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俗
初三(12)班 刘佳敏
正月里来是新年。所谓新年,在古代就是驱怪祭祀的时节,现今不少地方依然在用传统方式来过大年。
我的故乡湖北便还保持着老一辈人过年的风俗——剪窗花、打糍粑、舞神龙、划龙舟,还得放烟火守岁,好不热闹!
剪窗花可谓是老少皆宜。姑娘们穿红装,坐在床头唠家常,剪红纸,渐渐桌上便摆满了各色各异的小人与天神,瞧那“八仙过海”,这可是由几位满头银丝的老人共同剪成,漂亮可人,生怕一触就将红纸弄破。剪好了就得贴在窗头上了,不过这得讲顺序的,这门神可不能得罪,两位“年画娃娃”手抱仙桃得贴在门窗上,后面的“年年有余”是要贴在餐桌前的,而那副“八仙过海”则是贴到了大堂上。还有那春联,都是自家亲手写的,要用米熬成浆糊贴才牢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过年的喜庆味。
打糍粑了不得,男人们在前头挥动木制的长锤头用力地砸向石槽内软糯的糍粑,直到打得不黏手了,再由女人们将它切成一个个方形的小块,向里面包满绿豆做的馅,再放入油锅内炸至金黄色,“油糍粑”炸好了,装盘给贪嘴的小孩吃,吃得娃娃们两手油腻,高呼“烫,烫……”,把人们逗得乐开了怀。这打糍粑都是全村人在一起打,热闹、喜气。
在村庄最大的空地上,鞭炮声不绝于耳,继而窜出了两条神态喜气的黄龙,它们争先恐后地舞动着身躯,眨眼、张嘴、喷火……这都是神龙表演的内容。到了最后,还要从嘴中吐出一副红艳艳的春联。大人小孩都在这里观看,以前还有民间艺人表演皮影戏,现在没
人看了,也就没人来表演了。
对了,划龙舟可得好好说说。六条龙舟静静地躺在湖岸边,舟上的壮年都赤膊上阵,一点也不觉得冷。乡亲一声令响,六条龙舟如脱了弦的箭一般快速向人声鼎沸的对岸驶去。这是个比赛节目,没有什么奖品,就图个热闹,也没有人计较比赛的结果,开心就是唯一的目标。
到了晚上,一家人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吃着年饭,有说有笑,最后还要搬出好几箱烟花燃放。在烟花美丽绽放的一瞬间,出现的是众人的欢笑与赞叹。小孩们手中拿着“仙女棒”在空中挥舞,就像陨落的流星一般,虽然光亮只有几分钟,但却照耀得星河灿烂。一番戏耍后,大人们重回严肃,让孩子们守岁后才能安稳入睡,所以往往随大人们一起守岁的孩子们都睡眼惺忪。也难怪,疯了一天了,不累才怪呢!
辽阔的苍穹下是家家户户对新年的渴盼。已至凌晨,村内依然灯火通明,耀眼非凡,如同银河中洒落的星星,无语却真实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