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浆穴的读音是:chuí jiāng xué。
垂浆穴的拼音是:chuí jiāng xué。 结构是:垂(独体结构)浆(上下结构)穴(上下结构)。
关于垂浆穴的词语
玉液金浆 仁浆义粟 仙液琼浆 屠狗卖浆 食箪浆壶 箪食浆壶 浆酒藿肉 求浆得酒 玉液琼浆 兰蒸椒浆
关于垂浆穴的成语
十浆五馈 箪食壶浆 仙液琼浆 浆酒藿肉 仁浆义粟 壸浆箪食 箪食浆壶 浆水不交 求浆得酒 兰蒸椒浆
垂浆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垂浆,即承浆穴,针灸学科古用名称,承浆穴出于衬针灸甲乙经冬。基础解释:垂浆,即承浆穴,针灸学科古用名称,承浆穴出于衬针灸甲乙经冬。其别名天池,悬浆、垂浆,属任脉。据针灸大成载其位于“唇棱下陷中”,为“大肠脉、胃脉、督脉、任脉之会”,“主偏风、半身不遂,日眼唱斜,而牙}‘消渴,口齿疥蚀生疮、暴瘩不能言”。中医院校教材中承浆穴定位于须唇沟中点,其主治口喝、面肿。综合释义:垂浆,即承浆穴,针灸学科古用名称,承浆穴出于衬针灸甲乙经冬。其别名天池,悬浆、垂浆,属任脉。据针灸大成载其位于“唇棱下陷中”,为“大肠脉、胃脉、督脉、任脉之会”,“主偏风、半身不遂,日眼唱斜,而牙}‘消渴,口齿疥蚀生疮、暴瘩不能言”。中医院校教材中承浆穴定位于须唇沟中点,其主治口喝、面肿。承浆穴之名称《素问·气府论》已提及本穴之部位,即“下唇一”。王冰注云:“谓承浆穴也。在颐前下唇之下。”但本穴正名则当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卷三。本穴又名天池(《针灸甲乙经》)、鬼市(《备急千金要方》)、悬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垂浆(《圣承浆穴;别名天池,鬼市,垂浆。属任脉,位于面部,当唇沟的正中凹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