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质量管理制度
【摘 要】为了使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及企业标准能得到有效实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顾客的要求,实现工程质量目标,施工企业应制订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质量管理制度。这些质量管理制度应适用于公司参与管理的各类工程。 【关键词】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措施 1.项目组织机构
首先,确立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对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全面负责,组建健全合理的项目管理班子,确保项目组织机构内每一岗位人员落实到位。制订相应的岗位职责和质量责任制,并落实到各管理人员、施工班组和操作人员。管理班子人员及相应的职责应挂牌上墙。
其次,项目管理班子的所有管理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上岗证件,上岗证复印件要装订成册备查。
再次,项目管理人员应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及热情,与公司时刻保持联系,相互配合。
2.项目质量策划、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审批 公司参与管理的每一工程项目,在工程开工前,必须根据工程项目合同的要求,围绕工程质量目标、进度目标进行项目质量策划工作,编制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内容按qb/df304—2005《项目策划控制程序》的要求。对于公司界定的特殊过程、关键过程和以下分项工程应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公司
界定的施工方案有:
一是“四新”项目(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二是深度超过5m及邻近有建筑物和管线的深基坑。 三是单跨超过15m或高度超过1.5m的钢筋混凝土梁。 四是塔吊、施工电梯等设备基础。 五是模板、混凝土施工缝留置。 六是钢筋、混凝土、承重墙的特色做法。 七是楼地面、屋面、厨卫间防水。 八是装饰工程的特色做法。 九是暗配管线、电缆线铺设。 十是重型结构件吊装。
十一是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另行编制的项目。 3.施工技术交底
各项目部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施工技术交底的内容必须要有针对性,内容要齐全。在分部或分项工程施工前,由施工管理人员对各分包方、各班组、各工种进行技术交底工作,遇关键过程,有特殊要求的过程或部位,应有书面交底,交底完毕,做好交底签字记录。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发现问题,立即在施工现场对操作工人重新进行技术交底工作,直至施工质量达到要求为止。如项目部在施工前未有交底资料和未对工人做技术交底工作,公司将要求项目部限期完成交底工作,产生的质量问题由项目部自负,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实物,按qb/df306
—2005《不合格控制程序》执行。 4.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具体按qb/df305—2005《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控制程序》的要求执行。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现行规范、规定、标准的要求组织施工和验收,特别是对工序要严格把关,做好“三检”工作,使施工误差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坚决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准施工,工序验收和“三检”工作都要有书面记录。上道工序不合格就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者,公司责令其停工。施工过程中应有质量记录,按qb/df301—2005《记录控制程序》中的规定执行,质量记录应齐全并保存。检查中发现未有质量记录的项目,公司应责令其立即补齐质量记录。 5.材料采购,工程分包
材料的采购严格按qb/df302—2005《采购控制程序》中的规定执行,必须采购合格供方名册上的供应商的材料,选择合格供方名册以外的供应商,在材料采购时收集供方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资料,并报工程部审批,确认合格后方可采购。项目部如未按上述要求规定购材料,则公司将其采购的材料按不合格材料处理使用不合格材料且已形成实物,按qb/df306—2005《不 合格控制程序》中的规定执行。
工程分包严格按qb/df303—2005《工程分包控制程序》中的规定执行,选择合格分包方名册上或以外的分包方,则应提供分包方有能力承包的资质证明材料,并报工程部审批确认合格后方可选用。
6.项目施工检验、试验计划及隐蔽工程验收
每一项目开工前,项目部质量管理人员应根据规范及标准要求,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制订出该工程的检验和试验计划。检验和试验计划内容包括:分部分项的划分、验收批的划分、级配及原材料的试验、砂浆试块和砼试块(标养、同条件养护、拆模)的制作部位和数量等。无计划施工的,公司责令其先列出计划后再施工。 工程开工前,项目部质量管理人员应根据工程的结构类型及检验批划分制订隐蔽工程验收计划并报工程部审批通过。隐蔽工程首先由项目部组织检查验收。再报相关部门(公司、建设单位、监理或质检站)进行验收。验收前资料应填写清晰、到位,验收完毕符合要求签字,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7.材料的进场验收及复试
材料的进场验收及复试按规范及标准要求执行。 其中以f几方面应特别重视: 7.1级配试验
根据单位工程中所用的砂浆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品种,提前做好各品种砂浆和混凝土的级配试验,由检测中心出具配合比通知单。 7.2钢材
各种规格、品种的钢筋有出厂合格证和复试报告。钢材出厂合格证上的钢种、牌号、规格、数量、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厂名、提货单位、出厂日期、印章等应清楚有效。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应及时交公司技术负责人复核,由公司技术负责人签注该批钢筋在工程
中的使用部位。 7.3水泥
水泥合格证必须符合规范及地方规定要求。其合格证及试验报告等证明内容填写应齐全、清晰。在使用前,必须按取样送样要求(每月至少一次)做相关试验(强度、安定性等)。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应及时交公司技术负责人复核,由公司技术负责人签注该批水泥在工程中的使用部位。 7.4砖
砖应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应与实际使用规格、品种、数量相符。不合格砖严禁使用。 7.5瓦、卷材等防水材料
防水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应与实际使用品种和数量相符,严禁使用不合格防水材料。 7.6铝合金、塑钢门窗
铝合金、塑钢门窗应有合格证和检测报告及型材、玻璃等合格证。严禁使用无合格证或无检测报告的产品。 7.7砂、石料
砂:进场验收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有害物质等;石料:进场验收应严格控制石料的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强度,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等。砂、石料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8.砂浆、混凝土级配和混凝土施工
砌筑砂浆及现场配制的混凝土应有经试验室确定的配合比通知单,根据现场原材料,换算成施工配合比(重量比),配合比要上牌公布,挂于搅拌机旁边,使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一看便知(如用商品砼应及时收集好商品砼的相关资料,并做塌落度试验和实测记录)。现场要有计量措施,发现误差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应做好相应的砼施工及养护记录。砂浆、砼试块制作组数、制作日期、送压日期、设计强度、试压结果等要制成表格上墙公布。试块留置数量符合规范要求。 9.工程技术资料
施工技术管理资料、施工质量验收资料、评定资料及其它相关资料要与施工进度同步。填写内容真实,填写质量要高,签字要到位。 资料的填写、收集、整理、装订,按归档要求及公司要求执行。 10.基础、主体分部的验收和单位工程的竣工验收
回访维修服务工作基础、主体分部验收,项目部应及时提供分部验收资料,公司将对所报验的工程在实物及资料方面进行把关,指导项目部做好验收前的准备工作,确保验收一次通过。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项目部应及时提交工程竣工报告于甲方,由甲方组织竣工验收,项目部和公司积极参与,做好竣工验收的各项配合工作。并按规定和qb/df402—2005《顾客满意和回访服务程序》做好回访维修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