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法定可以免除处罚的情节有哪些

法定可以免除处罚的情节有哪些

来源:微智科技网


免除处罚是指对犯罪分子作有罪宣告,但免除其刑罚处罚。根据《刑法》规定,可以免除处罚的情节包括:在外国已受刑罚处罚、又聋又哑或盲人犯罪、预备犯、犯罪后自首、个人贪污数额在2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且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行贿人主动交待行贿行为。根据《刑法》第十九条和二十二条,对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以及预备犯,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法律分析

免除处罚又称“免予刑事处分”,是指对犯罪分子作有罪宣告,但免除其刑罚处罚。

根据《刑法》规定,法定“可以”免除处罚的情节有:

(1)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

(2)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

(3)预备犯;

(4)犯罪后自首的;

(5)个人贪污数额在2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犯罪后自首、立功或者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

(6)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

《刑法》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十二条,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拓展延伸

法定免除处罚的情节调查与适用

法定免除处罚的情节调查与适用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某些特定的情节可以使个人或组织免除相应的法律处罚。在进行调查时,需要仔细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免除处罚的具体情节条件。调查人员应收集相关证据和证人证言,分析案件事实,评估是否符合法定情节。在适用方面,应根据法律规定,将调查结果与法定情节进行比对,判断是否满足免除处罚的条件。同时,还需考虑案件的公正性和合法性,确保免除处罚的决定符合法律原则和正义要求。综上所述,法定免除处罚的情节调查与适用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严谨的调查和准确的法律判断。

结语

法定免除处罚的情节调查与适用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调查人员需仔细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收集证据和证人证言,评估案件事实是否符合法定情节。在适用方面,要将调查结果与法定情节进行比对,判断是否满足免除处罚的条件。同时,还需确保决定的公正性和合法性,符合法律原则和正义要求。这一过程需要严谨的调查和准确的法律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五章 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四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电子数据;

(五)证人证言;

(六)当事人的陈述;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证据必须经查证属实,方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四章 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或者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主动供述行政机关尚未掌握的违法行为的;

(四)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四章 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 第二十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当事人有违法所得,除依法应当退赔的外,应当予以没收。违法所得是指实施违法行为所取得的款项。法律、行规、部门规章对违法所得的计算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