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1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
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高中数学的第一章集合与函数,初中我们就学习过函数,高中我们将在集合的背景下重新学习函数,所以我们从今天开始先学习集合,(板书)下面请咱班的全体同学把课本翻到第二页,在这里,咱班的全体同学就构成了一个集合。小学和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例如,自然数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平面内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 阅读课本P2-5内容,附加(9)我国的小河流;(10)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其中(1)--(8)都是把一些确定的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而(9),(10)其研究对象含糊不清,不明确,不能作为一个集合 二、新课教学 1,集合的有关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也简称集。 比如说咱们班全体同学构成了一个集合,其元素是每一位同学。 同学们举例----- 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教室内帅气的男生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今天上了哪些课程?今天数学是联排课,数学用不用说两遍?
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咱班的同学按照姓氏笔画排列一遍,再按照年龄大小排列一遍,是不是同一个集合? 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 练习:判定是否是集合?
(1)方程x*2-2x+1=0的解集(2)鲁迅,π,上海 说明:其中前两个性质作为集合的判定定理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 1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会不会有第三种关系,即不确定属于不属于?(确定性)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4A,等等。 4.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5.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自然英文首字母)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zheng) 有理数集,记作Q;(QQ交朋友) 实数集,记作R;(真实的英文首字母) 区分有理数,无理数:
有理数:整数,分数,小数,无限循环小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典型代表2,π,e
6,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比如说“四大洋”,这个集合有几个元素?元素个数比较少,我们可以一一列举出来,这就是集合的表示方法之一,列举法,再比如2,4,6,7这四个数构成的集合,用自然语言描述不好描述,用列举法就很简单,
下面我们看看列举法的一般的书写格式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列举法。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1.(课本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由1到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
x2y0;2xy0.的解组成的集合
(4)方程组说明: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2.各个元素之间要用逗号隔开;
- 2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3.元素不能重复;
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数,点,代数式等;
5.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后方能用省略
号, 象自然数集N用列举法表示为
1,2,3,4,5,......
6,{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
思考:你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x-7<3的解集吗?无法用列举法(元素个数无限多,而且不容易写出规律加省略号),但是这些元素共同的性质很容易概括,x<10
得出描述法的定义: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
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一般格式:
xAp(x)
如:{x|x-3>2},{(x,y)|y=x2+1},{x︳直角三角形},…; 例2.(课本例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xy3;xy1.的解。
(3)方程组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y= x2+3x+2}与 {y|y= x2+3x+2}, {x|y= x2+3x+2}, {y/3|y= x2+3x+2}是不同的集合,
探究:课本P5最后一段话;生活的的例子适合用自然语言,比如说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元素个数有限且较少更适合列举法,元素个数多或则无法一一列举适合但共同属性很容易概括适用于描述法
归纳小结:1---6
提升:集合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平台,学好集合基本知识,为我们在这个平台上施展抱负做好准备。
- 3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复习回顾:
1.提问: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 如何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10以内3的倍数; (2)1000以内3的倍数 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0 N; Q; -1.5 R。
思考1: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 二、新课教学
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1)A{1,2,3},B{1,2,3,4,5};
(2)C{汝城一中高一 班全体女生},D{汝城一中高一 班全体学生}; (3)E{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F{xx是等腰三角形} 由学生通过观察得结论。 1. 子集的定义:
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记作: AB(或BA) 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A
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如:(1)中AB 2. 集合相等定义:
如果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则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即若AB且BA,则AB。(可以类比两个实数相等) 如(3)中的两集合EF。(相等,子集两种写法都对) 3. 真子集定义:
若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xA,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记作:A
B(或B A)
B
B
A 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 4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如:(1)和(2)中A B,C D;(子集,真子集两种写法都对)
探究A是B的子集可能包含了什么情况?
4. 空集定义:方程x*2+1=0的解集?你还能举出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吗? 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 5. 几个重要的结论:
(1)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4) 对于集合A,B,C,如果AB,且BC,那么AC。 (5) 例3,练习1,
注意:1)分类讨论要不重不漏,有逻辑性,可以按照元素的个数分类,
2) 归纳法有猜想的成分,不严谨,我们学习了排列组合可以严谨证明 应用:(1,2)真含于A含于(1,2,3,4,5)求满足条件的集合A的个数 变式:(1,2)真含于A含于(1,2,3,4,5,6,7) 课本P7练习2,3
注意:集合与元素是“属于”“不属于”的关系,集合与集合是“包含于”“不包含于”的关系; 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子集、真子集、空集、相等的概念及符号;并用Venn图直观地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注意包含与属于符号的运用。
提升:集合已经学习了两节课,学习了不少概念,集合是数学的基本语言,同学们现在好比是牙牙学语的幼儿,希望同学们理解并记牢,快速成长!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 5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一、复习回顾:
1.已知A={1,2,3},S={1,2,3,4,5},则A S;{x|x∈S且xA}= 。 2.用适当符号填空:
0 {0}; 0 Φ; Φ {x|x2+1=0,x∈R}
{0} {x|x<3且x>5}; {x|x>6} {x|x<-2或x>5} ; {x|x>-3} {x>2} 同学们两个实数之间有四则运算,两个集合之间是否也有类似运算吗? 二、新课教学
思考:考察下列集合,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 (1)A{1,3,5},B{2,4,6},C1,2,3,4,5,6;
(2)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1.并集的定义:
Cxx是实数;由学生通过观察得结论。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union set)。记作:A∪B(读作:“A并B”),即 ABxxA,或xB 用Venn图表示:
这样,在问题(1)(2)中,集合A,B的并集是C,即 AB= C
说明:定义中要注意“所有”和“或”这两个条件。 课本例4,例5
例5,数轴求并集1)画线高低错落,2)空心实心毫不含糊,3)求并有线就行 讨论:A∪B与集合A、B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A∪A= , A∪Ф= , A∪B B∪A A∪B=A , A∪B=B . 引入:1,(2,4,6,8,10)(3,5,8,12)(8) 2,女同学,高一学生,高一女同学 2.交集的定义: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B的交集(intersection set),记作A∩B(读“A交B”)即:
- 6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A∩B={x|x∈A,且x∈B}
用Venn图表示:(阴影部分即为A与B的交集)
巩固练习(口答):
①.A={3,5,6,8},B={4,5,7,8},则A∩B= ;
②.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则A∩B= ; ③.A={x|x>3},B={x|x<6},则A∩B= 。 (双线才算) 讨论:A∩B与A、B、B∩A的关系?
A∩A= A∩Ф= A∩B B∩A A∩B=A A∩B=B 3. 全集、补集概念及性质的教学:
研究问题时,我们经常要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例如,从小学到初中,我么研究数的范围逐步由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过度不同范围研究同一个问题时,可能有不同结果,例如方程。(X-2)(X*2-3)=0的解在有理数范围只有一个解,在实数范围下就有三个解,所以研究问题时,我们常常需要设定前提范围,这就是全集。
1)、全集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记作U,是相对于所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看书上的例题练习题,全集是因题而异的,是人为设定的)
2)、补集的定义: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记作:CUA,读作:“A在U中的补集”,即
CUAxxU,且xA
用Venn图表示:(阴影部分即为A在全集U中的补集)
巩固练习:例8,例9,练习题1,2,3,4
第四题:1)添加一问介绍反衍律,画图证明2)介绍四块地的集合表示 归纳小结:交,并,补
提升:到现在为止集合的概念运算已经都学完了,集合是数学的基本语言,同学们现在好比是牙牙学语的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这门语言,希望同学们认真练习,熟练运用!
- 7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1.2.1函数的概念
一、复习准备:
初中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函数?一次,二次,反比例,其图像为:---混入一个竖直的直线,一个开口向右的抛物线,引出初中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此时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二、讲授新课: (一)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x)和它对应,那么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
问题1,初高中定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关键词任意唯一每变,不同点:高中定义中提到了集合。
问题2,集合在定义中扮演什么角色?“口袋”作用就是把X,Y的取值装入两个集合口袋一个叫集合A一个叫集合B,比如说我们初中学习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用高中定义来说—— 练习1,是否是A到B的函数?
总结:任意唯一,是函数需遍取A中任意一个元素,不是函数只要在A中找到一个元素在B中没有对应,或对应多于一个。 完善定义: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定义域,与x的值对应的y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探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练习2,下列是A到B的函数的是A=[0,6] B=[0,2]( )
Af:y=x/4 B f:y=x/3 Cf:y=x/2
练习3,下列是A到B的函数(1)f: y^2=x, A:x≥0,y∈R (2)x^2+y^2=1 A,B=[-1,1] 练习4,A=[三角形] B=[正实数] f:求该三角形的面积
这就是我们高中函数的定义,其中定义域值域是初中定义每涉及的,下面我们就研究初中接触的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1)一次函数y=ax+b (a≠0)的定义域是R,值域也是R;
4acb2 (2)二次函数yaxbxc (a≠0)的定义域是R,值域是B;当a>0时,值域Byy;当a﹤0
4a24acb2时,值域Byy。
4a (3)反比例函数
yk(k0)的定义域是xx0,值域是yy0。 x(二)区间及写法:
设a、b是两个实数,且a; 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b)
xb或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表示为a,b,a,b;
- 8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这里的实数a和b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数轴表示见课本P17表格) 符号“∞”读“无穷大”;“-∞”读“负无穷大”;“+∞”读“正无穷大”。 我们把满足的实数x的集合分别表示为巩固练习:
用区间表示R、{x|x≥1}、xa,xa,xb,xb{x|x>5}、{x|x≤-1}、{x|x<0} (学生做,教师订正) (三)例题讲解: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用区间表示) ⑴ f(x)=
a,,a,,,b,,b。
x3x22; ⑵ f(x)=2x9; ⑶ f(x)=x1-
x
; 2x
学生试求→订正→小结:定义域求法(分式、根式、组合式)
说明:求定义域步骤:列不等式(组) → 解不等式(组)→写成集合或区间 例2,已知函数
f(x)x22x3,求f(0)、f(a)、f(2a+1)、f(x-1)、f(g(x))的值。
说明:秘诀:整体打包代入
例3.(课本P18例2)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y=x相等?
(1)
y(x)2; (2)y3x3;
(3)
yx2; (4)
x2yx。
说明:相同三要素完全相同,不同一个要素不同就不同。
探究:三要素是有关系的,我们是否可以判定两要素相同就说是同一个函数? 总结:函数的定义
提升:从初中函数的概念到高中函数的概念,我们在更高的平台上对函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好比同学们的学习,一
个又一个台阶,不断进步!
- 9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1.2.2函数的表示法
一、复习准备:
1.提问: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
2.讨论:初中所学习的函数三种表示方法?试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二、讲授新课:
(一)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结合课本P15 给出的三个实例,说明三种表示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优点: 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1.2.1的实例(1); 优点:简明扼要;给自变量求函数值。
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1.2.1的实例(2); 优点:直观形象,反映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
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1.2.1的实例(3); 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如股市走势图; 列车时刻表;银行利率表等。
例1.(课本P19 例3)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2元,买x (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 .
例2:(课本P20 例4)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六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平均分表:
甲 乙 丙 班平均分
请你对这三们同学在高一学年度的数学学习情况做一个分析. (二)分段函数的教学: 分段函数的定义:
在函数的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x的不同取值范围,有着不同的对应法则,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数,如以下的例3的函数就是分段函数。 说明:
(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处理分段函数问题时,首先要确定自变量的数值属于哪个区间段,从而选取相应的对应法则;画分段函数图象时,应根据不同定义域上的不同解析式分别作出; (2).分段函数只是一个函数,只不过x的取值范围不同时,对应法则不相同。 例3:(课本P21 例6)某市“招手即停”公共汽车的票价按下列规则制定:
(1)5公里以内(含5公里),票价2元;
- 10 -
第一次 98 90 68 88.2
第二次 87 76 65 78.3
第三次 91 88 73 85.4
第四次 92 75 72 80.3
第五次 88 86 75 75.7
第六次 95 80 82 82.6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2)5公里以上,每增加5公里,票价增加1元(不足5公里的俺公里计算)。
如果某条线路的总里程为20公里,请根据题意,写出票价与里程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的图象。 例4.已知f(x)=
导入:对比函数的定义
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间的一种对应,若将其中的条件“非空数集”弱化为“任意两个非空集合”,按照某种法则可以建立起更为普通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映射。 (三) 映射的概念教学:
定义: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
f:AB
2x3,x(,0)22x1,x[0,),求f(0)、f[f(-1)]的值
讨论:映射有哪些对应情况?一对多是映射吗?
例1.(课本P22例7)以下给出的对应是不是从A到集合B的映射?
(1) 集合A={P | P是数轴上的点},集合B=R,对应关系f:数轴上的点与它所代表的实数对应; (2) 集合A={P | P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B= (x,y)xR,yR,对应关系f: 平面直角坐标
系中的点与它的坐标对应;
(3) 集合A={x | x是三角形},集合B={x | x是圆},对应关系f:每一个三角形都对应它的内切圆; (4) 集合A={x | x是新华中学的班级},集合B={x | x是新华中学的学生},对应关系:每一个班级都对
应班里的学生。
例2.设集合A={a,b,c},B={0,1} ,试问:从A到B的映射一共有几个?并将它们分别表示出来。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归纳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及优点;讲述了分段函数概念;了解了函数的图象可以是一些离散的点、线段、曲线或射线。
- 11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一、复习准备:
下图是神州号飞船飞行的高度关于时间的图像 问题1,是定义在t∈[0,8]的函数图像吗?
问题2,观察函数图像,你能了解神州号飞船的飞行规律吗?上升下降,最高最低点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两个方面,单调性与最值(写课题) 引导1,在t∈[0,2]上图像是如何变化的?上升的
引导2,图像是上升的,很好的感性的认识,但一般不会作为严格的官方定义,如何定义呢?
随着x的变大y变大
引导3,随着x的变大y变大,也就是说如果x1 (有的同学描述减函数的定义时漏掉任意,任意二字在定义中是无关痛痒,还是必须加上?)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单调性?取值任意性 暴露的书写规范问题:1,f(x)=3x+2单调递增。2,反比例函数单调区间用并集符号了(定义域和值域用并,)。3,f(x)=x2 区间端点开闭问题(区间局部性) 例1(P29例1) 如图是定义在区间[-5,5]上的函数y=f(x),根据图象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以及在每一单调区间上,它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探究:在区间-5到0上是单调递增吗?学生答:先减后增故不是单调递增,这样不严谨,概念辨析题,还得回归概念本身 总结:单调递增的判定,不是单调递增的判定(找到一个反例就行,可以类比函数的判定) 证明单调性: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对勾函数 暴露问题:1,“由图可知”,作为一个证明题肯定是不够严密的,应当回归定义用代数手段证明,可示范一题。(出单调性证明的四个步骤,实际上就是做差法比大小)2,用单调性证明单调性。3,不会变形,总结常见的变形手段,通分,因式分解---目的:化整为零,定各个因式的符号,因式分解越彻底,定号越容易。好不生活中我们想做一件事比较繁琐----- 总结:1,理论支持:单调性的定义 2,步骤:四步走 3,原理:做差比大小 4,难点:变形手段 5,易错:“由图易知”“由单调性证单调性” 引入:烟花问题,1,单调性?2,还有哪些性质? - 12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人们总是希望在最高点看到烟花爆炸,这就是我们接下来研究的最值 本题如何求最大值?最大值如何定义?最大值可以说是30吗? 最大值的定义,类比说出最小值的定义, 练习初等函数在定区间上的最值,题后总结:定义三方面:任意,存在,常数 讨论:y=2有最值吗?题后总结:概念辨析题一定要回归概念本身,不能做“看脸族” 总结:单调性的定义,最值的定义,单调性的证明 提升:学会理性推理,比如:1)证明单调性不能由图可知而要用单调性的定义证明2)y=2有最值?做题一定会用官方的概念定义公式来处理,不要随性想当然,这和做人是一个道理! 1.3.2奇偶性 - 13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复习准备,引入正课: 1.提问:什么叫增函数、减函数?最大(小)指? 2.指出f(x)=x-1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 →变题:f(x)=|x-1|的单调区间 3.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关于Y轴对称。 4.其函数值有什么规律?比如f(1),f(-1),f(2),f(-2).回答:f(1)=f(-1),f(2)=f(-2). 5.关于Y轴对称我们可得到f(1)f(-1),f(2)=f(-2),反过来,由f(1)=f(-1),f(2)=f(-2),能得到图像关于Y轴对称吗?回答:不能,需满足任意性 定义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Y轴对称。 练习:为什么函数f(x)=|x-1|图像关于Y轴对称? 下面我们观察两个函数1)Y=2X, 2)Y=1/X 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函数都是关于原点对称,我们称这样的函数是奇函数,类比偶函数想想奇函数的定义? 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 ,那么函数f(x)叫奇函数。 f(x)f(x)) 222f(x)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偶函数.其图像关于 课本思考题:P35,思考题(2)已知f(x)是偶函数,它在y轴左边的图像如图所示,画出它右边的图像。(假如f(x)是奇函数?) 判断下列函数是否是偶函数.思考题(1),课本例题5,外加 x3x2f(x)x1 用框图总结判定奇偶性的步骤------画框图时同步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奇偶函数定义域特点? 2,即奇有偶函数举例? 3,非奇非偶如何生成的? 总结:奇偶函数的代数定义和几何意义 提升:奇偶性是研究函数图像整体的对称性,上一节所学的单调性是研究图像局部的增减性,由局部到整体我们将对函数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我们初中学习了哪些初等函数? - 14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高中还要学习一些新的函数,因为函数应用太广泛了,大到科研如神州号飞船飞行高度是关于飞行时间的函数,碳14衰变函数可以较比准确预测古董年份,小到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比如一直困扰我的拉面问题,2^1=2,2^2=4,2^3=8,2^4=16,2^5=32-----大约拉4,5次就可以了,2^2=4,我们称2是4的?算术平方根,4的平方根呢?还有±2,2^3=8,我们称2是8的立方根,8的立方根只有2吗?只有2,可以类比平方根,立方根,还有四次方根,五次方根-----的定义,(±2)^4=16,我们称16的四次方根为±2,,2^5=32,我们称32的五次方根是2, 讲授新课:定义n次方根:一般地,若xna,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 n th root ),其中n1,n 简记:na. 例如:238,则382 探究:同学们可能发现:N次方根有时候有两个,有时候有一个,何时两个何时一个? 学生答:偶次方根有两个,奇次方根有一个. 问:这个结论正确吗? 答:不正确,例如:-16的四次方根不存在,n次方根有几个不但和n的奇偶有关,还和a的正负有关 问:到底分几种情况? 答:a是正数,负数,n是奇数,偶数,可以组合出四种情况 总结: xna n是奇数 n是偶数 a是正数 na是负数 na=0 0 a(正) a(负) na 无 问:仅仅是四种情况吗?答:不要忘记a=0讨论! 上面表中的结论再用语言描述:正数奇次方根有一个为正,正数的偶次方根有两个互为相反数,负数的奇次方根有一个为负,负数的偶次方根不存在,0的n次方根始终为0 定义根式:像na的式子就叫做根式,这里n叫做根指数,a叫做被开方数. 练习:请按照讨论的结论编出各种情况的题目,同桌互相考察! 探究: (na)n、nan的结果? 怎样研究会全面客观?还是按照a是正数,负数,n是奇数,偶数把情况想全! a(a0)na|a|结论:(a)a. 当n是奇数时,aa;当n是偶数时, a(a0)nnnnn例题讲解(P5O例题1):求下列各式的值 (1)3(8)3 (2)510525(10)2 (3)210534(3)4 (4)(ab)2 引例:a>0时,a(a)aa → a12?;根式是能表示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 ,当被开方的 23指数不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是否也能表示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3a规定的合理性?使得理论体系得以推广健全。 - 15 - (a)a → a?.这样 23323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定义分数指数幂: 规定aa(a0,m,nN,n1);amnnm*mn1amn1nam(a0,m,nN*,n1) 随堂练习:A.将下列根式写成分数指数幂形式:nam(a0,m,nNn1);235;354 B. 求值 27; 5; 6232543; a52. 讨论:0的正分数指数幂? 0的负分数指数幂? 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 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0,b0,r,sQ ar·arars; (ar)sars; (ab)raras. 教学例题: (1)、(P51,例2) 解:① 8(2)22323332324,② 25212(5)212512()2151 534()163222715151(5) ③ ()(2)2 32,④()4()4()3813382总结:有两种思路:1)直接将分数指数幂转化成根式。但这样做有时比较麻烦,如④。2)把底数先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这样新老幂之间可能约分化简,较好! (2)、(P51,例3)用分数指数幂的形式表或下列各式(a>0) 解:a.aaaa a3133312312a, aaaaa41322372232223223a 83aaaa(a)a 43(3)(P52例5)计算下列各式 (1)(25125)25(2)无理指数幂的教学 34a2a.a32(a>0) 32的结果?→定义:无理指数幂.(结合教材P58利用逼近的思想理解无理指数幂意义) 无理数指数幂a(a0,是无理数)是一个确定的实数.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归纳小结: *1.根式的概念:若n>1且nN,则x是a的n次方根,n为奇数时,x=na, - 16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n为偶数时,xna; 2.掌握两个公式:n为奇数时,(na)n,n为偶数时,nan|a|3.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转化。 提升:指数幂的推广完善:整数(初中)→有理数→实数,理论体系就像一颗种子一样慢慢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分数指数幂是怎样定义的? 2. 提问: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可归纳为几条? a(a0) a(a0) - 17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讲新课之前我想提一个一直困扰我的拉面问题,2^1=2,2^2=4,2^3=8,2^4=16,2^5=32-----实际上就是一个函数关系y2x,大约拉4,5次就可以了,正是这个函数把我从人生的困惑中解脱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指数函数。 二、讲授新课: 举例:生活中其它指数模型? A.细胞时,第一次由1个成2个,第2次由2个成4个,第3次由4个成8个,如此下去,如果第x次得到y个细胞,那么细胞个数y与次数x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B.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成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的残留量是原来的84%,那么以时间x年为自变量,残留量y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讨论:上面的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 定义:一般地,函数yax(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 function),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讨论:为什么规定a>0且a≠1呢?否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讨论:你能类比前面讨论函数性质时的思路,提出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吗?研究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有图有),结合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 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 如何做出一个新函数的图像?描点法或者图像变换 1作图: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图象: y2x y()x(师生共作→小结作法) 211函数y2x与y()x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如何由y2x的图象画出y()x的图象?根据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