体预期寿 命在过去22年间增加了6年,在2012年达到75 岁。我国的退休年龄平均在55岁左右,与预期寿 命相差达20年,若保持制度一直不变,未来年龄 差将越来越大,会造成“缴不抵支”的结果,阻碍 经济发展与改革进程 J。 (3)劳动力未能被充分利用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年轻人选 择继续学习深造,进入劳动领域的年龄段也在逐 渐延后。而在我国现有退休年龄制度下,退休年 龄一直维持在平均55岁的阶段,而现实中人口预 期寿命在提升,工作环境不断优化,55岁左右的 劳动力正值技术经验纯熟的年龄段,这种高质量 的人力资源替代弹性比较低。这部分人过早的退 休,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J。 (二)发达国家退休制度发展趋势分析 1.国外退休制度现状 (1)延迟退休是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对于退休年龄的调整有两种主要趋 势,一种是男女退休年龄普遍延迟,另外一种是女 性退休年龄逐渐与男性趋同_4j。 在OECD国家中,标准的退休年龄在1993年 至2010年间改变不大,平均稳定在男性65岁,女 性由60岁向65岁过渡。例如,德国是世界上最 早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其法定退休年龄为 男65岁,女60岁。关于退休年龄一直存在着实 际退休年龄早于法定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年龄和 倡导合理提前退休并存的现实。从许多国家的实 际情况看,延迟退休年龄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预测在未来20年间,24个发达的OECD国家退 一16一 上也在做相应的调整,不少国家根据自身特点,制 定符合本国特点的制度规定,以完善退休制度改 革过程中的不足。例如,英国也是早期福利国家 代表国之一,近年来其财政承担着较高的支付压 力。英国的法定退休年龄男65岁,女60岁,实际 退休年龄62.6岁。过去的法律规定,职工到了法 定退休年龄自动退休享受福利待遇,但其退休福 利对于家境贫困的人群来说,并没有达到他们的 生活要求。从2011年4月6 H起,法律给职工更 大的选择权,职工到了退休年龄可以继续工作,相 对从前的强制退休,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 件更好地进行自主选择。到2011年,达到退休年 龄还继续工作的人有140万,男性占39%,女性 占61%,大多是非全日制工,工作时间较短,并不 会对自身身体条件造成影响,还能够增加收入。 到退休年龄还继续工作的男性老年人主要是农民 和出租车司机,女性老年人主要是保洁工、管理 员、保姆和售货员。这一法律条款的修改,有效地 增加了人们的收入自主权,同时也减小了国家的 财政压力 。 (3)实施了弹性退休制度 弹性退休制度是指劳动者在达到法定最低退 休年龄以后,可以自由选择停止工作和开始领取 养老金的时间。这种制度更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 化配置,为社保基金的增收和节支有很好的调配 作用,同时也提升了劳动者的晚年财务性和 自主性,它是许多发达国家正在使用的退休制 度 ]。美国是采用弹性退休制度的典型国家。 在美国,法定退休年龄也称为正常退休年龄,它的 设计是按人口出生时间动态设定的,而且男女退 休年龄统一[ 。为了鼓励人们推迟实际退休年 龄,并阻止提前退休,在社会保障福利的领取水平 上,制定了严格的规则:若以正常退休年龄领取的 福利水平为100%,提前退休者则只能获得低于 孔微巍,刘妍杉:基于劳动力测度指标对我国延迟退休制度理性分析 100%的福利,但在特殊情况下,最早退休年龄不 退休,但遭到民众的普遍反对。为此,新加坡取消 得低于62岁;相反,推延退休者则可获得高于 了延迟退休年龄的计划,改为允许雇主雇用62岁 100%的福利,但有补偿奖励的最迟退休年龄不得 的退休人员,超过65岁不得雇用。但这要建立在 高于70岁。这就大大地避免了提前退休带来的 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从这方面也变相地延迟了一 劳动力损失,使得民众有更强的意愿选择延迟退 部分人的退休年龄 。 休,的财政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 从上述典型发达国家的数据和现状来 (4)改革与创新延迟退休制度 看,虽然实施的退休具体做法不尽相同,但大 还有不少发达国家,采用的退休制度并不把 多数国家的男、女退休年龄都在60岁以上,并且 重点放在延迟退休年龄方面,而是通过改变其他 在原有的条件下放宽,从不同方面鼓励已达 的指标或,最终达到减轻财政养老金支 到退休年龄但还有劳动能力的人们继续工作,以 出压力的目的。例如意大利,其法定退休年龄男 补充国内稀缺的劳动力资源,缓解的财政压 65岁,女60岁,实际退休年龄6O.4岁。意大利 力。目前,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与我国未富先老 的法定退休年龄是名义上的,如果职工缴纳的养 的历史背景下,法定退休年龄过早,给我国财政以 老保险达到一定年限即可退休。意大利养老保险 及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制度改革的重点不是放在延迟退休年龄上,而是 2.国外退休年龄调整及影响因素 逐步降低养老金的替代率。发放额度由工资的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放缓和人 90%逐步缩减到70%,把全社会养老金的支付总 口老龄化加剧的历史条件下,养老金支付的问 额控制在GDP的15%。对于意大利这样较为发 题Et益突出,养老金人不敷出已成为了某些福利 达的国家来说,养老金替代率70%,并不会对当 国家财政赤字的重要诱因。除此之外,发达国家 地老年人造成生活品质的极大改变,降低养老金 的生活标准、医疗技术和福利水平不断提高,人口 替代率的改革具有可行性 。 的预期寿命持续增长,导致老龄化成本不断增加, 新加坡法定退休年龄为62岁,可工作到65 这些都将成为发达国家延迟退休年龄的客观 岁。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新加坡也曾考虑延迟 因素。 表1 部分发达国家退休年龄变更 ①来源于路透消息REUTERS 2012.09.02; ②世界新闻网2013.12.12; ③国际在线专稿:《日本新法规定延迟退休年龄至65岁}2014.04.ol; ④《英国将推迟退休年龄至69岁将成退休年龄最高国家)2o13.12.07; ⑤城市晚报:《德国现行退休年龄为67岁)2o12.07.28; ⑥中国广播网2012.07.16。 一17—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O15年第3期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0mmerce No.3.2015 从表1数据来看,西方国家从2012年起对于退 值和老龄人EI抚养比三个指标,进一步分析退休 休年龄调整的趋势显而易见,都提高了其法定退休 年龄延迟的必要性。 年龄,调整后的退休年龄从65岁到69岁不等。多数 (一)我国经济活动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呈 西方国家认为从长远看实行延迟退休利大于弊。 下降趋势 二、基于劳动力相关测度指标的延迟退休 劳动力参与率是劳动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 制度分析 比率,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 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率=(劳动力人H/某法定 在老龄化状况逐渐加剧的社会中遇到的很多 劳动年龄人口)木100%来表示 ]。 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活动人口在逐渐减少,而退 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了潜在劳动者个人对于工 休人数逐渐增加,人口结构越发老龄化,新生劳动 作收入与闲暇的选择偏好,它一方面受到个人保 力不足。调整退休年龄关系到我国人力资源的重 留工资、家庭收入规模,以及性别、年龄等个人人 新配置,本文将从劳动力相关测度指标人手,以劳 口学特征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社会保障的覆盖 动力参与率、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就业人口的比 率和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等社会宏观经济的影 表2劳动力参与率相关数据表 (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2013,2014.本文设定适龄劳动年龄人口是 15岁以上64岁以下年龄人口 响。我们通过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力参与率波 (二)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原因 动趋势,了解我国经济活动人口的整体变化 1.更多的青年人选择了进一步深造 情况 。 近年来,全球经济不景气,我国经济增速也变 从表2中不难看出,经济活动人口与适龄劳 缓,从而导致连续几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 动人口同时增加,但我国经济活动人口的劳动力 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多的青年人进入 参与率呈现出一个下降的趋势,可得以下推论:一 学校继续学习以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使经济活动 是经济活动人口的绝对量占总体适龄劳动人口比例 人口增加速度减缓。 在下降,即工作的人与希望参加工作的适龄人口比 表3呈现了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扩招的形 例下降了;二是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的比例在增加, 势,进入本科以上深造的人数从2002年到2012 包括退休以及适龄却未就业的人们;三是新进入市 年翻了一倍,这10年的数据足以证明有更多的人 场的劳动力数量小于退出市场的劳动力的数量。 选择不进入劳动领域,转而进入高校继续学习深 一1 8一 孔微巍,刘妍杉:基于劳动力测度指标对我国延迟退休制度理性分析 造。从这一现象看,是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2.退休人口逐年增加 但同时也降低了经济劳动人口占总体适龄劳动人 在我国现行退休制度未调整退休年龄的情况下, 口的比例,进而导致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越来越多的人被迫退出劳动领域,具体J隋况见表4。 表3 2002--2012年我国普通本科、硕士、博士招生数 (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2—2012年教育统计数据 表4 2004--2012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及占总人口之比 (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从表4数据看,我国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 值为60周岁,因此65周岁就增加了数据的可靠 的比例逐年上升,我国正加速步人老龄化社会。 性和谨慎性。 而我国退休年龄段却是45-_60岁之间,法律强制 从这个测度指标可以观测出:若比值逐年降 退休使得更多的适龄劳动人口退出劳动领域-o据 低或者变化不大,就可以推论我国人口老龄化对 统计分析,2012年,我国16_59岁劳动年龄人口 于就业的影响不大,延迟退休年龄要求不紧迫;相 首次下降,比2011年减少345万人,2013年继续 反若比值逐年上升,就可以得出人口老龄化对就 减少244万人。这些数字变化说明,从中长期趋势 业存在影响很大,延迟退休年龄将成为必然。 看,劳动力供给数量和结构都将发生实质性变 从表5中可以看出,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与 化_l 。然而这部分年龄段的劳动人口正处于工作 就业人数同时在增长,老龄人口增速比就业人数 经验丰富、工作资历深,有些人正处于年壮力强的 增长的更快,比值从2008年的14.50%上升到 状态,希望继续工作的意愿强烈,所以,按现实的退 2014年的16.58%,上升说明我国退出劳动领域 休年龄强制退休,将损失大量具有工作经验的劳动 的老年人速度超过了经济活动人口的增长速度。 力,也是导致我国劳动力参与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从世界范围来看,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一般都是 从劳动力参与率指标看,越来越多老龄人口 发达国家,而我国却在发展过程中提前进入了老 过早退出劳动领域,使其分子数值减小,若假设分 龄化。延迟退休年龄将有助于减缓人口老龄化的 母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劳动力参与率指标下 速度,同时也有助于减小经济活动人口增长与退 降_l 。我们设定65岁时老龄人1:3的下限,65以 休人口的增速差距。 3.新生劳动力不足 上岁数的人占就业人数的比值=65以上的人数/ 由于我国20世纪70年代起实施计划生育政 就业人数。由于我国最近定制的退休年龄是最大 一l9一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第3期 Journ ̄of Harbin Unive ̄ity of Commerce No.3.2015 策,目前我国人口出生率已经在一个较为稳定的 幅度。但在计划生育实施前的大规模出生人 率,让新生劳动力不足以弥补退出劳动领域老年 人口的空缺,这就使得劳动力参与率在经济劳动 人口增量上动力不足。 口,年龄正趋向老龄化,而我国退休年龄又较低, 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人退出劳动领域。稳定的生育 综上所述,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是历史的一种 表5 2008--2012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就业人口比例 (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表6 2008—2012年我国0—14岁人口数及占总人口之比 (单位: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必然选择。一方面它可以有效解决经济活动人口 规模减少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一个全方 位改革的转型期,人们正在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对 于生活成本的考量暂时不能使得二胎有效推 进,而延迟退休年龄,可以给为设计未来 人口红利方案增加思考时间。 例则相应减小,可见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负 担越来越重,具体情况见图1。 ‘从图1可见,我国从2004--2012年中抚养比 呈现上升趋势,老龄人口规模的增大以及老龄人 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增长,平均每个劳动年龄人口 所供养的老年人在不断增加,这也从客观上证明 (三)老龄人口抚养呈上升趋势 老龄人口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 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 之比。抚养比越大,意味着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就越 重,抚养比越小,则意味劳动力抚养负担越轻。采用 延迟退休年龄是解决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问题的 现实选择。若不延迟退休年龄,在中国目前未富 先老的现状下,我国年轻劳动力承担的社会责任 会进一步加重,青年人将支付更多的养老保险金, 生活成本会更高。 三、结论与思考 从国际发展趋势和人口老龄化的实际情况来 这一指标可以衡量社会老龄化程度,能够看出在目 前我国45—60岁的退休年龄隋况下,青年人抚养老 年人是否还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状态,是否需要延迟 退休来减轻年轻人抚养老年人的压力。 由表4可以看出,我国老龄人口规模不断增 看,许多发达国家都采用了延迟退休或者弹性退 休等制度。我国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目前,占人 口比重逐年增大的老年人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 大,其增长速度在不到十年问已经增加了近2个 百分点,而能产生社会经济价值的劳动力人口比 一素,我国国情特殊,在借鉴发达国家延迟退休制度 经验的同时,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采取 20一 孔微巍,刘妍杉:基于劳动力测度指标对我国延迟退休制度理性分析 适合我国国情的延迟退休制度与相应措施。 效供给,可见,延迟退休已经成为我国一种必然的 3 1 5 2 1 5 L 1 1 5 0 1 5 综上所述,从劳动力参与率等相关测度指标 制度设计趋势。所以,不管是从应对日益严峻的 来看,延迟退休年龄,一方面能够对经济劳动人口 人口老龄化形势角度,还是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 规模作有效补充,缓解计划生育带来的人口 展的目标出发,我国都必须适当适时地推迟退休 红利减少问题;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减小养老金支 年龄。 付的压力,给青年劳动者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在 对延迟退休方案设计,需要更深人、科学地探 劳动力市场方面,能够有效增加我国劳动力的有 索和研究。制定延迟退休不仅关系到整个国 一◆12. / 3 1n 7 11 /11.6 一・ l1.1 10.7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 1 2012 图1 2004--2012年我国老龄人口抚养比(单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家养老制度的改革,更关系到养老保险金水平提 [J].德国研究,2013,(2):35—46. 高的需求和养老金缺口的矛盾及延迟退休与就业 [6]林熙.发达国家弹性退休的机制分析与经验借鉴 压力如何协调等问题。客观上从国内外的现实与 [J].经济社会比较,2013,(2):226—235. 发展看,我国实施延迟退休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7]梅。闻.美国的退休年龄怎么规定[J].人才资源开 选择。 发,2010,(2):83—86. [8]蔡叻,王美艳.中国城镇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及其政 参考文献 策含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4,(4):68—79. [1]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 [9]劳动力供给变化趋势与现实更加充分就业问题研究 [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2012. 课题组.我国劳动参与率变化分析[J].中国劳动, [2]马忠东,吕智浩,叶孔嘉.劳动参与率与劳动力增长: 2012,(11):5一l0. 1982--2050年[J].中国人口科学,2010,(1):11—27. [1O]信长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佳积极的就业 [3]王海焱.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推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 [N].人民网,2014. 析[J].商业文化,2012,(3):341—342. [11]张雄.退休年龄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J].西北人 [4]荣莉,林健.国外退休年龄研究及建议[J].中国 口,2009,(6):23—26. 人力资源开发,2011,(5):16—19. [5]戴卫东,顾梦沽.德国退休年龄改革、讨论及启示 [责任编辑:邹学慧] 一2l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