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存在克扣、恶意罚款的行为违法,可通过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提起劳动仲裁维权。罚款依据已废止,企业可能面临无效处罚、支付补偿等风险。故意克扣工资可通过劳动仲裁追究民事责任并要求赔偿,不服可向起诉;也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要求支付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追加赔偿金。
法律分析
如果用人单位存在克扣、恶意罚款的行为,可以到当地有管辖权的劳动监察大队反映和投诉,或者可以选择通过提起劳动仲裁维权。
罚款行为是违法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早已被废止,企业行使处罚权的依据不复存在,如果企业仍将罚款作为对员工的惩处办法,可能面临相关条款被认定无效,不能作为处罚的依据,或者额外支付经济补偿金等一系列风险。
属于故意克扣工资的情形,协商不成可通过以下法律手段解决:
1、提起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冲裁追究用人单位民事责任: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赔偿。用人单位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以依法向起诉;
2、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追究用人单位行政责任:劳动行政部门应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按相当于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拓展延伸
企业违规罚款管理的最佳实践
企业违规罚款管理的最佳实践是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以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首先,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和管理,以及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防范机制。其次,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法规和规定的认识和遵守意识。此外,企业还应建立与监管部门的良好沟通与合作机制,及时了解最新和法规的变化,并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检查和调查。最后,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违规行为举报机制,鼓励员工主动报告违规行为,并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企业可以有效管理违规罚款问题,降低违规风险,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结语
在处理用人单位克扣、恶意罚款问题时,劳动者可以选择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通过劳动仲裁维权。罚款行为已被废止,企业无法依据相关条款进行处罚,可能面临无效处罚和额外经济补偿等风险。对于故意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冲裁追究用人单位民事责任,或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追究用人单位行政责任。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与监管部门合作,建立举报机制,以降低违规风险,维护企业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申请支付令,人民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