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鱼的外形十分吓人,它的身体是扁平的,头和嘴很大,同时身上有很多疙瘩,脑袋上有一个突起,具有发光的能力,所以才被称为灯笼鱼。
它属于硬骨鱼,在大西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都有分布,通常生活在深海区域。
我国主要有三种灯笼鱼,分别是黑鮟鱇、黄鮟鱇以及隐棘拟鮟鱇,它们的分布地点各不相同。
知识扩展灯笼鱼之所以叫灯笼鱼,就是因为它的脑袋上有一个小灯笼。这种鱼生活在无光的深海中,虽然鱼儿在水中不太依靠视力,主要是通过嗅觉以及鱼线来判别方向和危险的,但并不是完全没有趋光的特性,而灯笼鱼正是利用这一特性进行捕猎。它的小灯笼中具有大量的腺细胞,这种细胞可以分泌光素,它可以和氧气产生氧化反应,不过需要光素酶的催化,从而起到发光的效果。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灯笼鱼的外貌描写?
灯笼鱼全身都是蓝色,外形像鱼,但它还长有一双小脚,它的鱼鳞是白色的。它头上突出了两条线,在线的末端中有一个电灯炮,就好像电灯鲨一样。它的眼瞳是圆形的,眼睛则是一个黑色的十字,不过它的嘴巴很小。
灯笼鱼是什么样子的
灯笼鱼的外形十分吓人,它的身体是扁平的,头和嘴很大,同时身上有很多疙瘩,脑袋上有一个突起,具有发光的能力,所以才被称为灯笼鱼。
它属于硬骨鱼,在大西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都有分布,通常生活在深海区域。
我国主要有三种灯笼鱼,分别是黑鮟鱇、黄鮟鱇以及隐棘拟鮟鱇,它们的分布地点各不相同。
灯笼鱼和海星有什么区别?
灯笼鱼
灯笼鱼头大尾细,身体圆尾巴细,体表被有银灰色的薄鳞。在头部的前边,眼的附近,身体侧线下方和尾柄上,有排列成行或成群的圆形发光器。
全世界约有灯笼鱼上百种,它们一般都生活在深海。它的发光是对黑暗深海环境的一种生存适应。在黑暗的深海里,它们发出的光可用来诱捕食饵,迷惑敌人,引诱异性,以利于集群生活。
海星
体扁平,多为五辐射对称,体盘和腕分界不明显。生活时口面向下,反口面向上。腕腹侧具步带沟,沟内伸出管足。
海星类都是肉食性动物,可以取食各种无脊椎动物,特别是贝类、甲壳类、多毛类、甚至鱼类等。
大多数海星类具长可弯曲的腕,管足上具吸盘,多以双壳类为食,取食时身体位于贝壳上,以两腕在贝壳两侧吸着,由于管足末端吸盘的真空作用,其拉力足以拉开双壳类的壳口,海星立刻翻出贲门胃插入壳口内,并分泌消化酶,直到闭壳肌及内脏部分地被消化,贝壳完全张开,再用胃包围吞嚥食物一同进入口内。
头上有个灯的鱼叫什么鱼啊
深海鮟鱇。
深海鮟鱇这种鱼属于鮟鱇鱼目,正式的中文名称是深海鮟鱇鱼,但很多人俗称它灯笼鱼。鮟鱇头部上方形似小灯笼的肉状突出,是由鮟鱇鱼的第一背鳍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
深海鮟鱇体长为体高1.1~1.9倍,为体宽2.9~3.6倍,为头长2.2~2.4倍。头长为吻长3.0~4.5倍,为眼径11.2~17.7倍。体无鳞片,密被绒毛状细刺,皮肤较厚。 头、体及各鳍均黑色,口腔黑色,仅拟饵体端部白色。
灯笼鱼的发光器是由一群皮肤腺细胞特化而成为发光细胞的。这种细胞能分泌出一种含有磷的腺液,它在腺细胞内可以被血液中的氧气所氧化,而氧化反应中放出的一种荧光,就是灯笼鱼发出的光。
全世界约有灯笼鱼上百种,它们一般都生活在深海。它的发光是对黑暗深海环境的一种生存适应。在黑暗的深海里,它们发出的光可用来诱捕食饵,迷惑敌人,引诱异性,以利于集群生活。
中国常见种有灯笼鱼属中的芒光灯笼鱼,体被栉鳞,臀鳍上方发光器3个,排列略成一直线,体侧后部发光器位于脂鳍基的下方。金焰灯笼鱼,体被圆鳞,鳃盖上方有锯齿状的突起,体侧后部的发光器在脂鳍的前下方。以上两种鱼类一般体长不超过100毫米,在中国分布于东海、南海。
底灯鱼属中的七星底灯鱼在中国是东海沿岸常见的小型鱼类,体长20~40毫米。栖息于水深15~40米海区,摄食浮游硅藻和甲壳类。秋冬季为渔汛的旺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深海鮟鱇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