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乡试的基础解释是什么

乡试的基础解释是什么

来源:微智科技网


乡试的基础解释是:科举考试名。(1)金人科举分乡试、府试、省试、御试四级。士子先于诸州分县赴试,号为“乡试”,榜首曰“乡元”,亦曰“解元”。后于章宗明昌元年废乡试。参阅宋洪迈《松漠纪闻续》。(2)元代每三年一次,十一个行省,河东、山东二宣慰司与直隶省四路举行乡试。中式者仅可由此应会试,不可入仕。参阅《元史·选举志》。(3)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中式者称“举人”。即会试不第,亦可依科选官。

乡试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综合释义    【点此查看乡试详细内容】

科举考试名。(1)金人科举分乡试、府试、省试、御试四级。士子先于诸州分县赴试,号为“乡试”,榜首曰“乡元”,亦曰“解元”。后于章宗明昌元年废乡试。参阅宋洪迈《松漠纪闻续》。(2)元代每三年一次,十一个行省,河东、山东二宣慰司与直隶省四路举行乡试。中式者仅可由此应会试,不可入仕。参阅《元史·选举志》。(3)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中式者称“举人”。即会试不第,亦可依科选官。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九:“又疑土著之民不能相容,则另立屯额科举乡试,不与土人相参也。”《平山冷燕》第十九回:“话説燕白頷自有了科举,又替平如衡纳了南监,遂同到南京来乡试。”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余回省后,时值乡试届期,入闈监临。”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举人》。

二、汉语大词典

科举考试名。(1)金人科举分乡试、府试、省试、御试四级。士子先于诸州分县赴试,号为“乡试”,榜首曰“乡元”,亦曰“解元”。后于章宗明昌元年废乡试。参阅宋洪迈《松漠纪闻续》。(2)元代每三年一次,十一个行省,河东、山东二宣慰司与直隶省四路举行乡试。中式者仅可由此应会试,不可入仕。参阅《元史·选举志》。(3)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中式者称“举人”。即会试不第,亦可依科选官。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九:“又疑土著之民不能相容,则另立屯额科举乡试,不与土人相参也。”《平山冷燕》第十九回:“话说燕白颔自有了科举,又替平如衡纳了南监,遂同到南京来乡试。”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余回省后,时值乡试届期,入闱监临。”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举人》。

三、辞典修订版

科举时代,各省每三年举行一次的考试。中试者称为「举人」。古时参加各省三年一次举办的考试。《儒林外史.第三回》:「因向几个同案商议,瞒着丈人,到城里乡试。」

四、其他释义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一级,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由本省秀才与监生参加,考中者称举人,可参加会试;会试落第,也可依科选官。

五、关于乡试的词语

试试看  试试  试一试  试试缩缩  轻轻试试  私试公试  

六、关于乡试的造句

1、什么八字没一撇啊,五日之前,接到吕先生飞鸽报喜,哥哥高中今科湖广乡试三十六名亚元。

2、俩师傅见智勇学业方面如此突出,又有了乡试资格,便决定在八股、时文、闱墨文字等方面让智勇多看多写,两人再给予指导,这样今年乡试的话把握更大一些。

3、封建时代科举制度以连中乡试、会试、殿试榜首的解元、会元、状元为三元及第,酒家之取名大三元,即寓意为“酒家榜首,食肆班头”。

4、;乡试中举称乙榜,发榜在九月,时值桂子飘香,故又名“桂榜”。

5、理想是远大的,现实是残酷的,凌阳至今未能通过乡试,甚至于监生的身份都得益于祖宗的荫庇。?

6、所谓的蒙童,取材千字文之中,赋诗一首,且需天地文星震动,天地为证,圣贤决断,通过者,方可获得第一缕才气,才能够有资格参加童生乡试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乡试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