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考》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授课教师:宋俊阳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我执教的内容是《数学思考》第一个内容“几个点可以练成多少条线段”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记录、归纳,得到解决“几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这类问题的方法。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课前三分钟我采用故事导入,教会学生比较长的连续自然数的加法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规律性能解决很多复杂的数学问题,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导入我创设握手的情境引发思考,20个人每两个人要握一次手,一共需要握多少次手的问题,让学生感觉问题比较复杂。从而引入课题,并出示标杆题,让学生解决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的这个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来寻找规律。在寻找规律时,我先让学生自主动手,让学生发现去画比较麻烦,也不容易看懂, 从而再次化难为易,从两个点开始寻找规律。学生通过填表观察每增加一个点后增加的条数和总条数数字间的规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出一个简便的计算方法。从而达到学习目标。然后再进行类比训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从而再回归到课前握手问题。学生很快就能用寻找到的规律去解决这个问题。拓展延伸部分我选用了教材练习,让学生去自主寻找规律。拓展学生思维。
二、课堂中存在的不足
1、课前准备任不够充分,在重难点突破时,方法单一。在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时,教师讲解过多。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未得到好的培养。让学生动手、讨论不够充分,如在作图时,教师怕学生操作过慢影响教学时间,因此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体验。再如寻找规律时,学生讨论时间过少,引导不够,导致讨论后认没有好的结果。
2、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课前我计划让学生观察表格,从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去验证。结果在引导填表操作时没有大胆放手给学生去做,结果在合作时没有明显的效果,导致讲解点拨过多,学生合作能力未得到很好的培养。
3、作业设计单一,贴近生活的较少。本堂课我已解决20个人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几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的问题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可是像这类知识还可以解决生活中许多问题,如组织比赛,几个队参加需要多少场比赛等等,但我把思路放在了让学生明白复杂的数学问题要化难为易去寻找规律,导致拓展延伸时,不是此类规律的问题,学生就不能去解决。同时也导致此类问题巩固不到位。
三、改进措施
1、加强课前准备。在课前的准备除了熟悉好教案,更应该注重细节问题。如这个问题学生能否回答,这个活动学生操作是否有利,能培养学生什么方面的能力等等。细到小黑板放在什么位置,小黑板是否有错别字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注意,上课时才发现后则会影响到这个课堂的流畅性。
2、加强对大姚教学范示标杆教学课堂实践,在实践中,紧紧围绕核心理念。充分利用
集体备课教案,课前进行二次备课,课后及时撰写教后反思。不断总结得失,逐步提高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3、多钻研教材,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为每一个知识的学习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组织好的学习活动,让枯燥的课堂通过活动活跃起来,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我在课堂教学能力上又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通过议课时各位教师的意见及建议,我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完善。提高课堂效率。
2012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