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了解食用菌分类方法,学会观察食用菌形态结构。
• 材料:各种伞菌的新鲜子实体(香菇、平菇、金针菇、茶树菇、白灵菇、杏孢菇、白平菇),子囊菌的干品,野生食用菌的标本。平菇、香菇的孢子印。分类参考书,显微镜等。
• 方法:1.取新鲜子实体观察伞菌的结构,绘图说明。2.观察平菇孢子印颜色、大小、形状。 完成下列表中内容。
食用菌分类与形态观察表
子实体名称 科 属 形 态 图 菌柄着生 备注
1.中生 2.偏生 3.侧生 4.无菌柄 5。圆柱形 6.棒状 7.纺锤形 8.棒锤形 9.分枝状10.基部联合 11.基部膨大呈球形 12.基部膨大呈臼状 13.菌柄扭转 14.基部延长呈假根状
圆形 2.半圆形 3.圆锥形 4.卵圆形 5.钟形 6.半球形 7.斗笠形 8.匙形 9.扇形 10.漏斗形 11.喇叭形 12.浅漏斗形 13.圆筒形 14.马鞍形
1.子囊菌门 盘菌目 羊肚菌科(子囊果具蜂窝形或吊钟形菌盖 ) 块菌目 块菌科和地菇科 角菌目 麦角、虫草 2.担子菌门
木耳目、银耳目、花耳目属于胶质菌类, 非褶菌目、伞菌目
鬼笔目和马勃目属于腹菌类
实验二 母种培养基制作
一、实验目的
掌握斜面试管培养基的配制、消毒与灭菌等制作过程,为菌种转管、组织分离制作
母种打下基础。
二、常用培养基配方
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pH自然 。 2. PDA综合培养基
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 磷酸二氢钾3.0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0.05克,水1000毫升,pH自然 。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天平、电炉, 18×180毫米试管, 止水夹。 纱布,棉塞,牛皮纸, 皮筋, 手套、菜板、刀、恒温箱,三角漏斗、支架(每组一套)。手提式高压灭菌锅 。 马铃薯、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等。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1.PDA培养基的配制 2.装管、捆把 3.灭菌
锅内加适量水→ 灭菌物品放内锅→ 加热 → 压力表 时放气 →压力表 (121-126℃)时计时30分钟。
4.摆斜面。灭菌后将试管取出斜放在一根1厘米左右厚的木板条上,使试管内斜面的长度为试管长度的3/5。放置凝固后备用。
五、作业思考题
1.制作PDA培养基过程中,为什么要用牛皮纸将整捆的棉塞部分封盖灭菌 2.灭菌时,加热水沸后,在锅内压力升至 时,为什么要打开放气阀 3.写出试管培养基制作的工艺流程。 4.消毒与灭菌是同一概念吗为什么
实验三 原种培养基制作
原种即二级种,就是将试管中的母种,接入菌种瓶内,等菌丝长满后形成的菌种。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原种培养基的配料、装瓶(袋)、灭菌、消毒、接种、培养等生产工艺流程。并了解原种培养基的不同配方及不同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天平,立式或卧式高压灭菌锅,菌种瓶或菌种袋(菌种瓶口径3厘米,容积750毫升),塑料套环,塑料绳,擦布,锥形捣木。称,大盆
麦粒,麦麸,棉籽壳,不锈钢锅,石膏,碳酸钙,白糖, 牛皮纸,皮筋, 三、培养基配方
1.木屑米糠培养基(适用于香菇、木耳、猴头菇、杨树菇等木腐生类食用菌):木屑(锯木屑)78千克,米糠或麦麸20千克,石膏1千克,蔗糖(俗称白糖)1千克。料水比为1:1.4~1.6,使含水量达到60%,即用手握抓材料时指缝现水而不滴水。
2.麦粒培养基(适用于平菇、草菇、猴头、金针菇等): 麦粒200千克,蔗糖2千克,碳酸钙2
千克,水500升。
3.棉籽壳培养基(适于多种食用菌):
棉籽壳78%,麦麸10%,玉米粉10%,过磷酸钙1%,白糖l%,水料比约1:。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1.培养基的配制
1)木屑米糠培养基的配制:
拌料:根据计划生产原种的数量,计算出各种原料的用量,分别称取后,将不溶性辅料和主料掺拌均匀,将可溶性辅料加入水中溶解,逐渐泼入拌好的主料中,掺拌均匀,继续加水拌料。拌料时,边加水,边测含水量,以便控制水分,不至过多或不足。
含水量的测定:拌好料后,用手抓一把培养料在手中紧握,手指缝中有水渗出但不下滴为适宜。料水比约为1:装瓶(袋):将培养料装入750毫升的菌种瓶(或500毫升罐头瓶)中,边装边捣实(但不宜过紧,太紧则透气性差,菌丝生长不良),以手按结实有弹性为宜,一直装到菌种瓶的瓶肩处。
打孔:培养料装好后,用锥形木棒从瓶向下打一个洞,洞深离瓶底部2~3厘米,这样一是可以增加瓶内氧气;二是有助于菌丝沿着洞穴向下蔓延;三是便于固定菌种块,不致游动而影响成活,有利于瓶下部菌丝生长良好。
擦瓶:打洞后,用湿毛巾或湿布多次将瓶口和瓶外粘附的培养料擦净,擦干,以免接种后污染 包扎:塞上棉塞,用牛皮纸将瓶口及棉塞包住,用绳扎紧。也可在瓶口上先放一层牛皮纸,再盖一层聚丙烯塑料薄膜,扎紧瓶口。 2)棉籽壳培养基的配制:
棉籽壳原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同木屑培养基的相似,只是装瓶时培养料的压实要比木屑的紧,因棉籽壳颗粒较大,且能留有较多的空隙。 3)麦粒培养基的配制:
浸料:将小麦粒用水浸4-8小时,煮沸20—30分钟,煮沸的过程中就加入蔗糖。最后使麦粒熟而不开花。滤去水分(滤液可制母种培养基或栽培时拌料用),摊在通风处晾30—40分钟,使麦粒表皮不湿为宜。
装瓶:加入碳酸钙,拌匀后装瓶。装瓶时要注意边装瓶边将瓶轻轻地扣动,使瓶内培养料松紧度上下一致,装至粒面至瓶肩部。瓶口包扎同前。 2.灭菌
包扎好的料瓶(袋)放入高压灭菌锅内进行灭菌。在1.5千克/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2小时即可。如用土蒸锅常压灭菌,须将水烧开后继续蒸10小时,缓慢降温后取出使用。
六、作业思考题
1.原种培养基装满瓶后,为什么要用湿毛巾或湿布多次擦洗瓶外和瓶颈 2.原种培养基装好后,为什么要在当天及时进行灭菌
3.原种培养基装瓶后,用锥形捣木在其中内插一个圆洞的目的是什么
4.原种培养基装满瓶后,其瓶的上部培养料是松一些好,还是紧一些好为什么 5.培养料装得过松过紧都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实验四 菌种分离——组织分离法
一 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菌种的组织分离技术。 二 实验原理
食用菌的子实体是由菌丝扭结、组织化形成的,其菌丝从子实体上分离下来以后,给予适当的条件,又可以萌发生长,形成菌丝体。由子实体分离得到的菌丝体,其菌丝细胞为双核的,经过出菇试验,可以直接作母种使用。
组织分离是常用的食用菌菌种分离技术,也是常用的菌种复壮方法。
不同食用菌的最佳组织分离部位不尽相同,双孢蘑菇、香菇、平菇以菌盖与菌柄相连结处的组织较好,金针菇以菌柄上部为佳,猴头以心部菌肉为好,木耳、银耳以耳基为好。有菌幕的菇类,可以在菌幕破裂之前取材,其菌幕包被的内部菌丝组织是无菌的,可以取其菌柄、菌盖或菌褶进行培养。
三、实验用具与材料
超净工作台,酒精灯,尖头镊,消毒用酒精棉球,解剖刀,接种针,斜面培养基,香菇、平菇子实体,培养箱等。 四、实验步骤
1.准备斜面培养基。
2.选择种菇,选取已长到特征明显,生长健壮,朵形好,接近子实体成熟期的子实体 3.切取组织接种
撕裂法:蘑菇、香菇、平菇等子实体较大的菌类,用菌肉组织进行分离时,可以采用撕裂法暴露内部菌肉。左手持试管,用小指夹住菌盖的一部分,右手持接种针尖头,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右手小指与环指夹住菌盖的另一部分,从菌柄撕开菌盖,露出菌肉,右手小指夹住试管的棉塞拔出棉塞,试管口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灭菌。在香菇、平菇子实体的菌盖与菌柄相连结处取材,尖头插到菌肉中,切割菌肉,注意不要碰触子实体的任何一个外向面,以免沾上杂菌或杂菌孢子,将菌肉用力钳断,取黄豆粒大小的菌肉块,放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烧灼管口与棉塞,塞好棉塞,烧灼镊子,操作完毕。 4.培养
将接好组织块的试管放入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天后可见组织块产生绒毛状菌丝,10天至15天菌丝即可长满斜面。再转一次试管即成母种。
培养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有无杂菌污染,出现污染的及时捡出。
实验五 母种、原种接种扩大培养(板书用) 一、实验目的
熟悉母种、原种接种操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接种钩(针),酒精灯,镊子、、火柴,记号笔,记录本, 75%酒精及棉球、95%酒精,母种试管斜面,灭菌好的原种培养基。
实验步骤与方法 1.无菌测定
灭菌后的培养基,随机抽出数支斜面试管培养基,置25—28℃的温箱中培养3天,培养基表面仍光滑,无杂菌出现,证明灭菌彻底,即可供接种使用。 2.接种操作过程 无菌操作要点:
①无菌箱在启用前先灭菌,将待接种的斜面试管、酒精灯、火柴、接种针等放入箱内,紫外线
照射半小时以上。超净工作台则要先灭菌20分钟 。
②双手洗净。打开工作灯,将双手伸入接种箱内,点燃酒精灯。用75%酒精的棉球擦拭双手,擦拭方向由前向后。
③左手平托两支试管,拇指按住试管底部,外侧一支是供接种用的菌种试管,内侧一支是待转接母种的斜面试管,两支试管的斜面都应朝上。右手持接种钩,将接种钩的顶端烧红,并将整条接种柄在火焰上过几次灭菌。
④将两支试管的管口部分靠近火焰,用右手同时夹住两个棉塞。拔掉两支试管的棉塞,并立即以火焰灼烧管口,并适当转动。操作过程在不离酒精灯火焰一寸远处进行。
⑤用冷却的接种钩,在长满菌丝的斜面挖取少许菌丝及培养基,然后轻轻抽出试管。 迅速伸进待接试管中,将种块置于培养基的中部 ,盖好塞子。
接种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试管与桌面平行,不要远离酒精的火焰,周而复始。一支母种可扩接20—25支试管。贴上标签(或用记号笔),注明菌种或菌株名称及日 期。
⑥原种接种:
3.菌种培养
接好种的试管和原种,放在25℃条件下培养,每隔2-3天检查一次。遇有杂菌的试管要及时选出,以免污染其他试管。7~10天后菌丝就可长满试管。 原种30天左右长满。
作业: 归纳原种和试管种的接种全过程。
实验五 母种接种扩大培养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接种箱常规消毒、斜面试管培养基母种(即一级种)接种和培养,基本熟悉母种接种操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电热恒温培养箱,接种钩,接种针,酒精灯,搪瓷杯,高锰酸钾,,母种试管(18×180mm),火柴,记号笔,钢笔,标签,工作记录本, 250毫升磨口瓶,75%酒精及棉球、95%酒精,升汞。 斜面培养基,斜面母种。 实验步骤与方法 1.无菌测定
灭菌后的培养基,随机抽出数支斜面试管培养基,置25—28℃的温箱中培养3天,培养基表面仍光滑,无杂菌出现,证明灭菌彻底,即可供接种使用。 接种操作过程 无菌操作要点:
①无菌箱在启用前先灭菌,将待接种的斜面试管、酒精灯、火柴、接种针等放入箱内,紫外线照射半小时以上。超净工作台则要先起动20分钟(或按说明书操作)。
②双手洗净。打开工作灯,将双手伸入接种箱内,点燃酒精灯。用75%酒精的棉球擦拭双手,擦拭方向由前向后。
③左手平托两支试管,拇指按住试管底部,外侧一支是供接种用的菌种试管,内侧一支是待转接母种的斜面试管,两支试管的斜面都应朝上。右手持接种钩,将接种钩的顶端烧红,并将整条接种柄在火焰上过几次灭菌。
④将两支试管的管口部分靠近火焰,用右手同时夹住两个棉塞。拔掉两支试管的棉塞,并立即以火焰灼烧管口,并适当转动。经瞬时灼烧后大部分杂菌可被杀死,即使有少数未死者,也被加热固定,不致脱落。操作过程在不离酒精灯火焰一寸远处进行。
⑤用冷却的接种钩,将已长满菌丝培养基划成1平方厘米的方块,钩住接种块,或用接种环轻轻接触菌苔,挖取少许菌丝及培养基,然后轻轻抽出试管。注意不要使菌苔碰到管壁,取出时,不可使环通过火焰。悬空,迅速伸进待接试管中,将种块置于培养基的中部,在斜面中部触一下,使菌块落在培养基上,注意环要平放,不要划破培养基,也不要使菌苔沾到管壁上。 ⑥抽出接种环,将两支试管口同时在火焰上灼烧灭菌,烧灼棉塞,分别塞好棉塞。注意不要用试管口去迎棉塞,以免试管在运动时纳入空气造成污染。
接种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试管与桌面平行,不要远离酒精的火焰,周而复始。一支母种可扩接20—25支试管。
接种完毕之后,必须马上贴上标签(或用记号笔),注明菌种或菌株名称及日期,以防混淆。母种标签大小为3.5×2cm,原种为4×3 cm。均应贴在正面偏上位置,不要影响对菌种的观察。
3.菌种培养
接好种的试管,放在26--27℃条件下培养,每隔2天检查一次。遇有杂菌的试管要及时选出,以免污染其他试管。7~10天后菌丝就可长满试管。菌丝长满试管后要及时取出,放在常温下3~5天,就可作为接种试管母种或制作原种之用。不立即使用的试管母种,放在4℃左右的条件下存放,每隔半年转管一次,可长期保存。
实验五 原种接种与扩大培养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接种常规消毒、原种(二级种)接种和扩大培养,基本掌握原种接种操作技能。并培养学生定期检查菌丝生长情况的观察能力和鉴别杂菌污染的形征识别能力。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接种箱,接种钩,酒精灯,镊子,75%酒精棉球,高锰酸钾,火柴,标签,搪瓷杯,钢笔,塑料绳或皮筋,试管母种。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 1.接种操作过程
(1)无菌检查:接种以前首先检查菌种内或棉塞上有无霉孢子菌落及杂菌侵入所形成的拮抗线、湿斑。有明显杂菌侵染或可疑的菌种,培养基开始干缩或在瓶壁上有大量黄褐色分泌物的菌种,
培养基内菌丝生长稀疏或大多是细线状菌索的菌种,没有菌种标签的可疑菌种,均不能用于接种。
(2)原种接种法:接种要求在无菌室内进行无菌操作。接种时要求动作快而准确,以减少污染。取斜面母种,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外壁,拔去棉塞,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管口。用右手持接种锄(扒),灼烧,放在试管内侧冷却,然后切取2.5平方厘米大小斜面菌种一块,通过酒精的火焰上方,送入菌种瓶内,固定在接种孔上。注意试管口与瓶口都不离火焰一寸远。菌种块用培养料盖一下更好。每支斜面试管母种可接种3—5瓶原种。
接种后,用酒精灯火焰烧灼瓶口、棉塞,然后将棉塞塞到瓶口上。通过瓶壁观察,种块是否移动,若菌种块在接种穴内脱落或掉到接种穴内,应予调整或补接。最后盖上聚丙烯或牛皮纸,结上塑料绳,即完成了接种过程。立即盖好原种瓶,封好口。 2.原种恒温培养
接种后的原种瓶,全部移放在23—25℃的培养室或恒温箱内培养。培养期间应经常检查有无杂菌污染,如发现黄、绿、桔红、黑色杂菌时,要及时捡出清理。尤其是塑料袋菌种,检查工作应自始至终进行。培养室切忌阳光直射,但也不要完全黑暗,要有一定的散射光。经过25~30天,待菌丝长满瓶底就可取作种子用。生长好的原种菌丝洁白、粗壮、纯净,即可用来繁殖扩大栽培种。
五、作业思考题
1.在接种过程中,如发现棉塞已湿,立即更换灭过菌的棉塞,为什么 2.何谓倒置培养倒置培养的优点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3.一般来说,原种满瓶经过多少天最适用于扩大培养栽培种栽培种满瓶后多少天最适用于播种
4.你怎样鉴别菌种质量的优劣
5.你用什么办法保藏原种在10℃以下低温下,原种保藏时间一般是多少在室温下保藏原种时间一般是多少
实验五 母种接种扩大培养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接种箱常规消毒、斜面试管培养基母种(即一级种)接种和培养,基本熟悉母种接种操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电热恒温培养箱,接种钩,接种针,酒精灯,搪瓷杯,高锰酸钾,,母种试管(18×180mm),火柴,记号笔,钢笔,标签,工作记录本, 250毫升磨口瓶,75%酒精及棉球、95%酒精,升汞。 斜面培养基,斜面母种。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1.无菌测定
灭菌后的培养基,随机抽出数支斜面试管培养基,置25—28℃的温箱中培养3天,培养基表面仍光滑,无杂菌出现,证明灭菌彻底,即可供接种使用。 2.接种操作过程 无菌操作要点:
①无菌箱在启用前先灭菌,将待接种的斜面试管、酒精灯、火柴、接种针等放入箱内,紫外线
照射半小时以上。超净工作台则要先起动20分钟(或按说明书操作)。
②双手洗净。打开工作灯,将双手伸入接种箱内,点燃酒精灯。用75%酒精的棉球擦拭双手,擦拭方向由前向后。
③左手平托两支试管,拇指按住试管底部,外侧一支是供接种用的菌种试管,内侧一支是待转接母种的斜面试管,两支试管的斜面都应朝上。右手持接种钩,将接种钩的顶端烧红,并将整条接种柄在火焰上过几次灭菌。
④将两支试管的管口部分靠近火焰,用右手同时夹住两个棉塞。拔掉两支试管的棉塞,并立即以火焰灼烧管口,并适当转动。经瞬时灼烧后大部分杂菌可被杀死,即使有少数未死者,也被加热固定,不致脱落。操作过程在不离酒精灯火焰一寸远处进行。
⑤用冷却的接种钩,将已长满菌丝培养基划成1平方厘米的方块,钩住接种块,或用接种环轻轻接触菌苔,挖取少许菌丝及培养基,然后轻轻抽出试管。注意不要使菌苔碰到管壁,取出时,不可使环通过火焰。悬空,迅速伸进待接试管中,将种块置于培养基的中部,在斜面中部触一下,使菌块落在培养基上,注意环要平放,不要划破培养基,也不要使菌苔沾到管壁上。 ⑥抽出接种环,将两支试管口同时在火焰上灼烧灭菌,烧灼棉塞,分别塞好棉塞。注意不要用试管口去迎棉塞,以免试管在运动时纳入空气造成污染。
接种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试管与桌面平行,不要远离酒精的火焰,周而复始。一支母种可扩接20—25支试管。
接种完毕之后,必须马上贴上标签(或用记号笔),注明菌种或菌株名称及日期,以防混淆。母种标签大小为3.5×2cm,原种为4×3 cm。均应贴在正面偏上位置,不要影响对菌种的观察。
3.菌种培养
接好种的试管,放在26--27℃条件下培养,每隔2天检查一次。遇有杂菌的试管要及时选出,以免污染其他试管。7~10天后菌丝就可长满试管。菌丝长满试管后要及时取出,放在常温下3~5天,就可作为接种试管母种或制作原种之用。不立即使用的试管母种,放在4℃左右的条件下存放,每隔两个月就转管一次,可长期保存。
四、母种菌丝外观优劣鉴别
1.母种杂菌检查:保藏的母种在接种前应进行认真地检查是否有污染现象,斜面上有明显绿、黄、黑色等菌落,说明遭受霉菌污染;管口内的棉塞,由于吸潮生霉,只要轻微的振动,分生孢子很容易溅落到已经长好的斜面上,在低温保藏条件下受到抑制,很难发现。将斜面放在向光处,从基背面观察,在气生菌丝下面有黄褐色圆形或不定型斑块,是混有细菌的表现。已污染杂菌的母种不能用于扩大培养。
2.常见母种菌丝的生长形态和培养特征
①香菇母种:菌丝洁白、细短、絮状、浓密均匀,整齐地生长,部分菌丝沿试管壁伸延,不产生色素。一般12—14天可长满试管斜面。
②木耳母种:菌丝白色,粗壮均匀,整齐致密,齐头生长,其中黑木耳可分泌褐色素,毛木耳可分泌紫褐色素。一般10天可长满试管斜面。
③平菇母种:菌丝洁白、浓密、粗壮、丰满,长势均一,爬试管壁力很强,不产生色素。菌丝纤细,绒毛状卷缩的为退化种。一般6—8天可长满试管斜面。
④金针菇母种:菌丝白至灰白色,初期较蓬松,后期气生菌丝紧贴培养基,爬壁慢,能产色素,使培养基变淡黄色。菌丝在适温下约10天长满斜面。
⑤竹荪母种:菌丝初期白色,细长而浓密,后期可形成索状菌丝和变成粉红色或淡紫色。
五、作业思考题
1.怎样检查母种菌丝是否有污染现象
2.经过你亲自进行的母种接种扩大培养试管斜面,需多少天可长满试管斜面 3.怎样制作试管棉塞
4.母种投入生产之前,应该注意些什么
实验二 原种培养基制作
一、实验目的
掌握原种培养基的配料、装瓶(袋)、灭菌、消毒、接种、培养等生产工艺流程。并了解原种培养基的不同配方及不同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接种箱(室),架盘天平,卧式高压蒸汽灭菌锅,菌种瓶或菌种袋,铁铲,塑料环,塑料绳,擦布,锥形捣木。 三、培养基配方 1.棉籽壳培养基
棉籽壳78%,麦麸10%,玉米粉10%,过磷酸钙1%,白糖l%,水料比约1:。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1.培养基的配制
1) 棉籽壳培养基的配制:
拌料:根据计划生产原种的数量,计算出各种原料的用量,分别称取后,将不溶性辅料和主料掺拌均匀,将可溶性辅料加入水中溶解,逐渐泼入拌好的主料中,掺拌均匀,继续加水拌料。拌料时,边加水,边测含水量,以便控制水分,不至过多或不足。
含水量的测定:拌好料后,用手紧握培养料,手指缝中有水渗出但不下滴为适宜。料水比约为1:装瓶(袋):将培养料装入250毫升的菌种瓶(或500毫升罐头瓶)中,边装边捣实(但不宜过紧,太紧则透气性差,菌丝生长不良),以手按结实有弹性为宜,一直装到菌种瓶的瓶肩处。 打孔:培养料装好后,用锥形木棒从瓶向下打一个洞,洞深离瓶底部2~3厘米,这样一是可以增加瓶内氧气;二是有助于菌丝沿着洞穴向下蔓延;三是便于固定菌种块,不致游动而影响成活,有利于瓶下部菌丝生长良好。
擦瓶:打洞后,用湿毛巾或湿布多次将瓶口和瓶外粘附的培养料擦净,擦干,以免接种后污染 包扎:塞上棉塞,用牛皮纸将瓶口及棉塞包住,用绳扎紧。也可在瓶口上先放一层牛皮纸,再盖一层聚丙烯塑料薄膜,扎紧瓶口。
2.灭菌
包扎好的料瓶(袋)放入高压灭菌锅内进行灭菌。在1.5千克/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2小时即可。如用土蒸锅常压灭菌,须将水烧开后继续蒸10小时,缓慢降温后取出使用。
六、作业思考题
1.原种培养基装满瓶后,为什么要用湿毛巾或湿布多次擦洗瓶外和瓶颈 2.原种培养基装好后,为什么要在当天及时进行灭菌
3.原种培养基装瓶后,用锥形捣木在其中内插一个圆洞的目的是什么
4.原种培养基装满瓶后,其瓶的上部培养料是松一些好,还是紧一些好为什么 5.培养料装得过松过紧都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