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ll 吉林畜牧兽医2o12年 第8期 浅 布氐抒筒 的流行原 防 李宏伟 ,刘欣 ,王晓霞 ,唐玉文 1.吉林省公主岭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公主岭 136100;2.东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吉林东丰 136300;3.磐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磐石 132300;4.公主岭市环岭街道畜牧兽 医站,吉林公主岭136100 布氏杆菌病(以F简称布病),俗称波状热或 流产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 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和职业病。在家畜 中,羊、牛、猪最易发生,并由其传给人类和其他 动物,临床主要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导 致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人类布病 由患病的羊、牛和猪经皮肤、粘膜、消化道传播而 来,临床急性期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 炎、睾丸炎、肝脾肿大等,慢性期主要表现为骨关 节炎及类似神经官能症,病程较长,容易复发。国 家农业部将其确定为二类传染病。近年来随着 牛羊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奶牛业的迅猛发展, 牛羊布病的流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也给人民群 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根据卫生部门 统计显示,近几年我省民间布病疫情持续上升, 从l995年开始回升,特别是2006年以后急剧上 升,2007年全省报告病例985例,比2006年增长 53.6%,2008年1~8月,全省共报告病例1 825例, 与2007年同比增长137.01%,给社会公共卫生和 牧业经济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危害。因此做好 牛羊布病防控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l布病的流行原因 通过多年的布病防治工作,我们认为造成布 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1 牛羊养殖业发展迅速,牲畜流动频繁,给疫 病控制增加了难度。养殖牛羊是农民致富的主 要途径之一,上世纪末期,牛羊规模养殖场、养殖 大户不断增多,为了更新品种养殖场户经常异地 购进牛羊,不可避免地引进布病阳性畜,为人畜 间的传播增加了机会。 1.2布病的免疫与净化问的矛盾没有得到较好 解决。多年来,屠宰布病阳性畜一直是动物防检 疫部门控制动物布病的主要手段,但一旦使用了 布病疫苗,就很难检测到布病阳性畜。这使得一 些牛羊养殖场户放弃了疫苗免疫预防。而一些 养殖场户则完全依赖疫苗的免疫,忽视了日常的 防疫。结果,在同一一地区,甚至同一村庄有的免 疫,有的不免疫。久而久之,不可避免的造成畜 间的传播。 1_3布病防治知识宣传不到位,养殖户等职业人 群对布病防疫知识缺乏了解,个人防护意识淡薄。 在患有布病的人群中,仍是养殖场或屠宰场和乡 村兽医占有较高比例。如:相当多的养殖户不带 防护手套就给牛羊助产,极易被传播感染布病。 几年前,我省曾有一名男孩不幸感染布病,经调 查,在夏季男孩经常骑在自家的羊背上玩耍,这 可能是被感染布病的主要原因。 2防治措施 2.1 严把检疫关控制病畜流人和流出 各级业务部门要按照《吉林省牛羊布病防治 规划》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对引进的 奶牛、种牛、种羊必须进行布病检疫,坚决杜绝阳 性牲畜流入。检疫部门要加强家畜交易市场的 检疫,牛羊等牲畜必须经检疫部门检疫取得合格 证后方可交易,防止阳性牲畜流出。 2.2 开展好布病检测和免疫工作 布病检测和免疫主要采取先检后免的防治 措施,每年的4~5月份对5个月龄以上的羔羊, 8个月龄以上的犊牛要进行布病检疫,可采集血 液分离血清,应用平板凝集或试管凝集试验进行 i}8期2012年吉林畜牧兽tt Caomhl Oongwu 啊 Ilii)i:. 血清学检查。对于检出的阳性畜要进 行扑杀处理。阴性畜直接服用布氏菌 病活疫苗(S2株)。免疫时要注意了解 接种动物品种、健康状况、免疫史及病 史等。免疫后必须要建立免疫档案、 填写耳标号,以便日后掌握个体的免 疫状况。 2_3 建立严格消毒制度 消毒是杀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 径的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布氏杆 菌对干燥和寒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 热比较敏感,一般情况下,70℃5 min 即可灭活,1O0℃立即死亡。一般化 学消毒药数分钟内即可使菌体死亡。 马脑脊髓丝虫病综合诊治 王志学,陈建国 吉林大学农学部五星动物保健药厂,吉林长春 130062 马脑脊髓丝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马、牛、羊 (绵羊、山羊)人等都易感染本病,以马为代表动物,本文 因此,养殖户可根据病原体特点,建 立相应的消毒制度,每年至少进行2~ 3次彻底消毒。同时,要保持对圈舍、 设施、用具、饲料、饮水、垫料、粪便等 开展经常性消毒,其中对圈舍、场地、 车辆等可采用10%石灰乳、2%烧碱、 10%漂白粉等消毒药消毒,对于金属 设施、设备可采用火焰、熏蒸等方式 消毒,垫料可采用深埋发酵或焚烧方 式处理,粪便可采用堆积、密封发酵 方式处理,乳汁可采用巴氏消毒法灭 重点论述本病的诊治过程。马脑脊髓丝虫病在世界各地 均有发生,主要发生在热带国家,如印度、缅甸、巴西、泰 国等国家较为多发;其他国家也时有发生,如日本、朝鲜、 斯里兰卡、俄罗斯等国家也均有报道。我国在南方地区 发病率较高,如云南、海南、福建、山东南部、江苏、浙江、 四川、贵州等地,辽宁西部、吉林南部也时有发生。’马脑 脊髓丝虫病是及地方马匹多发病之一,历年来,某些 及地方曾有大量发生,呈疫状经过,造成马匹早 期退役比较大,严重威胁马匹健康,影响的战斗力及 畜牧业生产。近年来,经过实验证实,该病系牛腹腔丝虫 的IⅡ期生幼侵入马体,寄生于马脑脊髓腔内所引起的出 血性液化坏死性脑脊髓炎出现一系列神经症状。 1临床症状 菌或煮沸消毒处理。皮毛可用环氧乙 烷、熏蒸处理。 2.4 置业人群要做好防护工作 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不但经 过消化道和破损的皮肤、粘膜感染,还 可经正常的皮肤、粘膜侵入人体内,防 护不当很容易造成人员感染。因此, 从事动物防疫的工作人员、临床兽医、 饲养人员、以及屠宰加工人员在工作 期间,戴好口罩和医用手套,做好个人 的防护,以免造成感染。 布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需在各 级的领导下,积极宣传布病的防 治知识,通过动物疫控部门,认真落实 好有关布病防控的法规与防治措 在临床上主要表现运动机能障碍、共济失调、行走困 难、马匹站立不稳、蹄尖拖地,呈犬坐姿势,大多数病马表 现嗜睡、精神不振,严重者四肢瘫痪,针刺无反应,主要是 四迭体实质中有丝虫寄生所至。 2传播途径 是带虫牛被中间宿主中华按蚊叮咬后,微丝蚴进入蚊 体,经12~14d发育成III期蚴;含III期蚴的蚊子再叮咬健 康马或其它动物时,III期蚴进入体内从而引起发病。笔者 施,就能有效地控制布病的流行,最终 取得布病防治工作的全面胜利。目 在福州和济南等地对本病均相应采取了一些试验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