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水资源总结

水资源总结

来源:微智科技网


水资源总结

1.水资源的特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部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

利害的两重性。

2.大循环是指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

3.小循环是指陆地或者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4.更替周期是指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要的时间。

5.对海洋而言,多年平均年蒸发量应等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年入海径流量之

6.全球多年平均年蒸发量等于全球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7.全球水资源面临问题:1)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2)水源污染严重,“水质型

缺水”突出。

8.全球水资源开发利用趋势:

1)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

2)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的水量最低,将更加重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

3)水资源开发更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9.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1)空间分布特征:降水,河流分布的不均匀性(东南部属丰水带和多水带,西北部属于少水带和缺水带,中间部分及东北XX则属于过渡带);地下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南方高于北方,地下水资源的丰富程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2)时间分布特征:在时间分配上也不均匀。

10.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

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

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

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11.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

1)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

2)泉水流量衰减或断流;

3)地面沉降;

4)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大幅下降,地面失衡,在覆盖型岩溶水源地和矿区产生地面塌陷;

5)海水入侵。

12.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降水,径流和蒸发

13.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程度常用年降水量的极值比KS或年降水量的变差系数CV;KS值越大,

降水量年际变化越大;KS值小,说明降水量你年际变化小,降水量年际之间均匀。

14.年降水量变差系数越大,表示年降水量的年纪变化越大,反之,就越小。

15.我国河流的补给可分为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和积雪,冰川融水补给。

16.表示就径流的特征值主要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径流系数

1)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径流总量:指在一定时间段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

3)径流深:是摄像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深。

4)径流模数:是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

5)径流系数:为某时间段内的径流深度与同一时间段降水量之比。

17.孔隙度:包括孔隙在内某一体积掩饰中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18.裂隙率:指岩石裂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19.溶隙率:指可溶岩石的空隙体积和可溶岩石总体积之比。

20.形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

1)岩层具有能容纳重力水的空隙;

2)具有储存和聚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

3)具有充足的补给来源。

21.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单站径流资料统计分析;

2)主要河流年径流量计算;

3)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

4)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5)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

6)人类活动对河流径流的影响分析。

22.河流水文分析计算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成因分析法,地理综合法和数理统计法。

23.河流水文随即变量的统计参数:均值,变差系数和偏差系数。

24.一个年度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以上流域的年径流量。

25.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

1)典型年法:仅根据雨情,水情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不同年份进行分析计算,而不必逐年计算;

2)系列法:常用的一种方法叫水资源系统动态模拟法。按雨情,水情的历史系列资料进行逐年的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26.地表水的供水特征:

1)水量较充沛,分布较广泛,总溶解固体含量较低,硬度一般较小。因此,很多城市及工业企业常常利用地表水作为供水资源;

2)时空分布不均匀,受季节影响大;

3)保护能力差,容易受污染;

4)泥沙和悬浮物含量较高,常需要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

5)取水条件及取水构筑物一般比较复杂。

27.水源地选择原则:

1)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源的勘察;

2)水源的选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

3)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一般采用90%-97%;

4)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使用;

5)确定水源,取水地点和取水量等,应取得水资源管理,卫生防疫,航运等有关部门的书面同意。

28.水源应符合以下要求:

1)水体功能区划所规定的取水地段;

2)可取水量充沛可靠;

3)原水水质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标准;

4)与农业,水利综合利用;

5)取水,输水,净水设施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

6)具有施工条件。

29.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

1)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

2)河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

3)河床与岸坡的岩性和稳定性;

4)江河中的泥沙和漂浮物;

5)河流的冰冻情况;

6)河道中水工构筑物及天然障碍物。

30.设计取水构筑物时,应收集一下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资料:

1)河流历年的最小流量和最低水位;

2)河流历年的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

3)河流历年的月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以及年平均流量和年平均水位;

4)河流历年春秋两季流冰期的最大,最小流量和最高最低水位;

5)上述相应情况下河流的最大,最小和平均水流速度及其在额六中的分布情况。

31.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

1)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和有足够水深的地段;

2)取水点应尽量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

3)取水点应设在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地段,并有较好的地形及施工条件;

4)取水点应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

5)取水点应避开人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的影响;

6)取水点应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支流和咸潮等影响。

32.不同类型的河段适宜的取水位置如下:

1)顺直河段:取水点应选在主流靠近岸边,河床稳定,水深较大,流速较快的地段,通常在河流较窄处;

2)弯曲河段:凹岸,但应避开凹岸主流的顶冲点;

3)游荡型河段:应结合河床,地形,地质特点,将取水口布置在主流线密集的河段上;

4)有边滩,沙洲的河段:应将取水点设在上游距沙洲500m以上处;

5)有支流汇入的顺直河段:取水口应离开支流入口处上下游有足够的距离。

33.地表取水构筑物设计的一般原则:

1)从江河取水的大型取水构筑物,一般应在设计前进行水工模型试验;

2)城市供水水源的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一般可采用90%--97%;

3)取水构筑物应防止漂浮物阻塞,洪水冲刷和冰块撞击;

4)江河取水构筑物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市防洪标准,其设计洪水重现期不得不低于1__年;

5)取水构筑物的冲刷深度应同构调查和计算确定;

6)在通航河道上,应在取水构筑物处设置标志;

7)在黄河下游淤积河段应考虑淤积引起的水位变化;

8)在黄河河道上取水,应征得河务及有关部门的同意。

34.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分为:

1)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2)活动式取水构筑物:分为缆车式和浮船式;

3)山区潜水河流取水构筑物:分为底栏栅式和低坝式。

35.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分为岸边式,河床式及斗槽式。

36.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1)优点:具有取水安全可靠,维修管理方便,适用范围较广等优点;

2)缺点:当河水水位变化较大时,构筑物的高度需相应的增加,因而工程投资较高,水下工程量较大,施工期长,扩建困难。

37.固定式取水构筑物适用条件:

1)岸边式取水构筑物适用于河岸较陡,主流靠近河岸,岸边有一定的取水深度,水位变化幅度不太大,水质及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

2)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当河岸较平缓,主流离岸较远,岸边缺乏必要的取水深度或水质不好的情况;

3)斗槽式取水构筑物:当河流含沙量较大,冰凌严重时使用,利用斗槽中流速较小,水中泥沙易于沉淀,潜冰易于上浮的特点,减少进入取水口的泥沙和冰凌,从而进一步改善水质。

38.山区浅水河流的特性:

1)山区浅水河流多属河流的上游段,河床坡降大,河狭流急;

2)河流径流量变化及水位变化幅度大;

3)河水的水质变化十分剧烈。

39.山区浅水河流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特点:

1)取水量常常占河水枯水径流量的很大比例,有的高达70%-80%;

2)山区浅水河流的枯水期水层浅薄,有的河流只有几厘米水深;

3)在山区浅水河流的开发利用中,既要考虑到使用河水中的推移质能顺利排出,不致大量堆积,又要考虑到使取水构筑物不被大颗粒推移质损坏。

40.山区浅水河流的取水构筑物的形式:低坝取水,底栏栅取水,渗渠取水以及开渠引水

41.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选择:1)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2)水源地的地质环境3)水源地

的经济,安全性和扩建前景。

42.半经验公式的计算方法:

1)在抽水试验的基础上,绘制Q-Sw曲线;

2)通过转换坐标,判断Q-Sw曲线类型;

3)用图解法或最小二乘法求待定系数a和b,建立Q-Sw曲线方程;

4)根据给定的水位降或出水量,求解Q或Sw。

43.应用经验公式注意事项:

1)必须以三个或三个以上水位降的稳定流抽水试验绘制Q-Sw曲线;

2)应确保抽水实验资料Q与Sw的代表性和唯一性;

3)抽水实验应力争大降深,以减少出水量计算的外推范围。

44.大口井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1)大口井应选择地下水补给丰富,含水层透水性良好,埋藏浅的地段。开采河床地下水的大口井应选在稳定的河漫滩或一级冲积阶地上;

2)适当增加井径是增加水井出水量的途径之一。在相同的出水量条件下,采取较大的直径,也可减小水位降,降低取水电耗;

3)由于大口井的井深不大,地下水位的变化对井的出水量和抽水设备的正常运行有很大的影响。在诸井的出水量和确定水泵安装高度时,均应以枯水期最低设计水位为准。

45.城市污水量预测可以采用污水排放系统,用水量定额法,产污系数法,趋势分析法等。

46.监测断面设置原则:

1)设在大量污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

2)设在河流主流,河口,湖泊,水库的代表性位置;

3)设在主要用水地区,如公用给水的取水口,商业性捕鱼水域或娱乐水域等;

4)设在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出口和入口;

5)设在主要支流汇入干流,河口或入海水域的汇合口。

47.水质评价的方法:单要素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指数,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法。

48.人工补给地下水的目的:

1)补充地下水量,增大含水层的储存量,进行季节性和多年性调整;

2)抬高地下水位,增加孔隙水压力,控制地面沉降;

3)防止或减少海水入侵含水层;

4)改善地下水的水质;

5)改变地下水温度;

6)保持地热水,天然气和石油地层的压力。

49.人工补给地下水的水源和水质要求的原则:

1)回灌水源的水质不低于原地下水的水质;

2)不引起地下水污染或水环境质量变化;

3)不应腐蚀井管和过滤器的特殊离子或气体。

最后一道大题:七章节水措施(7.5不用看),八章主要看8.5小节。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