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错误分析及对策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错误分析及对策

来源:微智科技网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错误分析及对策 汤 玮 (江苏省苏州中学,江苏苏州 215007) 摘要: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高中生在跨 文化交际中常犯的语用错误的原因,探讨了提高跨文化意识 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一语用错误 解决策略 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常犯的语用错误 高中阶段英语能力培养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跨文化 交际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扩大学生接触异 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 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在 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然而,我通过观察和研 究发现.虽然学生因为牛津教材的使用而提高了语言知识、语 言技能等方面的能力,但在实际运用中.仍常常以“英文形式+ 、中文思维”的方式进行语言交际,并且由于跨文化知识和经验 的缺乏,造成语用上的错误。 胡文仲教授把中国学生常犯的跨文化交际错误分为五 类:(1)不符合交际规范;(2)不符合社交礼仪;(3)不符合文化 习俗;(4)忽视文化历史背景;(5)在价值体系上不被接受。例 如:在演练“商场购物”时.学生常会不由自主脱口而出:“What do youwantto buy?”而不是地道且符合社交规范的“What canI do for you?/Can I help you?”又如:在英语价值体系里,一句简 单的“Thank you!”是对老师精心授课再恰当不过的感谢。可 是,当美籍老师给中国学生作完两小时讲座后,就有学生说: “Youmust be verytired,Mr.Smith!(老师,您辛苦了。)”以示对 老师精心授课的感谢和关心。殊不知,美籍老师很生气:难到 我一个堂堂的教授连两小时的课都讲不了吗?认为此话是在 9:30 a.m..extending from near the White House. 玫瑰花的轮廓形态。在例(9)中,“ear”原意是“穗”,是“rice”的 部分,穗是玉米生长过程中最显著的部分,想到穗自然而然 会联想到玉米的整体形象。在例(10)中,“襟”就是“衣襟”,是 衣服的一部分,衣襟随风飘动,给人小的着眼点,大的想象空 间,十分引人注意。在例(11)中,“尾”这里指的是燕子的尾巴, 是燕子整体的一部分。在认知中,燕子像剪刀一样的尾巴非常 的有特色。一想到燕子的尾巴,就会联想到燕子在风中飞舞的 景象,栩栩如生。 5.临时量词与名词搭配的作用 5.1I豳时量词与抽象名词的搭配的作用 临时量词与抽象名词的搭配往往会使抽象名词具体化、 形象化。许多抽象事物在与临时量词搭配之后,这个抽象事物 有了一个边界,使人们更清晰。 例(12)There is 旦! 旦 work to do to repair 例(13)A glimmerofhopeisforDarfuris. 一在例(16)中,“帘”,是用来给人们遮蔽门窗的,给人的感 觉非常梦幻,深不可测。用“帘”作为临时量词来修饰淡月,显 示出此时月光的惨淡,让人内心产生迷惑。在例(17)中,“gag. gle”原意是“鹅群”,鹅群和女人原本是两个实在的事物,而且 分开来的时候没有什么特殊的联系,但是通过表量结构,将鸭 子鲜明的叫声赋予了这群吵闹的女人。在例(18)中,“sea”原 意是“大海”,用“sea”作为临时量词来修饰“people”.表现出了 人的无穷无尽,难以找寻与自己的伙伴。 6.结语 例(14)奈何闲人仍继续用二皇壁 唱二盟塑墨,宛如一 叶落下就升上一枝愁,为愁而忙……(许达然,《也看萧瑟》) 例(15)我什么都不缺.我拥有一街晚秋的阳光,以及免费 的沉实浓馥的木香。(席慕蓉,《短文集》) 在例(12)中,“work”原本也是不可测量的,而“mountain” 是实在存在的,给人的印象十分清晰,用“mountain”作为临时 量词来修饰“work”之后.表现出了工作像山一样,揭示了工作 量之多,使抽象的工作有了一定的形象。在例(13)中,“glim. met”原意是“微弱的光”.“hope”是希望,是抽象的概念,用 glimmer”当做临时量词来修饰“hope”,使“hope”具有了一定 的范围和程度,表现出希望的渺小,十分形象具体。在例(14) “量词与名词的搭配数不胜数,而临时量词与名词的搭配 占了重要的地位。把作为临时量词的名词看做是始源域,与它 搭配的名词是目标域.两个域之间的关系是映射关系。通过映 射,把两个名词联系在一起,组合在一起,表现出更加丰富的 意义,更加饱满的感情色彩。临时量词的应用使得语言更加生 动.富有灵活性,可以表达出人们不同时候想要表达的不同情 感。语言是随着人们的生活不断变得丰富多彩的,而量词的发 展与变化为语言的发展增添了许多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白国芳.英语表量结构中的英语表达[J].平顶山工学 院学报,2006,(3). [2]陈光磊.汉语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3]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手册[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 社.1987. 中,分别用名词“身”,“树”,“枝”作为临时量词来修饰抽象名 词“感慨”、“凋零”和“愁”,给它们界定了一个范围。在例(15) 中,“阳光”本身是抽象的.而用“街”作为临时量词来修饰“阳 光”.给了“阳光”一个容器,使阳光有了边界。 5.2临时量词与具体名词的搭配的作用 f4]马玉汴.意象理论在汉语量词辨析中的认知作用[J]. 郑州大学学报,2005,(4). [5]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2005. 『6]王文斌,毛智慧.汉英表量结构中异常搭配的隐喻构 建机制[J].外国语文,2009,(3). [7]周一民.北京口语语法[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临时量词与具体名词的搭配,其实就是把两个实在存在 的具体事物通过表量结构搭配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的时候,给 人更加清晰深刻的画面。 例(16)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姜夔,《霓裳中序 第一》) 例(17)There is however even now a gaggle of trendy women demand traditional Fendi to get collection. [8]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9]Fauconnier,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10]Lakoff,G.,M.Tu1Tier.More Than Cool Reason: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9. 例(18)DowntownWashington,D.C.,is a sea ofpeople around 指导老师:毛智慧 讽刺和打击他,是对他能力的怀疑和智商的侮辱。 学生所犯的跨文化错误举不胜举,但若在跨文化交际中 使用不符合目的语文化的表达方式,就会使对方不知所措.甚 至产生误解和冲突,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者完全违 背预期效果。外国人能够宽容外语学习者所犯的语法错误.却 很难容忍学习外语者所犯的语用错误。正如美国语言学家 Thomas Bever指出:“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 用错误,他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者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 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鲁莽或 敌意。” 二、原因分析 语用错误比语言错误后果严重,地道而得体地运用语言 比正确地使用语言更重要(葛文山,2000)。学生所犯的语用错 误反映出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高中教材的选编和教学 实践中仍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现象。究其原因,有三方面。 1.教材的选编 (1)教材编排缺乏系统性 教材的编写应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牛津高中英语》虽 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做出改进,但文化涵盖诸多领域,如:工业、 农业、政治、经济、建筑、文化、艺术、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 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牛津高中英语》只 涉及语言交际、交际习俗与礼仪、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价值 观念等方面,且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且,教材编排未 能严格遵守循序渐进原则,文化内容呈现显得零碎松散.不利 于师生系统、完整地开展文化教学。 (2)教材选择缺乏多样性 学校在选择教材时应注重适时性、多样性及互补性。牛津 教材文化承载量有限.众多学校却认之为“Holy Bible”.唯此 教材是从,不因地制宜增、减、改、删,更不借鉴其他课程资源 汲取灵感。教材被当成唯一的课程资源,必然导致教学资源枯 竭,学生文化视野狭隘、交际技能低下,更严重妨碍跨文化意 识的培养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2.教师的认识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文化制约、规范语言.是语言产 生的基础;语言承载、折射文化,是文化衍生的产物。因此,把 握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英语教学的灵魂所在.如果脱离文化 教学,英语教学就会成为一具空洞的“躯壳”,失去存在的价值 和意义。 然而,有些教师认为文化教学“可有可无”,长久以来仍从 考试视角认识处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跟考试内容对应、关系 密切的,就充分重视,否则就一带而过,甚至完全忽略。例如: 在谈及圣诞节时,有些教师只告诉学生此节日是在每年的12 月25日,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春节。但除此以外,对该节日就 只字不提了,更不会通过背景介绍、图片展示、影像资料或举 办圣诞大餐制作等活动,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节日文化的历 史、起源和风俗,进而使学生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 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其理由是“课时紧。没有时间和 精力处理与考试无关的内容”。这样对文化教学敷衍了事,不 仅违背了英语教学的初衷和目的,更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 热情和兴趣 若意识不到文化对语言教学的积极作用,认识不了英语 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 力”,那么文化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就得不到应有重视.学 生就只能成为“只会说语言的文化交际大傻瓜”(Winston Brembeck)。 3.教学的实施 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尚未制定文化教学大纲,文化教学 内容无统一、具体要求,教师用书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文 化教学指导得较少,因此,文化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性成为中 学英语教学的普遍现象。 (1)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大 文化大纲的缺失使得跨文化教学缺乏监督指导.学生所 学知识技能基本都是教师本人对文化的把握,其导人过程往 往缺乏科学性及严谨性。同时,教师知识储备的差异也导致 文化教学存在盲目、混乱和参差不齐的现象。又由于时间分 考试周刊2011年第89期 配、升学压力等影响,文化教学常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教师 常因过分追求字词语法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文化意识及能 力的培养。 (2)教学实施的效果性差 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异极大影响了文化教学的实施。有些 教师忽视知识更新,不研究跨文化教学法,不注重学生跨文 化知识的积累和交际技能的锻炼,从而导致学生文化视野狭 隘,或者只会纸上谈兵,一旦置身实际运用,就手足无措、错 误百出。 教学策略的单一和教学效果的贫乏也使学生失去文化学 习的热情,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 三、解决策略 对于许多高中英语教师而言,基于文化观的英语教学.即 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的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低效甚至无效现 象,需要不断地摸索实践。 1.提高教师跨文化素养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 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文化视野”。要指导和提高学生跨文化 交际能力,教师必须具备扎实文化功底和高超的跨文化驾驭 能力。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跨文化知识和增强跨文 化意识来提高自身跨:之化交际素养。并在严格执行文化观的 基础上,高度重视跨文化教学,把文化理念渗透整个英语教 学过程。 2.拓展跨文化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整合、拓展资源来扩大学生提供接触、实践 异国文化的机会范围。 (1)整合教材 教师通过整合教材,可以更有效地使用教材资源。可以调 整文化教学顺序,或者增、删、改、换文化内容。如:《牛津高中 英语》第六模块第三单元task介绍禁忌身势语(body lan— guage),第九模块第三单元pmjeet探讨颜色禁忌,教师可把这 两部分结合起来,并补充与宗教信仰、风俗礼仪等相关的禁忌 品、禁忌语,再采用画面找茬、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真实感 受文化禁忌的各方面。这样,既能让学生构建禁忌知识体系, 又达到让学生体验实践各国文化禁忌的教学目的。 (2)借鉴教材 教师有必要博采众长,了解其他省份甚至国外引进教材, 从中吸收精华、延伸和拓展文化资源。如:《牛津高中英语》中 讲到教的“Halloween”时,教师可利用其他教材中相似主 题材料辅助教学,如外研版必修五Module 4“Carnival”。利用 其阅读文章,使学生了解天主教carnival狂欢节的历史、起源和 风俗。资源借鉴教学一举多得:既可让学生巩固原有知识,又 可增加文化信息输入,同时让教师轻松选到质量上乘、激发兴 趣的素材。 (3)自编资料 教师可在教材基础上自编文化资料及活动.构建跨文化 能力培养平台。如:《英语国家人文风情》、《英文电影》、《英语 短剧》、《英文诗歌》、《英语歇后语》、《英语幽默和笑话》、及《新 闻英语》、《网络英语》等。例如:《牛津高中英语》第八模块第一 单 ̄project简述诗人Robert Bums生平,并详细介绍他的著名 诗歌A Red,RedRose。教师可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对英文诗歌 的理解品赏:借助网络和工具书编成《英文诗歌集》,挑选浅显 易懂、适合中学生水平的诗歌入集,如:Robe ̄Frost的Stopping by Woods orb 0 Snowy Night ̄the Road Not Taken,Rabindranath Tagore的 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蒯,William Shakespeare 的AII the World’s a Stage,以及Emily Dickinson的,’m Nobody. ho Are You?等等。诗歌深受学生喜爱,“是反映民族生活最 美丽的文学样式”。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英文诗歌的韵脚、主 题、寓意等,或者举办诗歌朗诵和创作比赛会,分享英文诗歌 的意境和魅力。 拓展文化资源时应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应 考虑形式的多样性,既要有文字材料,又要有音像制品,还要 有网络资料。 3.增强跨文化教学实效性 基于文化观的英语教学是实用、适用.有效、高效的教学, 83 ■墨 条件 置学生于真实或模拟语言环境中积累经验、锻炼跨文化 交际能力。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 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改进教学策略来增强跨文化教学 的实效。 (1)用多样的教学策略渗透跨文化教学 旁白策略:用“旁白策略”(胡文仲,高一虹)给学生加入文 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以《牛津高中英语》第八模块第二单元为 例,在讲到摇滚先锋Big JoeTurner虽才华横溢,却未能在当时 乐坛占得一席之地时,教师可以拓展到美国黑人受歧视的历 史和黑人的奋斗史等。旁白法非常适合课文教学。比如:牛津 英语教材中讲到Thanksgiving Day时,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介绍 感恩节的起因、背景、习俗的活动,或者举办庆祝晚宴,等等。 分享策略:可以邀请中外专家、外籍教师或者曾留学访问 过英语国家的人士作专题报告、系列讲座,和学生分享文化背 景、社会现象和时事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外语教学中的背景知 可以通过墙面、橱窗、宣传栏布置,营造浓厚的课堂和校 园跨文化氛围: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 故事、小品、演讲、游戏、情景会话、诗歌朗诵、作品展览、手艺 比赛等,或者设立英语沙龙、音文乐队、英语电台、文化俱乐部 等校园社团俱乐部.为学生搭建解英语国家文化、锻炼跨文化 交际能力的舞台。以设立校英语广播电台为例:可设立台长、 记者、编辑、播音员等职,组织学生轮流担任播音员和通讯员 等,进行每周两次,每次半小时的校园英语广播,播报时事新 闻、天气动向,播放英美歌曲、英美文学赏析,等等,由此把跨 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从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又如:可 以利用学校的外教资源,或者利用节假El把学生组成自愿者 服务小队为英语国家的游客提供导游服务等,为学生提供直 识和其他学科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布置学 生收集其他学科中相关的话题和材料,如:全球变暖等环境问 题在地理课本中有相关叙述;有关黑人问题的内容在历史课 本中有详细阐述。在学生收集整理完后,组织学生进行资源分 享和拓展讨论。 渗透策略:外语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和影像资 料是获取和体验原汁原味的文化的一面镜子,它们能生动具 体地反映特定民族的习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行为准则、价 值观念、社会关系等。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文学作品时,不能满足于梳理 语言点和知晓故事情节,而是要指导学生欣赏文章的措辞、 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葛文山,2000),领会作品反映的社会 生活和文化背景,并对作品做出自己的评价。如牛津英语教 材中介绍了狄更斯的《远大前程》,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该小说的英文原著或改写本,分析人物性 格.了解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社会背景、阶级状况和英国民 众对于“爱、忠诚和人的内心价值远比财富和社会地位重要” 的价值观。 影像资料能使文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形象具体化。比如 牛津教材第一模块第二单元的主题是“Growing Pains and Generation Gap”,教该单元阅读时,我先让学生选择性地观看 美剧GrowingPains。风趣的对话,精彩的表演能使学生感同身 受,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有关Generation Gap的探讨研究。 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和收看电影电视,可以使学生了解英 语国家最新的发展和动态。它们是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增强 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资源。可以根据学生的具 体情况,订阅21th Century,Studio Classroom,ChinaDaily,Read er’s Digest:或者收听收看VOA SpecialEnglish,CCTV一9等广播 电视节目,使学生接触到最新的语言和文化素材。 对比策略:在培养对异国文化敏感度的同时,还要引导学 生与本国文化进行对比,提高对文化差异的鉴别能力。使学生 具备跨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牛津教材收录了许多有关文化 差异的素材。如:模块三的Gestures描述手势和身势语言,模块 六的Cultural Differences及Taboo 0r Not Taboo描述婚庆礼仪和 禁忌身势,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课内 外活动.充分利用好这些对比教学的绝佳材料。特别是通过对 比英汉语言在交际方面的差异,如:问候、致谢、问路、请客、约 会、祝贺、道歉、告别等,使学生熟练掌握外语交际应答的技 巧、注意事项和禁忌,从而具备跨文化交际中最基础和必不可 少的知识技能。 (2)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运用能力 文化是动态的事物。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深刻了解异国文 化.并获取和提高跨文化经验及能力。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和 接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人士的人际交往、行为规范、价值观念 等的机会,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并锻炼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反 应和运用能力。 此外,学校要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参加或校内组织的 海外修学旅行和冬、夏令营,使学生直接接触和参与跨文化交 际.在真实的语言文化环境中锻炼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反应 能力和适应能力。 (3)培养学生自我积累跨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训练指导,培养学生自觉采集、识别 和积累各种文化信息的习惯和能力。以《英语国家人文风情》 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方法训练,指导学生完成《英语国家人文 风情》的选编:可以把全班分成六组,分别负责英国、美国、加 拿大、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资料收集工作,要求图、 文、声、影并茂,教师提供资源获取和采集方法的指导,如:如 何收集资料?收集什么资料?组内如何分工?组间如何合作? 等等。收集整理完毕,要求各组以El头加书面的形式汇报,全 班加以点评;修改定稿后.由该组以讲座、表演等方式执教该 国人文风情。此法教学效果显著:学生不仅获得了跨文化知 识.而且掌握了通过自学获取跨文化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执教 的过程又锻炼了学生文化输出和交际的能力。 只有当跨文化意识转变为内在的需要和习惯时,学生才 能自觉树立跨文化观念.减少或避免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因 此,教师要鼓励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通过自我努力,如写英文 日记、观看电影电视、阅读报纸杂志、与外国人交流、出国修学 旅行等,主动拓宽跨文化积累的渠道,努力提高自身跨文化交 际的意识和能力。 四、结语 教师应充分重视跨文化教学,通过多种方法和策略的使 用,减少和避免学生的跨文化语用错误,使学生“入境而问禁, 人国而随俗.入门而问讳”.达到自觉适应他国文化的境界,最 终形成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3. 『2]Claire Kramsch.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 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1994.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方保军.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素质[M].上海:上 海教育出版社,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