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端午粽第二课时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端午粽第二课时

来源:微智科技网
 端午粽 第二课时 1.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剥开”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目标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出示生字认读。 2﹒出示词语,认读词语。 端午节 粽子 竹叶 大米 真是 十分 红豆 总会 中间 鲜肉 带回去 知道 据说 纪念 二、精读感悟,了解端午粽。 1﹒齐读第1 自然段。 (1)从哪个词语看出端午节是一种习俗? 教 学 过 程 (2)练习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总会”“盼着”要重读,强调端午节煮粽子已经是一种习惯。 2﹒学习第2 自然段。 自由读第2 自然段。 (1)粽子是怎样做的?指名读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 颗红红的枣。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一找相关的事物(粽叶包着的,里面有糯米,中间有枣)。 ②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③作者介绍粽子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里面、中间”这几个方位的词,发现句子由外及里描写了粽子的样子。 (2)外婆包的粽子好吃吗?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 (3)指导朗读第2 自然段:“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几个词读得重一些。后两句读出粽子的香甜。 3﹒学习第3 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粽子? (3)“我们在外婆家美美地吃了以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你看出外婆怎么样?(外婆的善良和无私) (4)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十分”重读,强调粽子好吃。“还会”重读,读出外婆的无私。 4.齐读最后一小节。人们为什么吃粽子?(板书:纪念屈原) 5﹒补充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三、总结提高,巩固拓展 1﹒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在我国,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10 端午粽 板 书 设 计 做法 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纪念屈原 花样 红枣粽 红豆粽 鲜肉粽 教 学 反 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