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未遂的立案标准及量刑规定。未遂犯相较于既遂犯,损害结果较轻,可从轻或减轻处罚。司法解释规定了应依法追究刑责的情形,如盗窃巨额财物、珍贵文物或其他严重情节。犯罪未遂是已着手实施但未成功的犯罪行为,对盗窃罪也适用。既遂与未遂的区分在于社会危害性的不同,而不在于行为人是否控制了财物。盗窃罪未遂案件一般只在特殊情况下予以刑事处罚,与盗窃者追求的数额密切相关,而非实际窃取的数额。
法律分析
盗窃罪未遂的立案标准是指盗窃者实施盗窃时在客观上已经着手,已经完成了盗窃行为,但是基于非自身以外的原因而又“未得逞”。被害人没有损失或者损失较小,未遂犯比起既遂犯来说,损害结果较轻,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我国司法解释明确了盗窃未遂,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是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盗窃目标的;
(2)以珍贵文物为盗窃目标的;
(3)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盗窃既有既遂,又有未遂,分别达到不同量刑幅度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达到同一量刑幅度的,以盗窃罪既遂处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这是对犯罪未遂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总的原则性界定。这一原则性界定也同样适用于盗窃未遂,即盗窃者实施盗窃时在客观上“已经着手”,但又“未得逞”,是盗窃未遂。既遂与未遂的区分到底是社会危害性的区别。就盗窃罪而言,其危害程度的大小不在于行为人是否控制了财物,而在于被害人是否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
盗窃罪是比较常见的侵犯财产型犯罪,由于其犯罪本身不侵害人身安全故社会危害性相对较低。犯罪未遂是犯罪的未完成状态,相对于犯罪既遂本身的危害是较低的,所以对于盗窃罪的犯罪未遂案件,只有在特殊情况才给予刑事处罚,即以数额巨大的财物或者国家珍贵文物等为目标,其他情况是不予刑事处罚的。盗窃未遂的定罪与“数额”是密切相关的,只是“数额”不是实际窃取的数额,而是盗窃者主观上追求的数额。
结语
盗窃罪未遂的标准是指盗窃者已经着手并完成了盗窃行为,但因非自身原因未成功。未遂犯对被害人造成的损害较轻,可以减轻处罚。司法解释规定,以巨额财物或珍贵文物为目标,或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依据刑罚较重的规定处罚。未遂犯是指已着手实施犯罪但未成功的情况,这一原则适用于盗窃罪未遂,即已着手但未成功。盗窃罪的危害程度不在于控制财物与否,而在于被害人是否丧失对财物的控制。盗窃罪的社会危害相对较低,犯罪未遂的危害更低,因此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予以刑事处罚,例如针对巨额财物或国家珍贵文物等目标。盗窃未遂的定罪与盗窃者追求的数额密切相关,而非实际窃取的数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