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说》中考试题

《马说》中考试题

来源:微智科技网
《马说》中考试题

浙江省丽水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7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

〔注: ①比:连续,接连。 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说称自己为“臣”。 ③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④朝(zhāo):早晨,也指一天。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才美不外见( ) ⑵愿子还而视之( ) ⑶不以千里称也( ) ⑷去而顾之( )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⑴其真不知马也。译文:

⑵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译文:

25.[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 。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 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 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3分)

26.我们常以“千里马”比喻 。(2分) 27.从这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3分)

答: 23.见同现,显现 希望 著称 回头看

24.(1)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2)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与我交谈。

2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6.人才 27.略。

2003年福建省厦门市

阅读有关“千里马”的两则文言文,完成16—19题。(15 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金市骨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 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

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①涓人:近侍之臣。 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③安事:哪里用艄;怎么能够。④期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执策而临之( ) ②才美不外见( )

③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 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

17.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的解释与其它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策之不以其道 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D.死马且市之五百金 1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 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译文: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

⑴细读《马说》第三段,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2分)

答: ⑵如果让你给涓人的“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这个做法评分(满分设为10分),你会评几分呢?说说你这样评分的理由。(3分)

答: 16.竹制的马鞭子 见同现,显现命令 丢掉,白白扔掉 17.A

18.(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氢它当作普通劳动者马来喂养。(2)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

19.(1)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 (2)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古代有个国君想用千金购买千里马,过了很多年仍找不到。国君的侍臣对国君说:“请让我来找它吧!”

国君派遣他出去寻找了三个月,之后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他花费500金买了

死马的头颅,回来报告国君。国君非常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白费五百金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 ” 侍臣回答道:“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天下人都一定会认为大王是用重价买千里马的。很快就会有人献马!”果然不出一年,国君得到了多匹别人献来的千里马。

2004年浙江省绍兴市

(一)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或: (2)食: (3)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3.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3分)

答:

1.(1)有时(或许)(2)喂养(或通“饲”)(3)等同(或“—样”) 2.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3.答: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004年吉林春

阅读《马说》,完成6—10题。(1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是马也( ) ②食马者(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虽有千里之能 B.其真无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而攻之而不胜 学而时习之

9.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略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4分)

10.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3分)

答: (一)6.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7.①这②同“饲”,喂养 ③鞭打(驱使) ④有时 8.C 9.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 10.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