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作文热点素材时评汇总——藏族最美男
孩丁真
如此动人的丁真为何只能有一个
马保国和丁真都是近期的现象级网红。马保国是被打翻在地的“武术大师”,在以一种负面的形象走红后,他看到其中的商业价值,宣布进军影视界……丁真则是被人发现的理塘少年,骑着马,无忧无虑地疾驰在山地间。他被拍成视频发在网上,瞬间拥有万千粉丝。
单纯把网友围绕马保国制作视频看作是“审丑”,可能并没有抓住要领。马保国以及彻底沦为笑柄的“武林”,其实是一种虚无。当人们在嘲笑他的时候,其中也有对过度消费文化的厌倦。
丁真则是马保国的反面。他被塑造的形象表现了纯粹的美好。对都市人来说,丁真是透明、纯净的,却又是坚硬、难以消化的,人们在他面前,感到了对“复杂”的某种惭愧。人们对他的态度是矛盾的,尽管丁真已经20岁,媒体还是称他为“孩子”“少年”,人们一边炒作,一边呼吁保护他;一边想着如何开发“丁真”的商业价值,一边呼吁不要打扰他的生活。最后,把这么一个单纯的“少年”送到县里的企业,大家也一起赞美这是最好的安排。
何以发生这种现象?这也许是因为在现代商业社会,已经很难出现一个像丁真这般年纪却还有如此纯洁目光的人了。丁真到成都参加一个商业活动,结果因为“不适应成都的气候”,早早回到理塘县去了……丁真不适应成都的气候,这想必不只是自然气候,更有让人感到压迫的都市性,这些我们早已习惯的商业社会现象,却给丁真造成了某种惊吓。
在理塘,像丁真这样长相的青年一定有很多,但是,如果哪个公司想再接着推出另一个,一定不会再红了。因为现代人如此这般的心动,注定有且只能有一次。丁真不只是那个在理塘蓝天白云下骑马的少年,也是一个人们创造的形象。真正的创造只能有一次,接下来模仿他的,只能算是“复制”。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这个形象是否被“商业化”。尽管各大平台拉上丁真,为他开账号,但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商业考虑。丁真发出第一条微博,就拥有很多粉丝。但是,所有平台都应该知道,人们关注他,恰恰是因为他是商业化的反面。他的出现,其实代表着人们的某种反思:互联网上的商业化,是否已经过头了?
丁真的“新单位”、当地文旅负责人说丁真暂时不接商业活动,赢得了所有人赞誉。人们希望丁真能成为某种例外:能不能有不被商业化的“流量”?人们的目光和美本身,是否可以不必变现?人们当然也希望丁真能够过上更好的生
活,通俗一点说,也希望他能够有钱,但是他打动人心的那种美的力量,是否能够保持?
人们发现丁真,也就是“捕获”了他。这是一个悖论。当人们想了解他,把他纳入一个体系(网红)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消灭他”。当下,可能是丁真最具魅力和“价值”的时候。随着他熟练掌握城市的商业语言系统,当他再到成都,安心地吃火锅、看熊猫、到KTV玩耍的时候,那个单纯的丁真还能存在吗?对我们而言,在丁真闯入商业社会的一瞬,也就是此刻,可能正是我们反思商业文化的机会。
“保护”丁真意在为成长积蓄更多力量
12月2日,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丁真再次出现在媒体面前。作为理塘旅游形象大使的丁真不仅展示印刷藏经,还推介了家乡旅游,表示自己正在努力学习汉语。
因为一段不到10秒的短视频,20岁的藏族男孩丁真走进公众视野。签约当地国企、担任家乡旅游形象大使、多地在社交平台上演“抢战”,丁真的命运从此改变。与此同时,围绕丁真的话题也在不断占据热搜排行榜。毫无疑问,这个藏族男孩的走红已成为“现象级”事件。
丁真为什么这么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角度。有人被男孩的颜值和外表所吸引,也有人说男孩的纯真笑容和清澈眼神富有感染力。颜值、外表等或许是网红的“必杀技”,但除了这些,丁真对家乡的爱也特别让人动容。
在央视的画面里,丁真说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红的,“但出了名很高兴,很高兴可以做很多关于家乡的宣传工作”;在12月2日的现场,丁真唱起了仓央嘉措的情歌,“洁白的仙鹤,请借我一双翅膀,我不会远走高飞,只到理塘转转就回”……家乡在这个男孩心中的分量,每个人都能真切感知。丁真的纯真,肯定不是装出来的。
成为网红的丁真已经为家乡做出了贡献。有数据显示,在丁真走红之后,旅游平台上围绕“理塘”的搜索指数上升了620%,比国庆期间翻了4倍,甘孜机票的预订量也超过了五成。
而随着丁真的走红,一个话题也在逐渐发酵:这个纯真的男孩能否避免被过度消费?甚至有人在大声疾呼“别让名利污染了这个藏族小哥”。
提出类似问题者应该都是善意的。但假若因为这些担忧,就主张把丁真雪藏起来,不仅未必真对丁真本人有利,而且也有悖于丁真要为家乡做些事情的初衷。作为偏远地区,理塘乃至甘孜要发展旅游、发展经济就必须在公众那里保持一定的热度,适当的曝光率显然不可或缺。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地对丁真的安排,不能不说是把握了较好的分寸。 网红的忙碌众所周知,成为当地国企一员的丁真在忙些什么?媒体报道,其所在公司为丁真安排了学习计划,丁真目前首要任务还是学习,同时还会拍摄一些短视频、经营社交账号。公司负责人表示:“有很多节目都在邀约丁真,但他暂时不接受采访和节目邀请。”
为什么这样安排?公司负责人透露,当地有指示,要保护理塘牧民的孩子,不过度受到网络吹捧还有网络暴力的影响,“希望这个孩子和正在起步阶段的理塘旅游一起共同成长”。
这样的安排为什么值得称赞?很简单,丁真不可能永远戴着网红的光环生活,甘孜文旅要永久保持热度也不可能始终指望一个意外走红的男孩。
如果某一天,丁真不再是网红,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健康、快乐、充实,也要有基本的物质条件,相信这是当下所有喜欢丁真的人们的真诚愿望。而要确保这一点,学习就是丁真必不可少的功课。
目前汉语表达水平、辨识能力不够好的丁真在学习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在起步的理塘旅游同样需要在“丁真热”中保持一份清醒。有了这样的清醒,就会越过喧嚣的表象,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为成长积蓄更多力量。
旅游推介,何须抢别人家的丁真
这几天,来自四川理塘县的20岁小伙丁真火了。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报道,被称作“甜野男孩”的丁真,以其清澈的眼神,纯真的笑容,征服了许多人,成为当地旅游经济的最佳代言人。
有趣的是,丁真走红之后,还引发了一场“抢战”。很多网友一开始以为丁真是人,纷纷表示好想去。而丁真也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是拉萨,当地媒体微博就打出了“我们在等你”,着实抢了一波流量。云南、陕西、湖北等地也不甘示弱,纷纷打着丁真的旗号,借势推介当地旅游资源,好不热闹。
蹭热点,抢流量,这些做法并不出奇。各地虽然都是在蹭丁真的流量,不过仍然是一派和谐,“吃相”并不难看。各地通过这种正向的竞争,既推介了当地旅游资源,也突出了自己的工作亮点。这种萌萌的推介方式,看来也没让网友反感,相反让很多网友欣赏了各地的大好风光。有网友表示,“这波宣传,满分”。还有网友说,这才是“网红”最好的打开方式。
尽管如此,也要看到,丁真热的最大赢家仍是四川理塘文旅部门。据悉,丁真带热的理塘,网上热度大涨620%,成为今年异军突起的一匹“黑马”。相信许多通过丁真了解甘孜旅游资源的网友,会把到当地打卡当做一个旅游计划。至
于其他地方,除了在网上蹭蹭热点,涨点粉,可能真的没啥了。丁真并不能真给其他地方“带货”,他能帮忙的,也就是为大家贡献一个热门话题。
也就是说,蹭别人的热点固然能带来一些流量,却未必是当地旅游推广的最好打开方式。要想让更多人了解当地,吸引更多人去旅游,恐怕还得有自己的抓手,用自己的实力说话。
首先是,各地要有“真货”,而不能只靠嘴上吹吹,否则不止是骗流量,还可能让到当地旅游的呼上当。一个地方的旅游资源,无论是人文资源还是自然景观,都是需要挖掘和管理的,要开门迎客,就要先把“庭院”打扫干净,收拾妥当。否则,你让网友去看个啥?
再者,要培养自己的“网红”和“超话”。在这点上,近日同样走红的昭苏县女副贺娇龙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视频中,这位女副身披红斗篷,在雪地上策马奔腾,为当地旅游项目代言。这段视频让人看了赏心悦目,与当地作为”天马之乡“的旅游资源非常契合,自然而然成了热门话题。贺娇龙还在抖音上宣传旅游项目和推广当地农产品,效果也很不错。
其实,很多地方都有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只要精心打理,精准推介,借助网络注意力经济的力量,就不难推出自己的“网红”。蹭别人家的网红,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依托自身优势,打造自己的网红,才是吸引流量之道。
“抢丁真”大战背后,是一颗颗热爱家乡的心
藏族理塘小伙丁真因一段7秒视频火了起来,掀起了现象级的围观和点赞,冲上了话题热榜。纯真的笑容、俊朗的面容、挺拔的身姿,尤其骑上一匹白马在草原驰骋的飒爽英姿,更是让无数守在屏前的人向往和憧憬。可以说,丁真的火爆,契合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因此方能成为磁吸人气流量的“收割机”。
更难能可贵的是,丁真并没有像其他网红一样,加入所谓娱乐公司,好好利用“火爆”起来的光环效应,而是投身于理塘县国资委下属的一家国有公司,成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的旅游大使。有人说,“最美的灵魂不是从贫困家乡走出去,而是让贫困家乡走出去”。为家乡代言,为旅游宣介,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可以说,丁真印证了他名字里的一个“真”字,内心追求和精神信念之“真”,远非钟爱他的粉丝冠之以“草原王子”的标签可比。
也正是这段理塘旅游的宣传片,闹出了一场全民加入的“抢战”。丁真骑着心爱的小马“珍珠”,在壮美的雪域高原上驰骋,雪山、高原、白马、少年,引发无数观众“竞折腰”。可能是诸多元素的固化感,烘衬出了“藏族少年就在”的集体潜意识。四川发布率先进行了“澄清”,《日报》也加入了“蹭热点”的队伍,“诚邀丁真来”,之后云南、山东、湖北、陕西、青海、黑
龙江等各地旅游部门也纷纷发出了邀请,就连丁真本人为了宣誓“自己的属性”,特意抱着大熊猫玩具拍了一张图片,表明“我的家真的在四川”。
这次“抢丁真”大战,被称为“世上最和谐的一次大战”,让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个一地方,都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某种特定的情感。起初,谁也不知道为何大家对这种典型的蹭热点、蹭流量会有莫名的珍惜与好感。有网友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真谛,“抢丁真背后,是脱贫攻坚、国计民生、全面小康”。
是啊,丁真如同每一个家乡的少年、自家村里的男孩,他单纯的笑容、爽朗的性格、奔驰的纵情,让我们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看到了自己家乡的美丽与魅力。丁真的出现,承载着一个人期待改变家乡的梦想。为了这份家乡之情,每个人、每个单位、每个地方都形成了内心共鸣与情感同振。
丁真之所以走红,谁也说不清楚,谁也不能在此问题上拿出肯定答案。但是,每一个如同丁真一样想为家乡代言、想建设家乡的少年,他们需要一个机会、一个窗口,去推介家乡和村寨,进而让中国人民都记住“它”。
一夜爆红的草根明星:流量是变现还是变扰
11月11日,于新伟在北京星光影视园a3演播厅唱了一首《一剪梅》,因其低沉又有磁性的嗓音获得了“挑战成功”。于新伟是一名养鸡农民,同时也是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守山大叔”,在半个月前,凭借着《再别康桥》的诗朗诵视频登上了当天抖音热搜首位,自己的粉丝数也开始急速上升。出名后开始尝试和电商主播连麦互动带货,结果到货时发现实物和视频上的不一样,便对购买商品的粉丝进行退款,于新伟觉得依然有愧于粉丝,内心一直耿耿于怀很久。
一夜爆红顺势而来的是大量的关注,流量即能变现,又能变扰。当看见“守山大叔”的一时爆红,不经想到曾经的“大衣哥”朱之文,因为上《星光大道》一炮走红,带来的困扰也不断。他捐款50万将村里的路修好被村民嫌弃修太少,周围人向他借钱并没有还,到近两年短视频的兴起,“大衣哥”又成了商机,不少村民不工作不赚钱,24小时对他直播,被逼得他紧闭大门后竟然被一脚踹开……“大衣哥”确实因为红了带来了经济收益,刻板印象里以为生活也会随之改变,却成了村民的“财路”,打乱了他原本的生活,困扰一直持续。
还有近日频频上热搜的“康巴汉子”藏族男孩丁真。丁真因为一组纪录片视频中原生态纯真的笑脸和像明星的帅气容貌迷倒了万千网友,随后网络上便爆出,《创4》《明日之子》这样的选秀节目在向他邀约,但是从视频上看丁真是个性格比较偏内向,内心单纯简单的孩子,他没有上过学,是没有机会去上学,选秀节目必定少不了的争论,对于自己未来的路如何走,当然还是要看自己的选择,但是哪个大山里的孩子不想往大城市外面走走看看,外界美好诱惑太大,
不断影响刺激着人类本性的欲望,丁真就像没有被污染过的净土,希望可以保护他不受“伤害”。
看见丁真仿佛是现在的于新伟,两者都是才爆红的“网红”,走在流量变现这条路上的初期,而看见朱之文仿佛是于新伟和丁真流量变现后期的二次消费,甚至未来还会过度消费、过度娱乐化。他们都是以务农为生的草根,只是正好走在了流量为王的大时代,可以凭着自己的长处赚钱,这无可厚非,但是流量时代总是先给足了甜头,再狠狠地尝够苦,那个可能会阻碍你正常生活的苦,那个可能你无法承受的压力的苦,那个可能成为了“圈钱的工具”自己却为力的苦。
流量时代下一度的狂欢促成了草根明星,曾经有爆火的,未来一定也是,一夜爆红的快乐和昙花一现后被依然消费的困扰都只有自己去承担,真的希望外界能对待他们温柔、善良一些,多一点现象背后的思考,少一点表层下的挖掘,还他们做普通人的权利,将他们的人生如何继续走的选择权真正公平的还给他们。
丁真带火家乡:这种“流量变现”可以再多一些
近日,四川“甜野”男孩丁真火遍全网,他的家乡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也获得了不少关注,“四川理塘”一夜出圈。11月30日,携程旅游发布统计数据显示,11月20日起至11月底,“理塘”搜索量猛增620%,比国庆假期翻了4倍。据统计,截至11月25日,部分平台上甘孜藏族自治州酒店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以甘孜康定机场、亚丁机场为目的地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近两成。在此次丁真爆红的背后,其家乡理塘可以说是吃到了“流量变现”的红利。“流量变现”是指将互联网流量通过某些手段实现现金收益。在互联网行业,有这样一个公式:用户=流量=金钱。丁真爆红之后,纵观甘孜文旅局的一系列操作,不难看出其“引流”手段的高明:先是让丁真成为该县旅游形象大使,再推出旅游宣传片《丁真的世界》,进一步让甘孜进入大家的视野。上线当日,相关话题就在微博收获了15万次讨论、4.1亿次阅读,视频播放量超千万次。此外,甘孜藏族自治州趁机发布了最新的旅游优惠措施,即:自今年11月15日至明年2月1日,甘孜67个A级景区门票全部免费。各种操作下来,着实借这波热度让甘孜成为了淡季旅游市场上的“新宠”。
丁真带来的真实可见的旅游收益,除了他本人迅速凭借颜值火遍全网外,还源于当地文旅部门的及时配合,让旅游资源“搭”上了“流量快车”。除了四川,近期国内多省份也纷纷蹭热度,分食丁真带来的流量红利。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陕西、黑龙江、青海、云南、等至少10个省、市、自治
区都以各种形式向丁真发文邀请,借丁真的热度来宣传文旅产品,“抢战”相关话题在网上收获了数亿阅读量,热度持续居高不下。
近年来,“流量”一词已逐渐被妖魔化。流量原本作为一个网络信息技术名词,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但自从和娱乐行业挂了钩,“流量”就成为了艺人群体的代称,不可避免地被审视、评判。其实“流量”们本无错,关键要看如何引导。甘孜文旅部门借丁真走红之机,运用各种举措“引流”,带动社会各界关注刚刚退出贫困县序列不久、仍需巩固脱贫成果的理塘,这就是一种流量变现,这种变现富有现实意义,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而此后热度不减的“抢战”,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佳话,某种程度上还能推动各省旅游业的发展,真正达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正如央视主播海霞所说,“流量引导得好,就会变成正能量”。丁真的走红不是坏事,他的名字看似天天占据着热搜位置,但真正“热”的是他背后的家乡,是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正因如此,他成为了展示自己家乡美景的使者;成为了带动自己家乡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力量;成为了巩固家乡脱贫攻坚成果的助力者。这样的“流量变现”可以再多一些!
宣传理塘,“丁真”这条捷径总有尽头
丁真已经住在热搜上一周了。
这个走红于抖音的男孩,现在已经成为了家乡的宣传大使。网友欣喜于他走红后的归宿,四川理塘也欣喜于出了这样一个“红人”,省下了一大笔宣传的费用。但随着事件不断发酵,关于丁真的宣传似乎也走了调。从2020年11月15日起,关于丁真的热搜几乎以平均每天三个的频率出现。
这种高调的宣传背后是的助力。毕竟,像丁真这样的爆点的确罕见,将其作为旅游的一个宣传点重点推广,对当地旅游发展自然是大有裨益。
但是这一场关于丁真的铺天盖地的宣传,真的是一个百利而无一害的选择吗?我想并非如此。这种透支一个人的热点来拼命宣传,其本质就是走流量的捷径,暴露了城市宣传的偷懒和营销想象力的匮乏。
我们不是不能接受一个热点在头条上反复出现,相比让国内外娱乐圈的各种鸡毛蒜皮霸占头条,我们也更想看到各个城市的宣传、看到我们自己的文化铺展开来,从而助力城市的发展。但是倘若这种宣传总会以同一个词打头,也总会产生视觉疲劳:理塘的雪山美,是丁真视频的背景板,理塘的赛马比赛有趣,是丁真最喜欢的活动,理塘和都很美,但是丁真不在……
土豆再好吃,就算是蒸炸烩炖每天变着花样地做,吃上十来天土豆也总会反胃了。这样宣传多了,就算看客知道这是对城市的宣传,难免也会有些反感。
更何况现在还有一种论调,“不支持这种宣传真的就是对理塘文化宣传的抵制,与其看娱乐圈热搜,就不能给贫困地区一个机会吗?”
且不说关于丁真和娱乐圈的热搜根本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这种重复的刷屏宣传本来就容易让人抵触,如果对这种宣传反感都能被扣上一顶“不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大帽子,那这就不是吃相难看的问题,而是直接扒开你的嘴往里灌饭,还不准你吐出来了。
城市宣传没有错,但是城市营销饥渴的同时又只有单一的形式和匮乏的想象力,那就大错特错了。首先,这样的宣传是对丁真的透支。即使他是宣传大使,但这也不意味着他愿意将自己所有隐私暴露在聚光灯下。过度的曝光让网友们对他进行了全方位的“人肉”,这样的信息暴露,已经完全逾越了丁真期望的宣传职能。
其次,流量是把双刃剑。这种借流量而行的宣传,有极大可能会被反噬。这种反噬未必会影响四川,但很可能会伤害到丁真本人。现在网络上就已经有关于丁真性情、恋爱经历、暧昧对象的各种传闻,全方位“扒皮”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辱骂。我们不能忽视这些负面影响。
其实这些影响的根源都在于宣传手段的错误。丁真不是一个景点、一个文化符号、一个热点事件,他终究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在这次潮中,他成为了一个工具,一个可以用来蹭热度的工具。
实际上,许多城市的宣传都会蹭名人的流量,还产生了不少笑话,如近日的“武则天她妈在钦州”,就引起了哄堂大笑。还有地方为了蹭热度不惜大打出手,临沂和临猗就吵得不可开交,就只是为了抢夺诸葛亮的故里。这些新闻层出不穷,大众也向来都对此非常反感,那为什么换到了丁真身上,这一切就被我们宽容了呢?难道蹭名人流量就是蹭,而蹭丁真流量就不算?只是因为丁真是普通人,而理塘是一个贫穷的地区?但那些蹭名人流量的地区也不见得有多富有。
咱们不能太双标,毕竟这些行为实质都一样,是为了找到了一个宣传的由头进行旅游开发,从而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只是宣传部门太“偷懒”,找上门的热点愿意花很多功夫去营销,却不愿意深入思考城市精神、深挖城市的文化内涵、对城市宣传进行精准的定位,而是只想走一条蹭流量的捷径。
但捷径总有尽头。与其东找理由西找理由地贴紧丁真,不如想想怎么去挖掘普通人中的“丁真”——不是说要再找个人让其爆红,而是要寻找普通居民身上的美,把目光聚焦在理塘人民身上。旅游本身就是去另一个地方体验另一群人的生活,一个“城市品牌”的实质是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对城市历史的自豪感、对城市发展前景信心的综合表达。人民才是城市的主人,所以宣传的重
点应该放在挖掘群众的生活上,而不是瞄住一个人不撒手。毕竟大家最初喜欢的也是作为普通人的丁真,一个普通的高原男孩,而不是万众瞩目的网红。
城市宣传不要跑偏,可以借流量之风,但不要被流量带着跑。希望理塘能重新认识自身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创造有特色和有吸引力的城市。城市宣传光靠丁真一个热点来是不可能的。热饭炒多了就干了,热点蹭多了就凉了,捷径总能走到头,城市宣传还需要长久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