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广东省九校2015届高三12月联考 文
科综合历史试题
12.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
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13.“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
事不留于壅蔽。”文中的“朕”是指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14.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国家官
员。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 B.加强集权,巩固统治基础 C.扩大入仕之途,加强统治基础 D.打破垄断,提高政体 15.右图为晚清漫画《实业家之比较》,造成这一局面最主要原因是 A.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不高 C.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 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16.下表是国民1946—1947年对外贸易数额表(单位:千美元) 年代 1946 1947 进口总值 650,0 900,222 出口总值 178,687 537,411 入超值 472,203 362,811 当时大量涌入中国的外国商品主要是
A.美国货 B.德国货 C.英国货 D.日本货 17.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
粮食出来。”说明当时的中国
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 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
18.内容丰富、体系完备,为后世法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被尊称为“法律圣经”的古代法律
文献是
A.中国《法经》 B.古罗马《民法大全》 C.英国《权利法案》 D.美国1787年
19.意大利音乐家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
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他的观点属于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宗教改革 D.重商主义
20.某同学撰写了一篇论文,题目为《从“枢密院”到“内阁”——论行政权的转移》,由
此推知他研究的可能是
A.宋朝 B.元朝 C.英国 D.美国
21.某班黑板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俄历1917年10月,列宁领导工人和士兵,在首
都彼得格勒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文中史实错误的有
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22.据统计,美国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5037亿美元,人均收入1883美元:1970年国民生产总
值高达9741亿美元,人均收入为2579美元,被称为“繁荣的十年”。其繁荣的原因有 ①第三次科技的推动 ②“新经济”的出现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计划经济的确立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欧洲曾上演过一部名叫《呼吸》的戏剧,该剧从头至尾没有一句台
词。此剧的艺术风格应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38.(26分)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
年代 公元1—400年 公元401—1000年 公元1001—1500 公元1501—1840年 科技发明(件) 45 45 67 472 中国科技发明 件数 28 32 38 19 百分比 62% 71% 57% 4%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17 13 29 453 百分比 38% 29% 43% 96%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结合所学,指出16—19世纪中国科技落伍的根本原因。(2分)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
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2) 据材料二说明德国此时发展科技的具体措施,(4分)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6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
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3)据材料三,列举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6分)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6分) 39.(26分)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桥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
——韩国国定教科书
材料二 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
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
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韩国史学界普遍关注甲午战争的主因。(3分)
(2)据材料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
分)结合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8分)
(3)扶桑版日本教科书中关于“日清战争”的阐述,哪些是中国史学界认可的事实?(4分)哪里又是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4分)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 题号 答案 12 A 13 D 14 A 15 D 16 A 17 C 18 B 19 A 20 C 21 B 22 C 23 D 38.(26分)
(1)从世界领先到落后于世界(或从世界领先到逐渐衰落)。(2分)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2分)
(2)措施: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4分)
背景:德国完成统一;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第二次工业的进行。(6分) (3) 成就:“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成功发射;
“嫦娥”一号探月之旅成功;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原因:改革开放的实施;经济迅速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第三次科技的推动。(2分)
39.(26分) (1)甲午战争使朝鲜遭受严重的民族灾难。(3分)
(2)对东亚的影响:甲午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2分)
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2分)
对世界的影响: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分) 对大清王朝的冲击:清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2分)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2分) 清朝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巨额
赔款使国力进一步衰弱;(2分)
中国人在精神和信心上开始抛弃清王朝,辛亥最终推翻了清朝的
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统治。(2分)
(3)认可的:日本战胜东亚大国中国,让世界大吃一惊;以此为转机,“列强诸国”以租借
地形式开始瓜分中国。(4分)
不能接受的:把列强瓜分中国写为“进入中国”,同时丝毫看不到日本对侵占中国领土(辽
东半岛和)的批判和反省。(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