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职语文 我的母亲优秀备课 word版

中职语文 我的母亲优秀备课 word版

来源:微智科技网
课 题 班 级 教 学 目 标 我的母亲 课 型 授课时间 新授 □复习 □讲评 第1、2课时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母亲平凡伟大的一生,学习劳动人民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秀品质。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讲授法 讨论法 □案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实验法 探究法 自主学习法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能告诉我这世上对你最好的那个人是谁吗?是呀,是妈妈。我们每个人都在妈妈编织的爱的摇篮里长大,我们的血管里流着妈妈的血,我们的言行中有妈妈的教导和叮咛。不管我们长多大,走多远,都会感念母亲的深恩,不管她在身边还是在远方,我们会记得,记得她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记得她给我们的点点滴滴的影响,因为妈妈永在儿女的心中……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今天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回忆我的母亲》,让我们一同走进伟人朱德的情感世界。 (二)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 (三)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党、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授予国民军上将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元帅。位居十大元帅之首。(1955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2.写作背景 朱德的母亲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教学意图 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了解母亲平凡伟大的一生,学习劳动人民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 教 学 过 程 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本文最早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日报》上。 3.文体常识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 (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回忆录具有如下特点: (1)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有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2)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3)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4.读准重点字的读音。 韶(sháo)关 仪陇(lǒnɡ) 祖籍(jí) 妯娌(zhóu li) 溺(nì)水 私塾(shú) 佃(diàn)农 横蛮(hènɡ mán) 勉强(qiǎnɡ) 和蔼(ǎi) 不辍(chuò) 管束(shù) 5.重点词语注释 好劳动:劳动好手。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的剥削、压迫穷人。 聊叙:姑且谈谈。聊,姑且。 不辍:不停。 慰勉:安慰勉励。 6.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根据倒叙—顺叙—倒叙把文章划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部分(1)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2-15)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16-17)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四)研读课文 1.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本段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2)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是: 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 (3)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 (4)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2.阅读课文第2-13自然段。 跳读课文,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思考:这些时间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品质? 时间顺序 母亲经历的事情 母亲的思想品质 作者小时候 “好劳动”、“整日劳碌着” 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 顽强的优秀品德。 15—1900 退佃、搬家和天灾、没有灰心,反感为富不仁者 坚强不屈、朴素的阶级意识 1905 节衣缩食,供“我”读书 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 1908 支持和慰勉“我”参加 深明大义 1919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热爱劳动 1924—1927 支持一家人生活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1937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支持、期望成功 1944 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热爱劳动、勤劳一生 3.思考:母亲有哪些高尚品质,文中哪些段落分别体现了这一品质? (1)勤劳(第4、5、13段) (2)俭朴能干(第6、12段) (3)宽厚仁慈(第7段) (4)坚强(第4、8段) (5)有远见、送子读书(第9段) (6)同情,支持(第10、12段) (五)齐读第14、15段。 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 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 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 (六)阅读16、17自然段。 1.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 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 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 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家以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七)深入研讨 1.细读下面的句子,用心体会这一特点。 (1)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将“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与“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对比着平静道出,表现出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2)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儿子做了总司令,母亲却依然做农妇,这是一件颇为感人的事。作者将这件事不经意地道出,并用最简单的话说明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母亲“知道我们党的困难”,平铺直叙中,母亲同情、了解的形象跃然纸上。 (3)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以让人震惊的事实“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来说明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这样的话语虽无溢美之词,但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却十分生动感人。 (4)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以可感的形象“强健身体”、“勤劳习惯”等表达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真切,真实,真挚。在虚实结合、实实在在的叙述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深深敬爱和怀念之情。 (5)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生活中,人们表达对亲人的感情都是无须多修饰的,同时又是最生动的。此段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以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深切。 2.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日常小事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按时间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3.本文采取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采用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作用? 倒叙、顺叙。 作用:使文章的脉络清楚,内容的安排极其自然。 (八)归纳本文的主旨。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继续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九)本文的布局特点: 1.以时间为顺序,点面结合,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 2.围绕中心选材恰当。 3.详略得当。 4.前后照应,过度和衔接自然。 (十)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朴实,但是更难得是它朴实中的真情实感。 (十一)拓展延伸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很重视感恩报德,你能举出一个有关的成语(或谚语、格言、诗句、故事等)来吗? 成语:感恩戴德、感恩图报、结草衔环、一饭千金、寸草春晖。 谚语、格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义。 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故事:白蛇传;老人结草;黄雀衔环。 (十二)课堂小结 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头绪繁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 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1.回忆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以及坚强不屈的性格。 2.写母亲同情和支持作者参加。 3.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思的决心。 作业设置:1.抄写本课词语。 2.小作文:母亲二三事 备注: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