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
一、设备13.1 目的
本章对A1级、A2级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使用的设备质量控制内容和基本要求作出规定,以保证设备完好并正常运行。13.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设备质量控制的一切质量活动。13.3 职责
13.3.1 设备质量控制实行设备责任人负责制,并接受质保工程师的监督检查。
13.3.2 设备质量控制系统由生产科设备组归口负责,各部门予以配合。13.3.3 设备使用人对日常使用维护保养负责。13.4 控制要求
“设备和检验与实验装置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程序”见图13-113.5 设备管理
13.5.1 设备管理工作由设备组负责,组织编制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设备台帐,建立设备档案,做好设备的购置,安全使用监督及设备事故分析处理等管理工作。
13.5.2 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保养、调拨、迁移、修理、报废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按公司标准Q/HL20401-2012《设备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
13.5.3 无损检测设备管理按公司标准Q/HL20812-2012《无损检测仪器的使用、维护及周检制度》的要求执行。
13.5.4 设备必须完好,并设置设备标牌,内容应包括设备名称、设备固定资产编号、专管人和完好状态等。
13.5.5 设备的使用部门必须对设备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检查内容包括:外观检查,零部件是否齐全、完好,设备是否清洁、润滑、紧固及防腐,设备能力能否达到铭牌要求,检查由生产科负责组
织。
13.5.6 设备使用部门必须每月向生产设备科上报设备完好率检查表。13.6 设备的购置
13.6.1 设备的购置选型,应遵循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和便于管理、使用和维修的原则。其技术论证和购置计划须经生产设备科审批。
13.6.2 大型关键设备到货后,应由设备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设备进行清点验收和试运转,使用单位必须在试运转合格、制定出操作规程后,方可投入使用。
13.7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
13.7.1 主要设备实行专管、定人、定机上岗,公用设备应由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报设备科备案。设备操作人员须经技术培训考核后方可上岗,并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
13.7.2 操作者对其操作的设备及附件负责管理和保养,应熟悉其结构、性能和操作方法,明了“三好” (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润滑五定” (定人、定质、定时、定点、定量)和“三级保养” (例保、一保、二保)的内容,遵守设备操作规程。
13.7.3 实行三级保养制和维护专责制,使设备保持清洁、润滑、安全、完好。
13.7.4 设备管理员按设备类别编制设备安全使用守则,并悬挂或张贴在设备旁墙壁上。
13.7.5 设备管理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与考评,并作考评记录。13.8 设备的检修
13.8.1各部门应根据在用设备的现状,严格做好设备保养工作,设备科应根据在用设备的现状与生产情况,编制年度设备保养和大(中)修计划、设备责任人审核报主管领导批准实施,按期做好二级保养的扩展以及设备的项修、大修工作,并及时做好修理记录入档。
13.8.2 设备大修竣工后,由设备科组织有关人员共同交接验收。交接时,必须做到达不到质量标准、无检验合格证明、无保用日期、无修理
竣工技术资料不验收。
13.9 设备事故的分类、报告、分析和处理
13.9.1 设备事故的分类原则和处理程序按公司标准Q/HL20401-2012《设备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
13.9.2 设备事故发生后,应保持现场及时逐级上报。同时在调查结束后,应积极组织人员抢修,尽快恢复生产,按照事故的类别,召开不同层次的事故分析会,根据“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分析,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必要时应追究部门领导的责任。13.10 设备台帐和档案
13.10.1 设备应分切割设备、成形设备、焊接设备、起重设备、金加工设备、无损检测设备、理化设备等类别进行台帐登记。
13.10.2 设备应建立档案,设备档案的有关要求按公司标准Q/HL20401-2012《设备管理制度》第13章的规定执行。13.11 本章引用的支持性文件
Q/HL20401-2012 《设备管理制度》
Q/HL20812-2012 《无损检测仪器的使用、维护及周检制度》13.12 样表、卡清单
HL/SB-1 设备台帐
HL/SB-2 设备维修计划表HL/SB-3 设备维护记录HL/SB-4 设备购置申请书HL/SB-5 设备开箱验收单HL/SB-6 设备试车监定记录表HL/SB-7 设备移交生产使用单HL/SB-8 设备完好情况检查记录HL/SB-9 固定资产设备卡片HL/SB-10 设备报废申请书
二、计量13.1 目的
本章对A1级、A2级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使用的计量器具质量的控制内容和基本要求作出了规定,以保证传递的量值可靠准确。13.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计量质量控制活动13.3 职责
13.3.1 计量质量控制实行计量责任人负责制,并接受质保工程师的监督检查。
13.3.2 计量质量控制由计量室归口负责,生产部门、采购部门予以配合。
13.4 控制要求
“设备和检验与实验装置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程序”见图13-113.5 计量管理活动
13.5.1 依据计量法律、法规要求,制定计量管理制度以保证仪器、仪表、量具等在计量有效期内使用,具体要求按公司标准Q/HL20701-2012《计量管理制度》第6节、第7节要求执行。
13.5.2 计量检定人员经有关法定计量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并配备相应经考核合格的标准器开展工作。
13.5.3 应有完整的量值溯源图(或表),建立企业计量标准室,并经法定的计量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对企业计量器具开展量值传递,保证单位
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
13.5.4 技术标准、技术和管理文件、质量记录报告,产品铭牌,包装标志等,均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13.6 计量器具的管理
13.6.1 计量室应建立单位计量器具台帐,台帐上应注明计量器具的统一编号、器具名称、型号规格、测量规格、测量范围、精度等级、出厂编号、检定周期、检定日期等。
13.6.2 计量室负责建立计量器具的技术档案,妥善保存计量器具的检定证书,检定证书应至少保存四年。
13.6.3 对新增计量器具或计量器具的类别、检定周期等需要变更时,计量管理员应将变更内容及时记入台帐。
13.6.4对损坏或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经确认无法修复或不能使用的,计量管理员依据“计量检测设备降级、报废审批表”通知专管人,并将不合格器具收回,办理报废手续,不准流入施工或检验过程中继续使用。对暂时无法收回的应贴上“禁用”标签。13.7 计量器具的选用和采购
13.7.1 产品制造所用计量器具的选用由有关部门根据实际需要提出计量器具需求计划,经生产设备科审核后报供销科进行采购。
13.7.2 供应科在采购时应选择具有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的厂家,其生产的计量器具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和CMC标志,并符合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13.8 计量器具的使用和维护
13.8.1 领用计量检测器具,领用者凭使用部门负责人及计量管理员签字的“计量检测器具领用单”至仓库领取,检测器具领用后到计量管理员处编号、标识、登记。
13.8.2 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由检定人员负责帖上分类合格标签。
13.8.3 使用者在使用前应明确测试任务及要求的准确度,选用具有“合格”或“准用标签的计量器具”。
13.8.4 计量器具出现故障后,使用部门应及时通知计量管理员,由计量
管理员出具送修通知单,使用部门根据送修通知单送修,维修后的计量器具使用前必须重新进行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13.8.5 计量器具的保管和使用环境应符合该计量器具的要求。
13.8.6 计量管理员要认真做好计量器具的日常巡检工作,并做好巡检记录。
13.9 计量检定校准
13.10.1 计量器具管理由计量室负责,编制计量器具管理台帐,制定计量器具分级管理方法和周期检定(校准)计划,对计量器具实行统一管理。
13.10.2 计量检定校准应按公司标准Q/HL20701-2012《计量管理制度》第6节规定执行。
13.10.3 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自行检定应合理确定检定周期,对不能自行开展的检定计量器具,送有资格对社会开展检定的机构进行检定。13.10.4 计量器具实行标志管理,标志应写明检定单位或检定人员和有效期。计量器具标志(合格绿、准用黄、停用红)应符合JJG1021-90的要求。
13.10.5 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应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并作出明显标志。经再次检定合格后,才能
重新投入使用。
13.10.6 计量器具的维护、保养、保管应按公司标准Q/HL20701-2012《计量管理制度》第7.4节,第7.5节规定执行。13.10 记录档案
13.10.1 计量器具的记录档案应按年度送归档案室保存。13.11 本章引用的支持性文件
Q/HL20701-2012 《计量管理制度》13.12 样表、卡清单
HL/JL-1 检验和试验装置管理台帐HL/JL-2 检验和试验装置检定计划表
图13-1 设备和检验与实验装置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程序图
采购计划
1. 规定性条件必备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2. 新型高科技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3. 企业发展需要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
设备选择
1 供应商评价 2 设备质量评价 3 设备性能评价
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采购
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安装调试
1. 安装基础、环境2. 安装调试人员素质3. 资料建档
需检定的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
验收、台帐
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使用
1. 制定操作\\维护\\检修规程2. 设备专人操作、专人管理3. 设备使用管理
计量校准鉴定
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维护
1. 日常维护2. 定期维护
3. 特殊设备特殊维护
做校准检定标识制定周期检定计划确保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大修
1.设备问题鉴别
2. 大修计划、工艺
大修验收
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事故
1. 事故分析处理(三不放过原则)
2. 设备事故鉴别处理(维修、大修、报废)
报废
1.设备鉴别 2.报废审批
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