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传播变革和中国 栏 目 主 媒体格局重构 ◎弥建立 (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4r3还没来得及对大数据的概念作出科学定义,大数据已经成为新兴的产业并改 变着我们的生活,也使得媒体的智能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大数据从微观层面创新了新闻生产思维,改变了新闻 生产模式,产生了新的新闻生产主体,模糊了新闻传受关系。在宏观层面上,大数据推动了传统媒体升级转型,催 生了新的信息产业链和媒体群,形成了新的媒介圈层,改变了中国媒体分布格局。 【关键词】大数据新闻生产传播媒体格局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18)11—069—06 【DoI】10.13786/j.cnki.cnl4—1066/g2.2018.11.013 大数据以不可阻挡之势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与它 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实现了数据的数字化和网 接踵而至的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媒介新技术深刻地变革 络化,从而赋予大数据神奇的力量。201 1年5月麦肯锡 着传媒行业。大数据成为社会生活场景之一,成为影响 将“大数据”当作一个新的概念名词又一次提了出来, 甚至决定新闻传媒发展与走向的动力之一,它不但在微 2012年英国人维克托·迈尔一舍恩伯格推出《大数据时 观的业务层面引起了新闻内容生产传播的变革,对中国 代》一书,2013年被业内人士称为“大数据元年”。 传媒宏观生态格局和构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数据带来的变革浪潮已经波及我们每一个人,但 是大数据本身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概念或定义。有论者认 一、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为大数据是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巨量数据的集合, 我们的“结绳记事”记忆并没有远去,我们又无可 所以狭义上的大数据就是从这类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 选择地走进了大数据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互联 信息的能力。另一些论者认为“大数据是指所涉及的资 网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用以记录自己社会生产生活行为 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在合理的时间内提取、管理、处理 的各类信息数据与日俱增,海量数据的产生催生了大数 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数据资讯”。马云认为大计 据的到来。 算加数据才能称之为大数据。虽然在定义的讨论中论点 1.大数据概念的提出 纷纭,但是体量巨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 20 ̄e90年代中期,美国硅图公司率先使用“大数 度快等大数据本身的特点得到了较为一致的认同,大数 据”一词,意为使用与分析大型的数据,随着现代科学 据背后的经济增值价值更是得到高度的肯定,在各个行 【基金项目】2016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大数据背景下甘肃省新闻教育改革研究”(YB122) 【作者信息】弥建立(1973一),男,甘肃清水人,兰州文理学院副教授,主任记者、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史 论、新闻业务研究。 编辑之友·Ed Friend}2018 11 f 传媒 i069 持 吕 晓 东 业领域中有了成功的例证。 用点亮了新闻业,带给新闻业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和多样 2.大数据成为新兴产业 引领现代高科技的大数据,以其强大的数据获取分 性,但“从技术角度看,今天我们正处于智媒时代的黎 明。社会化媒体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 析能力正成为与世界各国经济社会交汇融合的新兴产 云计算为媒体的智能化提供基本技术铺垫。在人工智 能、物联网、vR/Al:k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媒体将出 业和国家资源,也成为各个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前沿阵 地,涉及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联合国、美国、英 现智能化趋向”。…中国传媒大学经济研究所相关研究 国、日本等国际组织和国家提出了自己的大数据战略, 报告指出,5G时代,人工智能在具备一定的条件时会提 升发展,最后生成智慧媒体,传统媒体借助转型升级和 都力图抢占大数据产业的先机。 大数据在我国经过缓慢发展后也开始步入产业发 行业风口机遇也有可能发展成为智慧媒体,支撑智慧城 】 展阶段。2015年中国颁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市发展。【《关于组织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重大工程的通知》《促 进大数据发展三年工作方案(2016-2018)》等一系列 配套的文件,提出了顶层制度设计。一些地方 积极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和业务部门,推进大数据向各行 业、各领域延伸使用,大数据开始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 长点。《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称,目前超过1/3 的中国企业已经应用智能大数据决策,以提升企业运营 效率。工业和信息化部预测数据统计表明,2017年中国 大数据产业规模近两万亿人民币,2020年将增长至五万 亿,年复合增速达36%。有论者预言,201 8年是大数据 行业从快速发展向提升质量转型的一年,自然语言搜索 和可视化工具的出现,可以解冻优化雪藏的海量数据, 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尤其是新一代物联网、人工智能 设备的加速发展,推动大数据开始进入技术深耕细作的 新阶段。 3.大数据时代的媒体智能化趋势 从数据来源来看,移动互联设备、社交网络平台、 信息生产传输企业都是海量数据的生产者,这些行业 的生产企业和供应商垄断了大数据市场,渗透到各行各 业,大数据驱动社会信息传播流通的智能化程度大幅提 高,大数据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场景的一部分。正如论 者所言:“相对于‘大数据’这三个字,我更愿意使用 ‘大数据时代’这一概念来概括目前的一系列图景。” 尽管目前在新闻行业得以运用的智能终端和设备并 不具备价值判断的能力,但媒体技术和设备终端的智 能化的新趋势不可阻挡。新的媒介技术会形成新的媒介 景观,作为社会图景之一的媒介景观也正发生翻天覆地 的变化,智媒社会景观初步显现。2017年被称为“人工 智能元年”,这一年世界上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女机器 人索菲娅被授予沙特公民身份。人工智能在新闻业的应 用呈现加速态势,机器人筛选新闻选题、机器人写稿、 机器人主播、自动视频编辑等一一登场亮相,这些新应 070 J编辑之友·Edih.r瑚Friend I 2018.11 l传媒 智媒景观未来如何发展目前还难以做出精确的预 测,但可以确信的是,人工智能对媒体的推动作用决不 亚于当年互联网给新闻业带来的性的变革。 二、大数据变革了新闻生产传播 大数据从微观层面重塑了新闻生产传播的操作方法 和流程,在宏观的层面更新了新闻传媒的思维方式,它 所引领的智能新技术改变了新闻生产模式,催生了新的 新闻内容生产主体,重构了新闻传受关系。 1.大数据创新了新闻生产思维 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将人们生产传播新闻 内容的方式从感性、理性思维变革为数据思维。新闻媒 体作为传播社会信息的主体力量,经常通过座谈、个别 采访、街头调查、书信来往等采访方式收集新闻信息, 新闻生产者接触到的采访对象的范围或数量有限。当这 种社会信息采集方法运用于归纳社会现象、预测社会趋 势时,媒体或者新闻生产者主观上努力使其所传播的新 闻信息尽量从感性认识层面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力求 达到客观、真实、公正、准确的专业水准,以实现新闻 信息传播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但在具体的新闻生产过程 中,新闻媒体或者新闻生产者个人的主观偏好与感性推 断不可避免,新闻信息采集处理总体上以感性认识、抽 象逻辑和理性认识等思维成分居多,无法用精准量化的 方法得以验证。 现代媒介技术不断更新着信息传播工作方式和思维 方式。大数据可以使新闻报道的议程设置、新闻敏感 和数据计算结合起来,数据成为新闻内容中一种新闻要 素,使新闻内容有了量化数据的支撑,增强了新闻的真 实性、可信性,增强了新闻的深度和理性,减少了新闻 信息传播的感性思维成分。即使在对新闻报道对象的现 状进行精确描绘时,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也可以以数据 的方式明确地呈现出来,其未来发展趋势能得到准确的 预测,原来由议程设置、话题选择等方式决定的新闻传 播内容不得不让位于精准的数据分析,大数据更新了新 闻内容生产的思维。 3.大数据催生了新闻生产的新主体 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移动终端等技术让亿万 自媒体使用者加入新闻内容生产者之列,新闻内容的生 大数据技术不但让万物有了数据的逻辑联系,也让 产者由专业新闻生产者变为全民化,而且产生了有别于 这种逻辑联系的数据可视化呈现成为常态,新闻不再局 人类而有一定的生产主动性的机器人内容生产者,新闻 限于传统文本结构模式,表格、图表、曲线、特效、场 生产不再是新闻工作者的专利。 景模拟、动画动漫、数字建模等视觉信息在新闻信息传 在传统媒体时代,一件新闻稿件的生产,要经历线 播中大行其道,为受众提供了更加真实的新闻现场,改 索收集、素材采访、素材整理、稿件写作、编辑制作、 变着受众信息接收的习惯与偏好。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 校对排版、印刷播出等十几个环节,这些环节都要由有 爆炸事件中,现场动画成功虚拟重现了滨海新区真实的 爆炸现场。 大数据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改变了新闻生产的思维 方法。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以探求新闻过相为主, 其逻辑经常以因果关系为主。运用大数据技术,智能机 器人能在大数据中发现新闻事件或者人物更多的逻辑关 系,传媒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事物之间的多种关系 上,从而改变了新闻生产的思维方式。 2.大数据改变了新闻生产模式 在大数据时代,融合媒体经过几年的演进和发展, 改变了新闻生产的生产工具,也变革了新闻生产模式, 传统以调查为工作方式的新闻采访变为大数据处理与分 析,新闻采访变为新闻信息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传统 新闻生产关系升级为人机互助协作。 传统媒体时代,无论新闻采访以何种方式展开,其 本质上是调查活动,通过调查收集新闻信息,而这种 新闻采访多为单一媒体供稿,最终可能会形成文字、音 频、视频、图片等新闻文本。在大数据时代,新闻信息 的收集经常会演变成对大数据的开发与整理,了新 闻采访最本质的意义,为满足融媒体的传播需求,新闻 产品最终可能要形成多种文本,新闻采访演变为新闻信 息多种符号的信息采集行为。 新技术、新工具倒逼新闻生产关系发生变化。智能 融合媒体出现后,新闻生产的许多环节少不了人工智 能的参与,简单的“前方记者+后方编辑”的传统新闻 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的需求,一 次采集,多种生成,多端传播是融合媒体新闻生产的一 般路径,因此适应网络化、智能化、数据化、移动化新 闻生产的“数据支持+智能写稿辅助十融媒呈现+全网推 流”的人机互助协作,可以将内容原创优势发挥到最 大,扩大新闻原创在新媒体中的影响力, J成为一种较 成熟的新闻生产新机制。 专业工具和专业素质的新闻专业人员来完成操作,确保 新闻的质量和水准。在新闻信息的生产传播过程中,从 内容的选择到新闻的传播,这些工作主要由有自律性、 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新闻传播者来完成,生产什么样的新 闻内容取决于新闻生产者的新闻人,主体是“人”,其 他自动化、电子化的新闻专业化设备处于辅助从属地 位,不能决定传播内容的取舍。 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化设备不断挑战新闻把关人的垄 断地位,改变了新闻信息传播完全由“人”来决定的状 况,这一改变首先开始于新闻内容的选择。热搜榜上, 要闻、话题、热词、社会热点等的热度、点击量,网民 观点、参与报道媒体数量、关系等成为选择新闻线索重 要的依据,并且这些依据也可通过自动检索完成。在大 数据的驱动下,新闻生产多个环节都要受到大数据智能 化选择结果的影响,而不再唯一取决于新闻生产者,这 完全了传统新闻媒体选择新闻内容的方式。 在新闻生产阶段,机器人写作文字稿件已成为常 态,输入一定的算法程序后,机器人可以运用新闻叙述 框架与大数据技术,自己收集搜索相关材料,快速合成 新闻,并能根据新闻报道题材快速地生产出不同写作风 格的稿件,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同时节约了成本。 2014年3月《洛杉矶时报》机器人在三分钟内报道了美国 洛杉矶4.4级地震。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地震,当人 类记者惊愕未定时,中国地震台网机器人仅用25秒就完 成了自动写稿的全过程,发出540字的文字稿件,配发四 张图片,内容包括速报参数、震中地形等项。用机 器人写作新闻稿件已不是新闻,2016年国内只有一部分 媒体尝试新闻内容的自动化生产,如今一些经济实力雄 厚的中小媒体也开始尝试运用机器人写作新闻。一些机 器人记者开始承担传统新闻记者的日常工作,从选题收 集到稿件写作,由此,带动了一串“小”字号新闻机器 人的出现。 视频新闻生产中也引入了机器人的智能化工作模 编辑之友·EdlmrialFriend 1 2018,11 I传媒l 071 式,视频新闻也可以由智能设备自动剪辑完成。2017年 自媒体的普及让全民成为记者,新闻生产不再由职 12月26日新华社“媒体大脑”生成了中国第一条MGC 业新闻生产者垄断,众筹、众包等生产方式被引入新闻 (机器生产内容)视频新闻,这条2分08秒的视频新 领域,众多用户同时合力完成由专业媒体或个体新闻生 闻,其数据分析、内容分类、可视化、稿件撰写、视音 产者难以完成的新闻报道,新闻生产者向全民化、 频识别、视音频剪辑等全由机器完成,人工参与很少, 群体性转化,也不断吸引新闻消费者向新闻生产者转 “本条新闻由媒体大脑‘会议报道模型’生成,实时调 化,新闻消费者参与新闻生产,新闻生产者与部分新闻 用服务器数量1 000台,分析网页108 786 961个,检索视 消费者的身份重合。频15 793分钟、音频4 465分钟,调用知识节点437个,计 得到新技术支持的新媒体,新闻传播互动更为多 算耗时:10.3秒。”【4 新华社据此认为“媒体大脑可能 样,《人民日报》的《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用户 不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唯一方向,但一定是其中的一个方 上传个人照片可以获得不同时期的用户军装照。《河北 向”。智能机器人还进入新闻采访和主持领域,承担新 闻采访、播报天气预报、与人类主持人搭档互动等工作, 人工智能主持人开始取代人类专业主持人部分工作。 虽然由人输入的算法程序对机器人的新闻内容生产 起着决定性作用,机器人只是依据既定的算法编码生产 新闻内容,但机器人在新闻内容生产的过程中并不需要 人时时刻刻地干预,既有的算法程序代替了新闻生产中 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所以作为新闻内容生产者的机器 人具备了人的“主体性”的成分,机器人新闻生产者成 为新闻生产主体的新成员。 4.大数据模糊了新闻传受关系 大数据让即时反馈和精准个性化新闻推送成为常 态,不断增加新闻受众的接受体验,调动受众接受新闻 内容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新闻消费者向新闻生产者迁 移,模糊了新闻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界限,也模糊了 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传受关系。 大数据时代,新闻受众或用户的性别、兴趣、情 绪、性格、文化水平等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文化特征在 大数据技术之下,无可隐匿,曾经潜在的、不确定的、 模糊的“乌合之众”的信息和行为变得透明、可监测、 可预判,形成了精准的受众样本。媒体通过网址链接采 集用户社交网络数据,进而判断用户的兴趣,根据受众 反应拟定新闻主题,还可将不受欢迎的新闻信息进行再 次加工编写二次推送。 完整信息的传播离不开受众反馈机制,大数据技术 让新闻传播者可以获得受众即时量化反馈,从而把传播 效果的事后评估变为可控的过程中评价,在精确数据分 析的基础上,实现传播过程中的内容优化,掌控传播的 主动权。大数据“算法”了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传 播的反馈机制,国内“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媒体 依据算法推送和定制内容的成功案例说明,大数据推送 新闻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比人为传播内容更明智。 072 I编辑之友·FAimrialFriend l 2018.11 l传媒 日报》新媒体产品《我为祖国升国旗》中,用户可以互 动为一名升旗手,参与升旗体验。新华社运用虚拟现实 技术推出了《360度全景呈现:聚焦十九大世界瞩目》 和《全景全息身临其境看报告》等新闻产品,让用户沉 浸到视频所拍摄的环境中, “用户只需摇晃手机便可以 全方位感受十九大会场,同时产品搭载习总的语音 原声,用户通过手机端便拥有在会场听报告的现场感和 真实感。”【5 在英美主流媒体看来,当前给新闻报道带 来巨大冲击的VR和AR_技术,不仅仅是用户运用新设备 进入了新情境的新闻体验模式, “更是深化为探讨VR技 术如何培育出一种全新的新闻接受行为”的方法。 新闻接受的延伸产品新闻游戏进一步增强了新闻的 交互性。在新闻真实性事件和问题的基础上,新闻游戏 为用户提供真实世界的虚拟新闻体验,新闻游戏《拯救 心脏病患者》中,由于医院的医疗水平、距离远近等因 素影响着心脏病患者的生死,而受众的游戏决策选择影 响着患者的存活概率。【7 J游戏新闻使受众从内容的被动 接受者变为积极的内容生产参与者,模糊了新闻内容生 产者与消费者的界限,当然也丧失了新闻报道应有的客 观、中立的立场。 大数据无法对新闻内容做出文化、道德、社会效益 等层面正确的判定,影响着新闻导向的安全,大 数据下的新闻生产模式还处于人机协同阶段,还没有完 全实现人机融合,机器人记者的“主体性”身份认同还 在讨论之中,大量虚拟技术与新闻真实性的本质要求相 左。但是大数据所引领的新智能技术无可避免地进入了 新闻生产传播而且影响着新闻生产传播,传媒需要在 “技术狂热”与“专业自律”悖论中负重前行。 三、大数据重构了中国传媒的生态格局 大数据引领下的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 技术将开启智慧媒体时代,推动了传统媒体升级与变 革,催生了新的信息产业链,新媒体、传统媒体、通信产 业、IT产业等被纳入“大传媒式的考量”之中,恻“对于 图服务、天气服务这样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也开始承载 新媒体自身发展而言,2012—2017年恰好是其脱胎换骨的 起一定的新闻与资讯分发功能”。【1”因而移动客户端已 五年,不仅实现了多种突破,更是对传统媒体的全面超 经成为受众最先获取新闻的来源。借助网媒和移动互联 越,使得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全球媒体生态经历了巨大 技术,《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等专业媒体的 的调整与变局”。【9】大数据时代,中国传媒产业结构与 微信公众号内容原创优势明显,今日头条、腾讯新闻、 行业分布开始形成新的版图。 天天快报等新闻客户端聚合新闻能力强,成为新的新闻 媒体群,今日头条与腾讯新闻均有20%的渗透率,每五 个移动新闻用户中就有一位今日头条或腾讯新闻的用 1.大数据推动传统媒体升级与转型 面对大数据浪潮,传统媒体开始谋求转型与升级。 5万个创作者为今日头条提供了70%以上的原 国外新闻媒体组建视觉新闻、数据新闻团队,吸纳计算 户,超过3.机、信息管理、统计学、视觉设计等专业背景的人才, 压缩传统媒体业务。【1川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利用大数据分 析运营经济数据、掌握新闻舆情动态,范围覆盖到全国 整个行业,为广电重新审视行业定位和产业变革提供了 全面有效的参考。 除了新闻主业的调整外,传统媒体运用大数据寻求 内容生产与营销方式的升级与转型。安徽卫视真人秀节 目《你好!菜鸟》运用大数据分析观众的兴趣,将观众 的爱好意愿作为节目策划的主要参考依据,观众作为投 资人还能获得一定的预期经济收益,电视节目生产实现 了“边娱乐边赚钱”的新模式。2016年春晚与支付宝 合作,实现了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强强合作的有益尝试。 湖南卫视与天猫联手跨界合作,实现了娱乐与消费的同 行。深圳卫视与途牛旅游网合作,电视观众可以在途牛 网上预定同款旅游产品。传统媒体在与电商企业合作中 拓展了自己的多元化发展之路,同时这些合作电商向公 众提供各类资讯信息,形成了自己的受众群,电商自身 开始有了媒体的一些社会属性,向媒体化发展。 2.大数据催生了新的信息产业链和媒体群 百度、阿里、腾讯、华为、浪潮、中兴等互联网IT 企业,催生了一批应用大数据信息的创新公司,推动了 中国信息行业的发展。在中国500强企业中,信息技术行 业占据榜首。这些信息产业除了拥有海量数据这一稀缺 资源外,还从软件与硬件两个方面延伸了产业链,新兴 人工智能设备和内容生产软件逐渐取代了新闻生产中许 多需要人工操作的工作,机器人、无人机、VR虚拟现 实、AR增强现实、二维码等技术联成一体,传媒行业内 容生产、信息传播以及传播效果评估等催生出诸多的新 产业链和新的工种,也使新兴传媒的产业属性趋于多样 和多元化。 基于移动互联终端的成千上万APP第三方应用平 台,它们以移动性、便捷性和互联的全覆盖成为另一类 信息传播的渠道,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诸如购物、地 创内容,而传统新闻媒体亟待突围。 移动互联智能手机作为第五媒体正在崛起,它正不 断地把受众从其他媒介身边引向自己,目前手机成为 受众接受新闻的渠道之一,而一些适用于手机终端的视 频、音频、文字、图形软件的运用,让手机有了处理加 工新闻信息传播符号的功能,具有移动性、互联性的手 机将会把新闻信息生产终端、接收终端,甚至于发布终 端合为一体,手机媒体前途真的不可限量,新的手机媒 体群体必将形成。 3.大数据促成新的媒体格局和媒介圈层 在1998年互联网成为第四媒体之前的传统媒体时 代,报刊、广播、电视是受众接收信息的主要媒介。新 世纪之后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数字技术手段和网络 为载体的自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勃兴,媒体不再以 媒介传播符号文字、画面、声音来划分,而是以技术为 逻辑分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 视三分受众市场的格局土崩瓦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新旧媒体”的划分代替了传统媒体三分市场的格局。 大数据引领的移动互联技术成熟之后,传统媒体在 技术上完成了媒介融合,分众化、移动化成为传播新形 态。2017年中国网民数量近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 手机网民占比超过96%,移动互联传播形态的主导地位 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覆盖率广和公信力强的以央视为代 表的电视媒体,连接性高、互动性强的以BAT(BAT为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互联网公司首字母缩写)为 代表的互联网媒体,以移动性、场景化为特点的生活圈 媒体形成了传统、互联、移动三足鼎立的新的媒介生态 圈层,至此,媒体格局完成了从传统媒体“三分市场” 到移动互联媒体“三足鼎立”的转变,虽然还是三分天 下,但是报刊、广播传统媒体已经明显被边缘化。 新的媒介圈层引起了媒体经济实力的对比变化。 电视媒体广告不再是一枝独秀。2015年中国互联网媒体 广告收入首次超过电视广告收入,2016年中国互联网广 编辑之友·Edi 蛐d l 2018.11 l传媒 l073 告营业额为2 305亿元,同期中国电视媒体广告为1 239 的变化还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跟 亿元,互联网广告接近电视媒体的两倍,其他传统媒体 广告收入式微的趋势更加加剧,尤其是报刊生存发展空 参考文献: 1]彭兰.智媒化:未来媒体浪潮——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 间进一步缩小。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产业规模、资本 [投入、发展速度都已超越传统媒体,2016年BAT系的百 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公司广告收入超过整个互联 网行业广告的57%,总量达到1 323亿元,超过同期电视 (2016)[J].国际新闻界,2016(11):8. [2]杨勇,黄紫薇,周长城.大数据引领媒体融合未来——201 7 年第六届中国传媒经济年会综述[c].研究报告,现代传媒, 201 7-11. 媒体广告收入之和,而BAT三家公司的营业收入更是不 [3]张华,周琪,张发扬.智媒体的创新与探索——以封面新闻为 菲,2016年百度全年营收705亿元,阿里巴巴达到1 014 例[J].新闻与写作,2017(12):86. 亿元,腾讯全年收入达到1 516亿,仅从经济收入来说, 腾讯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媒体。 新媒体继续蚕食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它们经济实 力的增长引起人们对其媒体属性的重新思考, “眯蒙的 广告均价约为省级卫视的七倍左右,在这样的状态下,自 媒体是否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媒体将值得我们思考”。【1 [4]新华社.新华社发布“媒体大脑”生成国内首条MGC视频新闻 [EB/OL].http://media.people.corn.cn/n1/201 7/1227/c40606- 29730486.htm1. [5]黄楚新,.主动融合与转型升级:201 7年媒体技术的突破 创新[J].新闻与写作,201 7(i2):l8. [6]常江,徐帅.从“VR+新闻”到“VR新闻”[J].新闻记者, 201 7(11):38. 移动互联新的媒介生态圈层中,除了电视仍是受众 [7]张超,钟新.从比特到人工智能:数字新闻生产的算法转向 规模最大的媒体外,以手机用户为主的出行场景媒体 [J].编辑之友,201 7(11):63. 8]崔保国.201 3年中国传媒发展报告[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 圈,日均触达5YL人次的城市主流人群,其主要用户的广 [告购买力自不待言。线下生活场景媒体如车载电视、楼 宇电视、电梯海报、影院视频等越来越受关注,广告呈 社,2013:1—3. [9]方兴东,陈帅.201 2-201 7全球新媒体发展特征[J].新闻与写 作,201 7(11):38. 良性增长状态, “线下生活圈”成为当前广告市场的主 [1 O]徐阳.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与新闻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 要向上动力。1] 报:社会科学版,2016 f 2) 59. J].决策探索(上半 在大数据所引领的智媒时代,作为社会场景之一的 [11]彭兰.未来的“智媒时代”是什么样[媒介景观正在发生性的变化,它不但体现在新闻生 生态产生重大影响, “从悲观的角度看,人工智能正在 月),201 7(3):70. 2]黄新竹.201 7中国传媒、广告市场趋势报告[EB/0L].http:// 产传播的微观业务层面,也对中国乃至世界媒体的宏观 [1info.broadcast.hc360.com/201 7/08/31 091 2747734.shtm1. 摧毁传统新闻业残存的基础;从乐观的角度看,人工智 [13]搜狐网.201 7年媒体传播趋势:70度共享场景广告[EBIOL]. http:llwww.sohu.com/a/2090339631 00023462. _能正在成为新闻业的一部分”,【1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催 [14]腾讯研究院. 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业的谢幕与重生[EBIOL]. 化下,新闻传媒业的整合分化将继续走向深入,更完美 http://www.sohu.com/all 5081 229545531 3. _RefOn11 on News Prod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Era of Big Data& Reconstruction on Chinese Media Stuctrure MI Jian—li(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Lanzhou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Lanzhou 730000,China) Abstract:Mankind is entering a new era ofbig data,yet no one has tried tO make a scientiic deffinition on big data,even if it has become an emerging industry which has been changing our lives and making media intelligence an inevitable trend.On the micro level,big data brings forth new ideas on news production,changes news production mode,produces new news producer,and obscures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s communication and acceptance.0n the macro 1evel,big data promotes the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a,produces new information industry chain and media roup,forms new medium cigrcle,and changes media distribution structure in China. Key words:big data;news production and communication;media structur 074 j编辑之友·E出 Friend l 2018 11 j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