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6年国内外5G产业发展现况与趋势分析

2016年国内外5G产业发展现况与趋势分析

来源:微智科技网
一、5G相关概述

(一)5G行业定义

5G,狭义来讲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无线接入网技术;广义来讲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泛指包括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及相关支撑系统的完整的技术体系。

据欧盟“构建2020年信息社会的无线移动通信领域关键技术(METIS)”项目称,5G是通过现有无线技术演进和开发补充性的新技术来构建长期的网络社会,通过集成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提供极限体验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是多种新型无线接入技术和现有无线接入技术集成后解决方案的总称,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在未来,5G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全方位的信息生态系统,通过为用户提供超高的接入速率,零时延的使用体验,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和超高移动性等多场景的一致服务,最终实现“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愿景目标。

(二)5G关键性能

5G的基本性能可概括为“6+3”。即6个功能指标+3个效率指标,6个功能指标包括: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端到端时延、流量密度、移动性和峰值速率。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如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云存储、车联网等,6个功能指标的要求不尽相同。3个效率指标包括:频谱效率、能源效率、成本效率。相比于4G系统,5G系统的基本性能获得大幅提升,频谱效率提高5-15倍,能源效率和成本效率提高百倍以上。

图表 5G功能指标

数据来源:IMT-2020推进组

二、5G技术框架

(一)5G关键技术框架

5G技术创新主要来源于无线技术和网络技术两方面。在无线技术领域,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和全频谱接入等技术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网络技术领域,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新型网络架构已取得广泛共识。此外,基于滤波的正交频分复用(F-OFDM)、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全双工、灵活双工、

- 1 -

终端直通(D2D)、多元低密度奇偶检验(Q-ary LDPC)码、网络编码、极化码等也被认为是5G重要的潜在无线关键技术。

图表 5G关键技术总体框架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二)5G技术特点

1、5G研究在推进技术变革的同时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网络平均吞吐速率、传输时延以及对虚拟现实、3D、交互式游戏等新兴移动业务的支撑能力等将成为衡量5G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

2、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理念不同,5G系统研究将不仅仅把点到点的物理层传输与信道编译码等经典技术作为核心目标,而是从更为广泛的多点、多用户、多天线、多小区协作组网作为突破的重点,力求在体系构架上寻求系统性能的大幅度提高。

3、室内移动通信业务已占据应用的主导地位,5G室内无线覆盖性能及业务支撑能力将作为系统优先设计目标,从而改变传统移动通信系统\\以大范围覆盖为主、兼顾室内\"的设计理念。

4、高频段频谱资源将更多地应用于5G移动通信系统,但由于受到高频段无线电波穿透能力的,无线与有线的融合、光载无线组网等技术将被更为普遍地应用。

5、可“软”配置的5G无线网络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运营商可根据业务流量的动态变化实时调整网络资源,有效地降低网络运营的成本和能源的消耗。

(二)5G技术特点

1、5G研究在推进技术变革的同时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网络平均吞吐速率、传输时延以及对虚拟现实、3D、交互式游戏等新兴移动业务的支撑能力等将成为衡量5G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

2、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理念不同,5G系统研究将不仅仅把点到点的物理层传输与信

- 2 -

道编译码等经典技术作为核心目标,而是从更为广泛的多点、多用户、多天线、多小区协作组网作为突破的重点,力求在体系构架上寻求系统性能的大幅度提高。

3、室内移动通信业务已占据应用的主导地位,5G室内无线覆盖性能及业务支撑能力将作为系统优先设计目标,从而改变传统移动通信系统\\以大范围覆盖为主、兼顾室内\"的设计理念。

4、高频段频谱资源将更多地应用于5G移动通信系统,但由于受到高频段无线电波穿透能力的,无线与有线的融合、光载无线组网等技术将被更为普遍地应用。

5、可“软”配置的5G无线网络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运营商可根据业务流量的动态变化实时调整网络资源,有效地降低网络运营的成本和能源的消耗。

三、国际5G产业发展状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经历了前四代网络标准博弈后,全球通信业巨头深谙“市场地位随标准推广而提升”的道理,越发对如何将自己的专利技术写入标准绞尽脑汁,越发对如何趁早抢占话语权厉兵秣马。这在当前5G的研发和布局上可见一斑。在全球运营商、设备商等各方跟进下,5G标准问题已提上日程。

4G刚开始不久,5G却离人们不远了,全球5G标准制定时刻表已然出炉。国际电信联盟(ITU) 目前已启动了面向5G标准的研究工作,并明确了IMT-2020(5G)工作计划:2015年中将完成IMT-2020国际标准前期研究,2016年将开展5G技术性能需求和评估方法研究,2017年底启动5G候选方案征集,2020年底完成标准制定。

5G标准国家较量正在上演。有地区强势推进——从全球5G进展活跃度来看,亚太区的参与活跃程度因为有的强力推动而比其他地区高。其中,韩国在2015年推出了以5G发展总体规划为主要内容的“未来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战略”,决定在2020年全面推出5G商用服务,并将为此投资1.6万亿韩元。日本总务省与欧盟达成协议,将在超高速第5代(5G)移动通讯系统规格的制定等方面进行合作,力争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前实现5G商业化。二者宣言还表示为避免各国使用的频率带宽及通讯规格出现不统一的情况,将在国际会议等场合进行合作制定统一标准。

四、中国5G产业发展分析

(一)发展背景

近年来,全球信息通信产业移动化、宽带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随着传统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物联网的蓬勃发展,无线数据流量快速增长,信息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移动通信的发展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驱动力。目前,全球已进入4G系统规模商用阶段。截至2015年7月,全球143个国家部署了422张LTE商用网络。在国内,2013年12月我国发放了4G系统TD-LTE牌照,随后又于2015年2月发放了LTE FDD牌照。截至到2015年10月,4G用户数达3.28亿,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4G时代。

- 3 -

与此同时,面向2020年及未来的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的研发已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了在未来5G发展中抢占先机,世界主要国家及相关企业纷纷加大5G研发投入,致力于5G需求、关键技术、标准及频谱研究等方面,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提出了本国5G商用时间表。同时,世界三大主流标准化组织ITU、3GPP、IEEE也先后启动了面向5G概念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旨在加速推动5G标准化进程。

(二)研发进程

在过去的15年中,我国相继启动了3G和4G移动通信863重大研究计划,并推动实施了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移动通信技术水平的提高,实现了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在分布式无线组网基础理论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我国所倡导的TD技术入选国际标准,华为、中兴等一批企业的全球移动通信市场份额已位居世界最前列,移动通信产业已经成为国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性高技术产业之一。

2013年初,在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面向5G移动通信研究与发展的IMT-2020推进组,明确5G发展远景、业务、频谱与技术需求,研究5G主要技术发展方向及使能技术,形成5G移动通信技术框架,协同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积极融入国际5G发展进程,为之后全面参与5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制定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我国高度重视5G的应用与发展,大力开展技术研发,不断加强国际合作研发,完善协同推进机制,在5G概念和技术框架、关键技术研发、标准及频谱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且已适当地领先于国际电信联盟工作时间表。

五、5G发展愿景

移动通信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人们对更高性能移动通信的追求从未停止。为了应对未来爆炸性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的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将应运而生。

5G将渗透到未来社会的各个领域,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全方位的信息生态系统。5G将使信息突破时空,提供极佳的交互体验,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信息盛宴;5G将拉近万物的距离,通过无缝融合的方式,便捷地实现人与万物的智能互联。5G将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入速率,“零”时延的使用体验,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和超高移动性等多场景的一致服务,业务及用户感知的智能优化,同时将为网络带来超百倍的能效提升和超百倍的比特成本降低,最终实现“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总体愿景。

- 4 -

图表 5G总体愿景

文章来自——产研智库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