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居安思危的必要性

居安思危的必要性

来源:微智科技网


居安思危的必要性

——评《中国怎么办》

时寒冰先生的《中国怎么办》,是第一本从中国利益视角,审视2008经济危机,进行严肃思考,并且以负责任的态度思考中国怎么办的著作。

2008年世界上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调整,到现在没有人说得清危机还将持续多久。

据说因为对次贷危机事先毫无觉察,现在美国经济学家们出门前必须要经过化妆,以免被群殴。而最近发生在中国的事件(股市,楼市崩盘,经济危机)与美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的经济学家的地位却更加提高了。让我想起某位伟人的话:“我们的老百姓呀,真是太好了!”

既然经济学家靠不住,为什么又推荐时寒冰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他的身份:中国财经传媒人联盟特约观察员、凤凰博报特约顾问、南京大学客座教授、上海证券报评论员。上海证券报评论员,这显然是全球压力最大的一个经济评论专栏,要想出门不被人捶死,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来不得一句实在的,要么来不得一句虚的。从他的简历可以看出他的两个特点,首先他的主要是针对大众给出对经济形势的评论和解说。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既然是针对大众,他首先得习惯于讲点“实际的”,因为大众觉悟比较低,对之流倾心的“经济学理论的重大成果”不太感兴趣,其次大众的理解能力比较低,所以时寒冰对经济问题的阐述是通过比较好懂,比较实在的大白话,通过常识。这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还有一条重要的经济学定律讲的是:经济学

家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并不知道他所谈论的,但是,他让你觉得这是你的错误(你的无知)。

时寒冰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是一个讲良知的人。这一点也是最怪异最难得的。要知道。经济学就像一种很高深难练的功夫,师傅水平差并不要紧,就怕你得罪了师傅或别的什么原因,师傅有意害你一下。就像郭靖给欧阳锋传授九阴真经时,有意颠倒某些字句,害得欧阳锋下半生过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当今时代,大家知道,你虽然没有得罪经济学家,还买他儿子公司发行的股票,但还是架不住他总是想害你,你叫他老师,他却害你,你还拿着本本记录。如果你上当了,脑子因此坏掉了,你不要恨他,因为,你要明白,经济问题的本身很难搞清,即使偶尔能搞清楚,但是拿人的嘴软,往往也是不方便讲,甚至自身目的压根就是为了掩饰。何况经济学家都不喜欢染发带鼻环,所以也不愿意做非主流,把人吓着。何况在改革开放以前的那种意识形态的争论,“两条路线的斗争”,已经由政治思想领域转移到经济理论领域了。经济的争论,已经不是学术问题了,而是权位利益争夺的皮相——奔走呼号,各为其主而已。何况即使单纯的学术本身也是一锅浆糊。各为其主的并且八股化的学术就是浆糊中的浆糊。

在中国老百姓看来,美国人国难当头,犹不能同心同德,这个国家还有救么。看着美国银行破产,平时神气活现的投行雇员们失业,不少中国人好像出了一口恶气。富有同情心的国人,甚至开始为美国的前景担忧起来,经济如此差,美国可怎么办呢?布什给人家奥巴马留下了个烂摊子。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回升。可以预见的是,中国今年保八目标的完成没有问题,赶在世界其他经济体之前率先实现复苏也几无悬念。不过,如果你以为中国经济已经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真正做到了“一枝独秀”,那你就错了。

谁都承认,三十年的改革成就斐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翼,可是,居安

思危,我们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不牢靠,不得不看外部,比如美国人的脸色,一旦美国人不原意买我们的东西,我们的日子在就要难过。这种过分注重外需,依靠出口,赚取美元纸片的增长方式的弊端,在这场危机中暴露得已经非常充分,危机首先打击的正是出口。广东、浙江等地区引以为豪的外向型工厂纷纷倒闭,失业人数激增,民工返乡潮提早出现等等。

中国的人口和国土面积,跟整个欧洲都差不多,走以内需为主的道路本该是自然的选择,现在该是坚决完成这个转向的时候了。这不但与经济发展的改善民生之终极目标更契合,也是摆脱过度依赖他人,避免一朝被人算计的釜底抽薪的大计。

要启动内需,就要富民,30多年来,我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增长,因为中国的税制保证了只要经济增长,国家的税收便会增加,这是一条国富之路。多年以来,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GDP的增速,财政占有了经济增长的大头,而居民所得的增速远远不及财政,国富的同时,民富的目标实现得不尽如人意。

老百姓没有钱,消费和内需就是无源之水,所以,我们的经济增长除了依靠外部需求,就剩下投资了。尽管投资的效果肯定不如民间投资有效率,更没有消费支出的作用昭彰,可是,这样的路径对我们来说更驾轻就熟,说实话,我们还没有准备好,让消费者来左右经济大势的局面。比如四万亿启动内需,主要就是部门在运作。

要启动内需,就要把收入分配目标从国富转向民富,增加居民收入。具体而言,就是大幅度降低总体税负,减少的财政收入。富民的过程要从改变财政支出结构入手,逐步实现从所谓经济建设财政向真正的公共财政转变,有些太具中国特色的支出项目,应该考虑取消,至少是大大压缩,如吃喝招待费、公车花费和基本没用的出国考察费用。这要求积极推进财政过程的民主化改革,让财政预算置于公众视野的阳光下。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提出的未来世界将是“资源为王”的观点。美国付出极大代价进行伊拉克战争,不过是为了控制石油资源,美国等发达国家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和对能源安全的高度重视,值得我们好好反思。时先生在书中提到,中国是稀土大国,但是大部分稀土矿,都被地方以缺乏资金为由,吸引外资入股,拱手让外资控股。因为争相压价,我们的稀土卖的是土的价格,但将来必要以黄金的价格买回来。

“哭得最响亮的人,不一定是最悲伤的。”——次贷危机爆发的过程,也是全球财富转移和重新分配的过程,而看了《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 中国怎么办》一书,你会发现,原来最大的赢家就是之前被认为最需要被拯救的美国。

可以说,美国人引发了次贷危机,但埋单的却是全世界。从历史上看,更是如此,每一次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过后,美国都变得更加强大。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通过次贷危机合法地攫取财富的工具不是别的,正是美元。美元由于其无可匹敌的强势地位已经成为一种以货币为载体的美元霸权。在货币战争时代,美元的杀伤力非同凡响。

诚如书中所言:“现在,战争的主角、摧毁一国经济主权的工具,已经变成金融而非笨拙的炮;同时,摧毁一国经济主权的主角,已经变成尖端的金融人才而非勇猛的大兵。”

不得不承认,当金融危机过去后,美国将重新恢复元气,迅速崛起,而中国却很难说从这场金融危机中学到和得到了什么。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中国提供了一个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良好契机,但中国恐怕并没有抓住。

时至今日,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仍然谈不上“集约”:我国的能源资源仍然处于无序

开采和随意贱卖的状态;我国的出口企业还在“微笑曲线”的底部,生产廉价的、低附加值的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仍然高度依赖投资来拉动,尤其是投资,更严重的是,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已经显现,国进民退的倾向有所加剧,等等。

这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何还在持续?该书认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不难,难的是改变。

比如,我们用“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的身份换来了巨大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但由于美元占比过多的原因,它面临着贬值的巨大压力。怎么办?答案是少买一点美国国债,多储备一些黄金。

再比如,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出我国过于依赖外需和出口的弊病,一旦欧美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不言而喻。

为此,我国必须启动国内需求,而拉动内需的方法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增加居民收入,包括增加工资,改善就业等,让老百姓具备消费的能力;另一个则是加强社会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是医疗和教育,让老百姓愿意并放心去消费。应该有所作为。

还比如,长期来看,货币只会发行越来越多,而资源只会越用越少,越来越稀缺,因此,储备资源更应该成为一种国家战略。

就发达国家而言,它们对本国的资源珍惜有加,开采,更多的是选择从其他国家获取。反观中国,我们不仅对本国资源不好好利用,而且走出去收购其他国家能源资源也屡屡碰壁。这一不利局面亟待扭转。

身为《上海证券报》首席评论员,作者时寒冰在报纸上发表的财经时评为数甚多,其个人博客的点击量也一直居高不下,但这本《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 中国怎么办》却是他本人的第一本书。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有关次贷危机的书铺天盖地,其中难免有不少是“赶时髦”之作,甚至是“滥竽充数”之作。但时寒冰以其名字般冷静、犀利的笔触,对次贷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次贷危机背后的“阴谋”,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该如何应对等问题,做了深刻而透彻的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