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适应性综合训练(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适应性综合训练(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来源:微智科技网
word 适应性综合训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某某高三统考]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 )

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

解析:从孔子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在平常的时候说鲁国的语言,在诵读经典和周礼的时候用雅言,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语言虽有异,但天下一家,因此本题选择D项。A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孔子一个人的态度;B项错误,孔子平日里都用鲁国语言来传道;C项错误,这时候周天子权威已不复存在。

答案:D

2.[2019·某某高三调研]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

皇帝 汉武帝 汉昭帝、宣增加“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 帝 汉平帝 据此可知( )

A.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 B.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 C.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 D.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刺史权力由“督察郡国”到“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安

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决策” 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 “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察郡国,巡视吏治。” 1 / 10

word 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决策”,表明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刺史的权力不断扩大,A项正确;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刺史权力的不断扩大,无法体现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刺史的权力在监察郡国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权力,D项错误。

答案:A

3.[2019·某某高三统考]北宋前期,宰相的官阶在仆射以上,在朝廷发布的敕尾只署名而不书姓,官阶在吏部尚书以下则皆著姓。神宗元丰改制,以左右仆射为宰相,所以不计寄禄官的高下,一例去姓。这反映出( )

A.宰相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北宋宰相辅政遵循程序化 C.北宋官制发生了调整 D.分割相权的全面实施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神宗元丰改“制”导致了北宋官制的调整,所以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宰相的政治地位的下降而非有所提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官制变化而非宰相辅政遵循程序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到分割相权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

4.[2019·潍坊高三统测]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 )

A.反映了宋代加强君主的统治 B.推动理学确立官方哲学的地位 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

解析:材料反映出的是士大夫阶层的思想受到时代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具有时代精神、“义理”倾向,因此本题选择C项。A项错误,材料体现出的是士大夫阶层的思想,并没有反映君主内容;B项错误,这与理学的地位无关;D项错误,材料体现出的是士大夫阶

2 / 10

word 层而不是市民阶层。

答案:C

5.[2019·某某高三质监]1846年,耆英等人在奏折中称:“各国运往内地通商货物每岁只有此数,赴某某者十之六七,赴某某者十之三四……彼有所丰则此有所歉,实为事理之必然。”这反映出当时( )

A.通商口岸数量已不能满足需要 B.统治阶层对世界大势缺乏认知 C.不平等条约并未得到全面落实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解析:材料认为“彼有所丰则此有所歉,实为事理之必然”,显然没有看到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商品输出是不断增加的,排除A、C两项,选B项;材料的主旨不是揭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排除D项。

答案:B

6.[2019·潍坊高三统测]1903年,严复在翻译英国思想家密尔阐述“公民自由”的著作时,对于中文书名,并未采用最直接的译文《论自由》,几经斟酌,定名为《群己权界论》。这反映了当时他( )

A.反对西方自由思想 B.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引领民众回归传统 D.强调国家利益的至上性

解析:《群己权界论》与《论自由》相比,更加强调的是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对社会有影响,对自身的自由也要有所追求,因此本题选择B项。A项错误,严复翻译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宣传自由思想;C项错误,严复并不鼓励恢复传统;D项错误,这一书名明显强调的是个人的内容。

答案:B

7.[2019·某某高三调研]雅典思想家柏拉图评价某某制时说:“一种使人乐意的、无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

3 / 10

word 们是不是平等者。”由此看来,柏拉图( )

A.坚持贵族等级制度 B.坚决反对某某治理 C.严厉批评某某弊端 D.认为雅典无可救药

解析:柏拉图认为雅典直接某某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反映出柏拉图对雅典某某弊端的严厉批评,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柏拉图批评直接某某的弊端,并非反对某某制度,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

答案:C

8.[2019·某某高三联考]下表是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英国国民总收入的变化表:

全国工资总数在国民收 入中所占比例 19世纪 1920~20世纪 1929年 1950~ 1959年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A.工业化瓦解了传统社会结构 B.自由贸易促进国民收入提高 C.社会分配的不合理现象扩大

72.4% 22.7% 4.9% 59.7% - - 48% 比例 39% 所占比例 10~13% 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地租收入在国民收入中4 / 10

word D.国家干预原则得到不断加强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利润与地租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降低,全国工资总数在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大,说明国家在采取干预措施,调整社会财富分配,故D项正确。工业化推动社会结构的改变,而不是瓦解,且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表格只是体现国民收入组成中的比例变化,并没有说明国民收入的增加,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分配的现象,而是强调国家干预原则得到不断加强,排除C项。

答案:D

9.[2019·某某高三月考]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曾经接近全票通过一项针对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三国的制裁法案,断绝了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使用总统否决权的选项。尽管不满,特朗普于8月2日还是签署了这项法案,并发表一份怨气十足的文字声明。美国国会此举( )

A.降低了联邦的行政权力 B.使总统无权否决该法案 C.行使了赋予国会的职权 D.使立法权凌驾于行政权

解析:材料中参众两院对总统提案的否决,体现了赋予国会的权利,在三权分立的中,彼此相互制约平衡,C项符合题意;A项本身说法不正确;B项与《1787年》规定不符,规定总统有权否决法案,不正确;三权分立下总统和国会之间相互牵制,是平等的,D项不正确。

答案:C

10.[2019·荆州高三质检]1925年秋,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除尽力发展销售合作社外,目前必须用最大的力量支持一切富有生命力的生产合作社(农业公社、集体农庄、劳动组合、生产协作社、合作工厂等等)和那些应该提高到更高阶段的国营农场。”联共(布)的这一决定( )

A.成为斯大林模式的理论来源 B.确立了经济高指标发展战略 C.是对新经济的部分继承 D.成为农业集体化的指导思想

5 / 10

word

解析:题干材料这一决定强调发展工农业生产,以生产促进销售,不同于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做法,故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时期才确立经济高指标“赶超战略”,故B项错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展生产,是对新经济的部分继承,故C项正确;农业集体化要求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为工业化服务,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答案:C

11.[2019·某某高三诊断]以下是关于20世纪60~80年代世界的《大棋局》。该棋局的主要寓意是( )

A.第三世界是世界政治的主角 B.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兴起 C.两极格局具有一定的平衡性 D.社会主义阵营最先出现瓦解

解析:图示反映的是两极格局下出现了欧洲一体化、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等多个力量,促使多极化趋势的兴起和发展,B项说法正确;20世纪60~80年代世界政治的主角是美苏两国,排除A项;多极化有力冲击着两极格局,排除C项;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于90年代,排除D项。

答案:B

12.[2019·某某高三评估]1984年,蒙代尔与里根竞选总统失败后说:“今后谁要想在美国竞选总统,谁就必须注意他自己在电视上的形象,否则将一事无成。”这反映了( )

A.影视对政治走向起决定性作用 B.美国资本主义某某政治的虚伪性 C.科技发展日益影响了政治生活 D.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具有竞争力

解析:由材料“谁就必须注意他自己在电视上的形象,否则将一事无成”表明随着科技

6 / 10

word 的展开,电视等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对政治选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A项夸大了影视的作用;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只是涉及电视对总统选举的影响,没有体现出其比传统媒体的优势,D项不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 13.[2019·某某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自宣德以后,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规模巨大的流民浪潮。这些流民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皇族、勋戚、官僚地主通过赐田、投献、圈占等手段,侵占小农土地;苛重的赋役,使农民不堪重负而逃亡。其直接诱因是全国X围内大部分地区不时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迫使无数失去土地的农民扶老携幼、背井离乡,汇集成一股洪流,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X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有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小唱、优人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大流动的一种格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材料二 英国在16~18世纪是一个社会流动尤其显著的社会。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中间阶层向全社会成员开放,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共任命了十八人,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的构成却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任命的十八名贵族中,只有两人出身于老贵族家庭,绝大部分贵族都是新贵族。他们由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甚至一跃而成贵族。

——摘编自X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及引起人口流动的原因。(14分)

7 / 10

word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并概括人口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共同影响。(14分)

解析:第(1)问,由材料“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X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二十四民”可知,社会分化明显,多阶层出现;由材料“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有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小唱、优人等”可知,行业特征突出;由材料“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可知,主要从农业流向商业、手工业等部门;双向流动。第二小问“引起人口流动的原因”可以从当时社会状况、经济、政治及结合材料来回答,如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的发展);的控制放松(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赋役沉重;土地兼并加剧;科举制度的推动;自然灾害频繁等。

第(2)问,回答“近代英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入手,如近代早期民族国家兴起,孕育了大量职业官僚人员;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新航路开辟,产生大量富有的商人、新贵族;以文艺复兴、某某改革为形式的文化运动,培养了大批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分子。第二小问“人口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共同影响”可以从生产力和思想角度入手,如促进新的经济因素(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具有某某色彩的思想产生。

答案:(1)特点:人口流动规模巨大;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分化明显,多阶层出现;行业特征突出;主要从农业流向商业、手工业等部门;双向流动;从事农业的相对人口逐渐减少;由农村逐渐向城镇流动。原因:土地兼并问题日益突出;苛重的赋役;自然灾害频繁;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的发展);的控制放松(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科举制度的推动;重农抑商松动等。(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原因:近代早期民族国家兴起,孕育了大量职业官僚人员;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新航路开辟,产生大量富有的商人、资产阶级新贵族;以文艺复兴、某某改革、启蒙运动为形式的文化运动,培养了大批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分子;工业推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共同影响:推动阶层流动;促进新的经济因素(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具有某某色彩的思想产生;推动社会变革。

14.[2019·某某高三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8 / 10

word 材料 17世纪当科技出现时,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热情地赞同通过科学追求“知识与技能”,但他同时指出,这种追求应该“谦卑和仁慈”地进行,而不是“为了心情的愉悦,或为了竞争,或为了比别人优越,或为了利益、名誉、权力或为了生命的利益和价值”,并提醒人们注意科技的潜在性,提防它的危险。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4分)

解析:本题结合材料“谦卑和仁……不是为了心情的愉悦,或为了竞争,或为了比别人优越,或为了利益、名誉、权力或为了生命的利益和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种”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例如:人文精神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推动古希腊自然科学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促进近代自然科学勃然兴起等方面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注意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人文精神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进行阐述,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观念,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人文精神产生和发展,并推动了古希腊自然科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学科分类的思想,其物理学的思想深刻塑造了中世纪的学术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某某束缚中出来。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性的变化,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近代自然科学勃然兴起,出现了哥白尼、伽利略等杰出的科学家。

总之,人文精神是科学技术进步不可或缺的条件。

9 / 10

word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