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复习教案

来源:微智科技网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英国走私鸦片:清闭关锁国和自给自足经济形态抵制英国工业品倾销 1、林则徐禁烟 鸦片的危害: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禁烟措施:令外商交出鸦片;不禁止正当贸易;1839年6月虎门销烟。 借口:中国禁烟

原因: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鸦片战争 开始:1840年6月侵入中国广东海面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南京条约》 影响: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杰出代表。 4、魏源与《海国图志》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作用: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原因:英国不满足既得利益,扩大侵略利益,进一步打开中

国市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者:英国、法国

1、列强入侵 罪恶:火烧圆明园

1858年《瑷珲条约》:60多万平方千米

侵占的领土: 1860年《北京条约》:40万平方千米

18年《勘分西北界约记》:44万多平方千米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等:7万多平方千米

建立: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

太平军(太平天国) 1853年定都天京,与清朝对峙。 2、抗争: 痛击洋队: 上海青浦 上海太仓 浙江慈溪(击毙华尔) 危机: 阿古柏(浩罕国) 左宗棠收复 收复 1、战况

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 1876年缓进急战阿古柏 三、甲午中日战争(14年7月---15年4月) 1881年收回伊犁—1884年设立行省 14年9月黄海海战(邓世昌牺牲) 15年初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1

2、《马关条约》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1、战况

2、《辛丑条约》

义和团兴起:山东(首先)、直隶 联军侵华时间、目的、将领、国家 抗击联军的地点:廊坊、杨村、东交民巷、西什库教堂 时间、国别:1901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等国 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担保,本息合计9.8亿两;清严禁人民参 内容 加反帝活动;清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派兵 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列强驻兵保 护,中国人不准居住。 影响:该条约是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副沉重的枷锁。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 国,清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内容 15年4月李鸿章—伊藤博文 赔款:白银二亿两 割地:辽东半岛、[、澎湖列岛(15—1945占领)] 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开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影响: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一、近代化的兴起

1、洋务运动 2、

3、爱国知识分子

1、维新变法的兴起和发展

洋务派的军事和民用企业 军事 民用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代表:奕訢、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 左宗棠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国防。 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军事工业,建立新式陆海军、派遣留学生;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评价:洋务行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李鸿章: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 天津电报总局 张之洞: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 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大生纱厂。提倡实业救国。 詹天佑:京张铁路(1909年通车)

二、维新变法运动:15—18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改良运动)

揭开序幕:15年“公车上书”(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康有为、梁启超 发起:严复《天演论》介绍“进化论学说”——中国西学第一。

2

2、百 日维 新(戊 戌变 法)

三、辛亥

1、孙中山

3、中华的成立:

开始活动:14年11月檀香山创兴中会“振兴中华”。 标志:1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 经济:发展农工商业。 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废除无用的官职。 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兴办新式学堂,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上起了思想 启蒙作用,促进近代化的进程。 失败:触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其强烈发对;顽固派实 力强大;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 内容 时间、地点:1905年8月日本东京 创建中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 国同盟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会 创立(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君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三民主义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2、武昌: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党人和士兵。

时间:1912年1月1日 意义: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 《中华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

入人心。 四、新文化运动:1915年---1920年 , 兴起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2、提倡文学 阵地:《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胡 适:《文学改良刍议》 主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提倡白话文 内容:提倡民主,反对;提倡科学, 要 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 鲁 迅:《狂人日记》 人1、基本情况 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第一篇白话小说 物

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 影响:激发了广大新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

必将是赤旗的世界。” 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

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 国掀起了一场思想的风暴。 五、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 照相术: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 京师大学堂:18年建,近代第一所国立最高学府 2、 电影:1905年《定军山》 《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近代第一个教育法令学制 社剪发辫:1912年孙中山颁布发法令

1、文化教育

废除科举制:1905年,教育史上一件大事 《申报》:第一份商业性报纸,中国大众传媒先驱 商务印书馆:17年,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会生改称呼:追求平等 变服饰:西服、中山装、 旗袍 活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