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 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简
称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产自安徽省六安。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型似瓜子的单片,其清香高爽,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 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目录 一、历史传说 二、主要产地 三、地理标志 四、产地环境 五、制作工艺 六、 相关事件 七、相关诗词
一、历史传说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多年来许多茶叶工作者寻根溯源,略有所获。较为可信的传说有二:
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信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封翅‛(意为峰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
纷仿制。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籽,逐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说,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敬。袁饮茶成癖,茶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但其时当地所产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在后冲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质俱丽,获得袁的赞赏。此时,瓜片脱颖而出,色、香、味、形别具一格,故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名茶。
主要品牌
岳王 、徽六、皖云、齐山冲、山顶洞、岳王、一笑堂、贤明、黄之江、齐头山、徽饮、沛福堂、红石村、锐龙、道家丹茶、齐态牌、蝠牌、徽将军、齐云山等
二、主要产地
‚六安瓜片‛驰名古今中外,还得惠于其独特的产地、工艺和品质优势。
主产地是老区原金寨县和裕安区两地处大别山北麓。其中以蝙蝠洞茶场产的瓜片最为正宗,可谓是瓜片中的极品。同时,‚六安瓜片‛的采摘也与众不同,茶农取自茶枝嫩梢壮叶,因而,叶片
肉质醇厚,营养最佳,是我国绿茶中唯一不采梗不采芽只采叶的片茶。
‚六安瓜片‛炒制工具是原始生锅、芒花帚和栗炭,拉火翻烘,人工翻炒,前后达100多次,茶叶单片不带梗芽,色泽宝绿,起润有霜,形成汤色澄明绿亮、香气清高、回味悠长等特有品质。正因为如此,‚六安瓜片‛茶既是消暑解渴的饮品,又是清心明目、提神消乏的良药,更是消食、解毒、美容、去疲劳的保健佳品,还能够改善消化不良,由细菌引起的急性腹泻,喝一点六安瓜片减轻病况。
三、地理标志
六安瓜片已经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详细列出了六安瓜片茶原产地保护范围为六安市的26个乡镇。
六安瓜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安徽省六安市《关于界定六安瓜片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提出的范围为准:即六安市裕安区石婆店镇,石板冲乡、独山镇、西河口乡、青山乡,金寨县麻埠镇、青山镇、燕子河镇、响齐办、天堂寨镇、古碑镇、张冲乡、油坊店乡、长岭乡、槐树湾乡、张畈乡,霍山县佛子岭镇、黑石渡镇、诸佛庵镇、磨子潭镇、漫水河镇、太阳乡、大化坪镇,金安区毛坦厂镇、东河口镇、舒城县晓天镇。5个区县2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全市界于东经115°20‘-117°14’,北纬31°01′-32°40′之间。是六安瓜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六安片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绿茶系列中的一种,更在绿茶家族中占据首要位置。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绿茶有利于预防和抑制癌症;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治疗;有利于减肥和清理肠道脂肪;有利于清热除燥、排毒养颜。总之,它带给人们的福音是很多的。
六安瓜片的名茶--名史--名人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
大江以北,则称六安‚.这是明朝茶学家许次纡继陆羽《茶经》之后,中国又一部茶叶名著《茶疏》开卷的第一段话.
古代诸多诗词中,有许多是赞美六安茶的。其中两首最为出名,一是明朝三位名人李东阳、萧显、
李士实联手写了七律赞六安瓜片:‚七碗清风自六安,每随佳兴入诗坛。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何日一酌中霖水?重试君谟小凤团‛!二是清朝霍山县令王毗翁写霍山黄芽的:‚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
叶老须采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六安是中国名茶的生长地之一.六安茶名满天下,在中国的茶叶史上,一直占据显著位置,被世人赞美.被世人品尝.
四、产地环境
气温 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海拔3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气温28.2℃,1月份平均气温2.1℃,春秋气温凉爽温和,4月和10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5.4℃、16.7℃。年平均无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5日,终霜日为3月29日,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4月15日,终止于11月4-9日;≥0℃积温为5085-5500℃;≥10℃积温为4384-4750℃。
光照 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气温≥0℃期间的太阳辐射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总量射量73%。年日照时数为2000-22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资源比较丰富。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据统计,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5.6天,常年相对湿度80%,干燥度0.8以下,属湿润地带。
土壤 土壤类型比较复杂。中山区(内山区)主要是黄棕壤,即普通黄棕壤与山地黄棕壤,母质多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土壤深厚达1.5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岗地区(外山区)属下蜀系成土母质分化而成的黄棕壤为主,土层虽厚,但
耕作层浅薄,质地黏重,底层常有不透水粘盘层,肥力和通透性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两岸及谷地,多为冲积土类,即沙质壤土(乌沙土),土层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为高产茶园区。
六安瓜片产于六安市裕安区以及金寨、霍山两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
内山瓜片产地
金寨县的齐山村(黄石冲)响洪甸、鲜花岭、龚店;裕安区以独山;双峰、龙门冲、石婆店镇三岔村、沙家湾村,霍山县的诸佛庵一带。 外山瓜片产地
六安市裕安区的石板冲、石婆店街道半径5公里范围、狮子岗、骆家庵一带。
产区介绍
产量以六安最多,品质以金寨齐山村最优。瓜片原产地齐头山一带,旧时为六安管辖,现属金寨县。齐头山所产‚齐山云雾‛为六安瓜片之极品。
齐头山是大别山的余脉,海拔804米,位于大别山区的西北边缘,与江淮丘陵相连,几十里外就能看到她巍然兀立,如天然画屏。全山为花岗岩构成,林木葱翠,怪石峥嵘,溪流飞瀑,烟雾笼罩。靠齐山村南坡上有一石洞,处于人迹罕到的悬崖峭壁之上,因大量蝙蝠栖居,故称为蝙蝠洞。
五、制作工艺
六安瓜片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名茶不同。 春茶于谷雨前后开园,新梢要形成‚开面‛,
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茶草采回后及时扳片,将嫩叶(未开面)、老叶(已开
面)分离出来炒制瓜片,芽、茎梗和粗老叶炒制‚针把子‛,作副产品处理。
六安瓜片炒制分生锅、熟锅、毛火、小火、老火五个工序。毛火:用烘笼炭火,每笼投叶约1.5公斤,烘顶温度100℃左右,烘到成干即可。拣去黄片、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叶、老片混匀。
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笼投叶2.5~3公斤,火温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
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窑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每笼投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
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边烘边翻。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热浪滚滚,人流不息,实为我国茶叶烘焙技术中别具一格的‚火功‛。每烘笼茶叶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笼拉来拉去,一个烘焙工一天要走十多公里。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六、相关事件
周总理情系六安瓜片深受赞誉的‚国礼茶‛
1975年的深秋,我们的总理周恩来徘徊在生死的病痛边缘。一天,沉疴在身的总理突然问医护人员:‚有没有六安瓜片茶?我想喝点六安瓜片茶!‛当周总理喝着工作人员找遍京城大小商场才觅得的六安瓜片沏的热茶时,他回味良久,神情凝重地对医护人员
说:‚谢谢同志们,我想喝六安瓜片,是因为想起了战友们,想起了叶挺将军,喝到了六安瓜片茶,就好像见到了他们……‛
2007年3月26日至28日,访问俄罗斯期间,将充分体现中国茶文化‚清、静、雅、
和‛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和绿牡丹4种名茶,作为‚国礼茶‛赠送给俄罗斯领导人。 相关诗词
沈长波为六安瓜片作诗一首:
唐茶数六安,瘦影忆青莲。 总理殷勤问,不虚香满园。 六安瓜片 诗文/东都漫士
莫夸蒙山雪中芽,莫道顾渚紫笋茶。 六安瓜片称妙品,绿乳一瓯胜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