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防疫 猪免疫抑制的预防措施及常用药物 王 岩 王 越 李宽阁 (黑龙江省宝清县畜牧兽医总站黑龙江宝清155600) 免疫抑制性囚素主要通过损伤免疫组织器官或 影响免疫细胞活性,干扰抗原的递呈,抑制或阻断免 疫抗体的形成等途径而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或免 疫应答不完全,造成低致病力的病原体或弱毒也可 能感染发病。这些因素通常可使各生产阶段的猪发 生异常的疾病而变得消瘦,甚至死亡,其中以遭受分 娩、初生、断奶、运输等应激的猪只为重。而且有这方 面问题的猪场更易于同时发生多种疾病综合征,混 合、并发或继发感染增加,并在一头猪身上通常可以 看到两种以上疾病的症状和病变。而引起发病的各 种因素之问并不是孤立的,往往相互促进,互为因 果,从而使各种疾病的病因变得非常复杂,这也是目 前养猪生产中猪病难以诊断和防治的根本原因所 在。笔者认为,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应该尽早放弃“头 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保守思想,只有在平时就 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保健措施,充分增强动物自身的 体质,培育优质群,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猪病的发生, 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 1预防措施 避免近亲繁殖,杜绝或减少遗传性免疫抑制性 疾病的发生。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应 激。提供全价饲料,尤其是营养要均衡。杜绝饲喂霉 变饲料,有效防止霉菌毒素、重金属、杀虫剂等有害 物质对饲料和饮水的污染。引进种猪或精液时应严 格检疫,防止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带入场内原本 没有的疾病。 定期对猪群进行病原学、血清学调查,采取淘汰 阳性种猪、人工授精、早期隔离断奶. 期药物隔离 断奶等措施逐步净化种猪群疫病。根据病原学、血清 学调查结果,做好猪瘟、伪狂犬病等目前有疫苗而且 效果较为确实的疫病的防疫。而对目前还没有疫苗 可用的疫病(如圆环病毒感染等)及疫苗效果不确 实的,最好能阶段性地投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增 强剂。必要时可配合泰妙菌素、氟苯尼考、北里霉素、 阿莫西林及头孢菌素类药物,以控制其他敏感病原 体所引起的继发或并发感染,从而将损失最小化。 根据具体情况建立 保健方案。在现有 的生产条件下,对分娩 猪用药及对处于初 生、断奶、转群、换料、免 等关键环节的猪群 养殖技术顾问2013.2 用药是非常必要的。 2常用药物 环孢素可选择地作用于T淋巴细胞活化初期。 辅助性T细胞被活化后,可生成增殖因子白细胞介 素,环孢素可抑制其生成,但对抑制性T细胞无影 响。环孢素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抑制淋巴细胞生成 干扰素。对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细胞无影响,因而环孢 素不同于细胞毒类药物的作用,仅抑制T细胞介导 的细胞免疫而不致显著影响机体的一般防御能力。 口服环孢素可被吸收,但不完全,其生物利用度仅 20%-50%。口服后2~4 4,a,1血浆浓度达峰值,有40% 的药物存在于血浆,50%在红细胞,10%在白细胞。在 血浆中与蛋白的结合率为95%。在体内几乎全部被 代访 ,从尿中排出的原形物不足服用量的0.1%。其药 物半衰期约16小时。在治疗自体免疫性疾病方面的 临床应用尚在探索中。其毒性反应主要在肝与肾,在 应用过程中宜监测肝、肾功能。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有泼尼松、泼尼松龙、地 塞米松等,对免疫反应的许多环节均有影响。主要是 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也阻碍淋巴细 胞DNA合成和有丝。可破坏淋巴细胞,使外周 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并损伤浆细胞,从而抑制细胞 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缓解变态反应对机体的 损害。 烷化剂有环磷酰胺、白消安、噻替派等。能选择 性地抑制B淋巴细胞,大剂量也能抑制T淋巴细胞。 还可抑制免疫母细胞,从而阻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疫反应。环磷酰胺作用明显,副作用较小,且可口服, 故可常用。 常用抗代谢药类6一巯嘌呤与硫唑嘌呤,主要抑 制DNA、RNA和蛋白质合成。硫唑瞟呤的毒性较小, 故较常用。本类药物对T细胞的抑制较明显,并可抑 制两类母细胞,故兼能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 应,但不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可用于免疫性疾 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是直接抗淋巴细胞的抗体, 现已能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生产,特异性高,安全性 好。可与淋巴细胞结合,在补体的共同作用下,使淋 巴细胞裂解。多在其他免疫抑制药无效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