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练习

来源:微智科技网
⼈教版三年级语⽂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练习

⼀、阅读短⽂,回答问题。领袖的情趣

⽑泽东爱梅花()他喜欢梅花坚贞不屈的个性()还写了⼀⾸有名的()咏梅()在他的居室和办公室都要摆⼏盆梅花()刘少奇爱荷花。他常说:“荷花出污泥⽽不染,象征着天真⽆邪。”他在出访过的地⽅,看到盛开的荷花时总要赞美⼏句,并提倡各处花园,公园多植荷花。周恩来爱马蹄莲。19年11⽉,周总理出访苏联归来,⽑等⼏位国家领导⼈在北京机场欢迎时,带去了盛开的马蹄莲。因为周总理认为,马蹄莲⾮常洁⽩,象征纯洁,所以他⼀⽣也最喜欢马蹄莲,办公室⾥也常摆着马蹄莲。

朱德喜欢兰花。在北京植物园,如今仍收藏着⼀盆朱德委员的兰花。朱德同志常说,兰花象征着正⽓清远。不论⾛到哪⾥,他总喜欢找⼏盆兰花欣赏,他对兰花的酷爱,已是“举世闻名”的了。(1)在第1⾃然段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短⽂写了哪⼏位领袖?他们都有什么情趣?(3)填空。

在⼈们的⼼⽬中,梅花象征,荷花象征,马蹄莲象征,兰花象征。

(4)古往今来,许多诗⼈也留下了爱花、赏花的诗句,请写出关于梅花和荷花的诗句。第⼆部分:阅读积累与运⽤(15分)

⼀、认真阅读《赵州桥》⽚段,回答问题。(15分)

赵州桥⾮常雄伟。桥长五⼗多⽶,有九⽶多宽,中间⾏车马,两旁⾛⼈。这么长的桥,全部⽤⽯头砌成,下⾯没有桥墩,只有⼀个拱形的⼤桥洞,h?ng ku à( )在三⼗七⽶多宽的河⾯上。⼤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桥洞。平时,河⽔从⼤桥洞流过,发⼤⽔的时候,河⽔还可以从四个⼩桥洞流过。这种shajì(),在建桥史上是⼀个chuàng jǔ(),既减轻了流⽔对桥⾝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冲毁,⼜减轻了桥⾝的重量,节省了⽯料。1、根据拼⾳,在()⾥写词语。(3分)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画出来。(2分)3、这段话的第⼆句运⽤了的说明⽅法。(1分)

4、这种设计是指怎样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好在哪⾥?请分别⽤“”和“~~~~~”在⽂中画出来。(2分)5、“拱形”中的“拱”的意思是。(1分)A、拱⼿;B、肩膀向上耸;C、向外钻或顶

D、建筑物上呈(ch?ng)弧(hú)形的结构,⼤多中间⾼两侧低。6、我想夸夸赵州桥:(3分)

7、拱形是怎样的形状?请根据课⽂内容,画出有拱形桥洞的赵州桥⽰意图。(3分)

⼆、认真阅读下⽂,回答问题。(15分)墙壁“冒汗”

今天早上,我刚刚起床,猛然发现我家的墙壁上湿漉漉的。⾛近⼀看,原来墙壁上沾满了⼀粒粒⼩⽔珠呢!这些⼩⽔珠是从哪⼉来的呢?难道墙壁也会冒汗吗?我很奇怪,就跑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说:“这叫墙壁返潮,因为天⽓闷热,空⽓潮湿,天快要下⾬了。”

墙壁潮湿,天真的会下⾬吗?我连忙透过窗户看看天,天空灰灰的,太阳失去了往⽇的威⼒,阳光也不会那么耀眼了。可是,天空中没有⼀朵乌云,天怎么会下⾬呢?

这样的天⽓持续了两天,第三天,果然下⾬了。我终于明⽩了:墙壁“冒汗”,天要下⾬。哈哈,墙壁也成了⽓象家了!1、从⽂中找出与下⾯词语意思相近的词。(3分)刺眼()好奇()突然()

2、从⽂中找出与下⾯意思相反的词。(2分)⼲燥()凉爽()

3、⽂中有⼀个词语是“ABB”的形式,这个词语是,我还能写出两个这种形式的词语:、。(3分)4、仔细读⽂,填空。(3分)

墙壁“冒汗”是指,看到墙壁“冒汗”就知道,我家的墙壁成了。

5、在⽂中找出表明“我不太相信天会下⾬”的原因的句⼦,并⽤“——”画出来。(2分)

6、你还知道看到什么现象就知道天要下⾬了吗?(2分)三、课内阅读(⼀)

赵州桥⾮常雄伟。桥长五⼗多⽶,有九⽶多宽,中间⾏车马,两旁⾛⼈。这么长的桥,全部⽤⽯头砌成,下⾯没有桥墩,只有⼀个拱形的⼤桥洞,横跨在三⼗七⽶多宽的河⾯上。⼤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桥洞。平时,河⽔从⼤桥洞流过,发⼤⽔的时候,河⽔还可以从四个⼩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既减轻了流⽔对桥⾝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冲毁,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_________”画出来。(1分)

2、这种设计是指怎样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好在哪⾥?请分别⽤“__”和“﹏”在⽂中画出来。(2分)3、“拱形”中的“拱”的意思是________。(1分)A、拱⼿;B、肩膀向上耸;C、向外钻或顶

D、建筑物上呈(ch?ng)弧(hú)形的结构,⼤多中间⾼两侧低。

4、我想夸夸赵州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5、请根据课⽂内容,画出有拱形桥洞的赵州桥⽰意图。(3分)(⼆)

有⼀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漆⿊,就抡起⼤斧头,朝眼前的⿊暗猛劈过去。只听⼀声巨响,混沌⼀⽚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1、这段话是从课⽂《______________》中选出来的。这是⼀个神话故事,我还读过别的神话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2分)

2、形容速度很慢的词语有很多,⽂中就有两个,你能够⽤“________”画出来吗?(2分)3、怀着感恩的⼼,你想对盘古说什么?(2分)四、阅读短⽂,回答问题(20%)(⼀)赵州桥(节选)

这座桥不但坚固,⽽且美观。桥⾯两侧有⽯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吐出美丽的⽔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互相互抵着,各⾃回⾸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流动,真像活了⼀样。1、本段共有()句话,请你⽤~~~~~~~~~画出本段的中⼼句。(2%)2、⽤下⾯的词语写句⼦(3%+2%=5%)有的……有的……还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也要保护伞

在⼀个公园的⽔池⾥,⽣活着鱼⼉家族,他们在这⾥过着(舒适合适)安宁的⽇⼦。

有⼀天,鱼⼉们在⽔⾯下玩吐泡泡的游戏,⼤家玩得(兴⾼采烈情绪热烈),这时候灾难(降临下降)了。⼀个罐头瓶从天⽽降,砸(zá)到了⼀条⼩⾦鱼的头上,可怜的⼩⾦鱼来不及(思索思念)是怎么⼀回事就死了。其他的伙伴顿时⽬瞪⼝呆,但是就在⼀瞬间,饮料瓶、⾻头、⽠⼦壳……像⾬点般纷纷落了下来,鱼⼉们吓得赶紧四散(逃窜逃跑),匆匆忙忙地回到⽔底深处⾃⼰的家⾥躲起来。

过了⼏天,⼀条⼤鱼出去侦(zhēn)察,哇!不得了,只见头上⿊⿊的⼀⽚。怎么办呢?鱼⼉们集结在⼀起讨论,不能总是闷在家⾥,⼤家也要透透⽓呀!⼤家苦思冥(mínɡ)想了半天也没有个好办法。突然⼀根⽔草飘到了鲤鱼妈妈的头上,她顿时有了主意。后来,鱼⼉们只要出门,就打着⽤⽔草(做作)的伞。

慢慢地,来公园游玩的⼈们发现,看不到鱼游来游去,⽽且池⼦⾥的⽔草也越来越少了,倒是垃圾挺多的。⼈们明⽩了,赶紧清理了⽔池,从此,鱼⼉们⼜可以⾃由⾃在地在⽔中玩耍了。1、选择括号⾥合适的词语。(5%)

2、全⽂有()个⾃然段。作者先讲鱼⼉们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写到有⼀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此以后,鱼们⽣活得提⼼吊胆,后来⼈们意识到了鱼⼉们不出来的原因,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章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写在下⾯。(4%)五、阅读短⽂,完成练习。(22分)

(⼀)南京长江⼤桥多么雄伟壮丽啊!波浪滚滚的江⽔中,九个巨⼤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正桥连接着⼆⼗⼆孔引桥,仿佛⼀条钢铁巨龙卧在⼤江上⾯。⼤桥分两层,底下⼀层是⽕车道,铺着双轨,上⾯⼀层是公路,公路的两边是⼈⾏道。宽阔的公路上。⾏⼈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1.⽤“||”把短⽂分成两层。(2分)2.⽤“___”画出中⼼句。(1分)

3.“宽阔”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1分)4.⽤“仿佛”造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远看南京长江⼤桥的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桥由__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构成;

⼤桥的构造:____________________;⼤桥的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孔⼦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师了。他总觉得⾃⼰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去洛阳拜⼤思想家⽼⼦为师。

曲⾩和洛阳(相距相差)上千⾥,孔⼦风餐露宿,⽇夜兼程,⼏个⽉后,终于⾛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看见⼀驾马车,车旁(站着坐着)⼀位七⼗多岁的⽼⼈,穿着长袍,头发胡⼦全⽩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想:这位⽼⼈(⼤概⼤约)就是我要拜访的⽼师吧!于是上前⾏礼,问道:“⽼⼈家,您就是⽼聃先⽣吧?”“你是⼀—”⽼⼈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眼就认出了⾃⼰,有些纳闷。孔⼦(连忙马上)说学⽣孔丘特地来拜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听了再次⾏礼说多谢⽼师等候学习是没有⽌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定会⼤有长进的

1.给短⽂拟定⼀个合适的题⽬:_________________ (2分)2.把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画去。(2分)3.给第2⾃然段空⽩处加上标点符号。(2分)4.⽤“”画出⽼聃先⽣外貌的句⼦。(1分)5.⽤“终于”造句。(1分)

6.第1⾃然段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然段具体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孔⼦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4分)六、阅读短⽂,完成练习孔⼦不耻(chǐ)下问

被⼈们尊称为圣⼈的孔⼦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说的创始⼈。孔⼦认为⼈并不是⽣下来就什么都懂的,⽽是通过后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问,才达到知识渊博的。⼀次,孔⼦去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仪式时,不时向别⼈提⼀些问题。有⼈嘲笑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听到这些议论后,毫不在意地说:“遇到不懂的事便问个明⽩,这才是真正学习知识的表现啊!”

当时,卫国的⼤夫孔圉(yǔ)为⼈耿(gěng)直,谦虚好学。他去世后,被授于“⽂”的谥(shì)号,因此后⼈⼜称他为孔⽂⼦。孔⼦的学⽣⼦贡⼼中不服,就向孔⼦询问为什么孔圉可以谥号为“⽂”。孔⼦回答说:“孔圉不但聪明,⽽且学习⾮常勤奋刻苦,不因为向学问和地位⽐⾃⼰低下的⼈求教⽽感到羞耻,因此他才可以⽤‘⽂’字作谥号!”⼦贡听了,悟然⼤悟。1.孔⼦是⼀个怎样的⼈?请从⽂中找出相关句⼦写下来。2.阅读短⽂后,请你来谈谈对“不耻下问”的理解。

3.读了短⽂后,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七.快乐阅读⼤地妈妈

花草和树⽊吸着⼤地妈妈的养料长⼤,都是⼤地妈妈的孩⼦。为了报答⼤地妈妈,孩⼦们在春天长出绿叶。到了炎热的夏天,就请妈妈在绿荫下乘凉。到了冬天,枯黄的树叶和花草像棉被⼀样盖在妈妈的⾝上。妈妈把枯叶、枯草做成养料,让孩⼦们吸收。这样,花草树⽊在妈妈的怀抱⾥长得更茂盛,把妈妈打扮得万紫千红。

可是,有的⼈不爱护⼤地妈妈的孩⼦,他们砍树、折花,践踏草地。⼤地妈妈失去了孩⼦,光着⾝⼦,被烈⽇晒,被寒风吹。过了些⽇⼦,⼤地妈妈病了,她的⽪肤开裂了,渐渐失去了光彩,世界也变得灰蒙蒙的。⼤地妈妈对⼈们呼喊爱护我的孩⼦吧我的⾝体健壮了你们的⽣活才会更加美好1.( )和( )是⼤地妈妈的孩⼦。(2分)

2.⼤地妈妈的孩⼦是怎样报答⼤地妈妈的?请划出语句“——”。(2分)3.请你为短⽂的最后⼀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3分)

4.有的⼈不爱护⼤地妈妈的孩⼦,给⼤地妈妈带来了哪些后果?请你把描写⼤地妈妈变化的句⼦抄写下来。(2分)5.读完短⽂,你想对⼈们说些什么?(4分)⼋、阅读短⽂,完成练习。

汉朝时候,有个叫匡衡的⼈,⾮常(喜欢喜爱)读书。但是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夜间⽆法照明读书。

匡衡的邻居家⾥⽇⼦过得挺好,每天晚上都点起蜡烛,屋⾥照得(通亮明亮)。他想到邻居家⾥去读书,可是遭到了(拒绝反对)。后来,匡衡想出了⼀个好办法,他偷偷地在墙壁上凿了⼀个⼩洞,邻居家⾥的亮光就透了过来,他把书本对着亮光,读起书来也挺⽅便。

匡衡读的书愈来愈多,可是他没有钱去买书,怎么办呢? 有⼀天,他发现县⾥有⼀个财主,家⾥堆放着许多书,他就去财主家帮忙⼲活,不要⼯钱。财主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伙⼦,你为啥⽩⽩给我家⼲活呀?”匡衡也不隐瞒,就说:“我给你⼲活,不想得到⼯钱,只想借你家⾥的书看看。不知你答应不?”听说只借书看⽽不要钱,财主⾮常⾼兴,就把家⾥的书全都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个很有学问的⼈。

1.⽤⼀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 (3分)2.把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画去。(3分)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贫寒( ) 勤奋( ) 拒绝( )

4.在括号⾥填上适当的词语。(3分)喜欢( ) 勤奋( ) 照得( )5.⽤“愈来愈多”造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6.这篇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九、第⼆部分:积累与运⽤(30分)

(⼀)阅读课⽂⽚断,回答下⾯问题。(15分)

输⾎迫在眉睫。医⽣和护⼠都不具有她的⾎型。有⼏名未受伤的孤⼉却可以

给她输⾎。⼀位⼥医⽣告诉这⼏个孤⼉,如果他们不能补⾜这个⼩姑娘失去的⾎,她⼀定会死去,问是否有⼈愿意献⾎。⼀阵沉默之后,⼀只⼩⼿颤抖地举起来。忽然⼜放下去,然后⼜举起来。噢谢谢你医⽣说你叫什么名字“阮恒。”

1、短⽂⼀共有()个⾃然段。(1分)2、给第三⾃然段加上标点符号。(3分)

3、“迫在眉睫”这个词的意思是。课⽂中说“输⾎迫在眉睫”,那是因为如果不及时给⼩姑娘输⾎,她就会因为。(2+2分)4、“⼀阵沉默之后,⼀只⼩⼿颤抖地举起来”说明阮恒。(3分)

5、“忽然⼜放下去,然后⼜举起来。”“放下去”说明阮恒,但后来“⼜举起来”,是因为他想到

(⼆)阅读下⾯短⽂,回答下⾯问题。

1975年8⽉的⼀天,朱德同志到青岛市⼯艺美术⼚视察。⼯⼈们为了表达对⽼⼀辈⽆产阶级⾰命家的爱戴之情,把朱德同志最爱看的那幅《三峡⼣⾏》的贝雕画,精⼼包装起来,趁他去参加的⼯夫,放到了轿车上。回到住地,朱德同志见到这幅画,问明了原因,就让康克清把画送回去。

康⼤姐奉命带着画到了⼯⼚,亲切地解释说:“⼯⼚同志们的⼼意,朱德同志放下了,但这幅画要退给你们。朱德同志让我转告⼤家:第⼀条,党有规定,不准收送礼物。第⼆条,咱们国家正在建设,应当拿去换外汇……”康克清同志⾛后⼯艺美术⼚负责⼈韩志兰捧着这幅画来到⼯⼚中间激动地说同志们朱委员长把这幅画送回来啦“为啥要送回来?”⼯⼈们都惊异地问。“朱委员长让咱们拿去换外汇!”

多么好的朱德同志啊!每没贝雕⼯作看到《三峡⼣⾏》这幅画,就想起朱德同志等⽼⼀辈⽆产阶级⾰命的崇⾼品德。1、本⽂共有()个⾃然段。(1分)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亲切()惊异()

3、在第4⾃然段加上标点符号。(3分)

4、⽂中加横线的“⼯⼈同志们的⼼意”指的是什么?(2分)5、朱德同志送回画的原因的什么?(3分)6、⼯⼈送画给朱德同志,是为了表达,朱德把画送回去表现了他。

⼗、阅读短⽂,回答问题。(共6分)

乌鸦真不明⽩,百灵鸟为什么能够唱出那么动听的歌来。⼈们⼀谈起百灵鸟,都会称赞它。

乌鸦想:我要是能像百灵鸟那样,有⼀副天⽣的嗓(sǎng)⼦,那该有多好啊!乌鸦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去找百灵鸟请教,求百灵鸟帮它达到⽬的。

百灵鸟告诉乌鸦:“要想有⼀副好嗓⼦,唱出美妙(miào)动听的歌声,就得每天清早起得早早的,不管春夏秋冬都要坚持(chí)练习,这样长期不断(duàn)地练下去,⼀定会获得成功。”乌鸦还没听完百灵鸟的话,就快快地飞⾛了。害怕困难的⼈,什么也不会得到。1、短⽂⼀共有(5)个⾃然段。(1分)

2、怎样才能有⼀副好嗓⼦呢?百灵鸟是怎么说的,⽤笔在短⽂中画下来。(2分)3、这篇短⽂告诉我们⼀个什么道理?把这句话找出来,抄在横线上。(3分)害怕困难的⼈,什么也不会得到。

⼗⼀、阅读课⽂⽚段,完成练习。(12分)

盘古倒下后,他的⾝体发⽣了巨⼤的变化。他呼出的⽓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了太阳和⽉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他的⾎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变成了();他的汗⽔,变成了()。。。。。。1.按课⽂内容完成填空。(3分)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横红在⽂中划出来。(2分)3.请你发挥想象,仿照这段⽂字的写法,把下⾯的句⼦补充完整。

他的⽛齿变成了();他的头发变成了();他的()变成了`()。。。。。。(4分)4.《盘古开天地》是⼀个神话故事,你还读过别的神话故事吗,请写出三个你最喜欢的神话故事的题⽬:()()()。⼗⼆、阅读。(18分)书巢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陆游⼀⽣酷爱读书,经常读得废寝忘⾷。即使他晚年时体弱多病,仍“读书有味⾝忘⽼”,还像年轻时那样发愤读书。他将⾃⼰的住房取名为“书巢”,并写了⼀幅⾔志的对联“万卷古今消永⽇,⼀窗昏晓送流年”时时勉励⾃⼰。有⼀位朋友不解地问到:“喜鹊在树上结巢,燕⼦在梁上结巢,上古有巢⽒,因为那时还不会盖房。帝时代,⽼百姓也曾结巢⽽居,因为那⾥洪⽔泛滥,平地上住不成。你现在的房⼦,有门、有窗,有墙,与⼤家的房⼦⼀样,为什么偏偏叫‘巢’呢?”陆游回答说:“我的房⼦⾥到处是书,桌上、地上堆的都是书,连床上枕的和铺的也是书。总⽽⾔之,除了书还是书。⽽我呢,饮⾷起居、病痛忧愁。。。。始终和书纠缠在⼀起,以书为伴,偶尔在屋⾥⾛动⾛动,却被书包围着,有时往往⾃⼰也笑了:这岂不是很像⼀个‘巢’吗?”

这位朋友不信,陆游就带他⾛进⾃⼰的“书巢”来看,起初,这位朋友被书挡住了,后来费了好⼤的劲才钻出书的“重围”,⼜被书围得“⽔泄不通”,⼀不⼩⼼,这位朋友碰倒了⼀摞书,朋友不由得笑着说:“⼀点不错,确实像个‘巢’啊!”1.根据意思,从⽂中找出相应的词语。(3分)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拥或包围得⾮常严密。()2.写出下列各词语的近义词(4分)酷爱()勉励()偶尔()忧愁()3.陆游为什么称⾃⼰的房⼦为“书巢”?

4.读了短⽂后,你觉得陆游是⼀个怎么样的⼈?(3分)5.选你所积累的陆游诗作中的其中⼀⾸写下来。(4分)⼗三、阅读短⽂,完成练习。⼀朵不结果的桃花春天,桃花盛开了。

蜜蜂飞到花丛⾥,忙碌着采蜜授粉。

桃花们张着笑脸,欢迎蜜蜂的光临,并且把⾃⼰最好的花蜜送给蜜蜂,作为对他授粉的酬谢。

其中只有⼀朵桃花,舍不得给蜜蜂⼀点⼉花粉。当蜜蜂飞到他的花蕊⾥,他便⼤叫⼤骂:“去!去!去!你们这些讨厌的家伙,别想从我这⼉得到⼀点好处。”并且拼命摇动着树枝,把蜜蜂赶跑了。后来,所有的桃花都结出了硕⼤的桃⼦,只有这朵桃花可怜地凋谢了。⾃私和吝啬不仅失去了朋友,同时也毁掉了⾃⼰。1.在括号⾥填⼊恰当的词语。(6分)()的桃⼦()地凋谢欢迎()()的蜜蜂()地跑⾛摇动()

2.⽂中画线的句⼦应该读出的语⽓。(2分)

3.⼩桃花不但失去了朋友,⽽且毁掉了⾃⼰,是因为。(2分)

4.最后⼀个⾃然段中的“朋友”指。(2分)5.把⽂中最喜欢的句⼦⼯整地抄下来。(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