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童的造句是: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炜曰: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融即应声曰:如君所言,幼时必聪明者。炜等皆笑曰:此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
奇童的拼音是:qí tóng。词语解释是:⒈ 才能优异的儿童。奇童[qítóng]⒈才能优异的儿童。基础解释是:才能优异的儿童。引证解释是:⒈ 才能优异的儿童。引:《后汉书·杜根传》:“﹝根﹞父安,字伯夷,少有志节,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宋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公有器度,舅礼部侍郎孔武仲,祕阁校理平仲,叹誉以为奇童。”郭沫若《由葛录亚想到夏完淳》:“﹝夏完淳﹞不仅博闻强记,长于诗文,而且在围棋方面已可称为国手,确实是多才多艺的一位奇童了。”⒈才能优异的儿童。引《后汉书·杜根传》:“﹝根﹞父安,字伯夷,少有志节,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宋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公有器度,舅礼部侍郎孔武仲,祕阁校理平仲,叹誉以为奇童。”郭沫若《由葛录亚想到夏完淳》:“﹝夏完淳﹞不仅博闻强记,长于诗文,而且在围棋方面已可称为国手,确实是多才多艺的一位奇童了。”。综合释义是:才能优异的儿童。《后汉书·杜根传》:“﹝根﹞父安,字伯夷,少有志节,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宋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公有器度,舅礼部侍郎孔武仲,祕阁校理平仲,叹誉以为奇童。”郭沫若《由葛录亚想到夏完淳》:“﹝夏完淳﹞不仅博闻强记,长于诗文,而且在围棋方面已可称为国手,确实是多才多艺的一位奇童了。”奇童[qítóng]天资聪颖,才能优异的儿童。《后汉书.卷五七.杜根传》:「父安,字伯夷,少有志节,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三国演义.第一一回》:「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炜曰:『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7、网友释义是:奇童(qítóng)是一个汉语词语,出自《后汉书·杜根传》。8、汉语大词典是:才能优异的儿童。《后汉书·杜根传》:“﹝根﹞父安,字伯夷,少有志节,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宋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公有器度,舅礼部侍郎孔武仲,秘阁校理平仲,叹誉以为奇童。”郭沫若《由葛录亚想到夏完淳》:“﹝夏完淳﹞不仅博闻强记,长于诗文,而且在围棋方面已可称为国手,确实是多才多艺的一位奇童了。”。9、其他释义是:1.才能优异的儿童。
奇童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奇童详细内容】
⒈ 才能优异的儿童。奇童[qítóng]⒈才能优异的儿童。
二、引证解释
⒈ 才能优异的儿童。引:《后汉书·杜根传》:“﹝根﹞父安,字伯夷,少有志节,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宋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公有器度,舅礼部侍郎孔武仲,祕阁校理平仲,叹誉以为奇童。”郭沫若《由葛录亚想到夏完淳》:“﹝夏完淳﹞不仅博闻强记,长于诗文,而且在围棋方面已可称为国手,确实是多才多艺的一位奇童了。”⒈才能优异的儿童。引《后汉书·杜根传》:“﹝根﹞父安,字伯夷,少有志节,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宋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公有器度,舅礼部侍郎孔武仲,祕阁校理平仲,叹誉以为奇童。”郭沫若《由葛录亚想到夏完淳》:“﹝夏完淳﹞不仅博闻强记,长于诗文,而且在围棋方面已可称为国手,确实是多才多艺的一位奇童了。”
三、国语辞典
⒈ 天资聪颖,才能优异的儿童。引:《后汉书·卷五七·杜根传》:「父安,字伯夷,少有志节,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三国演义·第一一回》:「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炜曰:『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奇童[qítóng]⒈天资聪颖,才能优异的儿童。引《后汉书·卷五七·杜根传》:「父安,字伯夷,少有志节,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三国演义·第一一回》:「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炜曰:『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
四、辞典修订版
天资聪颖,才能优异的儿童。《后汉书.卷五七.杜根传》:「父安,字伯夷,少有志节,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三国演义.第一一回》:「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炜曰:『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
五、关于奇童的词语
六、关于奇童的诗句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