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当代新媒体艺术中的平面设计新发展
作者:贾昱
来源:《美术界》 2012年第8期
TEXT / 贾昱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从来就没有脱离过平面设计,自从人类表达自己所想所思的那一时刻起,平面设计这种艺术形式也就诞生了。从旧石器时代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到当今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动态视觉新媒体艺术等,无一不是平面设计在不同时代的具体表现。笔者认为当今平面设计已经不是我们十年前认为的二维静止的设计样式,以数字化网络等新媒体艺术为代表、以信息传媒为基础、以心理感官为依据的新平面设计,并且逐渐向二维和三维交互动式装置设计方向发展。这种融合了当代新媒体艺术的新形式,极大扩展了平面设计研究的领域,平面不平已成为其新特点,随之也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设计样式“视觉传达设计”。
一、以数字化网络等新媒体艺术为代表、以信息传媒为基础的平面设计
二十世纪末,新兴的词语闯入了人们的生活,什么是数字化?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数字化彻底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以前获取信息必须通过纸张、书籍,现今你只需要一个电了终端接收器。可以是电脑、手机、IPDA 等,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信息。而这一切现实又必须依赖有线或无线的网络数字化,网络化就这样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行为、购物等一系列方式。设计源于生活。生活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引起设计的,而网页设计、flash 动画设计、视频广告、三维虚拟设计等一系列设计就是平面设计融合了数字化网络等新媒体艺术的新发展。
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增强了设计师对自然景观的复制和虚拟能力,使原本不能实现的想法、创意、变成了鲜活逼真的多媒体画面。从图标到图像,从背景到网页,从网页到网站,无一不体现着平面设计师的智慧。我们被网络强烈的视觉文化所吸引,所震撼,与此同时,信息不再只是以枯燥的文字形式出现,更多的是以图片和视频动态图画的形式出现,而这正是平面设计的语言基础。可以说数字化、网络化等新媒体必然选择了平面设计作为其载体,推进了平面设计向动态化、互动化方向发展。
二、平面设计向二维和三维交互式新媒体装置设计艺术的发展
英国通讯公司O2 位于慕尼黑的舰点内设有一个大型的互动展示装置,整个装置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有一段互动地面开始,当地面在顾客走过投影于地板的冰川表面时,冰川边缘会发
生碎裂,分离开的小碎片向外扩散,逐渐变为各种图形或手机外观。流至整个装置的第二部分——互动桌面,用手点击桌面上浮动的图形或手机,与之相关的产品功能价格或相关的服务等信息便以窗口的形式自动展开在顾客面前,顾客可以同时点击多个产品,使它们的信息排列在一起以供比较选择。装置的第三部分是一段延伸至墙面的视频,通过自主选择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顾客在获取资讯的同时也体验了一种全新的购物方式。从这个例子中我可以看到平面设计已经从静态向动态再到互动新媒体装置设计艺术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并共同构成一个设计整体,并且人是整个设计的中心,具有选择权,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信息,形成一个交互的整体。
如何能做到交互设计?
首先要以用户的目标和期望为设计的导向,并且要使用户非常顺手的使用你的设计,还是以英国通讯公司O2 的互动展示装置为例。如果顾客很难找到浮动图标,即使找到操作起来也非常难于控制,那么顾客就会对这个设计失去兴趣,更不要说有什么价值链。其次是实现这个目标,设计师需要尽可能去寻找描述和传达这种行为的最有效形式,也就是用户图形界面设计,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冰川的形象,蓝色的背影,手机的图标,最后就是用户体验和反馈信息等。从这一过程中其中一个主要的环节就是,他需要前期的市场调查以了解用户的需求。
还需要声光电等新媒体艺术手段的配合应用,以达到最终的设计目的,而这种设计形式已经完成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平面设计,它成为融合了科学工程技术,当代新媒体艺术的一个综合体,代表了平面设计的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
三、以人的心理和感官为指向的新平面设计
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为基础的平面设计打破了以视觉为主导的平面设计,为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生命。所谓感官为基础的平面设计,就是设计者在信息接受者的大脑中进行的一种信息再构筑活动。这个构筑过程就是各种渠道传递刺激的过程。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以及它们组合起来产生的刺激,在接受者的大脑中进行感觉的再现;进而言之,大脑中的这种信息构筑活动,离不开来自外部的各种信息,同时也离不开存在于记忆中被外部刺激所唤醒的材料。记忆并不是简单的再现过去,而是在接受外部信息的同时,依次被一一唤醒,彼此认证,再充实新的信息。而现代平面设计则是以这种组合而成的印象为前提,并且有意识的干预这一组合过程的行为,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以感官为基础的平面设计。
从视觉生理上说,人的眼球时常急速跳动,在跳动之间有短暂停留,眼球跳动时并不吸收讯息,只有视线停留在某一点时才能接受信息。观看不是平稳的扫描视觉对象,而是从一个注视点跳跃到另一个注视点,而信息的接受是发生在注视点上,而不是跳跃的瞬间,设计者所要做的就是确定设计成品中观看的起点和终点,并且还要确定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控制观看者视线方向。这种诱导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功能性诱导
公路上的路牌指示,会用箭头表示不同的方向,最为典型的是贝克于1933 年设计的伦敦地下铁道系统地图,通过大量的带有标志性的点和线,准却的传达出各种交通信息。由于其明确的指示性信息,有时会给人机械冷漠的心理感受。
2、心理性诱导
受众之所以认可某个平面设计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对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心理因素的认同。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后专门请中国设计师陈幼坚重新设计中文标识,目的就是建立起一种心
理认同,消除民族、国界的障碍,使人们像熟悉茶叶一样熟悉其品牌,使其成为一种大众饮品。这种心理诱导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这种以人的心理和感官为基础的平面设计无疑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其设计思路,使设计师能以一个更大的范畴去重新认识平面设计,这个范畴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而不是单单局限在视觉这个领域。
结语
以上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融入当代新媒体艺术中的平面设计,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重新渗入平面设计。平面设计会以更新的面貌展示在我们面前,并且这种变革会一直持续下去。
参考文献:
[1] 瓦·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直立,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 原研哉. 设计中的设计[M].直立,译.山东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 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贾昱,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