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鱼得了气泡病怎么办,为什么会得气泡病

鱼得了气泡病怎么办,为什么会得气泡病

来源:微智科技网


鱼得了气泡病,需要往水中充氧,同时适当加盐。这种病是由于水中气体饱和所致,通常用地下水养鱼会遇到这种情况,因为水中的氮气达到饱和。患病后鱼儿的体表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气泡,其中头部比较明显,同时还会失去平衡。想要治疗的话,需要往水中充氧,因为打入的是空气,从而会让其它气体逸散。一、鱼得了气泡病怎么办

鱼得了气泡病,需要往水中充氧,同时适当加盐。这种病是由于水中气体饱和所致,通常用地下水养鱼会遇到这种情况,因为水中的氮气达到饱和。患病后鱼儿的体表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气泡,其中头部比较明显,同时还会失去平衡。想要治疗的话,需要往水中充氧,因为打入的是空气,从而会让其他气体逸散。

二、鱼为什么会得气泡病

1、植物过多:通常鱼儿会得气泡病,是因为水体中的植物太多,无论是藻类还是其它的水生植物,它们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都会产生氧气,从而导致水体中的氧气过饱和,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鱼儿患病。

2、过量施肥:如果是鱼池养鱼的话,为了培养一些浮游生物往往需要施肥,但施肥一定要控制好量,而且要选择腐熟的有机肥,如果是未发酵的肥料,往往会消耗氧气产生甲烷气体,由此引发气泡病。

3、温度升高:当整体的温度上升后,水的溶氧反而会降低,这个时候原本不饱和的氧气会逐渐饱和,这样一来鱼儿也会患上气泡病,所以最好适当控温,不要让它升得太高。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什么是气泡病,为什么鱼会得气泡病,怎么治疗气泡病?

气泡病对苗种的成活率影响很大,能够导致鱼苗直接或间接死亡,主要发生在晴天下午。

主要原因有:1、温度回升,池塘过多的有机质容易引起水肥,使池塘的溶解氧过高,池塘中的气体过饱和,如氧气、氮气等,游离气体经鳃进入血液,形成气栓,导致气泡病。2、底栖藻类光合作用或池塘底部发酵产生气体,被苗种直接吞食,在肠道中形成气泡,影响摄食等活动,最后导致死亡。3、气压或水温变化大,容易造成苗种体中气体过饱和而形成气栓,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

1、适当加深水位,以减少气泡病及应激反应,同时也有利于保温及提高成活率。如果是水质差的池塘,有好水的池塘或水源及时进行抽换水。溶氧高的池塘也可以与临近溶氧相对较低的池塘,互相抽换水。

2、晴天下午勤开增氧机,持续3小时以上,每亩/米水深用食盐30-50斤,水过肥用氯制剂杀灭藻类,注意及时解毒。

3、适当使用超能芽孢菌种等生物菌制剂培养浮游动物,抑制藻类繁殖。

4、适当使用聚维酮碘等消毒剂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

鱼类气泡病及解决思路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 气体(N、DO)在水中溶解数量超过该气体在中溶解度的现象, 称为气体过饱和。

在养殖场, 人们发现一种奇怪的病鱼, 这种鱼外观健康, 但鱼体失去平衡, 时而在水面狂游, 时而停止不动,眼球突出, 鳍部和侧线都有气泡, 头部, 眼周围结缔组织和皮下肌肉组织气肿, 鳃和血管都有气泡(气栓), 气栓阻塞血液循环,导致鱼死亡。 因当时查不出病因, 只好以这种病特殊症状为名, 称“ 气泡病”或“ 气栓病” ,后来许多研究者证实, 这种病起因于水中溶解气体过饱和。

血液气体亦呈过饱和态

1、当鱼生活在气体过饱和水中时, 高浓度气体经鳃扩散进人血液, 直至体内外气体达到平衡, 此时血液气体亦呈过饱和态;

2、当鱼从深水游至浅水, 由于静水压力解除, 鱼体内气体亦过饱和。

鱼对内环境气体过饱和极其敏感, 受刺激后兴奋不已, 不停地游动, 运动使呼吸频率加快、循环加速, 体温上升或血压下降, 血液过饱和度加重与此同时, 一部分溶解气体游离出来形成气泡, 这样才能降低血液过饱和度, 才能维持体内外气体平衡。

气泡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是水或血液中总气体压力必须高于环境大气压所谓总气体压力是指水或血液中各单项气体分压之和扣除静水压力补偿之后的剩余压力。水深每增加1米, 水溶解气体能力增加10%, 鱼也相应获得10%静水压力补偿, 只有当总气体压力大于1.10大气压或者说总气体压力扣除1米静水压力的剩余压力仍大于周围大气压, 气体才呈过饱和态, 才有可能形成气泡。

气泡形成必要条件之二

是水或血液中必须存在气核。 实验证实, 缺乏气核, 即使总气体压力再高也不能形成气泡。

气体过饱和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危害

1、急性致死

血管中的气泡阻碍血液流动, 鱼因此缺氧窒息死亡, 故气泡又名气栓。组织和器官中的气泡使其肿大, 挤压变形, 损伤出血, 甚至坏死。

在某大坝河道中张网捕捞鱼苗, 对捕集鱼苗,按鱼苗气泡病判断标准检验:

1、 肠管有气泡

 2、膘膨大呈球状

3、运动状态失常

从表中可知, 气泡病发病率与气体过饱和度密切相关, 着饱和度升高, 发病率上升。

设置网箱, 投放幼链鱼, 进行小时活水笼养试验 有关试验条件及结果列在表。

发现鱼体丰满无伤痕, 头部和皮下气肿, 眼球突出、 充血, 内有气泡, 鳍有气抱, 气泡发生率顺序是:腹鳍和胸鳍>尾鳍>臀鳍和背鳍,尾鳍基部鳍条间密集气泡、呈放射状排列, 肠道气泡连绵不断,约5-10毫米大小, 心脏和静脉血窦有时完全为气泡占据、不见血液, 鳃动脉气泡使鳃丝受挤压而变形。

试验表明在高于 130% 的 TDG 过饱和水体中,长薄鳅有剧烈的不良反应;在 TDG 低饱和度水体对长薄鳅有慢性伤害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虾在早上最容易出现缺氧死亡 ,而患气泡病的对虾则是在下午和傍晚出现游塘和死亡 。

2、慢性中毒

鱼类等水生生物长时间停留在非致死性气体过饱和水中(总气体饱和度<110%)亦能患气泡病, 但病变过程长, 受害更为严重,鱼的感觉器官, 如眼球突出、气肿、 出血、 因而失明, 侧线鳞片被无数小气泡覆盖, 使鱼对外界刺激反应能力降低或完全丧失、 不能避开天敌和障碍物, 易为捕食者捕食, 同时亦难觅食。鱼体因气泡和气肿, 浮 力增大、 漂浮 水面, 而表面恰恰是过饱和度最高的水层。 受害更加严重,组织和器官因气肿损伤出血、甚至坏死,体表出血和坏死部位易感染细菌和霉菌, 使鱼大量死亡。有人估计, 非致死性气体过饱和使鱼发生慢性中毒, 死亡率常常高于急性死亡率, 经济损失更 大。

处理方法

1、用食盐

气泡病是一种由 TDG 过饱和水体在环境( 如压强,温度等) 的改变下发生的鱼类栓塞疾病。食盐( NaCl) 经常在水产养殖中使用,有消毒、辅助药物治疗等作用。

在 NaCl 浓度为 10 g /m3 的水体中,小鲫鱼鱼苗的半致死时间较清水中的半致死时间延长,在 NaCl 浓度为50 g /m3 的水体中,大鲫鱼鱼苗的半致死时间较清水中的半致死时间延长,非常明显。

所以当有气体过饱和时,10-50g /m3NaCl可以缓解死亡率。实际养殖过程中20-30斤盐效果显著。

2、处理过多的藻类

养殖水体中多数情况是过多的藻类引发的溶解氧过饱和,通过换水、杀藻、遮光等措施降低植物光合作用。

3、曝气

开增氧机使水体中过饱和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观赏鱼为什么会得气泡病?怎样治疗这种疾病呢?

气泡病的发病原因——

气泡病主要是因为水体氮元素含量或者氧气含量过于饱和,导致部分气体进入鱼类的栓塞内组织,形成大大小小的气泡。造成水体中氮元素含量和溶氧量过度饱和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来说是因为地下水含有过为饱和的氮气,并且没有经过特殊处理直接拿来养鱼,就会造成气泡病。如果你的水体再肥一些,里面微生物和藻类都很多,那么太阳一晒,阳光有了,他们会开始制造氧气,会在短时间内导致溶氧过度饱和,造成气泡病。

气泡病的症状——

气泡病的症状是非常明显的。患了气泡病的鱼再鱼鳃,鱼鳍上会发现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气泡,并且这些气泡还会导致观赏鱼东倒西歪,无法正常游泳,上浮。其次,观赏鱼的眼睛会有红肿。这些气体进入到了观赏鱼栓塞内组织的之后,会在不同的位置造成不同的影响,会导致呼吸困难,眼睛突出,充血或者贫血,最严重的时候能够直接致死,特别是鱼苗死亡率会翻倍。

如何治疗气泡病——

气泡病分为:严重以及不严重的。我们先来从简单的开始讲起——不严重的气泡病如何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气泡数量较少,鱼类能够较大程度地正常生活,能够合理进食并且游泳,那么这种症状较轻的就是不严重气泡病。只要症状不严重并且你及时发现了,一定要在短时间之内把水给换了,换掉一半。并且抽走底部残留的一些脏东西。一定要注意,换进来的新水必须要暴晒一下,避免氮量过为饱和,从而对观赏鱼造成二次伤害。并且投放千分之三的食盐来协助治疗,可以程度起到预防作用。只要症状不是非常严重,治疗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如果症状相对而言比较严重,气泡比较多应该怎么办?首先就是要曝气,用增氧泵来曝气,一直开着。抽掉三分之一的水,要将底部杂质全部抽走,然后注入曝气完毕的新水。停止喂食。往水里面透风千分之七的大颗粒矿物盐,温度控制在二十五度以上,不要晒太阳,环境尽量隐蔽。严重的症状基本上是回天乏术了,但是如果不是急性病例这么做还有一定机会可以治疗好。

如何预防——

预防大于治疗。这种疾病多发于夏天水温较高的时期。在防治方面上夏天一定要多点心。一定要注意换水的时候要保证里面的氮量并不过和。我建议还是要提前曝气两三天再使用。并且一定要注意水体有机物含量,不能过肥,保持一定的换水频率。早发现早治疗,未发现,先预防。

气泡病类似于打印病,发病都比较迅速,抓准治疗时间才是最为重要的。

发生气泡病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当水中的某种气体过饱和时,可引起水产动物患气泡病。该病主要危害幼苗。病鱼在水面上混乱无力地游动,身体失去平衡,随着气泡的增大及体力的消耗,失去自由游动的能力,浮在水面上,不久即死。

引起水中某种气体过饱和的原因很多

①水中的浮游植物过多,藻类光合作用旺盛,可引起溶解氧过饱和。

②池塘施放未经发酵的肥料,分解出甲烷、硫化氢的气泡,鱼苗误食,引起气泡病。

③地下水中的氮气过饱和,或者地下有沼气,也可引起气泡病。

④在越冬期间,水草在冰下的光合作用,也可引起氧气过饱和,引起气泡病。

防治措施

①注意水源,不要用含有气泡的水。

②池塘中的腐殖质不能过多,不用发酵的肥料。

③平时掌握投饲量及施肥量,不使浮游植物繁殖过多。

④全池泼洒食盐溶液,每亩5千克,可减少气泡。⑤将患病的鱼转入其他水体中,或者在原池塘进行大量换水。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农牧业科技发展史》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