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成像技术在中医体质辨识中的应用
可见光红光外侧的光线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人们将不同波长范围的红外线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区域。而所谓的远红外成像技术通俗地讲就是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远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的技术。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
据悉远红外线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它易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远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体内水分子产生共振,使水分子活化,增强其分子间的结合力,从而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使生物体细胞处于最高振动能级。由于生物细胞产生共振效应,可将远红外热能传递到人体皮下较深的部分,以下深层温度上升,产生的温热由内向外散发。这种作用强度,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各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增加组织的再生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调节精神的异常兴奋状态
中医一直强调“治未病”思想,即未病先防。中医将人体分为九种常见体质,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体质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转归预后上的差异及个体对治疗措施的不同反应性。体质学说能指导中医较好的对不同体质人群辩证施治。在利用远红外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测时,有报道指出:平和质人的红外热成像温度图像分布有序,均匀,对称流畅;周身无杂乱或不对称异常冷、热反应,整体热分布无明显偏倚。而偏颇者则是红外热成像温度分布无序、不均匀、不对称流畅。同时从红外热成像图中的异常提示相关疾病时也符合某些体质偏颇会多显现相关疾病的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