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海南省海口市农垦第二小学 陈春苗
【摘要】19世纪末,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成果引入教育领域,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技术技能日益成为教师职业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技术、新媒体相继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有利于催发情感、激活想象、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来。音乐课堂上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使音乐教学获得了不同以往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学 多媒体辅助 优化过程
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领域已被广泛的运用。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比如:录音、录像、电视、电影、幻灯、投影、电脑课件等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优化的学习环境,运用到音乐教学工作当中。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发现多媒体的强大作用发挥在教学过程中,优化了教学过程,使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在短的时间内提高了效率。
下面就在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谈谈个人肤浅看法: 一、 多媒体辅助做音乐游戏,寓教于乐。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我根据儿童天性爱玩、好动,喜欢做游戏的这个特点,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辅助游戏课教学,既具丰富的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融图、文、声、像、动画、游戏等于一体的形式把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学生在游戏中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小青蛙找家》这首歌时,我把ХХ∣ХХ|、ХХХ∣ХХХ|等需要掌握的节奏制作到课件里头.上课时采用做音乐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我给孩子们带上小青蛙的头饰,让孩子们模仿小青蛙跳和叫,比一比,看谁能够跟电脑里头小鼓
敲奏出来的节奏,跳得、叫得一模一样.孩子们热情高涨,跳着、叫着、笑着,可开心了.他们在玩中很快掌握了以上的节奏。学唱歌曲时,我又让孩子们聆听音乐,跟着歌曲的伴奏唱唱、跳跳、动动、玩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运用多媒体辅助做音乐游戏的方法来学习音乐,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歌曲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孩子乐学。对于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讲故事是孩子乐于接受的形式之一.于是我在教《小红帽》这首歌时,创设了一个音乐和动画合一的精彩故事环境。因为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有一种引导性的联想作用.课堂上教师随着播放的课件,有表情地讲小红帽的故事:“有一天,小红帽的外婆生病了,妈妈叫她送点心给外婆,小红帽一边走一边唱起了歌.”这时,教师边表演边随着伴奏音乐,欢快地范唱《小红帽》的歌曲,孩子们全神贯注地看着老师的表演,不由地拍起了小手。范唱完歌曲,教师随着课件中的动画内容,继续绘声绘色地讲“这时,大灰狼出现了……"(紧张的背景音乐响起)孩子们紧张地瞪大了眼睛听着……,小红帽的故事讲完了,小红帽的外婆最终得救了,孩子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孩子们真的被故事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在此同时,孩子们轻松地理解了歌词内容,通过背景音乐,也让他们感知音乐,享受了音乐。运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故事情境的教学手段,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生动有趣地把知识传授给孩子.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演唱水平.
演唱一首歌曲,最大的目的是把歌曲的意境、思想感情和艺术形象表达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按照老一套的教学方法:识谱——读歌词-—跟唱,这种方法太枯燥无味,很难提高小学生的演唱水平.我们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厌烦的内容和模式进行歌曲教学.学生只有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
中才能把自己内心的真挚情感演唱出来。例如在学习歌曲《雪绒花》时,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首先播放开声方法的片段,对孩子的呼吸、发声和情感方面进行训练。然后出示雪景供孩子们欣赏,让他们欣赏关于雪的音乐,从而使他们头脑中对雪产生各种联想和想象.用这种意境来引导孩子们进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使孩子受到美的熏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真情,让她们能够十分投入地演唱,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打击乐学习兴趣。
打击乐器演奏教学能帮助儿童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然而,打击乐教学是我们低年级音乐老师普遍感到难于进行的.例如学习《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我准备了若干的打击乐器:三角铁、双响筒、碰铃和学生自制的“土乐器”.(用矿泉水瓶装一些沙子或绿豆等做成沙锤,用竹筒和棍子制成双响筒,用钢筋弯制成三角铁)。借助多媒体音乐电视、图形乐谱这些视觉材料辅助,课堂教学中穿插播放,配合幻灯、投影画面提供声音的配合法,进行讲授、图解、表演等来帮助孩子更好的感知音乐的情绪、风格、节奏和各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我练习、自我检查的自学法来进行学习.采用这些视觉、听觉辅助材料应用于打击乐教学,使枯燥抽象的识谱教学和节奏教学学习内容变得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舞蹈信息.
多媒体舞蹈教学,直观性,交互性比较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轻松掌握舞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例如学习《美丽的夏牧场》这一课,《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哈萨克族的民歌。哈萨克族是个能歌善舞的名族,上这一课绝对少不了舞蹈,我设计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的环节。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舞蹈的特点,创编出符合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我利用VCD
点播系统进行教学,这样比较直观,形象。我采用了边欣赏舞蹈边听音乐的方法让孩子欣赏了舞蹈的风格和特点,学习了舞的踏点步、翻腕、脱帽、移颈等的基本舞步,使孩子在感知理解音乐的同时,相关的舞步和舞蹈信息得到了丰富。再一人到分组到全体创编舞蹈,孩子们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都很精彩,各有特色。孩子们在创作实践过程中,体验到自己创编舞蹈的快乐,发展了想象力,増强了表现的自信。 六、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音乐欣赏兴趣.
在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一般通过学生的“听”、“看”、“悟”来增强教学的效果。例如学习《茉莉花》这一课,我收集了画面色彩艳丽、造型优美、形象逼真的茉莉花图片,把它连成一个整体,配上几个地方(江苏、河北、东北)的《茉莉花》歌曲贯穿始终,展现在学生面前.音乐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后,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大大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通过这种运用视觉和听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同一首民歌,不同的风格色彩。为了加深学生对《茉莉花》这首歌的印象,我利用电脑视频,把歌唱家老师演唱《茉莉花》的现场演出再现于音乐课堂上.学生通过观看音乐艺术家们的群体演奏和演唱,犹如身临其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萌发喜欢音乐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音乐。
总之,小学阶段音乐教学,无论唱歌、舞蹈、欣赏等,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动性、趣味性和变化性,有助学生对所学问题的感知、理解和记忆,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反复实践,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主编:张剑平 2.《儿童音乐》(2010年第一期总第2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