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检测卷(六) 人口的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届浙江“七彩阳光”联盟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年部分省市农村老龄化程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农村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区主要分布在( ) A.东部地区 C.西部地区
B.中部地区 D.东北地区
解析:选C 结合图例,从图形中可以看出农村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西部地区。C对,A、B、D错。故选C。
2.甲、乙两省区农村老龄化程度较高,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低 C.人口死亡率高
B.人口迁移量大 D.人口密度较大
解析:选B 结合图形,甲、乙两省区分别是云南、贵州。两省经济相对较落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较高,B对,A、C、D错。故选B。
(2019届浙江衢州、湖州、丽水三地市质量检测)人口负担系数是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某发达国家1950年、2010年和2070年(预计)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3~4题。
3.图中信息反映了( ) A.2010年人口负担系数最低 B.1950~2010年少儿负担系数上升 C.2010年老年负担系数最高 D.2010~2070年少儿负担系数下降
解析:选A 人口负担系数是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图,2010年15~岁所占比重最大,说明2010年人口负担系数最低,A对;1950年少儿负担系数是8×38%/8×60%,2010年少儿负担系数是12×18%/12×61%,相比1950年,2010年少儿负担系数下降,B错;207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最大,老年负担系数最高,C错;2070年少儿负担系数是9×17%/9×50%,2010年少儿负担系数是12×18%/12×61%。2010~2070年少儿负担系数上升,D错。故选A。
4.针对图中反映出的人口问题,该国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鼓励生育 ②延长教育年限 ③劳务输出 ④完善社保制度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 读图知,从2010~2070年,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可采取的措施有鼓励生育和完善社保制度等,D对;延长教育年限不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劳务输出更加重人口老龄化问题,A、B、C错。故选D。
读人类健康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图,回答5~6题。
5.从A阶段到C阶段的演变体现出( ) A.婴幼儿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提高 B.青壮年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下降 C.总人口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下降 D.总人口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提高
解析:选D 从A阶段到C阶段人口的存活率上升,死亡率下降,说明健康水平在提高。 6.引起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 A.老龄人口比重增大,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 B.人类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 C.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
D.流动人口增加,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
解析:选B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在下降,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
(2019届河北衡水中考)1982~2010年期间,北京市虽然一直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人口增加,但全市户籍人口依然从1982年的917.8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1 257.8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17%。左图示意该时期北京户籍人口自然增长人数,右图示意该时期北京户籍人口机械增长人数。读图完成7~8题。
7.1982~2010年期间,北京市户籍人口的增长特点是( ) A.人口增长缓慢
B.机械增长人数一直高于自然增长人数 C.机械增长与自然增长变化趋势同步 D.自然增长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
解析:选D 1982~2010年期间,北京市户籍人口的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特点是人口增长较快,A错。机械增长人数在1992年前,低于自然增长人数,B错。机械增长与自然增长变化趋势不同步,C错。根据左图曲线,自然增长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D对。
8.引起北京户籍人口2000~2005年机械增长快速的原因可能是( ) A.北京城市建设劳务工人增多 B.高校密集,大学扩招在校人口增多 C.城市建设发展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增多 D.乡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人口增多
解析:选B 引起北京户籍人口2000~2005年机械增长快速的原因可能是北京高校密集,大学扩招,在校人口增多,B对。北京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城市建设劳务工人增加少,A错。城市建设是第二产业,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C错。乡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不会导致大城市人口增多,D错。
(2019届河北衡水中考)下图为2004年至2014年中国人口增长幅度示意图(港澳台资料缺失)。完成9~11题。
9.图示时间内,人口增长状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少数民族人口出生率高 ②环境优美,人口迁入 ③资源开发,人口迁入 ④医疗水平高,死亡率低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时间内,人口增长状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人口出生率高,资源开发,人口迁入,所以B正确。
10.四川省的人口变化状况,将会( ) A.提高城市化水平 C.人地关系矛盾加重
B.降低人口老龄化 D.提高妇女生育率
解析:选A 图示四川省人口呈负增长,会加快人口老龄化,B错;人口外迁会减缓人地关系矛盾,C错;人口呈负增长,说明四川省妇女生育率下降,D错。
11.“全面放开二孩”最先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的( ) A.数量 C.职业构成
B.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解析:选C 由于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新出生人口需要育婴师、保姆等家政服务人员,所以首先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故C正确。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的出生性别比,通常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国际上通常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定为102~107,超出这个范围则被视为异常。男女性别平等协调发展,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是家庭、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性别比问题不仅关系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趋势(数据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1)据图归纳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的特征。
(2)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总体失衡的原因。 (3)说出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可能带来的影响。
(4)请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缓解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有效对策。
解析:(1)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的特征可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分时间段分析。(2)性别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传统观念、科技发展水平、性别歧视、生育等均有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封建传统观念、重男轻女生育观、B超技术的普及、计划生育等催化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3)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可能导致婚姻挤压;就业挤压;犯罪现象增加,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加剧财政负担,加大财政支出等各种社会问题。(4)缓解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有效对策可以从思想观念、法制、完善保障事业等多方面落实解决。
答案:(1)自1980年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波动上升,总体偏高;1980年~2008年出生性别比开始超出正常范围,并且呈现持续增高的趋势;2000年~2003年出生性别比稍有回落,但之后一直处于偏高状态;2008年出现拐点以后,出生性别比开始逐年下降。
(2)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封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导致重男轻女生育观的产生,从而加剧了人为干扰性别生育的欲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B超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为人为选择性别提供了可能;计划生育了生育的数量,催化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一些极度偏僻落后的地区存在女婴瞒报漏报以及溺弃女婴的现象等。
(3)可能导致婚姻挤压;就业挤压;犯罪现象增加,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加剧财政负担,加大财政支出等各种社会问题。
(4)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转变男孩偏好的生育理念;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执法管理,严禁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养老制度,减缓民众“养儿防老”的危机意识,从根本上缓解性别比失衡。
13.(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老年人口总数占世界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
材料三: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新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出逐渐攀升的趋势,1982年的出生性别比为108.5,1990年为111.3,2000年为116.9,到2007年高达120.22,居世界首位。
(1)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存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问题。 (2)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正常与必然的趋势,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 (3)性别比失衡会引发哪些问题?为平衡性别比,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2)题,国际上通常把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一个国家老年人口过多会出现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用于养老的费用增多、社会负担过重等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第(3)题,出生性别比的合理值域为102~107,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地区重男轻女现象严重,男女出生比例失调。这不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以及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应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答案:(1)人口老龄化 性别比失衡
(2)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高速增长、对老龄化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等。
(3)问题:人口性别比失衡会导致一系列的人口、社会和家庭问题,还会影响劳动力结构、消费结构等,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措施: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转变生育观念;加强医德建设,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