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永州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永州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微智科技网
农村经济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12期

永州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何哲杨旭初陈选平卢作斌‘

(永州市茶叶研究所,湖南永州425028)

摘要永州作为湘茶的重要产区,产茶业历史悠久,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本文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分析了永州市茶叶产业发展现状、潜 力及瓶颈,提出了永州茶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茶产业;现状;对策;湖南永州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9)12-0240-02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Tea Industry in Yongzhou City

HE Zhe YANG Xu-chu CHEN Xuan-ping LU Zuo-bin *

(T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Yongzhou, Yongzhou Hunan 425028)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roduction area of Xiangcha, Yongzhou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 growing scale of planting.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potential and bottleneck of tea industry in Yongzhou City,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Yongzhou tea industry,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Key words tea industry ; current situation ; countermeasure ; Yongzhou Hunan

茶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还是修心养性的健康饮 料111。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为切实掌握茶叶产业 在永州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为发展茶产业制定有效措 施,2018年下半年,永州市茶叶研究所联合市相关部门深 入全市各县区,以实地走访和座谈的方式对永州茶叶产业 进行了深人调研。

1

永州市茶产业发展现状 1.1种茶历史悠久

烟雨、九嶷等10多个地方性品牌。

和茶企顺时应势,积极探索茶旅文化融合发展,不 断拓展延伸产业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江华瑶茶文化产业

园荣获2017湖南茶叶“十佳茶旅景区”。自然韵黑茶科技公 司打造全国最大的万亩有机观光茶园,建设年产1.5万t边 销茶和7 500 t高档黑茶生产线,开发茶饮料、茶保健品等, 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双牌将阳明山旅游与竹下采茶、丹崖赏 茶、花间品茶相结合,挖掘塔山婆婆、七祖等传说与野生茶 资源,营造“禅茶一味”,形成茶园+旅游发展模式。蓝山投入 2 000多万元开发百叠岭茶园、霞客古道和高山平湖等自然 风光,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

1.4茶叶研发投入情况

永州种茶历史悠久,素有种茶、制茶、饮茶之风。据湖南 省博物馆考证,江华苦茶就是上古时代的“苦荼”,距今已有 2 500余年历史,柳宗元曾写下《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 赠酬之以诗》高度赞美这一原生古茶%永州市双牌境内塔 山婆婆殿是全省少有的以茶命名的寺庙。

1.2种植规模与生产情况

由于设备陈旧及缺乏新型专业人才,永州市茶叶加工主 要停留在传统工艺阶段。湖南省福田茶场依靠自身优势,成 立了永州市第一个茶叶专业研究所,组建了生化质检实验 室、感观评审室等科研平台,与湖南科技学院、湖南省茶叶 研究所共建科研平台,合作开发茶多酚、茶保健品,推动茶 叶精深加工及产品增值。宁远县与湖南农业大学签订 了战略合作协议,江华县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建立了产学 研合作机制。

2

永州茶产业发展潜力大2.1气候优越,适宜优质茶叶栽培

永州作为湘茶主产区之一 12017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 0.99万hm2,投产面积0.49万hm2,年产干毛茶3 395 t,产值4.9亿元。其中名优茶总产量1.2 t,产值1.26亿元。全市 丨〇〇〇亩规模以上茶叶生产基地13个,省“十三五”农业现 代化发展规划品牌茶叶优势区域重点县2个,创建省级茶 叶特色产业园5个,国家茶叶标准园3个,市级茶叶标准园6个0

茶叶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茶叶龙头企业从无到有,由 弱变强。2017年全市生产加工企业和合作社31家,其中省 茶叶龙头企业4家,市级茶叶龙头企业3家。企业茶叶生产 基地面积0.37万hm2,加工厂房面积6万m2,生产线44条, 年生产能力6 705 t。

1.3品牌培育和产业延伸情况

永州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山地面积大,山岗盆 地相间分布,山体切割强烈,溪谷发育,光照充足,雨水丰 沛,四季分明。现有茶区多为红、黄壤,土层深厚,酸碱度适 中,有机质丰富,多数富含钙、镁、钾、磷和微量元素,肥力较 高,特别是富含硒元素'

例如,江华苦茶鲜叶多酚类含量达39.31%,水浸出物 达48.50%,制成的红茶内质汤色红艳,滋味醇厚耐泡,金圈 厚,还有特殊的花香和地域香,其品质可与国内外优质红茶媲美。

2.2野生茶资源丰富,品质上乘

全市茶叶企业注册了 14个商标,先后创建了江华苦 茶、百叠岭银毫、自然韵黑茶、塔山婆婆茶、七祖禅茶、香零

基金项目永州野生茶资源调查及产业化开发可行性研究;野生茶红

茶加工工艺研究与应用。

作者简介何哲(1963-),男,湖南永州人,高级农艺师,从事茶叶工艺

及技术推广工作。*通信作者

永州地区的金洞、双牌、道县、宁远,及零陵区的黄江 源、大木源、小木源等高山林区大量分布着野生茶%江华苦

收稿日期2019-03-12

240

何哲等:永州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茶种群原产于南岭山脉,大量分布于九嶷山和萌诸岭,以江 华县的二岔河、码市、湘江、具江、大圩、河路口、蓝山的百叠 岭、黄茅岭、火市等地最多。永州野生茶富含多酚类及水浸 出类物质,制成红茶汤色红艳耐泡,滋味醇厚,金圈厚,拥有 特殊的花香和地域香味,适做高档红茶。2.3经济效益好

从本次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茶叶的亩产经济效益高 于油茶、花生、果蔬等其他大部分经济作物,且茶叶储存时 间长,易于深加工,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此外,在野 生茶开发过程中,直接采用野生茶鲜叶加工,既可以节约劳 动力和管理成本,山区村民也可通过采摘野生茶增加收入 来源。

2.4扶持

近年来,永州、市高度重视茶产业特别是有机 茶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茶叶产业的意见》(永政发 〔2014〕20号)、《永州市有机茶叶发展总体规划(2015—2020)》, 增加了市本级财政经费和科研创新经费支持力度,加大了 茶园开发和提质改造的补贴力度,永州将成为湖南茶业的 主产区。

2.5配套资源丰富

目前,永州市交通条件较为发达,境内有零陵机场、洛 湛铁路、湘桂铁路,高速公路网络纵横,为茶叶产业发展提 供了便捷的物流;永州市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足;依托 福田茶场成立了永州市茶叶研究所,产品研发能力进一步 增强;近年来,永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区域旅 游、乡村旅游热不断升温'给茶文化、茶主题旅游休闲功能 区的发展提供了消费市场。2.6 “一带一路”建设带来重大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茶叶生产、消 费区域,共同构筑起涵盖4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永州市位 于湖南西南部,毗邻两广,是东盟进入湖南的第一站,也是 对接东盟的“桥头堡\"。永州市可充分抢抓“一带一路”建设 重大机遇,将永州市的优质茶叶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走向国际市场。

3

制约永州茶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原因 3.1产品标准不高

永州茶叶加工企业和合作社在种植、病虫害防治、生产 设备及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病虫害防 治方面,部分合作社还使用农药化肥。在生产方面,20多家 制茶企业设备陈旧老化,生产加工能力不足,生产工艺参差 不齐,与茶叶清洁化、标准化生产仍存在较大差距。例如,由 于生产能力不足和标准生产认识不足,部分采摘回来的清明 茶错过杀青、炒制最佳期,同一批茶叶色香味不一致。资格 认证方面,仅江华苦茶荣获地理标志商标,仅有5家制茶企 业进行了无公害认证,2家进行了绿色认证,4家进行了有 机认证。

永州茶产业产品标准不高的原因主要有:标准化生产 意识不强;行业缺少沟通。虽然于2014年成立了永州市茶 业协会,但至今无经费、无办公场所,无专职人员,协会名存实亡。

3.2品牌缺乏竟争力和内涵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31家企业有43个不同品牌,但一 些品牌未打开市场,品牌茶主要依靠上门收购或在本地销 售,对外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很多品牌缺少内涵、缺少管理、 缺少升级,而且,和企业在广告营销、电商销售、参展推 介等品牌建设上积极性不高。

3.3茶企普遍融资难,后劲不足

目前,除极少数茶企从土地流转平台租用山地可 抵押贷款外,绝大多茶企是自行流转农户山地种植茶叶,无 法办理林权证和不动产证,用于设备更新和扩园的资金不 足,茶企发展力不从心。

4

对策

4.1应加强茶业发展科学定位与规划

建议市牵头组织农业委、、林业局、科技局、

茶叶所等相关职能或技术部门组成永州茶产业调研小组, 对全市地方茶种质资源分布、茶产业现状、茶历史文化进行 一次全面深入的调研考察,对未来茶产业的发展科学定位作 出总体规划|71。永州茶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是茶产业提质 增效,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市场导向,坚持传承创 新,坚持互利共赢,提升品质,占据品牌市场。

4.2推广“公司+基地+农户”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永州市的茶叶龙头企业少,大部分茶农分散生产、分散 加工、分散经营,小而散、小而全的问题比较突出,可采用 “公司+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即能提高双方经济效益,也能 提升茶叶加工品质,减少茶叶市场风险[8]。

4.3重点发展本地茶、高山野生茶及红茶产业

野生茶是没有经过人工栽培驯化,存在于天然林中,与 普通栽培茶种有亲缘关系的茶组植物。永州地区野生茶富含 多酚类及水浸出类物质,开发价值极高。永州市茶叶研究所 通过野生红茶加工工艺与应用课题研究,成功地解决了野 生红茶涩味太重的问题,能顺利加工出醇厚甘爽的高档茶。

4.4加强公共品牌建设

依托永州茶叶地域特色及底蕴文化,加强茶叶质量和品 牌建设,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力打造“永州野茶”“林下 茶”或“永州红”等区域公共品牌,申请地理产品标志,开拓 市场。

S参考文献

[11张帆,谢念祠,杨文波,等.益阳市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m.茶叶通 ift,2018,45(3):52-55.[2]唐桂林.永州茶业史考[J].茶叶通讯,1998(4) :43-44.丨3]郑少华,薛晨.湖南省茶叶品牌建设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23):100-102.

[4]安徽农学院.茶叶生物化学丨Ml.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5]赵雨云,何哲,尹剑华,等.永州市无性系茶树良种引种栽培研究[J1.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 11) :45-46.[6J卢作斌,何哲.湖南福田茶场拓展城郊茶旅融合发展的对策[J].茶叶

通讯,2018,45(1):59-61.

[7]安徽省茶业学会2012年工作报告丨C]//安徽省茶叶学会.安徽省茶叶

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茶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集.六

安:安徽省茶叶学会,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2012.

[8】邢倩倩.茶叶质量安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丨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云 南省.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 论文集.昆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中国科学技术 协会学会学术部.2014.

2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