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1.1.1.1 处理工艺描述及工艺流程
根据业主提供的技术资料,污水处理厂总体采用“预处理+物化+厌氧+AO脱氮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来水一共分为以下七种废水,各废水处理工艺如下: 序号 1 废水组成 综合废水 处理流程 调节池(综)—PH调整池Ⅰ(综)【投加亚铁】—PH调整池Ⅱ(综)【投加NaOH】—混凝池(综)【投加Na2S、PAC】—絮凝池(综)【投加PAM】—沉淀(综)—中间池(综)—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达标外排 调节池(氰)—间歇反应池【投加NaOH、NaClO、H2SO4破氰】—破氰后废水并入调节池(综) 调节池(络)—PH调整池Ⅰ(络)【投加酸】—破络反应池【投加亚铁破络】—PH调整池Ⅱ(络)【投加NaOH】—混凝池(络)【投加Na2S、PAC】—絮凝池(络)【投加PAM】—沉淀—并入中间池(综) 调节池(墨)—PH调整池Ⅰ(墨)【投加酸】—酸析池【投加聚铁】—PH调整池Ⅱ(墨)【投加NaOH】—混凝池(墨)【投加PAC】—絮凝池(墨)【投加PAM】—沉淀(墨)—并入调节池(络) 调节池(酸)—并入PH调整池Ⅰ(墨),用于有机废液酸化 调节池(镍)—PH调整池Ⅰ(镍)【投加酸】—微电解—PH调整池Ⅱ(镍)【投加NaOH】—混凝池(镍)【投加Na2S、PAC】—絮凝池(镍)【投加PAM】—沉淀(镍)—中间池(镍)—多介质过滤器—离子交换器—并入中间池(综) 调节池(有机)—并入综合废水缺氧池 2 含氰废水 3 络合废水 4 有机废液 5 废酸液 6 7 含镍废水 有机废水 1.1.1.2 工艺流程简述 (1)综合废水
综合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铜离子、COD,且PH偏酸性。固,工艺主要考虑铜离子、COD去除及PH调整。
综合废水通过收集管道流入综合废水调节池,稳定水质、水量;
综合废水调节池中废水通过提升泵抽入PH调节池,池中投加亚铁、NaOH,调整废水PH值在合适范围,亚铁离子一方面取到破络作用,同时亚铁与氢氧化钠、空气形成新生态氢氧化铁与铜离子产生共沉淀作用,有利于铜离子去除;
进PH调整后,废水进入混凝池,池中投加Na2S、PAC,硫离子与铜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硫化铜沉淀,同时通过PAC的混凝协同作用可加强铜离子去除效果; 混凝池出水自流进入絮凝池,池中投加PAM,通过PAM絮凝作用使混凝段形成的絮体增大,有利于后续沉淀去除;
废水流入沉淀池中,絮体通过重力沉降作用与水分离,出水并入综合废水中间池;
中间池废水用泵抽入生化处理系统,生化系统设置厌氧-缺氧-好氧-二沉工段,通过厌氧菌、兼氧菌、好氧菌的水解酸化、产酸产气、反硝化、硝化等生物降解作用后达标排放。 (2)含氰废水
含氰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氰离子。
含氰废水通过收集管道流入废水调节池,稳定水质、水量;
含氰废水调节池中废水通过提升泵抽入间歇反应池(含氰废水),池中投加NaOH、NaClO、H2SO4破氰;破氰过程为两级碱性氯化法,在破氰剂NaClO及碱性条件下,一般控制ORP为300 mV, pH值为11左右,完成局部氧化破氰过程;然后继续投加破氰剂NaClO及酸H2SO4 ,一般控制ORP为650 mV左右, pH在8左右,实现完全氧化破氰过程,将氰化物完全分解为CO2 和N2。相对其它药剂而言,其投药方便安全、投药量易于控制、污泥量少。经过破氰处理后的含氰废水并入综合废水调节池一并处理。反应原理如下: 第一阶段为不完全氧化将氰氧化成氰酸盐:
CN+OCl+H2O——CNCl+2H CNCl+2OH——CNO+Cl+H2O
CN与OCl反应首先生成CNCl,再水解成CNO;其反应速度取决于pH值、温度和有效氯浓度,pH值越高,水温越高,有效氯浓度越高则水解的速度越快高,据报导CNO的毒性仅为CN毒性的千分之一;
第二阶段为完全氧化阶段——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氮气:
2CNO+3ClO+H2O——2CO2+N2 +3Cl+2OH;
(3)络合废水
络合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络合的氨铜离子,络合铜比较稳定,需先进行破络处理,才能通过沉淀去除。
络合废水通过收集管道流入废水调节池,稳定水质、水量;
络合废水调节池中废水通过提升泵抽入PH调整池Ⅰ,池中投加H2SO4,调整PH至合适范围,出水进入破络反应池;
破络反应池中投加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中的亚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还原性,可将二价铜离子还原为一价铜离子,一价铜离子与氨形成的络合离子不稳定,有利于后续沉淀去除。亚铁与通入池中的空气反应生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可与络合剂竞争铜离子,同时与后续加入的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与铜离子产生共沉淀作用。反应机理如下:
经过破络反应后,废水进入PH调整池Ⅱ。池中投加NaOH,一方面调整PH值到合适范围,另一方面可与铜离子、亚铁离子、铁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PH调整池Ⅱ出水进入后续混凝沉淀池。混凝池中投加Na2S、PAC。硫离子可与铜离子、铁离子生成溶解度更低的硫化物沉淀,絮凝池中投加PAM通过混凝沉淀作用,增大絮体颗粒,加强去除效果。
出水进入综合废水中间池与综合废水一并处理。 (4)有机废液
有机废液中为化学清洗、显影、脱膜等工序排放的废水,该部分高浓度有机废水通常采用酸析法处理。
有机废液通过收集管道流入有机废液调节池,稳定水质、水量;
有机废液调节池中废水通过提升泵抽入PH调节池Ⅰ,池中投加酸,调整废水PH值至酸析需要的PH。
PH调节池Ⅰ出水进入酸析池,在酸性条件下,废水中的感光膜、清洗剂会析出,形成浓胶状聚合物,经固液分离去除,池中投加聚铁作为混凝剂。
出水进入PH调整池Ⅱ,池中投把NaOH把pH调至弱碱性,出水进入后续混凝沉淀池,通过投加PAC、PAM,经沉淀可进一步降低废水的COD值。出水并入络合废水调节池。 (5)废酸液
废酸液收集至调节池,用泵抽入有机废液PH调节池Ⅰ,作为有机废液PH调节剂。 (6)含镍废水
含镍废水通过收集管道流入含镍废水调节池,稳定水质、水量;
含镍废水调节池中废水通过提升泵抽入PH调整池Ⅰ,池中投加H2SO4,调整PH至微电解需要范围(一般3左右);调整好PH的废水进入微电解池与池中的铁碳填料接触反应,利用微电池腐蚀原理所引起的电化学、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包括氧化、还原、置换、絮凝、吸附、共沉、过滤等诸多原理)综合作用,去除水中重金属。
出水进入PH调整池Ⅱ,池中投加NaOH调整PH至偏碱性,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与NaOH产生氢氧化物沉淀。
为保证处理效果,PH调整池Ⅱ后设置混凝沉淀段,投加Na2S与重金属形成更加难溶的硫化物沉淀,进一步去除铜、镍离子,同时投加PAC、PAM混凝絮凝剂使絮体增大,加强沉淀效果。出水并入中和废水中间池。 (7)有机废水
有机废水水质较好,除COD较高外,其余污染物含量低,固直接收集至有机废水调节池,用泵抽入生化段缺氧池进行生化处理。
1.2 调试及试运行
1.2.1.1 调试条件
1) 土建构筑物全部施工完成; 2) 设备安装完成; 3) 电气安装完成; 4) 管道安装完成;
5) 相关配套项目,含人员、仪器,污水及进排管线,安全措施均已完善。
1.2.1.2 调试准备
1) 组成调试运行专门小组; 2) 拟定调试及试运行计划安排;
3) 进行相应的物质准备,如水(含污水、自来水),气(压缩空气、蒸汽),电,
药剂的购置、准备;
4) 准备必要的排水及抽水设备;堵塞管道的沙袋等; 5) 必须的检测设备、装置; 6) 建立调试记录、检测档案。 1.2.1.3 试水(充水)方式
1) 按设计工艺顺序向各单元进行充水试验;
2) 建构筑物进行充水试验;充水试验的作用是按设计水位高程要求,检查水路
是否畅通,保证正常运行后满水量自流和安全超越功能,防止出现冒水和跑水现象。 1.2.1.4 单机调试
1) 工艺设计的单独工作运行的设备、装置均称为单机。应在充水后,进行单机
调试。
2) 单机调试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按工艺资料要求,了解单机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和管线连接。
认真消化、阅读单机使用说明书,检查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机座是否固定牢。
凡有运转要求的设备,要用手启动或者盘动,或者用小型机械协助盘动。无异常时方可点动。
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润滑脂)加至油标指示位置。
了解单机启动方式,如离心式水泵则可带压启动;定容积水泵则应接通安全回路管,开路启动,逐步投入运行;离心式或罗茨风机则应在不带压的条件下进行启动、停机。
点动启动后,应检查电机设备转向,在确认转向正确后方可二次启动。 点动无误后,作3-5min试运转,运转正常后,再作1-2h的连续运转,此时要检查设备温升,一般设备工作温度不宜高于50-60℃,除说明书有特殊
规定者,温升异常时,应检查工作电流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规定范围的应停止运行,找出原因,消除后方可继续运行。单机连续运行不少于2h。 单车运行试验后,应填写运行试车单,签字备查。 1.2.1.5 单元调试
1) 单元调试是按水处理设计的每个工艺单元进行的,如调节池单元、混凝沉淀
池单元、生化单元、污泥脱水单元、污泥回流单元的不同要求进行的。 2) 单元调试是在单元内单台设备试车基础上进行的,因为每个单元可能有几台
不同的设备和装置组成,单元试车是检查单元内各设备连动运行情况,并应能保证单元正常工作。 1.2.1.6 分段调试
1) 分段调试和单元调试基本一致,主要是按照水处理工艺过程分类进行调试的
一种方式。
2) 分段调试可按不同种类废水处理系统分别进行。 1.2.1.7 全线调试
1) 当上述工艺单元调试完成后,污水处理工艺全线贯通,污水处理系统处于正
常条件下,即可进行全线连调。
2) 按工艺单元顺序,从第一单元开始检测每个单元运行参数,确定全线运行的
问题所在。
3) 对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工艺的单元,全面进行检测调试,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4) 各单元均正常后,全线连调结束。
1.3 试运行班组设置
1.3.1
试运行班组成立
若我方中标,我们将尽快成立试运行班组,负责配合采购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项目的试运行,期限为6个月。 1.3.2
项目试运行部章程
1.3.2.1 组织结构及职能划分
1. 试运行经理
负责执行、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全面管理,组织、安排生产及技术革新。
2. 现场服务人员
负责生产运行计划的编制和情况统计工作; 负责生产物质使用及库存管理;
负责污水站的设备维修及保养、小工作;
及时排除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故障,确保正常运行; 生产设备的管理工作 1.3.2.2 岗位结构及职责划分
1. 生产运行岗位结构及职责说明
生产运行技术员,负责组织生产、技术革新及改造,技术支持、对外技
术联系,服从领导,安排运行部工作。
设备维修工负责全厂设备,确保完好率,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保养情况,
提出设备大中小修计划,组织实施设备大中小修工作,安排并实施仪器、仪表强检工作,监督 “润滑油使用制度 ”的落实情况,提出设备采 购、设备零配件备用件采购、润滑油采购、维修工具的月采购计划,服从运行部经理的领导。
操作工人员,负责系统的运行、巡视、调整,服从值班长的领导;操作
工熟悉生产艺每一个环节,并且能对任何环节进行实施。
1.3.2.3 装置劳动定员
机构名称 生产试运行组 岗位名称 试运行经理 技术员 维修人员 定员 1 1 2 备注 注:实际服务人员,根据业主要求,协商确定 1.3.3
项目试运行部管理制度
1.3.3.1 试运行管理制度
项目试运行部确保在整个试运行期内,始终根据下列规定试运行并维护设施:
适用法律和国家行业规范、标准; 质量保证和控制要求;
维护计划、手册以及与项目设施有关的设备制造商提供一切维护计划、
手册和建议;
服务协议中其他有关规定; 试运行管理措施及办法。 1.3.3.2 报表制度
建立试运行部运行日报表制度。 1.3.3.3 人员培训
为了提高污水站的管理和操作水平,保证项目建成后正常运行,必须对有关管理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工作。
(1) 对生产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上岗前的专业技术培训。 (2) 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已建成的污水站进行考察、培训。
(3) 专业技术人员提前上岗、参与施工、安装、调试、验收的全过程,为今后运行管理奠定基础。
1.4 试运行管理措施及办法
1.4.1
工艺管理
1.4.1.1 慎试运行惯例
试运行部确保在整个特许期间始终按照谨慎工程和试运行惯例经营污水站,使其处于良好试运行状况并能在参数范围内安全稳定地达到处理要求。
1.污水站出水水量及水质 按特许权协议规定的标准执行。 2.废水排放
和厂区废水处理系统协调,控制在排放标准要求以内。 1.4.1.2 手册
依据有关生产运行规范和管理要求,项目试运行部将配合配合采购单位和设计单位根据试运行参数编制 《污水站试运行、检查和维护手册》。
《手册》中应包括进行定期和年度检查、例行维护、大修维护和粘度维护以及调整和改进检查和维护方案的程序时间安排表。《手册》内容同时包括所有流程的管理要求及规程,并有针对性的对所有设备的运行安全和操作管理进行全面的描述。依据本手册,经过培训上岗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在认真阅读和掌握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对任何设施和设备进行操作。
1.4.1.3 奖惩制度
设立奖惩制度,设备工艺管理人员以及主管部门必须对事故要求做到 “三不放过”的原则。要求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 1.4.2
生产运行管理
1.4.2.1 生产运行要求
1、运行、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本厂处理工艺流程、工艺参数、设施、施备的运行要求 及有关技术指标。
2、运行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本岗位处理工艺要求,本岗位的职责及本岗位设施、设备的运行要求和有关技术指标。
3、运行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本岗位的设备规程及了解相关岗位的基本操作方法。
4、操作及管理人员必须接受有关的安全教育,操作人员在工艺操作中必须执行安全操作规定。
5、岗位操作人员在进行巡回检查时,要按时、按点、按内容进行,并且做好必要的巡回检查记录。
6、各岗位操作人员应按时做好有关工艺、设备运行、运转记录,所记录数据准确无误,字迹工整
7、操作人员在巡回检查中发现工艺异常或设备故障要及时采用措施处理,并且做好记录或上报主管部门解决。
8、操作人员在交时要认真交接,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9、要保持各种机械设备清洁完好,机泵无漏水、漏气等。
10 、根据不同机械、电器设备要求定期检查、添加或更换润滑油、润滑脂。 11、化验员要定期进行水质分析。 1.4.2.2 奖惩制度
设立奖惩制度,除遵循“三不放过”原则外,一旦出现系统停车后,主管部门将对事故责任人进行教育与批评,并做出相应的处罚。 1.4.2.3 日报表制度
试运行部建立运行日报表制度,格式如下:
序号 1.4.3
设备管理
项目 指标 备注 1.4.3.1 设备管理要求
1、运行责任人员和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规程及有关维护保养规定。 2、设备维修要有专人负责,维修人员应熟悉规定。
3、定期检查清扫电器控制箱(柜),并且测试各种技术性能及接地情况。 6、各种机械设备按设计要求或制造厂家的要求安排好大、中、小修计划,并严格执行。
7、安全监测仪表应每年检修校验一次。
8 、各种工艺管道要定期检查及维护,并要规定涂饰颜色及标记。 9 、在维修设备时搭接临电源必须符合用电规定。 10 、污水站内设置的简易外伤急救药品,为中控室专门管 1.4.3.2 设备试运行维护
设备试运行维护是污水站维修保养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主要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要使用好设备,首先要熟悉设备。仔细阅读产品的出厂说明书是第一步,一般来说,说明书上都会注明设备的品种、规格型号及工作特点等;操要领意、注意事项、安全规程、加油的部位、所加油脂品种、每次换油的间隔等。有的说明书上还注有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维修时间及应注意事项等。要对照设备逐将说明书上的内容搞懂。有的设备说明书比较简单,操作人员可向设备管理技术人员及生产厂家的现场服务人员学习、咨询。应注意的一点是,设备生产厂家产品
说明书上很少介绍自己的缺点。然而每种产品都或多或少有其不足之处。操作人员可通过长期的操作及观察,积累经验,逐步了解设备的缺点,并摸索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保持其良好状况,延长使用寿命,除按设备管理和安全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外,还必须严格遵守以下维护保养制度并在生产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
1)设备投入使用前,部门管理员必须依据维护说明书建立具体的维护保养制度,并报设备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
2)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应包含日常定期检修保养、定期检修内容和日常维护保养所需专用工具、润滑油和其他备品备件等。
3)部门设备管理员负责年度大修计划的制定、维护保养用物资和零件计划的提出,经设备管理部门批准后监督计划的执行和物资采购。
4)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且应严格定岗定人、定时定量。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完成设备定期检修工作。维修人员完成设备的年度大修,管理部门协助并监督执行。
5)设备的日常维护应包括设备的保洁、润滑油的加注、紧固件的检查紧固、皮带的调节和说明书规定的其他保养内容。
6)设备的定期检修应包括部件解体查复、易损件更换、换油和机械、电气操作部分的检修和保养。
7)设备的大修工作由机修部门或外协单位完成,由使用单位和设备管理部门共同制定设备大修内容和计划实施。
8)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和计划修必须有完整规范的记录, 重要设备实行单机单册登设,设备管理员按月统计存档并安排下月检修工作。
9)设备发生故障,岗位操作人员应立即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停机后填写报修单申报维修并参与维修和验收工作,维修完毕后,应认真填写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对重大设备故障应写出事故分析单,并提出检修或改造意见。
10)使用单位应就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工作,工作定额和物资消耗定额,并进行考核。
11)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维护保养情况、定额执行情况、设备完好率和故障停机时间等进行考核。
1.4.4 安全质量环保管理
1.4.4.1 安全操作要求
1、各岗位操作人员(包括化验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生产实践,经厂组织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设备运行必须执行设备操作规程。
3、操作人员在启闭电器开关时,应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维修时必须断电并在有关部位处悬挂警示标牌。
4、雨天、雪天及地下较深的楼梯(扶梯)巡回检查时,要注意防滑并及时清扫。
5、进行地下构筑物操作时,必须有二人以上,并配戴防护面具。在有通风措施的地方通风15~20分钟后方可下人。
6、在进行设备清洁工作中,严禁用水冲洗电器设备及润滑部位。严禁设备运行中拭擦运转部位。
7、起重设备应配专人负责操作,吊物下严禁站人。 8、严禁非岗位人员操作本岗位的设备。
9 、本站所设置的消防器材,必须使设置地点与设置图相符合,消防器材必须全员会使用,消防器材不可挪用它用或损坏,要定期检查及更换。
10 、各岗位操作人员上岗时必须配戴齐全劳保用品。做好防范措施 11 、对安全护栏、走廊、爬梯定期检查其牢固程度,对损坏部分要及时维护防腐处理,对被损坏的重要照明设备要及时更换。 1.4.4.2 安全管理
1、设备安装必须按说明书和规范安装,并考虑设备的稳定、冷却、易操作性和电气设备的用电安全等。
2、设备使用前必须完善设备使用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重要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设备使用前,特别是新安装的和维修后的设备,必须检查设备安装情况,检查设备外观,手动测试其性能,检查设备接地等确认无异常后方可使用。
4、设备启动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启动过程中注意观察设备状况,通电电流、压力、噪音、振动、启动时间和处理量等情况,确认设备是否正常。
5、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使用维护保养制度和巡检制度。
6、对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因素和隐患要积极发现,及时解决,保证在良好工况下运转。
7、严禁对设备野蛮操作和超负荷使用,不得随意更改已设定并规范的运行参数及位置等。
8、严禁设备带故障运行,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停机处理,不能当时处理的的按程序报修。
9 、长期停用的设备应作好清理保养和防锈工,水泵、风机等要定期盘车,能退库的设备退库保管。
10、设备的零配件和专用工具要专人妥善保管,并定期检查和保养,不得随意变更和处置。
11、使用起重设备必须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定期检查钢丝绳等部件是否符合标准。
12、对应急防护设施物品和工具要定期检查其性能,不得随意挪用和转移。 13、在不明情况和不确定故障原因处理方法时,应及时逐级上报处理,不得盲目拆卸。
14、设备维护保养物资的使用,必须保证质量,不得以次充好,不得随意代和转做它用。
15、积极作好设备润滑和防腐防锈工作,电气设备要定期检查其电气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 1.4.4.3 质量管理
污水站的水质管理工作是各项工作的核心和目的,是保证整个厂区用水的重要因素。污水设备的正常运行时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保证,我方将定时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对相关设备进行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设备出现故障及时组织人员抢修。 1.4.4.4 消防管理
污水站所设置的消防器材,必须使设置地点与设置图相符合,消防器材必须全员会使用,消防器材不可挪用它用或损坏,要定期检查及更换。 1.4.4.5 环保管理
1、运行期间的生活、生产污废水
经分流制系统,进入场内污水提升井,由水泵提升至后续构筑物进行处理。
2、工艺设备噪声的控制
化水区布置绿化隔离带,声源在传播过程中,受距离、空气吸收、绿化屏障等因素作用,工程的运行不会扰民。
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
现场设立垃圾站,集中堆放管理人员的生活垃圾等,定期清理外运填埋。 4、绿化隔离带
为消除臭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工程布置设立绿化隔离带,并可进一步降低生产噪声对外界的干扰。 1.4.4.6 职业卫生管理
1、电气安全与防雷、接地
要采用双回路电源,当一回路停运,另一回路带动全部负荷,保证污水站的正常运行。
污水站设有防雷接地并接入全厂接地网,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欧姆。 2、通风
为保证操作环境良好,厂房内设置排风机将有害气体抽至室外排放。换气次数为4~8次/小时。
3、防火
采用水消防和化学消防相结合的消防措施。 4、防噪声
设计中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鼓风机布置在厂房内部,并加设消音器消声,可使作业场所的噪声值满足相关要求。
在管道与强烈振动设备的连接处设有柔性接头;对产生强振动的大型机泵,其基础单独设置,且采取减振降噪措施,不会影响工人的健康。
5、防落水
各敞口生产构筑物设置安全护栏、扶手等,防止操作人员跌落。 6、防机械伤害
机械传动设备,如:电动机、输送泵的联轴器和转轴的突出部分等设有安全罩;紧急停车开关布置在便于操作的位置、并设有防止误操作的外防护罩和鲜明标志。
7、其它防护措施
对于设备的检修、起吊、安装以及用料的配给等,采用电动起重机进行作业,改善了体力劳动强度。
在投运之前,污水处理装置要制定必要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持有上岗证才可单独值班,以确保处理装置的正常运行。 1.4.5
成本管理
1.4.5.1 运行参数的调整
为保证污水站运行处于最佳运行参数下,应做好运行数据测定及记录工作,并总结检验所得数据、资料,归纳其规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调整运行参数以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 1.4.5.2 强化采购物品的监督与控制
强化对采购物品的监督与控制,定期分析总结与评价污水站所需各种物资的质量状况,库存数量及时作好购买计划。
需要进行物资品种更换时,必须经过申请批准程序。 1.4.5.3 统计工作整理
做好财务统计工作,编制如下报表:
(1)按普遍认可的会计惯例和适用法律编制年度财务报表; (2)按月提供试运行部每月成本表及人工、能源及化学品消耗量; (3)按季度提供税务机关及融资机构监管所需的有关试运行部财务状况的资料;
(4)关于试运行部财务状况的其他资料。 1.4.5.4 节能管理
定期检查板式热交换器的性能指标,合理利用热能,保证系统的进出水温度。 定期检查水泵、风机等高能耗设备的运行工况点,在保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使其处于高效区。 1.4.6
试运行期的公共关系处理
1.4.6.1 与业主部门的配合
自项目开始运行后,项目试运行部每月向业主相关部门提交上一月份试运行记录。
配合业主监察项目设施的试运行和维护。
由项目试运行部经理负责与业主的配合协调,及时完成业主布置的工作,并保证项目试运行部管理层与主管部门的及时有效沟通。 1.4.6.2 与协作单位之间的配合
明确由项目试运行部综合管理部经理负责与协作单位的配合,及时完成协作单位分配的工作,并保证项目试运行部管理层与协作单位的及时有效沟通。具体如下:
1、 协作单位包括:设计方,土建施工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税务部门、
质量监督站、安全监督部门、消防管理部门、劳动局等。 2、 积极与各协作单位配合,保证项目调试、试运行的顺利进行。 2、自觉接受的依法监督和指导,随时了解国家有关方针,掌握近期的市场信息,熟悉当地法规和惯例。
1.5 大修及设备更新方案
1.5.1
设备定期检修计划
结合污水站的特点,确定本系统设备的大修计划,每季度第一个月第一周进行定期检修,根据设备实际使用和生产需求情况,结合设备维护保养和巡检制度,灵活安排故障维修和小修。定期检修在充份利用备用设备的情况下应不影响正常生产。 1.5.2
大修及维护保养
为保证污水站的正常运转,保持其良好状况,延长使用寿命除按管理和安全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外,必须严格遵守以下维护保养制度并在生产实践中根据际情况对制度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
(1)设备投入使用前,部门管理员必须依据维护说明书建立具体的维护保养制度,并报设备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
(2)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应包含日常定期检修保养、定期检修内容和日常维护保养所需专用工具、润滑油和其他备品备件等。
(3)部门设备管理员负责年度大修计划的制定、维护保养用物资和零件计划的提出,经设备管理部门批准后监督计划的执行和物资采购。
(4)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且应严格定岗定人、定时定量。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完成设备定期检修工作。维修人员完成设备的年度大修,管理部门协助并监督执行。
(5)设备的日常维护应包括设备的保洁、润滑油的加注、紧固件的检查紧固、皮带的调节和说明书规定的其他保养内容。
(6)设备的定期检修应包括部件解体查复、易损件更换、换油和机械、电气操作部分的检修和保养。
(7)设备的大修工作由机修部门或外协单位完成,由使用单位和设备管理部门共同制定设备大修内容和计划实施。
(8)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和计划修必须有完整规范的记录,重要设备实行单机单册登设,设备管理员按月统计存档并安排下月检修工作。
(9)设备发生故障,岗位操作人员应立即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停机后填写报修单申报维修并参与维修和验收工作,维修完毕后,应认真填写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对重大设备故障应写出事故分析单,并提出检修或改造意见。
(10)使用单位应就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工作,工作定额和物资消耗定额,并进行考核。
(11)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维护保养情况、定额执行情况、设备完好率和故障停机时间等进行考核。 1.5.3
设备更新改造计划
污水站经过一定时间的连续运行,一些设备技术性能可能达不到工艺要求,如采购方要求,我方将按业主要求与优惠价格提供技术性能优越的更新设备。
A. 做好设备基础资料归档工作,收集整理原始资料
污水站运行之初,每台设备尤其是大设备、贵重设备要建立详细的基础档案资料。B. 对新设备提出技术性能要求
组织设备使用者、采购人员、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对新购设备的规格、价格幅度、技术性能、售后服务、交货条件、和时间服务条件、支付条件、订购数量、可接受的供应商等进行研究,确定有关经济指标,投资额度,付款方式及付款期限,充分利用业信用,尽可能降低成本,最后选定一个或几个供应商,同时使供应之间展开竞争,以利于做好设备更新工作。
C.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是继续使用旧设备还是更新新设备更经济。 D.复核设备技术要求,订立合同,组织采购,设备更新
E.对经济指标进行考核,是否达到预定指标,进一步指导生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