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7年广州市海珠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2017年广州市海珠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来源:微智科技网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综合测试

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元勋.xūn热chìB.炽.C.校对jiào.D.俯瞰.gǎn忏悔chàn.澎湃.pài修葺.róng诘问jié.深恶痛绝è.祸不单行.xíng气冲斗牛dǒu.鲜为人知xiǎn.)(2分)B.招聘D.闲睱谣言默契)(2分)家喻户晓锲而不舍)(2分)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抱歉C.喧闹取缔烦燥锋芒必露忧心忡忡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在学习上有了明显进步,令人刮目相看。....B.舞台上那滑稽的表演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连老师也忍俊不禁。....C.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D.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对我国耀武扬威,真令人气愤。....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生活中,我们都能学语文。B.学生会干部和学生在校园开放日中积极担任志愿者。C.老人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他制作的竹蜻蜒栩栩如生。D.加强共享单车的管理是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5.下面语段中,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①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②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③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①③D.①③②第1页共9页6.网络时代,取一个好的网名,既能彰显独特的个性,又能体现高雅的志趣。请你从杜甫《望岳》的诗句中给自己取个2~4字的网名,填写下列表格。(2分)网名岱宗①寓意希望自己能稳如泰山。②7.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A.对镜贴花黄,当窗理云鬓。B.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D.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俞州。(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3分)①正是江南好风景,②③商女不知亡国恨,④⑤⑥莫言下岭便无难,,往来无白丁。,散入春风满洛城。。。,非宁静无以致远。。(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诸葛亮《诫子书》)(杜牧《泊秦淮》)(刘禹锡《陋室铭》)(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2分)(3)根据课本,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4分)①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体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哲理的诗句是:“,。”,②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通常用来歌颂奉献精神的诗句是:“。”8.根据课本,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1)徐以杓酌油沥之.(2)蒙辞以军中多务.(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4)尔辈不能究物理..(《卖油翁》)(《孙权劝学》)(《陋室铭》)(《河中石兽》)第2页共9页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35分)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8分)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其发矢十中A.见.C.徐以杓酌油沥之.见往事耳.何陋之有.)(2分)辈不能究物理B.但手熟尔.尔.微颔之D.但.但知其一,不知其二.(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①尝射于家圃。②尔安敢轻吾射!译文:译文:)(2分)(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卖油翁看见陈康肃公射箭十中,非常赞许,放下担子看了很久,不舍得离开。”表现出陈康肃公的傲慢之态。B.“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和“尔安敢轻吾射!,可以看出卖油翁神闲气定、身手不凡。C.“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D.文中陈康肃公的高超箭法和唯有翁的倒油绝活,都体现了“熟能生巧”这一道理。(5分)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诗中的“无时”是什么意思?(1分)(2)请解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本诗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4分)第3页共9页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8分)大浮冰儒勒·凡尔纳①“鹦鹉螺”号潜在水里的时候,遇到这些失衡的小山似的冰块,就能听到巨大的响声,令人毛骨悚然。坍塌的大冰块所造成的可怕漩涡,直达海洋深处。这时,“鹦鹉螺”号就会左右滚动、上下颠簸,像一条失去了控制、任凭风吹浪打的船。②再也看不到一条通路的时候,我常常想,这下子我们是被彻底困住了;可是,在直觉的指引下,尼摩船长根据一点点迹象就找到了新的通道。在侦察冰原上细细的淡蓝色水路时,他从未搞错过。因此,我怀疑他曾经驾驶“鹦鹉螺”号来南极海域探过险。③可是,三月十六日这天,冰原死死地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这还不是大浮冰,而是一个被冻得结结实实的大冰原。这样的障碍阻挡不住尼摩船长,他驾驶着潜艇向着冰原猛烈冲去。“鹦鹉螺”号像个楔子似的冲进这片易碎的冰原,喀嚓喀嚓地把冰原冲裂,那声音让人听了害怕。潜艇就像一个由无穷的力量操纵着的古代破城锤。破裂的冰块被扔出去老高,像冰雹似的落在我们周围。仅仅靠着自身的冲力,我们的潜艇就为自己开辟出一条通道。有的时候,潜艇被冲力带上冰原表面,它就把冰压碎;有的时候,潜艇被封在冰原下面,俯仰之间,它就把冰打碎,开出一些很大的口子。④这几天,冰雹一直在猛烈地攻击我们。大雾漫漫.站在平台两端,你看不到我,我看不到你。狂风乱吹,突然转向,从罗盘上看,风从四面八方吹来,雪积得很厚,须用镐刨。零下五度,“鹦鹉螺”号表面的各个部分就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如果是帆船,就连动也动不了了,因为,所有的绳索都会冻在滑轮槽里。只有这样一艘没有帆、以不烧煤的电机为动力的潜艇,才能硬闯这么高纬度的海域。⑤到了三月十八日,经过几十次无效的冲击以后,“鹦鹉螺”号发现自己完全不能动了。它面对的不再是冰圈、冰条或冰原,而是连接在一起的重重叠叠、岿然不动的冰山。⑥“大浮冰!”那加拿大人对我说。⑦我明白,对尼德·兰来说,如同对所有在我们之前到过这里的航海家一样,眼前的障碍是无法逾越的。临近中午时太阳露了一会儿头,尼摩船长得以进行一番观察,比较准确地测出了我们的位置:西经51度30分,南纬67度39分,已经是南极地区比较靠南的一个点。⑧我们眼前,没有海,没有流动的海水。横亘在“鹦鹉螺”号冲角之下的,是混杂着参差不齐、犬牙交错的冰块的大冰原。那些冰块,形状怪异得令人难以想象,就像冰雪解冻、发生凌汛时的江河的样子,不过要壮观得多。目力所及之处,可以看到一些有二百英尺高的尖尖冰峰和细得像针似的冰柱;更远些的地方,是连绵不断、颜色发灰的陡峭冰峰,是明亮如镜的巨大冰原,上面闪着透过蒙蒙雾气射出来的阳光。剩下的就是这荒凉世界中死一样的寂静。打破这寂静的,只有海燕和剪水鹱翅膀的振动声。此刻,一切都被冻住,甚至连响声都被冻住了。⑨冒险前进的“鹦鹉螺”号,就这样在一片冰原中停了下来。(选自《海底两万里》,有删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不超过30个字。(2分)(2)从选段中可以看出尼摩船长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3)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鹦鹉螺”号在冰原中停下以后,尼摩船长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他指挥潜艇潜入水下,顺利地从大浮冰的下方通过了。B.尼摩船长带领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等人在海底航行,完成这次航行后,他们一起回到陆地上,第4页共9页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C.阿龙纳斯是一位博古通今的生物学教授,他的仆人康塞尔忠实随和、沉稳淡定;尼德·兰则是个野性十足、脾气火爆的捕鲸手。D.这部小说是“现代科学幻想之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它将科学和幻想巧妙地结合起来,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1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14分)窗前的树张抗抗①我的窗前有一棵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②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荫收入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昏,有意无意间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③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天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④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⑤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⑥槐花行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我,就有了些许轻松。⑦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⑧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感动。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⑨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她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它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⑩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杈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第5页共9页花如雪。⑪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还是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⑫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有删改)(1)“我”在洋槐的陪伴下,由春到冬分别有怎样的心理感受?(3分)春:→夏:感动→秋:→冬:(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3)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它是一棵新的老树”?(3分)(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笔下的洋槐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分)第三部分写作(共40分)

13.按要求作文。请以“发现”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550字以上;②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的名称。第6页共9页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参与解析

1.【答案】B【A.深恶痛绝wù.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5分)C.修葺.qìD.俯瞰.kàn】2.【答案】B【A.锋芒毕露C.烦躁D.闲暇】】3.【答案】C【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学生会干部”是“学生”中的一部分,可改为“学生会干部和学生会成员”。4.【答案】A【B.归类不当,。D.否定不当,删去“不”。】C.搭配不当,删去“聪明”5.【答案】D6.【答案】神秀:希望自己像大自然一样,神奇秀丽(1)C【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B.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7.【答案】玩焉。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D.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2)①落花时节又逢君②非淡泊无以明志③隔江犹唱后庭花④谈笑有鸿儒⑤谁家玉笛暗飞声⑥赚得行人空喜欢(3)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杓同“勺”8.【答案】(2)推托(3)出名,有名(4)事物的道理,规律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35分)(1)D【A.看见了解,相当于”罢了。你们C.代词,指葫芦语气助词,9.【答案】B.同“耳”不译D.只,不过】(2)①曾经在自己家的园子里射箭。②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的本领。(3)A【只是微微点头,没有非常赞许】(1)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10.【答案】(2)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1)“鹦鹉螺”号在南极圈几次冲撞浮冰,失败后被困在冰原。11.【答案】(2)①尼摩船长是一个航海知识渊博的人,从他“在侦察冰原上细细的淡蓝色水路时,他从未搞错过”可以得知。②还是一个勇敢果断,不畏困难的人,从“这样的障碍阻挡不住尼摩船长,他驾驶着潜艇向着冰原猛烈冲去”可以得知。(3)A【他们用沸水防止海水结冰,同时不断轮流带氧气罩外出掘冰,最终脱离了危险。】(1)轻松理解赞叹12.【答案】第7页共9页(2)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槐树拟人化,写出了槐树被雨水洗刷后安详而又平静,表达了作者对于槐树这种面对风雨依然岿然不动品质的敬佩和感动之情。(3)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老槐依然是原来那棵老槐,但是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所以说“它是一棵新的老树”。(4)示例:做人应像洋槐那样朴实、坚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也不应该轻易放弃,就像槐树在风雨依然岿然不动一样,需要坚持下去。【作答时,可围绕以下几个要点展开:①要热爱生活,尽情享受生命的美好与活力。②要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挫折。③人要学会放弃,从而去寻找新的开始。④即使没有人理会你的存在,你也可以活得自信潇洒。⑤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第三部分写作(共40分)

13.范文:发现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情在不断地被我发现着……妈妈是个非常爱干净的人。洗衣服是宁可不吃不睡也非做不可的“工作”,她把脏衣服放在洗衣板上,揉呀,搓呀,时时不用沾满泡沫的手擦擦额上的汗捶捶发酸的腰。妈妈洗衣的情景,犹如电影里的一个镜头,不断地“播放”着。终于有一天,我拿着自己的脏手帕,趁妈妈不注意,偷偷地去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手帕洗干净了,我吁了一口气。这时,我发现早已倚在门边的妈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爸爸非常关心我的学习,经常了解我的学习情况,可他从不陪读,也不检查作业。他总说:“我相信孩子。”我听了这话,精神上有了一种莫名的动力——一定要好好学。我用自己的成绩证明了这一切。当我把大红的证书捧给爸爸时,我发现,不爱笑的爸爸脸上浮现出了灿烂的笑容。奶奶七十多岁了,她非常疼爱我,姑姑来看望她时,总会带来许多好吃的东西,而奶奶总是舍不得自己吃。她说:“让我的乖孙女吃吧,好长大个子。”我明白奶奶对我的爱。于是我拼命地投稿,用得来的稿费买了一袋奶粉,当我把奶粉放在奶奶眼前时,我发现她那本已混浊的眼睛里闪出晶莹的泪花。发现,使我看到了妈妈的欣慰;发现,使我懂得了爸爸的希望;发现,让我回报了奶奶的疼爱。发现,……【简评】开门点题,简洁明快;结尾扣题,归结全文,此生深得作文技法之妙!主体部分写了三件事,妈妈的勤劳影响了我,当我学会了生活自理的本领时,我发现了妈妈的笑容;爸爸的循循善诱使我得到了学习的动力,当我的学习获得了优异成绩时,我发现了爸爸的希望;当我明白了奶奶的疼爱,用稿费买了奶粉孝敬奶奶时,我发现了奶奶眼里晶莹的泪花……如此短暂的时间,作者能把爸爸、妈妈、奶奶的爱和我对爱的发现和回报融在一起写,是需要有扎实的写作功底的。发现从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来,常常是歪着脖子,疼得哭爹喊娘。母亲自然是小心地替我揉来揉去可这毕竟不是个长久之计。市场上卖的枕头对我不适合,母亲决定自己动手做。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亲就一把把地挑过去,感觉适中才放进枕袋。两天后,我感激地接过妈妈的这只花枕头,它那么轻,却又那么重。把头放上去花枕的中间正好凹下去将我的头包在里面,棉籽轻轻按摩着我的头部,我舒适极了,就像是静静的深夜,躺在海边沙地上,看满天繁星,吸清新空气,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心香。可是夏天来了,棉花被汗水一浸,就会发出霉味。于是,我索性撇开枕头,仰着头睡觉,结果自第8页共9页然是我又歪了脖子,母亲又有了心事。没办法,只好托人从外地带回一大包绿豆壳,母亲用它又缝制了一只新枕头,这只枕头可比棉花的好多了,睡在上面,只要我轻轻一动,就会有一种“沙沙”的声音,像没有歌词的童谣,在静静的夜空弥散,连夜的精灵都会因此止住脚步,我当然睡得格外香。后来才知道,这些绿豆壳花了父亲近半个月的薪水,或许是因为太喜欢这绿豆枕了,我做业时都会捧着它。终于有一天枕布破了,看到满枕的绿豆壳飘然落地,我的眼泪也一下子落了下来:这可是母亲第二次为我做的枕头啊!上初中了,离家那天,母亲塞给我一只新枕头,新枕头溢着一股药香,泌人心脾。母亲说,这是父亲特地上南通买的。在学校的每一夜,枕着药枕,听枕中药材的声,那简直是在欣赏人间最美妙的音乐,我仿佛又找到了家的感觉,每一次闭上眼睛,就像是一手牵着父亲,一手牵着母亲,来到了落叶林,看一地金黄,满是温馨。……岁月流逝,我发现在这变化的枕头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延续。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简评】作者由小见大,以极为普通的枕头为线索,表现父母对子女的一片爱意,感情真挚,令人动容。文章三写枕头,让这一小物件成为感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点,且由此构成层层递进的结构,构思新颖,不落俗套;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没有把感情的传递写成一种单向活动,而是多次以充满诗意的语言描写“我”相应的情感反应,或展现海滨之夜繁星满天之美,或述说“没有歌词的童谣”的魅力,或倾诉身处“一地金黄”的林间的温馨之感,这种笔法所构筑的双向互动型的情感世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语言朴实而含蓄,“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心香”等句词短情深,耐人寻味。第9页共9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