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涵义;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划分段落。
2.体会争吵后“我”的心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写有练习题的文字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了解预习内容
(一)出示课题,提出问题。
1.“争吵”是什么意思?由题目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1)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争吵?
(2)为什么事发生争吵?
(3)他们争吵时的表现是怎样的?各自的心情如何?
(4)争吵的结果如何?
(5)“争吵”这件事向我们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了解预习内容。
1.自读预习。
2.说说你从预习中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
要求:对照括号中的注音把字读准,找出不懂的词或句。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谛弄脏了,“我”认为他是故意的,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虽然“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我”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克莱谛却主动要求与“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指名读课文,弄懂每一小节的意思。
(二)用小节归并法划分段落,并写出段意。
第一段(1~4节)讲“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
第二段(5~8节)讲“我”后悔和克莱谛吵架。
第三段(9~13节)讲“我”和克莱谛重归于好。
第四段(14节)讲父亲对“我”的教育。
四、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一)说出注音字的形、意:
填空练习:
1.“匠”字是( )结构,它的第二笔应为( )。
2.“哀”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悲哀”的意思是( )。
(二)解词:
嫉妒——心里忌恨别人比自己强。
瞟——斜着眼睛看。
防御——防卫。
五、布置作业
(一)熟读课文。
(二)抄写生词:
吵架 嫉妒 石匠 后悔 缘故 胳膊肘
原谅 瞟我 悲哀 防御 毕竟 诚心诚意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一)指名读课文
(二)回忆课文分成了几段,每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二、新授课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我”和克莱谛争吵的原因。
2.划出争吵时,“我”做的不对之处和克莱谛做得比“我”好的地方。
(1)学生默读划出。
(2)讨论。
我错:①克莱谛无意碰了我,我火了,并骂了他。②我听了他的道歉后,不但没能原谅他,反而故意碰了他。
他对:①他无意碰我之后立即向我道歉。②当他气急了,举起手要打我时,看见老师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急忙缩回手去。
3.细读这一段,思考:“我”为什么与克莱谛争吵?克莱谛为什么与“我”争吵?
(1)“我”与克莱谛争吵的原因有二①是他碰了“我”,“我”的本子被弄脏了;②是克莱谛得了奖,“我”嫉妒他。尽管“我”说并不是因为这个,但从“我”的心理活动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就是因为心理不平衡导致看问题的偏斜。
(2)克莱谛与“我”争吵的原因主要是他无意碰了“我”,及时道了歉,见“我”还不依不饶,所以急了。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5.分角色练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二段、第三段。
1.默读第二段、第三段。用“——”划出“我”与克莱谛争吵后的表现;用“ ”划出克莱谛与“我”争吵后的表现。
2.讨论“表现”,并说说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物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1)“我”在争吵后的表现。
①“我”很不安。
②“我”很后悔那样做。
③想向他认错但觉得太丢脸。
④想到外面后不是先认错,而是怎样去防御克莱谛。
⑤出去后,他走近“我”时,“我”举起戒尺。
⑥当听到他说要求和好的话,“我”愣住了。
⑦当听到他的问话后,“我”说:“再也不了!”并高兴地与他分手。
教师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板书:
不安——后悔——矛盾——愣住——高兴
(2)克莱谛在争吵后的表现。
①用眼睛瞟“我”,不是愤怒,而是悲哀。(为“我”不原谅他起初的无意而伤心;也为自己刚才不冷静举手想打“我”的行为而伤心,他在反思自己的错误。)
②第二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这一句比第一次说时多了一个“着”字,但这正说明他刚才想打架的思想已经消失了,换来的是思考后的冷静。这是要和好的诚恳语气。)
③放学后他从后面跟上来,走近“我”。
(走近“我”的目的是主动接近“我”。)
④他微笑着拨开戒尺,并温和地说出友好的话。
⑤他两手搭在“我”的肩上,并用商量的口吻与“我”和好。
教师在学生的讨论后板书:
悲哀——后悔——诚恳——高兴
3.从文中找出克莱谛在争吵时和争吵后的两次微笑,这“微笑”分别对“我”起到了什么作用?
(1)他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这个“微笑”使“我”不高兴,认为他得了奖,有意在“我”面前显示,造成了“我”想报复他的心理。
(2)他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这个“微笑”使“我”愣住,一时之间简直不敢相信我犯了严重的错误,而他竟很容易地原谅了“我”,他的诚恳让“我”感动,于是我们高兴地和好。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课堂练习
造句
1.缘故
2.诚心诚意
要求:
先找出课文中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然后说说词语的意思,再分别口头造句。
四、布署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段
(一)默读第四段。思考:爸爸听了我的叙述,有什么表情?他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二)讨论:
1.爸爸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2.爸爸说“高贵”的朋友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是“高贵”的?
(这“高贵的朋友”指的是克莱谛。他的高贵之处在于敢于主动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能用宽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朋友。)
3.爸爸夺过戒尺,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爸爸希望“我”和错误的嫉妒心理、知错不改的虚荣心理、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朋友的狭隘心理及行为彻底决裂。)
(三)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和同学及朋友的交往中,要宽以待人。如果有了错误,应该主动请求别人原谅,决不能以虚荣之心维护自己的面子而伤害别人,更不能以狭隘的心理来对待朋友。)
(四)说说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
二、课堂练习
(一)形近字组词:
吵( ) 妒( ) 肘( )
抄( ) 护( ) 讨( )
扛( ) 谅( ) 瞟( )
杠( ) 掠( ) 漂( )
御( ) 竟( ) 嫉( )
卸( ) 竞( ) 疾(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写出近义词:
温和—— 缘故——
情形—— 防御——
2.写出反义词:
故意—— 高尚——
(三)课堂练笔。
选择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写成一个片断,把“诚心诚意”、“缘故”这两个词用进去。
1.同桌议一议,然后写下来。
2.用投影显示一个同学写的片断,集体评改。
三、课后作业
修改自己所写的片断。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