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勇立潮头敢为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改革创新纪实

勇立潮头敢为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改革创新纪实

来源:微智科技网
特别关注勇立潮头敢为先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改革创新纪实

文 l 本刊编辑部

砥砺奋进四十载,中原大地处处新。改革开放40年来,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在这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河南国土资源人勇立潮头敢为先,昂首前行,砥砺奋进,改革创新,不断书写着一部“保资源、保发展、保权益”的精彩华章。

资源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母。河南既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又是新兴的经济大省和矿业大省。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河南国土资源系统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推进法治国土建设,为促进河南社会经济发展、中原崛起作出了积极贡献。

日前,本刊配合《河南日报》记者集中梳理了河南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亮点和实践举措,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改革创新系列报道”为主题,围绕耕地保护、地质找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脱贫攻坚等方面撰写文章,全面报道河南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创新性改革。

12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改革创新系列报道之一

扎紧“篱笆” 坚守耕地红线不突破

文 l 《河南日报》记者 李运海 本刊记者 刘鹏飞

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基础,是支撑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基,是老百姓的“吃饭田”“保命田”。省国土资源厅副陈治胜说,我省扎紧“篱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坚守耕地红线不突破,形成了具有河南特色的耕地保护工作模式,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河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耕地保护走在全国前列

2009年国家确定我省耕地保护目标是1.2035亿亩。目前,我省耕地保有量面积达到1.2166亿亩,比国家下达的目标多131万亩,耕地保护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我省坚持以全局观念和战略思维谋划耕地保护工作,建立了以耕地保护为首要任务的土地管理格局,确保了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今年1月我省印发了《河南 河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在耕地保护中,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最重要的一环。去年6月我省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际划定10223.21万亩,比国家下达目标10206万亩多出17.21万亩,其中城市周边新划入基本农田11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禁止随意调整,除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不得占用。

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是我省又一保护耕地的创新举措。今年10月,我省结合省情,创新性推出建设用地“增存四挂钩”

。全省在下达分解新增建设用地计今年1月,我省根据国家要求,改划时,将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处置进占补平衡,转变补充耕地方式。情况作为考核指标,与土地利用计划、以前只是将类似滩涂地等未利用地开发城镇工矿规模指标分配调整、新增建设成耕地,用于占补平衡,如今,土地整治、用地报批和开发区升级(扩区)等四个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城乡方面挂钩。按时完成处置任务的市、县,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将获得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这地复垦和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等项目一做法倒逼地方加大对批而未供、新增耕地,都能用来补充耕地,实现占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遏制粗放利用土补平衡。

地乱象,促进各建设用地项目尽量不占这一拓宽了新增耕地渠道,破或少用耕地。

解了耕地占补平衡困局,激发了基层新

增耕地的动力。当前,全省正在全力开拓宽补充耕地渠道 破解占补平

展以城镇建设用地、农村耕地和乡村集衡困局

体建设用地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利用综合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非农建设改革,这项改革将有效解决“地从哪里来、占用耕地,必须严格落实“占一补一、占钱从哪里出、耕地如何保”的问题。

优补优、先补后占”的要求。省国土资源 据初步测算,未来我省新增耕地潜厅耕地保护处李中伟说,在“守红线”力巨大。全省1.2亿亩耕地,有近一半需与“保发展”的两难选择中,我省建立了要整治。按新增耕地率3%计算,可新增以县级平衡为主、市级调剂为辅、省级适耕地180万亩。

度统筹为补充的“三位一体”补充耕地统筹机制,有效破解了占补平衡难题,全省实施“土地整治1+N” 助推乡

连续18年保持耕地占补平衡。村振兴

但是,很多地方耕地保有量已经低11月6日,站在永城市城厢乡冯寨于保护目标红线,新增耕地难上加难,村天成生态园瞭望,平整土地上的各种保持占补平衡极度困难。

蔬菜生机勃勃。洼地改造成的片片水塘

13特别关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改革创新系列报道之二

创新土地 助力脱贫攻坚

文 l 《河南日报》记者 李运海 本刊记者 刘鹏飞

仅仅因为一项土地指标交易制度创新,我省贫困县和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县获得上百亿元资金。

11月6日,省国土资源厅副陈治胜说,这个创新就是宅基地复垦券制度。自问世以来,巨额资金从发达地区流向贫困地区和黄河滩区,造福易地扶贫搬迁和黄河滩区迁建群众。如今,宅基地复垦券“河南模式”引起国家相关部委(办)高度关注并叫响全国。

宅基地复垦券“河南模式”叫响全国

53岁的王四成家在卢氏县官坡镇白花村,地处伏牛山深处。他最大梦想就是搬到县城居住。易地扶贫搬迁帮他圆了梦。今年2月,他家没出一分钱,搬到了县城旁的搬迁小区。

在我省,像王四成这样需要搬迁的人口数量巨大。“十三五”期间,我省计划易地扶贫搬迁31.24万人,搬迁工程

总投资197亿元。2017年至2019年,我省还要搬迁安置黄河滩区居民24.32万人,总投资144亿元。

这些巨额资金从哪里来?我省把目光瞄向搬迁户原有的宅基地。根据国家

,贫困县将这些宅基地复垦成耕地后,产生的节余指标可以自用,也可卖给省内其他市县。这种节余指标就是增减挂钩节余指标。

借助这一,我省创造性地提出

里,鱼儿欢跳,鸭子成群。

很难想象,这里是煤矿沉陷区,曾经房屋倾斜,很多土地泡在水中。

从2014年开始,永城市对这一区域进行大规模土地整治,将村庄整体拆迁,并实施挖塘培土,将沉陷严重的地块挖成鱼塘,挖出的土垫到沉陷较轻的地块。通过土地整治和老村庄拆旧复垦,耕地反而新增3600余亩。占地3700亩的天成生态园就是流转这些土地发展起来的。

省土地整理中心主任杨新民说,通过土地整治,农民从土地上出来,农民变市民,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我省实施“土地整治1+N”行动,将土地整治与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发展高效农业等相结合,推

动土地流转和农村耕地的“三权”分置,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村的全面小康注入新活力。

结合土地整治,我省大胆创新,全面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涌现了邓州孟楼模式、遂平模式等一批农村土地改革的典型。

邓州市孟楼镇把土地整治与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相结合,通过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和省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共同成立公司,将全镇耕地流转后实施土地综合整理,统筹配套沟、路、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并引进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3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发展

规模经营,形成农户、集体、经营主体和公司四方共赢的局面。遂平县采取“私人订制”的办法,将土地从农民手中流转后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再整体流转给企业。如今,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如火如荼。借助土地整治这一“魔手”,我省正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目前,全省正掀起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潮。“十二五”以来,我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322.17万亩,到2020年将确保建设6369万亩、力争建设7420万亩高标准农田。未来,将继续致力于实践“土地整治+”新理念,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