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英雄雨来(节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晋、絮”等17个生字,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炕上 铅笔 迈进 栓 胳膊 劫难”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每部分的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他事迹吗?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4.出示课题:《小英雄雨来(节选)》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出示提纲,初步感知 1.出示预习提纲
思考题:
第一段: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样?
第二段: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 ”画下来。
第五段: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段:雨来怎样机智脱险的?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四、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1.汇报预习的情况。
2.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 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认识了小朋友小雨来,下节课我们就来深入了解雨来。
2.作业(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18小英雄雨来(节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了解雨来为掩护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段。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同学讨论。
3.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 (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呢?
小组讨论,师根据交流结果,总结: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4.讨论段间的联系。
师:这六个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分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如下: 5.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课件展示讨论) 师小结: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三、课堂小结,复述课文 1.课堂小结
2.练习简要复述:请大家简要地来讲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3.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望着妈妈笑 (游泳) 爱自己的祖国 (读书) 机智勇敢 掩护李大叔 (掩护) 18 小英雄雨来(节选) 与鬼子斗争 (斗争)
有志不在年高 (声) 热爱祖国 雨来没有死 (脱险)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18 小英雄雨来(节选)(第一课时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ɡē bo jié nán hónɡ chóu dí rén bā kā( )( ) ( )( ) ( ) 二、恰当地搭配词语
( )的芦花 ( )地哭着 ( )的浮云 ( )地看着 ( )的苇絮( )的眼睛 ( )地飞来 ( )的芦苇 ( )地指着 ( )地叫着
三、给下面句中划横线的字选择最恰当的解释
1.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脸一沉,叫他过来。( ) A.玩弄,戏弄。 B.玩、玩耍 C.施展,表现出来。 2.我们对鬼子,怀有刻骨的仇恨。( ) A.思念 B.胸前 C.心胸 D.心里存有。
3.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
A.开发 修建 B.张开 舒展 C.列出
总第 课时
18 小英雄雨来(节选)(第二课时作业)
一、课文中有许多描写都使用模仿声音的词,找一找按要求填出来
人入水中: 许多人小声说话: 人跑的声音: 爸爸抽烟袋: 翻课本: 门响声: 栓响: 日本鬼子说话: 二、读下面的话,写出破折号的作用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里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三、根据课文内容的顺序,把两边的内容连起来 课文写作的顺序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误以为牺牲,大家伤心 第二部分 机智脱了险,人们高兴 第三部分 被敌人拷打,宁死不屈 第四部分 上夜校念书,明白道理 第五部分 掩护李大叔,雨来被抓 第六部分 游泳本领高,伙伴佩服
总第 课时 19.我们家的男子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概括小男孩的性格特点,说出小男孩的形象,培养学生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 介绍作者,引入课题。
2. 齐读课题,谈话引入。真正的男子汉应该是什么样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起来探寻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 2.阅读全文。
(1)解题:题目中的“我”是指谁?“男子汉”又是指谁?
(2)作者写了“男子汉”哪一段时间的生活经历? 3.小组讨论。
(1)本文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课文分成几个部分来写?
(2)你觉得文中所写的小男孩可爱吗?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请简要说一说你的理由。
(3)你觉得文中所写的小男孩能称得上是“男子汉”吗?这个小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合作探究
文章的许多语言十分生动风趣、幽默含蓄,让人如见其人又忍俊不禁,请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值得鉴赏的句子细细品味,并写出你的理解。
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四、拓展延伸
我们一起探讨了一个关于男子汉的话题,那么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呢?
五、总结升华
从小男孩的生活细节中,我们认识到可爱率真、执着、勇敢沉着的人就是男子汉。不论年龄的大小,也不论财富的多少,只要拥有了这些优秀品质,你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板书设计:
19.我们家的男子汉 可爱率真 理解 执着 关爱
勇敢沉着 赞赏
教学反思:(可以电子,也可手写。自己主备的内容需详尽)
总第 课时 19.我们家的男子汉(课时作业设计)
主备教师: 修改教师:
一、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嘱(zhǔ shǔ)咐 潦(liāo liáo)草 风靡(mó mí) ...拇( mǔ wǔ )指 妨(fānɡ fánɡ)碍 安徽(huī wēi) ...情绪(xì xù) 轮廓(ɡuó kuò) 倔强(qiánɡ jiànɡ)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眼神 ( )的神情 ( )的小手 ( )地等待 ( )地接受 ( )地抓住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因为小男孩 ,所以作者把这个孩子称为“男子汉”。
2.作者对小男孩有着 的情感
总第
课时
20.芦花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
2.默读课文,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给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 介绍作者,引入课题。 2. 提出质疑,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1.指导自读,了解课文大意。 (1)默读课文,圈画生字。
(2)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芦花鞋”写了那几件事情?
2.自读反馈,感知故事内容。 (1)学习生字词。 (2)认识“芦花鞋”。
①说一说:想象中的芦花鞋是什么样的? ②读一读:文中描写芦花鞋的词句。 ③看一看:芦花鞋的图片。 (3)梳理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三、合作探究,把握课文内容 1.回忆列小标题的方法。
(1)想一想: 《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这两篇课文列小标题的方法。
(2)说一说:列小标题有哪些方法? 2.尝试给课文列小标题。
(1)思考:课文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指导学生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 (3)交流反馈:小标题是否简洁、清楚。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利用小标题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小组内练说,互相帮助。
(3)指名交流,注意语言的完整性和表达的流畅性。 4. 引导交流印象深刻的内容。
(1)自读思考:课文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组内交流,教师了解并收集具有代表性的话题。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品读关键语句。 五、总结全文,体会青铜品质
学完课文,你认为青铜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设计:
20.芦花鞋
青铜 不怕吃苦 朴实善良
教学反思:(可以电子,也可手写。自己主备的内容需详尽
总第 课时
20.芦花鞋(课时作业设计)
主备教师: 修改教师:
一、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搓(chā cuō)手 葵(kuí ɡuí)草 遗憾(hànɡ hàn) ...污( mǔ wǔ )迹 咯( kē ɡē)吱 雪屑(xuè xiè) ...祈( qǐ qí)求 兴(xìnɡ xīnɡ)奋 ..二、查字典填空
1.“葵”字一共有 画,第四画是 。用音序查字法来查,要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可以组词为: 。
2.“抛”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在字典里,“抛”字有四种解释:①扔;②丢下;③暴露;④抛售。在本文词语“抛落”中应选第 种解释。 三、照样子写词语
亮堂堂 : 干干净净:
总第 课时
口语交际 朋友相处的秘诀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与同学讨论、交流朋友相处的秘诀。 2.学生能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 3.学生能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的方法难点:培养学生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一组朋友之间相处的图片,引导生回忆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课件出示)
(1)师引导: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2)生交流。 (3)师小结。
(4)师引导生说说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
①师引导:生活中,你们一定也有不少朋友吧,谁愿意分享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呢? ②师指名交流。
2.师导入:有的同学与朋友能一直和睦相处,有的同学偶尔会与朋友产生小摩擦,有的同学动不动就与朋友翻脸了。看来与朋友相处,真的是一门学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讨论与朋友相处的秘诀。(板书课题:朋友相处的秘诀) 二、说一说,交流看法
1.读一读教材中的文字,明确口语交际及要求。(课件出示) (1)师指名读,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 (2)明确讨论方法。
(3)师指导汇总小组意见的方法。
①师引导:怎样才能更好地汇总小组意见呢?请看课本的范例。(课件出示)
②生自由读范例,进一步明确记录方法。
(4)师指导生分成四人小组,各小组指定记录、汇总的人,明确分工。
2.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检查交流情况,适时点拨、指导。 3.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其他组员及时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1)师指名交流与朋友相处的秘诀。
(2)师及时引导生用具体的事例说说自己的做法及做了之后的效果。
(3)师引导对生的发言进行补充、完善。
(4)师适时点拨、总结,及时肯定、鼓励,或指出不足之处。 4.总结与朋友相处的秘诀。(课件出示) 三、议一议,实践行动
1. 课件出示:我把痛苦向朋友诉说,就只剩下半份痛苦;我把快乐与朋友分享,就会变成两份快乐。 2.师指名朗读。
3.师引导:同学们,有朋友的人是多么快乐、幸福,通过今天的口语交际课,你认为应该怎样保持与朋友之间的友谊呢? 4.同桌自由交流,谈谈自己的想法。
5.师引导拓展能力:制作心意卡,写上自己最想对朋友说的话并送给他。 6.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朋友相处的秘诀
信任 分享
理解 包容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习作 我学会了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回忆自己学会做的事情,选择一件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重点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写出成功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境,聊一聊最有成就感的事
1.师导入:同学们,我们正在慢慢长大,学会了做很多事情。 (1)课件逐一出示课文中的每幅图片。
(2)师引导:图中的同学学会了做什么事情?(生交流) (3)师小结:这些图片记录了同学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2.聊一聊你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1)板书课题。(我学会了) (2)生自由交流。 (3)师小结。
二、借助导图,理一理事情发展的过程
1.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画过程导图。
2.师指两名生展示自己画的过程导图,边看图边介绍事情的经过。 3.课件出示导图。
4.生边听边思考:事情说清楚了吗?事情的经过是不是很有顺序、有条理? 5.师小结。
三、抓住细节,写一写最吸引人的片段
1.聚焦最吸引人的部分。
(1)师引导:“话是说出来给人听,文章是写出来给人看。”听同学
们介绍了事情的过程,你对哪件事的哪个部分最感兴趣,想更详细地了解?
(2)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3)师指名全班交流。 2.试写片段。
(1)师引导:听了同学的发言后,大家再想一想自己学会做的这件事的哪个部分最吸引人,把它写下来,写清楚、写具体。 (2)生自由练习写。 3.展示评价。
(1)同桌互评:交换读一读,用波浪线画出你觉得写得最有意思的语句。
(2)师指两个小组上台展示,先相互评价,然后全体同学补充评价。4.点拨归纳。 (1)生比较交流。
(2)师小结:这两个片段主要抓住了整个事情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及心理活动,把事情最真实、有趣的部分写得非常具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板书:抓细节)
5.四人小组分享,画出细节描写句子,对觉得有趣的细节点赞。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抓细节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习作 我学会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具体,写出成功的感受。 2.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点难点:
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范文引路,想一想文章的谋篇布局
1.阅读范文,学习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1)出示范文。
(2)生默读范文,根据师的提示边读边思考:
①这篇范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根据老师的提示来说一说! 预设:
时间:早上;地点:家里;人物:我和妈妈;事件:通过数次的努力,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学会了梳头发。
②我为什么要学梳头?我是怎么梳头发的,最后我是怎么学会的?(板书:按一定的顺序) 预设:
起因:妈妈不愿意再帮我梳头发,我怕妈妈把我的头发剪掉,于是决定自己梳。
经过:我拒绝了妈妈的帮助,坚持要自己梳头发。 结果:我终于学会了梳头发。
③师:从始至终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把描写我的心情的词语找出来,体会一下。
2.生习作。
(1)师指导:下面以《我学会了_____》为题,写写你学到的新本领,在写的过程中,要写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角度将事情的经过写详细、写具体。 (2)生自由习作,师巡视指导。
二、佳作展示,评一评文章的优缺点
1.展示习作,生评议。(出示示例) 2.生自由评议。
4.生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习作。 5.根据评议、建议,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6.课堂总结:我们在写自己学会做的一件事的经过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把自己是怎样一步步学的过程写清楚,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经历,心情有哪些变化,都要深入描写,从而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抓细节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语文园地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与同学交流怎样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 2.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难点: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一、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师引导: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 (2)生交流后师出示本单元课文题目。 (3)比较3篇课文在结构上的异同。 2.交流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的方法。 (1)师引导(板书:交流平台)
(2)师引导生学习“交流平台”中的方法。(出示课件) ①生自由读。
②师指名说说从“交流平台”中学到的方法。(出示课件) (3)师引导讨论交流:你还知道哪些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阅读长文章的方法:(课件出示)
3.师引导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谈谈怎样运用这些方法阅读。 (1)同桌互相交流,结合本单元课文和课外阅读,谈怎样运用这些方法读较长的文章。
(2)生畅所欲言后,师指名交流。 4.师小结。
二、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内容。 2.师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3.师引导复习学过的修改符号:我们学过哪些修改符号?(课件出示四种常见的修改符号)
4.师引导生找出错误。(出示课件)
常见的语病病因: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语义重复;前后矛盾;成分残缺。(课件出示)
(1)生自由读这段话,明确病因。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指名交流;师生共同修改。 5.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6.师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修改病句时,要认真读句子,理解句意;根据病句特点逐项检查,找出病因,进行修改;修改后再读几遍,看是否与原句意思一致,修改符号是否使用正确。
7.师引导生进行拓展练习,强化修改病句训练。(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的4处错误。 (1)生自由读句子,找出错误之处。
(2)师指名交流,师生共同修改。(课件出示修改后的句段) (3)师指名读修改后的句子,看看是否与原句意思一致。 8.小结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
修改病文会使用修改符合(增 删 调 换)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语文园地六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体会比喻句的作用,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 2.学习并背诵《独坐敬亭山》,感悟作者孤独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古诗。
难点:掌握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不同的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一、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的两组句子,师引导生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
(1)读一读。师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2)想一想。句子中加点的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预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议一议。加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生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交流)
(4)说一说。(全班交流)
示例1:第一组句子中的第一个句子加点部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来的机灵。第二个句子加点部分赞扬了雨来游泳本领高。这一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都表达了对雨来的赞扬之情。
示例2:第二组中句子加点部分形象刻画了敌人的凶残,表达了对敌人的憎恶之情。
(5)师指导朗读,注意通过朗读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2.仿写练习,强化用比喻手法表达不同的感情的训练。 (1)(课件出示)她跳着轻快的舞蹈。
那个小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2)生自由练说;全班交流;生在课本上进行改写练习。 3.拓展练习。
师引导:在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运用到了这种手法? 4.师小结。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古诗,同时播放朗读音频。
(1)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师指名读;全班齐读。 (2)简介创作背景。 (3)师引导生自读感悟诗句。
①生自由读诗句,边读边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诗句。
②师引导: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③生自由交流。
师小结:这是一首写景诗,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写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 2.练习背诵。 3.拓展延伸。
师:你还知道哪些写景的古诗词?(相机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鸟飞尽
独坐敬亭山 独去闲 孤独寂寞→悠然闲适
山相对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检测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
kàng tóu( ) zǐ dàn( ) hé shang( ) zhǔ fù ( ) qiāng shuān( ) gē bo( ) kǔn bǎng( ) qià hǎo( ) chèn zǎo( )
二、给下列汉字换个偏旁,写出新字,再分别组词。 铅( ) 膊( ) 绸( ) 拇( ) 嘹( ) 祈( ) 三、按要求,写词语。 1.仿写词语。
飘飘悠悠 哗啦哗啦 亮堂堂 2.补充词语。
( )( )全国 ( )( )沮丧 一声( )( 软鼓( )( ) 情绪( )( ) 不( )而( 四、给下面字组词,并选词填空。(5分) 光( )( )( )( )( ) 1.( )似箭,日月如梭,我们要珍惜时间啊! 2.演出服上的( )材料是时尚的体现。 3.皎洁的( )下,田野更显得空旷寂静。
4.( )如白驹过隙,让我们来不及准备就悄然流逝。 5.雨来的家乡景色宜人,是旅游( )的好地方。 五、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出危险。(改变语序,不改变句子意思)
2.小英雄雨来被鬼子拉到河边。(改为“把”字句) 3.村前的广场上聚集了全部所有的大麦地人。(修改病句) 4.那毛绒绒、蓬松松的芦花,看着就暖和。 (改为比喻句)
) ) 5.葵花很想戴银项链。葵花没有跟妈妈要。(用合适的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六、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小英雄雨来在鬼子响前跳进了河里。
( )
2.芦花鞋的制作工序:采芦花、搓进草绳、编织成鞋。 ( ) 3.青铜和葵花一起采芦花。 ( ) 4.城里人很喜欢青铜的芦花鞋。 ( )
5.“我们家的男子汉”是“我们”家的孩子。 ( ) 6.“我们家的男子汉”很勇敢,不怕死。( ) 七、日积月累。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
,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八、课内阅读。(10分)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 , 。”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毙,毙!拉出去,拉出去!”
1.这几段节选自《 》,主要写 。 2.把文中画线的部分补充完整。(2分)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2分) 4.(1)“半天才喘过气来”说明了什么?(2分)
(2)“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明什么?(2分)
九、课外阅读。(8分)
变
①马放下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②“有什么事就说吧。”
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④马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⑤“什么?”马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⑥“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问道。 ⑦“就是您老人家呀!”
⑧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1.这篇文章的顺序被打乱了,请将段前的序号按正确的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文中突出表现马“变”的一对词语是 和 。
3.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 。 4.你认为文中的马是个什么样的人?
十、习作。(30分)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学到很多本领,但万事开头难,在第一次做某件事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以“第一次 ”为题,把自己当时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不少于350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